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燕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管理;挑战;策略
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业量过大、重复作业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而且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目前小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重复、机械、低效等单调乏味的作业,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厌倦或反感。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学生作业量相对较少,但对作业的优化就更高了,这样才能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真正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学生作业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作业时间等维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方法。因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设计小学生的作业:
学生对作业内容的需求包括内容、数量、难度、时间和反馈五个方面,学校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不同维度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
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结构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四个方面。基础性是指作业的基础性,学校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从基础性作业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结构性是指作业内容与教材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实践性是指作业内容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同时注重知识技能与生活实践的融合。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作业总量、结构、内容和质量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具体包括:一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二是控制作业的总量;三是提升作业的结构;四是拓展作业的内容。作业的设计遵循多样性、开放性、激励性、合作性、人文性几个原则。此外,还需要重视课后服务质量,教师要对课后服务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应根据“双减”政策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精准分析“双减”政策下小学作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使小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都亭体育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