木刻版画艺术时代流变及美育价值研究

2024-07-01 21:22李冰
今古文创 2024年23期
关键词:流变版画美育

【摘要】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艺术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版画艺术因其特有的制作流程、画面质感以及其自身特有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具有语言美、题材美、内涵美的多维美育特征,能够在培养人们审美能力、爱国主义思想、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不同时期版画艺术的时代特征、艺术特点以及背后的美育价值展开探讨,旨在挖掘其教育潜力,为推进艺术教育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版画;流变;美育

【中图分类号】J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3-009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30

基金项目:2022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指向与路径:学前教育专业版画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Z223039)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儿童版画在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K22YG304279)阶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度高等职业教育美育教学研究课题“新时代民间美术在高职美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MC02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版画艺术在我国的变迁发展

版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从其发展进程来看,在我国大致可划分为萌发阶段、早期阶段、发展阶段、变革阶段、多元化阶段。并且每个阶段中版画艺术所承载的时代使命及其时代特征是鲜明且独具特征的。

(一)萌芽期

现代版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最终被确立为视觉性艺术形式的“民族艺术”。版画艺术的萌芽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人们用木块模板刻制图案或文字进行图案文字的印制,被称为木刻印刷。这种原理与现代版画艺术的制版、印制如出一辙,但由于工艺与时代特征,该时期这种木刻印刷技术仅仅是为记录、记事而服务的一种工具,虽然在工艺上与版画艺术相同,但在本质上与艺术创作有着天壤之别,因此,该时期的木刻印刷并不能称为版画艺术,确切地讲是版画艺术的萌芽,为后期版画艺术发展、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早期阶段

随着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普及,版画艺术的发展从萌芽状态迎来了爆发式的革命性技术革新,现存大英博物馆的《金刚经》被公认为是最早的版画艺术。这一时期版画艺术的发展,具备了图与文的双重属性,在文的层面上推动了我国文字、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版画艺术技术层面的积累,在图的层面上更是实现了图文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奠定了版画艺术发展传承的基础。该时期版画艺术也真正实现了现代版画艺术复数性、间接性艺术的基本轮廓,至此,版画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中正式崭露头角。不过此时的“版画”艺术也并未能够真正成为独立的艺术种类,只能说版画艺术在唐朝时期完成了技术积累与艺术特征的全形态展现。此时“画”的概念是依附于对文字大量需求基础上的配图,是文人雅客、佛教信徒等文字性记述手段的附属产物,而非独立画种的存在。同时这些早期的版画作品大多以线刻为主,线条简练、粗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发展阶段

明清时期是我国传统版画(木版年画)的快速发展时期。该时期版画艺术受到宋代文人仕女、婴戏题材绘画影响,版画的发展在题材、内容、创作技法、表现形式方面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甚至该时期版画艺术出现了专门的分工,制版、印刷产业化作坊出现,使得该时期版画艺术在门类、工艺、从业人员数量上都达到最高峰状态,仅朱仙镇一个地区鼎盛时期年画作坊就高达两三百家。此时版画艺术的兴盛与该时期版画艺术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版画(木板年画)作为百姓求福纳祥、驱灾辟邪的重要思想寄托,是该时期版画艺术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该时期版画的发展还与以下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第一,版画艺术在此时是教化后人的重要手段,例如版画中的二十四孝是典型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集大成者,系列作品呈现了不同角度、不同视角下国人对“孝”的理解。第二,宋代人物画对明清版画的影响颇为甚远,在明清仕女、婴戏甚至是戏曲题材中的形象多是沿用宋画题材和形式,在技法上宋代绘画的发展也为该时期版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明清年画多传自宋画,这种影响在现代年画题材中仍有鲜明印记。这一时期的版画作品在技术上更加精湛,题材也更加丰富多样。木刻版画多用于书籍插图、画册和年画等,风格细腻、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研究明清时期人文、社会习俗等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该时期版画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与现代版画艺术仍有明显区别,具体表现为该时期版画(木版年画)是作为消费品而非艺术品得以发展壮大。

(四)变革阶段

抗战时期,传统版画(木版年画)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激励百姓爱国抗日情节,唤醒沉睡的国人,鲁迅先生提出“新年画”运动(或新版画运动),将西方版画与传统版画相结合,史无前例的版画改革运动在国内各地相继开展。这一时期的年画也被称为“翻身年画”。“爱国抗战”成了该时期版画运动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创作方向。传统版画(年画)在该时期的改革中不断融入新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题材上发生颠覆性变革,传统的仕女、门神、婴戏图摇身一变成为手提红缨枪勇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形象。全国范围内的年画艺人、文艺从业者、画家纷纷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来。同时正是由于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加入,使得传统版画艺术在技法、构成、设色等领域得到根本性变革。这一时期版画艺术与年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版画”,版画艺术也因其在抗战期间发挥的积极作用被称为“国民艺术”。同时版画艺术被赋予了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成为革命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抗日斗争革命背景下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此时,版画艺术在我国完成了由萌芽到成熟的蜕变,逐步与国际版画艺术的接轨,开启了版画艺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之路。

(五)多元化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时代发展,新技术、新思想再一次影响版画艺术创作,尤以改革开放后这种影响速度和深度都极为深广,版画艺术从原本单一的艺术形式逐渐向多元化、多种类、多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化从版画工艺材料、创作题材、创作群体三个方面都有体现。

首先,在版画材料及工艺上,随着丝网版画、铜版画、数字版画艺术等先后进入我国版画艺术行列,版画艺术在种类及工艺上进入多元发展时期,与传统版画艺术形式相比,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极大程度推进了版画艺术普及发展创新进程,使版画艺术形式得到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艺术的兴起,数字版画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数字版画借助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数字版画的出现为版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得版画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多元性。

其次,在创作题材上,现代版画艺术的创作题材在继承传统版画内涵的同时,其多元化表现在描绘场景的多元化,包括新时代、新生活、生活趣事、个性表现等题材的多元化。还包括思想内涵的多元化、选题立意的多元化等。

最后,版画创作群体的多元化,与传统版画艺术创作群体不同,现代版画艺术创作群体除了传统的版画艺术家、艺术专业学生创作群体外,版画已经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及美术培训机构课程体系,相应的创作群体在充分吸收版画艺术精髓的前提下,新材料、新技法不断涌现,为版画艺术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二、木刻版画艺术的特点

木刻版画艺术是减法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性艺术,现代版画的形成本质上是融合了西方绘画特征即表现光影与自身色彩体感,又具备传统绘画中的内涵与精湛技法;既具备西方文化的意向的直接表达,又具备传统文化意境之美、含蓄之美的营造;同时版画艺术还具备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金石味道”,刀法的阴阳顿挫与线条的曲折变化使画面具有石刻艺术的金石韵味,形成千变万化的层次感,具体刀法可以是大刀阔斧的个性表现,又可以是温文尔雅的情感输出。结合板材自身肌理的呈现,刀痕与木痕完美结合、相辅相成,形成刀法与板材自身质感肌理的独特艺术韵律。因此版画是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艺术形式。

版画具备间接性、复数性、统一性的艺术特征,版画作品通过间接转印实现作品的复数,看似是作品的复制,实则是在不断重复中调整作品的最佳状态,版画印制过程中油墨的多少、印制的力度都会造成画面深浅、斑驳、虚实等不同的纹理,展现出独特肌理效果和画面的神秘感。同时,版画艺术在印制过程中产生的色彩层次、黑白灰层次的变化也与纸张自身肌理纹理相融合,产生墨色、纸韵的流转变化,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因此版画艺术的间接性是将版画艺术间接性和复数性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另外,画面的强对比又使画面极具统一性和矛盾性。

三、版画艺术的美育价值

美育是一种“解放”,一种人的审美能力的解放,它必须植根于人的“历史活动”之中。重视历史和社会生活对人的美感教育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核心部分。[1]版画艺术作为一种间接性绘画艺术,经历了源远流长的发展,融合了西方和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其自身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社会功能、制作技术不断革新,其表现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丰富,归纳而言,版画艺术所蕴含的美育价值也得到不断丰富,主要包括语言美、题材美、内涵美、对比美四种外在表现。

(一)语言美

版画艺术以木为媒介,用刀的变化和墨色浓淡的晕染,使其在纸张上呈现出木刻版画特有的自然美、刀痕美、肌理美等。这种美融入版画的艺术语言,即:“语言形态(刀法)、语义信息(主题与内容)和超语义信息(文化意蕴)。”[2]版画艺术在艺术语言上也可以被概括为:技法语言、主题语言、内涵语言。作者通过三种语言的综合运用实现个人思想的表达,实现对美的事物的描绘。常见的木刻版画技法语言多用点线面的刀法,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的疏密关系,版画中这种刀痕美,在画面上转化为点线面的构成美,能够唤醒创作者、观赏者的视觉、触觉体验,实现对作品的多维感知。版画艺术的主题内容美表现为版画艺术与生俱来是描绘美好事物、表达美好愿望的艺术张力,传统木刻版画中描绘的美好愿望,能够唤起人们喜悦、欢快的情感,现代木刻版画中作者对个人情感的输出,能够引起人们对作品形式美、内在美的赏析。进而影响人们对作品内涵美的想象与个人加工,产生千人千画的观画效应。版画艺术的内涵语言是通过艺术家的二次创作将优秀文化基因融入自己的作品,例如版画艺术家古元《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队伍》《离婚诉》等作品均是通过版画艺术的内涵语言,将百姓革命精神、奋斗精神融入作品,表现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赞美与鼓舞。因此从美育的角度看,充分挖掘版画艺术的语言美,并落实于学校教育,能够在情感、艺术感知、艺术赏析等方面产生积极成效。

(二)题材美

从表现题材上划分,版画艺术表现形式包含人物形象刻画、历史纪实、花鸟鱼虫、大好河山等题材,基本涵盖了能见到的所有绘画题材,且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百花齐放,画面通过刀法的飞驰,形成或古朴或豪放的画面构成,使得点线面简洁且具有生命力,实现了画面整体与细节的统一。例如版画艺术家袁庆禄的作品虽表现题材不同,但作品或从历史纪实或市井从小人物的角度刻画描绘着英勇事迹和美好生活,画面充满了人性美和社会关怀。从美育的角度看版画艺术形式美的特征,能够树立人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的培养,不同题材的版画艺术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事物的追求。版画艺术中历史纪实题材能够在美育教育中发挥铭记历史、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人文特色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三)内涵美

版画艺术经过延绵不绝的历史流变,其自身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版画艺术已然与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审美价值、民族情节相融合。版画艺术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能够充分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家训、传统思想观念的艺术体现。在抗战时期“新版画”运动中,版画艺术与民俗息息相关,也是舆论宣传、宣扬爱国主义思想的主阵地之一,例如版画作品《讲究卫生人兴财旺》塑造了手提红缨枪、背负大刀、骑着战马的威风凛凛的抗战小英雄形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版画艺术作为“人民艺术”与百姓生活更为密切,为百姓描绘了未来生活的美好与方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百姓艰苦奋斗走向美好的新生活。因此版画艺术中所蕴含的美育价值是具象的,是与百姓生活、民族情感、文化认同关联最为紧密的,挖掘版画艺术的美育价值更确切地说是不断挖掘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事迹、美的瞬间,学会如何赏析版画艺术的内涵美,就是学习发现现实生活的美。

(四)对比美

从版画艺术形式看,木刻版画以黑白木刻、绝版套色版画为主。黑白木刻版画朴素典雅,黑白对比强烈,呈现出返璞归真的朴实美。画面中用黑白灰的强烈对比使画面产生光影效果,并在光影变化中充分利用线条长短、疏密的变化,营造出画面中若干灰调,让画面强烈对比中产生黑白灰的色彩层次变化与对比,同时刀法变化将黑白灰进行点线面的分割与关联,使画面在对比中产生变化,使得画面除了黑白灰对比外还有刀法变化的强烈对比,例如线状刀法与点状刀法对比产生导向与宁静的视觉体验。绝版套色版画色彩或对比强烈形成鲜明对比,或温和雅致或循序渐进或内敛柔和,使观者在色彩强对比情境下带来万马奔腾、热血激昂的视觉感受,奔放狂野的画面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观感,在弱对比下产生宁静祥和带来的安静下来体验色彩刀法融合带来的舒畅与安宁。因此,木刻版画的对比美根据作品形式和刀法变化、色彩变化的不同都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

综上,版画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其自身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版画艺术不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见证了中国从旧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在新时代版画艺术在艺术创作领域也正以一种传承创新的新姿态走向未来讲述中国故事。而在新时代美育教育中,如何挖掘版画艺术的美育价值,使版画艺术美育属性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是新时代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董学文.论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本质和特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5-11.

[2]王大根.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98.

[3]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4]齐凤阁.20世纪中国版画评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齐凤阁.中国现代版画史[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6]周爱民.延安木刻艺术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冰,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间美术理论及课程开发研究。

猜你喜欢
流变版画美育
版画作品选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