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考量官员素养的“三字标准”

2024-06-30 12:31李晓巧
廉政瞭望 2024年6期
关键词:考量林则徐曾国藩

李晓巧

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主流价值判断,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也都有符合自身需要的规章制度,譬如作为我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它在政治统治和官员素养考量上就有一个较为通行的标准。

据清代《养吉斋丛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同意广西巡抚郝浴的请求,御书“清、慎、勤”三个大字,“颁发各省督抚”,要求封疆大吏为官从政要时刻牢记清廉、谨慎和勤奋。实际上,由中国传统语境而言,这里的“慎”除了谨慎之外,还包含了忠诚和恭敬。有清一代,相对而言,康熙朝的吏治还是比较严明整饬的,能臣辈出,文治武功都有值得称述之处。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帝在处理政务后,还常常读书到半夜三更。

由康熙朝开始,清廷将“清、慎、勤”作为对官员的考量标准。众所周知的清代名臣林则徐,一生功绩昭然,在此无需赘述,就当时而言,他也是位清廉俭朴的官员,虽贵为一品封疆大吏,《新世说》中称其一生“自奉甚约”。作为清代有名的务实官员,林则徐由科举而入仕途,既有京官的任职经历,也在杭州、江宁城等多处任地方官,直至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封疆重任,所在多有政绩,林则徐领导禁烟更是彪炳史册,他不仅为国任劳任怨,关注百姓民生,也积极地发现培养人才,深得当时士大夫阶层以及后世的称誉。

林则徐在36岁任浙江杭嘉湖道台时曾写过一首答谢友人的诗,诗中有“读书希致身,黾勉勤职守;首祈吏民安,余泽逮亲友”的句子,表明了自己要坚守做“好官”的初衷。此后,无论身处顺途还是逆境,他都坚守初衷,力行不辍。林则徐去世后,咸丰帝亲自写了挽联:“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评价极高,并给以第一等的大臣谥号“文忠”。其实,清廷如此高调称颂林则徐“清慎忠勤”,既是表扬肯定林则徐一生的为官做事和对朝廷的忠心耿耿,更是希望其他官员能以林则徐为榜样,来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来说,历史上正是有了很多像林则徐那样的清官能吏,才能造福百姓、庇佑一方,尽可能地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清代历史上,在林则徐之后,还有一位能臣的事迹可圈可点,他就是曾国藩。与林则徐相较,在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事业的同时,曾国藩更加注重对学理和事务的总结反省,即便戎马倥偬、政务繁杂,他几乎一直在写日记、读书做功课。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在日记和文牍中多次提到“清、慎、勤”三字。清人编订的《曾国藩年谱》中将其归纳为《三字箴》,并引了曾国藩日记的内容,其“清”字箴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箴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曾国藩可谓将当年康熙帝对督抚的“三字要求”,结合自己多年仕途经验做了深入的领会阐述。曾国藩在日记中这《三字箴》后,还有个表述:“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忧患、大拂逆之时,庶几免于尤悔耳。”这段话写于同治元年(1862年)下半年,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朝廷倚重的掌握四省军政大权的赫赫重臣,尚且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可见他对“慎”的把握有多深厚了!所以,终其一生,曾国藩位高权重,立下了大功,也招致了很多猜忌,但在极其复杂的局面中,得以全身善终,这跟他对“清、慎、勤”的理解和践行应该不无关联。

回过来看,无论是清朝初期的康熙帝,还是林则徐、曾国藩都是对中国历史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清、慎、勤”是康熙帝对臣子们的要求和忠告,更是作为名臣的林则徐、曾国藩他们做人做事、为官施政所遵行的圭臬,他们通过“清、慎、勤”,不仅成就了功业,也立德立名,成为后世的楷模。但是,纵览清代近270年的历史,能恪守做好“三字标准”的官员,实在也不多。

猜你喜欢
考量林则徐曾国藩
《林则徐》
跟曾国藩学修身
一场情与理的考量
林则徐禁烟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联墨双馨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