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强
摘 要:电化学试题是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因电化学试题集情境性、新颖性、特殊性、复杂性于一身,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笔者以2023年各地化学高考中出现的电化学试题为例,通过巧妙构建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认知模型,深刻理解电化学反应原理,顺利突破电极反应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离子交换膜等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认知模型;电化学难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3-0133-04
电化学试题涉及的化学电池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在提高多碳产物的生成率;制造低成本、高能量的能源存储系统;降低氯碱工业能源消耗;实现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和SO2;无隔膜流动海水电解法制H2;海水直接制备氢气技术的绿色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1 运用化学电池提高多碳产物的生成率
例1 (2023全国甲卷)用可再生能源电还原CO2时,采用高浓度的K+抑制酸性电解液中的析氢反应来提高多碳产物(乙烯、乙醇等)的生成率,装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析氢反应发生在IrOx-Ti电极上
B.Cl-从Cu电极迁移到IrOx-Ti电极
C.阴极发生的反应有:
2CO2+12H++12e-C2H4+4H2O
D.每转移1 mol电子,阳极生成11.2 L气体(标准状况)
解析 ①建构认知模型:由直流电源可判断该装置为电解池.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的IrOx-Ti电极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铜电极为阴极,据题意可知,阴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2CO2+12H++12e-C2H5OH+3H2O.根据两极反应式可知,电解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室进入阴极室[1].
②突破热点难点:
A.析氢反应为还原反应发生在阴极,A错误;
B.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只允许氢离子通过,B错误;
C.铜电极为阴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烯、乙醇等,电极反应式见①中分析,C正确;D.根据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每转移1 mol电子,生成0.25 mol 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D错误.答案为C.
2 运用化学电池制造低成本、高能量的能源存储系统
例2 (2023全国乙卷)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2所示.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12S8+e-→12S2-8,12S2-8+e-→S2-4,2Na++x4S2-4+2(1-x4)e-→Na2S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电时Na+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2Na++x8S8+2e-→Na2Sx
D.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
解析 (1)建构认知模型:由充电和放电过程可判断室温钠-硫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放电时,钠电极为负极,硫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分别为Na-e-Na+,2Na++x8S8+2e-→Na2Sx.充电时,钠电极为阴极,硫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分别为Na++e-Na,Na2Sx-2e-→2Na++x8S8.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充电时,阳离子从阳极(硫电极)向阴极(钠电极)迁移[2].
(2)突破热点难点:A.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阳离子移向阴极,即钠电极,故充电时, Na+由硫电极迁移至钠电极,故A错误;
B.放电时为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即为Na电极,正极得电子,即为S电极,电子由a流向b, 故B正确;
C.根据题意,S8最终变成Na2Sx,
①12S8+e-→12S2-8,
②12S2-8+e-→S2-4,
③2Na++x4S2-4+2(1-x4)e-→Na2Sx,(①+②)×x4+③
得正极反应为2Na++x8S8+2e-→Na2Sx.C正确;
D.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碳化纤维素纸,碳纤维具有导电性,可以增强电极导电能力,D正确.答案为 A.
3 运用化学电池降低氯碱工业能源消耗
例3 (2023浙江卷)氯碱工业能耗大,通过如图3改进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
C.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
D.改进设计中通过提高电极B上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
解析 (1)建构认知模型:由外部电源可判断该装置为电解池.由Cl-→Cl2,发生氧化反应可知电极A为阳极,则电极B为阴极,阴极反应式为2H2O+4e-+O24OH-.电解池工作时,右室OH-浓度增大,若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
Na+需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右室,故可判断为阳离子交换膜[3].(2)突破热点难点:
A.电极A上氯离子变为氯气,发生氧化反应,
是电解池阳极,因此电极A接电源正极,故A正确;由
(1)中分析可知
B错误;C正确;
D.改进设计中增大了氧气的量,提高了电极B处的氧化性,通过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故D正确.答案为B.
4 运用化学电池实现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
例4 (2023山东卷)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CuSO4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电池装置如图4所示,甲、乙两室均预加相同的CuSO4电镀废液,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室Cu电极为正极
B.隔膜为阳离子膜
C.电池总反应为:
Cu2++4NH3[Cu(NH3)4]2+
D.NH3扩散到乙室将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
解析 (1)建构认知模型:由题给装置可知为原电池.甲室Cu电极发生反应为Cu-2e-+4NH3[Cu(NH3)4]2+,Cu被氧化,故甲室Cu电极为负极.乙室Cu电极发生反应为Cu2++2e-Cu,Cu2+被还原,故乙室Cu电极为正极.
(2)突破热点难点:由(1)分析可知甲室Cu电极为负极,故A错误;B.若隔膜为阳离子膜,甲室Cu电极溶解生成的Cu2+要向右侧移动,通入NH3要消耗Cu2+,显然甲室阳离子不断减少,不利于CuSO4废液浓缩,故B错误;
C.将甲室Cu电极与乙室Cu电极发生的反应相加得到电池总反应为:Cu2++4NH3[Cu(NH3)4]2+,故C正确;
D.NH3扩散到乙室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NH3)4]2+,Cu2+浓度降低,Cu2+得电子能力减弱,因此将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故D正确.答案为C、D.
5 运用化学电池回收利用工业废气
例5 (2023北京卷)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和SO2,实验原理如图5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废气中SO2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B.装置a中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的电离程度
C.装置a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废气中的CO2和SO2
D.装置b中的总反应为:
SO2-3+CO2+H2O电解HCOOH+SO2-4
解析 (1)建构认知模型:由直流电源可判断装置b为电解池.装置b左侧电极发生反应为SO2-3+2OH--2e-SO2-4+H2O,为阳极;右侧电极发生反应为CO2+2H++2e-HCOOH,为阴极.
(2)突破热点难点:A.SO2是酸性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硫酸型酸雨,A正确;
B.装置a中溶液的溶质为NaHCO3,溶液显碱性,说明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B正确;
C.装置a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SO2,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不能吸收CO2,C错误;
D.将装置b的阳极反应式和阴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为SO2-3+CO2+H2O电解HCOOH+SO2-4,D正确.答案为C.
6 实现无隔膜流动海水电解法制氢气例6 (2023辽宁卷)某无隔膜流动海水电解法制H2的装置如图6所示,其中高选择性催化剂PRT可抑制O2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端电势高于a端电势
B.理论上转移2 mol e-生成4 g H2
C.电解后海水pH下降
D.阳极发生:Cl-+H2O-2e-HClO+H+
解析 (1)建构认知模型:由直流电源可判断装置为电解池.
装置左侧电极反应为
Cl-+H2O-2e-HClO+H+,
左侧电极为阳极,推知电极a为正极.
装置右侧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右侧电极为阴极,推知电极b为负极[4].
(2)突破热点难点:A.因为a为正极,b为负极,则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故A错误;B.由右侧电极反应可推知转移2 mol e-生成2 g H2,故B错误;C.将装置左侧和右侧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为Cl-+2H2OHClO+H2↑+OH-,随着电解的进行,
海水pH增大;由①中分析可知D正确.答案为D.
7 实现海水直接制备氢气技术的绿色化
例7 (2023湖北卷) 我国科学家设计如图7所示的电解池,实现了海水直接制备氢气技术的绿色化.该装置工作时阳极无Cl2生成且KOH溶液的浓度不变,电解生成氢气的速率为x mol·h-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
B.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电解时海水中动能高的水分子可穿过PTFE膜
D.海水为电解池补水的速率为2x mol·h-1
解析 (1)建构认知模型:由直流电源可判断装置为电解池.
a电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b电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2)突破热点难点:
A.b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因为阳极无Cl2生成且KOH浓度不变,故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要维持OH-离子浓度不变,阴极产生的OH-必须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可推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电解过程中要被不断消耗水,海水中的动能高的水可穿过PTFE膜,为电解池补水,故C正确;
D.将装置阳极和阴极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为2H2O电解2H2↑+O2↑可知,生成1 mol H2需要消耗1 mol H2O,即生成H2的速率与消耗水的速率相等,所以补水的速率为x mol·h-1,故D错误.
答案为D.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构建认知模型,从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电池问题中厘清原电池还是电解池,认清正极还是负极,或阳极还是阴极,然后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的性质顺利突破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离子交换膜的类别等一系列教学难点.通过电极反应式顺利攻克电池总反应式的得出、溶液pH、电子移动数目、产生气体质量的计算等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1]
周学兴,杨霄.例谈电化学习题的解题策略[J].中学化学,2022(04):49-53.
[2] 王方丽.新高考背景下电化学核心考点及解题策略研究[J].高考,2022(26):51-54.
[3] 周维清,黄姗姗,杨兴多.剖析考点,速解电化学选择题[J].高中数理化,2021(05):77-78.
[4] 施俊芳.模型建构的新型电化学装置选择题解题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9):96-97.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