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神头墓群的价值与保护

2024-07-01 07:32别晓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0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

别晓燕

摘 要:神头墓群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西北,是一处汉代古墓葬,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群分布密集,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笃马河南北两岸。2017年对其进行考古勘探,明确了这一古墓葬的具体分布情况,为下一步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文章立足于这一古墓葬群体的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模式,为同类型古墓葬的保护利用提供范例。

关键词:神头墓群;古墓葬;文物价值;保护与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0.011

神头镇隶属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地处陵城区东北,是“智圣”东方朔故里。神头墓群,俗称“七十二冢”,据民国《陵县志》载,墓群“为秦汉以来名公巨卿之墓”。神头墓群自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基本保持原有风貌,但周边环境日新月异,加之处于郊野,保护管理力度不够,保存状况堪忧,展示利用的前景亦不容乐观。

1 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据1978年实测,该墓群留存古墓共计38座,封土较大的直径近40米,高约9米,封土小者直径10米左右,高3米以上。该墓群内遭到破坏的3座墓葬已进行了清理,因被盗掘时间较早,墓葬内残留尸骨凌乱,出土陶器有灯、仓、井、灶、罐等,铜器有弩机、铜环、五铢钱等,另有汉白玉石猪、石蝉各1件。2017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对其实施了考古调查勘探,对古墓葬的地下遗存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填补此处墓葬分布信息的空白,基本搞清了墓葬群的大致分布范围,明确了墓葬的大致时代,并在保护范围内新发现了几座大小不一的墓葬。至此,神头墓群已探明的墓葬共计121座,按分布特点可分为北区和南区。

墓群北区位于笃马河北岸,分布在东西2.5千米、南北1千米的范围内,共计80座墓葬,其中封土23处(内含墓葬29座),无封土墓葬51座。由于数处封土距离较近,且常年饱受雨水冲蚀,现从外观上已基本合并为一处,故原始的封土数量应大于此。现封土普遍在2米至4米不等,除5处封土墓葬已进行了保护、封土保存状况相对较好外,其余封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依据考古,该地区的大型墓葬均为半地穴式埋葬方式,墓室顶部青砖券顶裸露于地表之上。因此,该墓葬盗掘状况也极其严重。

墓群南区位于笃马河以南、厌次河以北,共计41座墓葬。其中,封土墓葬1座,为东方朔墓,无封土墓葬40座。东方朔墓四周建有围墙,封土东西长29米,南北宽26米,高4米。墓室南北长16.5米,东西宽10米,呈“中”字形布局,青砖垒砌。墓前方距地面1.7米下有一踩踏面,南北长3.0米,东西宽2.7米。墓基封土堆周围用现代青砖垒砌保护。另有新发现墓葬40座,灰坑4处,水沟1条,道路2条,窑址1处。

2 文物价值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以价值保护为核心,古墓葬类亦不例外。下面以文物的三大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五个角度分析神头墓群的价值。

2.1 历史价值

汉代是我国古代丧葬制度发生时代变化的时期,神头墓群内的墓葬数量众多,为研究汉代丧葬制度发展、演变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整个汉代氏族家族的墓葬结构及形制提供了素材。

据史料考证,神头墓群北区极有可能是西汉张安世的家族墓地。张安世于西汉昭帝时期被封为右将军,始封富平侯,封邑就在现在的神头镇,一直传位至东汉时期,共历经九代200余年,有一定的社会条件构筑如此规模巨大的墓群。神头墓群为研究汉代家族墓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对研究当地汉代氏族大家的历史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价值。

神头墓群记录着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名人(东方朔)等多方面历史信息,对汉代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名人东方朔的生平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并为研究厌次故城提供了借证材料。

2.2 科学价值

神头墓群内出土的绿釉陶器、陶仓、陶井、弩机、汉五铢、石猪、石蝉等,反映了汉代的制造工艺以及建造工艺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神头墓群整体规模较大,结合地形有机分布,为研究汉代的营造技术、堪舆学选址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神头墓群分布范围广,墓葬数量较多,大多数墓葬为砖室结构,由墓道、墓室等部分组成,属于典型的汉代墓葬形制,为研究汉代墓葬结构及形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2.3 艺术价值

墓群中出土的文物如陶仓、陶井、弩机、石猪、石蝉等,代表了汉代民间艺术审美特点,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汉代艺术美学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反映了汉代的社会审美观。墓群中出土的绿釉陶器,如绿釉八联灯,造型高大,古朴典雅,各部分可对接、按插,显示出古代的工艺制作水平和工匠的匠心独具,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的博山炉,含苞欲放,形似莲花,造型美观,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2.4 社会价值

神头墓群是陵城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神头镇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是公众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最好实例。

神头墓群对陵城区具有发展经济、刺激旅游、群体认同、社会教化等重要的社会意义。神头墓群南区的封土墓葬是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东方朔先生的墓园,为后代文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地。

2.5 文化价值

神头墓群是西汉时期丧葬文化制度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当时大型家族文化的重要实例。尤其是东方朔墓,是东方朔文化的重要依托,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对于研究陵城区汉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东方朔作为西汉时期的重要文学家,著述丰硕,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是研究汉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神头墓群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其文化价值的体现,与其相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东方朔民间传说和“三月三”庙会。东方朔民间传说于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神头”地名于2019年被列入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神头镇传统民俗活动“三月三”庙会,归于民间信俗,于2020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方朔民间传说自汉代至今,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以不同方式流传,反映了历史时期社会普遍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东方朔本人诙谐幽默,博学机智,被誉为“智圣”,被称为中国相声、笑话、谜语、占卜、民俗文学五大鼻祖。东方朔民间传说具有流传时间久远、多元文化相融、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影响广泛、语言通俗易懂等重要特征,与东方朔墓一起成为东方朔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三月三”庙会自汉代兴起,历经千余年延续不衰。庙会期间举办东方朔书画展、东方朔故事会、东方朔文化研究交流会等各种以纪念东方朔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三月三”庙会是融合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交流、公众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饱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3 文物保存现状与资源条件分析

3.1 文物的保存现状

神头墓群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存现状从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存状况三个角度分析。

神头墓群按照文物类型的划分,属于古墓葬,其时代为汉代,其位置和整体格局自汉代以来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经考古勘探,由出土器物和尸骨断定为真实的汉代墓葬群,部分墓葬经人为干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周边的历史环境风貌已然改变,真实性受到影响,但墓群为地下墓葬文物类型,其整体可移动性小,位置及其分布基本没有偏差。

墓群整体保存相对完整,位置和整体格局基本未发生变化,但已发现的墓葬,尤其是现有的封土墓葬,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和人为破坏,对墓室结构、墓葬形制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墓群北区墓冢封土大部分位于农田和林地中,遭到农业耕种和道路建设破坏严重,现残存封土23处。神头墓群历史上曾遭遇多次盗掘,盗洞较多,部分墓葬的墓室结构和陪葬物遭到严重破坏,经考古勘探得知共计有80座墓葬,均为砖石结构汉墓。墓群南区仅东方朔墓为有封土墓葬,无封土的40处墓葬多为清代至民国时期墓葬,有封土墓葬保存相对完整。另有窑址、灰坑、河沟、古道路等,基本格局保持完整。

神头墓群整体保存状况较差,可能对文物本体产生危害的因素较多,墓群多数位于农田和树林中,且处于完全开放状态,破坏现象严重。墓群北区墓葬均遭受盗掘的破坏,个别封土墓葬周围甚至有数处盗洞分布,对文物本体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有封土墓葬除已经修缮保护的四处外,其他的均保存状况较差,多有平坟变田及封土被蚕食、掏蚀的现象。该区域内的道路建设已对有封土墓葬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墓道上方有道路占压的情况;且多处封土上有高大乔木等深根系植物覆盖,可能对墓室内部造成危害。村庄的建设取土、平整农田,对无封土墓葬破坏严重。墓群南区东方朔墓封土保存相对完好,但已遭数次盗掘,周边的其他无封土墓葬已遭到严重破坏。

3.2 周边资源条件分析

神头墓群周边文物资源主要有厌次故城、平原郡故城、东方合墓及其墓志铭以及东方朔墓碑、东方先生画赞碑。

厌次故城是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神头墓群北区与南区之间,是德州市陵城区境内最早的县治行政区划地。原有一处长约200米的断崖,有大量的陶片瓦砾和明显的灰土层,曾出土“大布黄千”及汉代陶罐。现地表已无实物遗存,为农田。

平原郡故城是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离神头墓群约10千米,当地人称“唐城墙”,是唐天宝十二年(753)颜真卿做平原郡太守时为防安禄山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所建。平原郡故城城墙从唐代一直沿用至清代。

东方合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神头镇东街村西北,与东方朔墓呈西南东北相对,相距1.5千米。2002年3月被发现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有墓志一方,是东方朔第二十八代孙东方合墓志。另有秦王镜1面(已锈蚀破裂),胡人抱囊形瓶、唐三彩水盂、龙凤纹贯耳宝月瓶各1件,以及硬质白陶明器一宗百余件。东方合墓志铭,为国家一级文物,记载了东方朔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代传人共四代人的身世以及东方合夫人的情况,是迄今为止关于东方朔籍里的唯一实物证据,填补了东方家族史研究的空白。

东方朔墓碑,刻于唐天宝十四年(755),为唐代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撰并书。该碑刻原立于东方朔墓前,原碑早已遗失,现为复制碑,存放于陵城区颜真卿公园内。

东方先生画赞碑,俗称“颜子(字)碑”,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并撰书碑阴记及题额,为国家一级文物。碑体高2.6米,宽1.03米,厚0.22米,造型高大宽硕,四面刻字,正文楷书,碑阴、碑阳分别为隶书和篆书。此碑“四面三体”,堪称中国艺苑一绝。宋代苏轼曾赞曰“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神头墓群周边也有其他资源分布,如沿笃马河两岸正在建设的生态湿地公园、香椿古树林、生态采摘园、传统民居等地域特色景观。生态采摘园是以农业采摘为基础,集特色种植、休闲观光、自助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神头香椿是神头镇的特产,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曾是贡品,有“厌次春龙”之美誉,至今仍有几株百年香椿树存活。

3.3 整体资源评价

神头墓群周边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汉风古韵特色明显。神头墓群自身可观赏性欠缺,但其历史根脉深厚,相关文化影响力巨大,可利用的潜在资源多样,尤其是以东方朔墓为依托的东方朔文化,流传时间久远、多元文化相融、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影响广泛。

4 保护与利用

4.1 文物本体的保护

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必须遵守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所采用的修缮保护技术与工程措施,在确定对遗址本体不造成损伤,证明确实有效的前提下方可实施。具体采取的保护措施要具有针对性,以各文物本体专项评估为依据,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区分文物保护力度,划分保护措施等级。

针对有封土的墓葬,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填补盗洞、对封土进行覆土加固、设置保护绿篱等隔离、在封土周边设置排水沟渠、整治地表植被等。无封土墓葬的保护措施以控制现状为主,尽可能保持现状,控制对地下遗存的扰土深度,维护其地下遗存的稳定状态,清理位于墓葬上的次生植被,禁止高大深根系植被,移植草皮进行表层防护,避免植物根系对墓葬的破坏。

针对河沟、古道路、窑址、灰坑等遗迹现状,以保持现状为主,并清理表层杂物。

4.2 注重周边环境的保护

在对神头墓群文物本体进行保护的同时,须注重对其赋存环境的保护,采取环境治理措施,消除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改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及延续周边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格局。通过周边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清理保护区划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拆除或改造周边的不协调建构筑物,对沿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保持传统建筑风貌特征,保护神头墓群周边的地脉、水系、原生植被,并加以养护培育,增强整体的景观效果,使生态环境与景观特征符合这一古墓葬的历史背景,同时满足其展示利用的需求。

4.3 加强管理与巡查

神头墓群整体处于完全开放状态,保护管理力度相对薄弱,这也是导致其破坏现象严重的原因。目前尚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无配套的管理设施,保护区划、保护界桩未公示,未建立系统的文物管理体系。应针对神头墓群的管理问题,制定专项的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此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设置保护界桩,公示保护区划,建立管理用房,配套管理设施,建立管理站点,进行管理团队建设,完善管理职能,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文物的日常保养和监测,制定监测制度,进一步补充完善神头墓群的记录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建设,落实日常保养和监测记录数据,为下一步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4 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条件

充分利用神头墓群,带动周边相关资源,进行展示利用工程,为公众呈现融合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历史文化展示为一体,具备考古、科普和游憩等多功能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可展示的内容包括神头墓群独特地貌、出土文物、周边笃马河滨河湿地景观、生态农业采摘、香椿古树林、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适当增加室内展示,增设与整体氛围相融合的雕塑、小品和人造景观,以文物本体展示为基础,设置汉代文化特色展示主题。

4.5 可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的日益高度重视,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类型文物的保护利用进行不断研究实践,考古遗址公园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尝试,也成为该类型文物日渐成熟的保护模式。神头墓群的保护利用工作可充分借鉴同类型文物,在坚守文物保护基本原则、保障历史文化遗产永久存续的前提下,进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该墓群已于2022年4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未来将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主题明确、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配备必要的展示节点和展示场馆,完善遗址公园的整体架构,保留周边农田,通过种植油菜花、小麦、向日葵等农作物形成广阔大地景观;丰富常绿树种,调整梳理植被,渐次种植色彩类型丰富的色叶植物,营造遗址公园内的植被色相变化。

总之,神头墓群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作为弥足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并加倍珍惜。认识其价值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神头墓群这一文物古迹及其相关的环境要素,真实、完整地保存这一处文化遗产,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春雪.东方朔及其文学形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德州东方朔文化研究会.东方朔民间传说[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16.

[3]政协德州市陵城区委员会.德润陵城[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
六安市红色遗址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关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广西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文化变迁与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广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基于突出普遍价值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