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纪财
【摘 要】在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动荡和单边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抢抓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重构机遇,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众多领域“补短板”“填空白”,已成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梦的重要支撑。为促进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寻求其高质量发展的解决办法,论文围绕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制造业整体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4-0066-05
1 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与支柱产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独立强大的基础制造业,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就无从谈起,“工业4.0”也将失去物质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制造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其体现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与综合竞争力。
在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制造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制造业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制造业抢抓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同样也是事关我国制造业能否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及我国能否成为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构建我国制造业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着眼我国制造业长远的重大战略谋划。新发展格局下,要实现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我国制造业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2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制造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制造业的发展依然呈现“大而不强”的特点,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应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规律,直面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挑战,主动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通过“补链”“强链”使我国制造业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增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产业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时彰显出了完备的制造业产业体系优势,但西方部分国家对我国进行科技封锁的背后也暴露出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众多短板、不足和弱项。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问题突出[2],推进制造业基础应用研究,强化制造业科技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基本路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补链强链的重要生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众多领域“补短板”“填空白”,已成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力量[3]。我国正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活力源泉,其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决定着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3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培育8 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出53份,收回53份)发现,我国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然面临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大、高端人才引留难及创新输出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各情况占比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统计
3.1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17%的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进一步研究表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制造业某细分市场领域,极易受到科技革命性进步、制造业市场波动及所在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影响,导致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韧性低,防范化解相关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3.2 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大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20.8%的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为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其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大,创新需要有稳定、长期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受限于规模与利润等因素,其创新资金投入远远不足,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或资本市场,但受抵押担保难、上市挂牌门槛高等因素影响,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5]。
3.3 高端人才引留难
相对于大型制造企业,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受自身经营持续稳定性、薪资待遇、发展空间、企业规模、产业链供应链脉络复杂程度等因素影响,对高科技创新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吸引力有限,难以形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相关数据显示[6],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岗位平均年薪约为17.9万元。但本文的调查问卷显示,仍有52.8%的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为其给予相关人才的薪资待遇较低,导致企业高端人才引进困难(各情况占比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引留难的原因统计
3.4 创新输出稳定性不足
28.2%的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为,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创新输出稳定性不足。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受限于人才层次不高、研发资金缺乏、市场驱动力不足、企业领导专业前瞻性有限等因素(各情况占比如图3所示),其创新输出稳定性不足,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业竞争力。从2016-2021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输出稳定性不高[7]。
图3 我国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统计
4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发展环境、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制造业始终是我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压舱石”。要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增强其发展韧性,提高其发展稳定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基于自身发展实际,勇于直面发展问题,破除改革发展壁垒,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寻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4.1 加强顶层设计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希望科技主管部门通过搭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对接平台、设立面向其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资金、开展以企业技术需求或发展难题为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组织或联合相关单位为中小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措施来真正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各情况占比如图4所示)。
图4 科技主管部门助力制造业“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创新的措施统计
科技主管部门应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为己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调研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现实困境,充分了解企业产品所属领域以及在所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对症施策,使扶持资金、优惠政策、行业帮扶及技术支持直接、及时、迅速、精准地到达相关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切实做到扶企、利企、助企。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资金与政策支持,并通过细化任务清单、启动服务商遴选、常态化供需对接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8]。江苏省工信主管部门通过开展“为企办实事”活动,到相关公司实地考察并深入了解具体公司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问题和困难,真正为相关公司提供帮助。例如,江苏省工信主管部门针对常州中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频高速材料领域相关核心技术和关键项目的培育、资金申请和项目推进,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具体操作思路与方法,并在技术层面上牵线搭桥,精准对接国内外高校、研究所或技术团队,真正提升了常州中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升级的效率与质量[9]。
4.2 人才强企战略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基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引留难的现状,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如通过增加高端人才补贴、搭建人才供需平台、优化人才引进配套、建立健全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等措施,帮助相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出人才困境(各情况占比如图5所示)。
图5 地方政府助力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人才引进的措施统计
本文通过访谈分析发现,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优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均重视人才引进及人才队伍建设。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年努力,逐渐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准,兼具科技创新型、产业化生产型的复合型拉削装备技术创新团队。正是这一批人才的凝聚,推动了企业科研成果不断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最大化地发挥了人才效应。
4.3 科技创新研发
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制造业领域优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均在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等领域进行持续大量的人力、资金、资源投入,使其主营产品在相关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创新促进相关制造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但其仍然希望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合作,以及内部挖潜等方式来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各情况占比如图6所示),真正提升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其产品具有较好的行业竞争力。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落地式智能七轴平板DSA——极光打破了国际品牌垄断,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填补国内高端DSA市场空白,使市场价格拉低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10]。
图6 人才不足情况下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的科技创新措施统计
4.4 产学研一体化
优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摆脱规模、人才及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并聚焦制造业产业链及相关领域内、相关行业内的共性关键技术,与行业引领力强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例如,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聚焦机床领域关键技术与山东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档精密机床,增强了其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又如,为研发高端、高性能、高附加值汽车天线,抢占相关领域市场,泰州苏中天线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提升产品品质,使得该公司生产制造的汽车天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泰州苏中天线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省级“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鉴定7项,申报专利26项(发明专利8项、PCT专利2项),并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11]。
4.5 数字化转型
如图7所示,本文调研发现,约37.7%的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国家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够,进一步访谈发现,62.2%的企业熟悉国家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限于资金、场地、人才等因素而没有实施相关数字化转型。随着全球产业数字化发展,以数据为源动力推进企业变革是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变强的关键。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条,实现强链补链,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对于促进我国早日建成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例如,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使其自身增加订单量50%,降低原料采购成本8%,有效提升了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12]。
图7 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国家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统计
4.6 多方面资金支持
近年来,财政部、工信部及各级地方政府斥巨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资金来源不足的难题。进一步调研表明,26.4%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希望国家基于行业发展制定更多面向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18.9%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希望国家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8.3%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希望加强直接性融资支持;26.4%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设计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各情况占比如图8所示)。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江苏省各级政府专项补贴的政策支持,使得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公司先后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称号,同时,使得该公司营收突破9亿元,利润超8 000万元。
图8 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国家关于优化
融资环境方面的建议统计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足够的资金支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基于自身发展,努力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努力争取行业内帮扶,多方面、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确保企业有条不紊地高质量发展。
5 结论
要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的战略格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并顺应全球制造业产业变革大势,把握全球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律,着眼于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制造业新发展格局,并充分发挥强大的国内市场作用,巩固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完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增强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稳定性,推动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不断强化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艳,张庆.全球产业链重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J].企业管理,2021(5):11-15.
【2】张虹,王潇一,黄贞静.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对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作用及路径[J].中国市场,2022(24):81-83.
【3】赵炳乾,马成举,谭延璞.绿色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现代商业,2023(20):92-95.
【4】郭倩.从大数据看“专精特新”企业韧性与活力[N].经济参考报,2022-09-14(001).
【5】韩鑫.锚定专精特新 加速数字转型 “小巨人”也能“大创新”[N].人民日报,2022-01-10(002).
【6】猎聘.数据报告|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岗位平均年薪为17.9万![EB/OL].https://www.shurenzhaopin.com/system/industrynews/
getIndustrynews?id=131,2022-10-11.
【7】张米尔,任腾飞,黄思婷.专精特新小巨人遴选培育政策的专利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3(5):33-43+53.
【8】倪铭娅.强化政策支撑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N].中国证券报,2023-11-11(A04).
【9】吴丽琳.江苏:“专精特新”企业积蓄发展新势能[N].中国电子报,2022-03-18(001).
【10】金台资讯.北京专精特新:聚力科技创新 “小巨人”释放大能量[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8075867613849231&
wfr=spider&for=pc,2023-09-26.
【11】我苏网.江苏省发布第五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典型案例[EB/OL].https://www.ourjiangsu.com/a/20230211/1676098307315.shtml,2023
-02-11.
【12】苏琬茜.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广东这一试点工作正式启动[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2454179270427
456&wfr=spider&for=pc,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