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方式的最新表达,是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新时代推动国家间谋得共赢发展的智慧体现、话语表达和殷切期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是我国的和平外交、共谋发展和共建环保理念在国际上的话语表达,也是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而提供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话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3-0015-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如何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智慧体现,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对外话语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也为他国打造稳定的国际环境树立了典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内涵丰富,话语体系凝练清晰,具体表述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体现为和平外交、共谋发展和共建环保的话语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便于他国对我国的理解与接受,实现友好共赢关系的构建。
一、和平外交的话语体系:持久和平、开放包容
(一)持久和平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各国主要的任务之一。和平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和平是取得发展的前提,发展又为和平提供保障。从古至今,战争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皆为破坏。今天的世界依然存在很多突出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破坏和平甚至引发战争的因素,是在旧的国际秩序主导下滋生的,阻碍世界的和平发展。打造国际新秩序,需要各国积极主动地营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和对话平台,为实现共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向往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从没有以恃强凌弱的姿态对待他国,更没有以霸权、强权的方式干涉他国,始终以平等的姿态,以提供帮助的方式共谋合作。那些对中国予以“国强必霸”的论调,是一种误读和偏见,是对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不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同样,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为他国提供广阔的市场,这是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样,中国走向世界,也为中国的和平与发展谋取了发展机遇和平台。因此,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构建持久和平的话语体系。
(二)开放包容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历史证明,对外开放才是取得发展的出路,而闭关锁国则导致落后挨打。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只有迈向国际,才可寻得自身发展的良机。
首先,持有包容文化差异的胸怀。中国有着56个民族,其文化、信仰、话语皆有差异。然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特性下,民族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放眼国际,各国间文化的差异更为复杂。然而,文化差异是各国文化交流、打通沟通障碍的入手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拥有包容文化差异的胸怀,建立起国家间有效沟通的平台,便于消除存在的一些摩擦或误解。中国始终尊重他国文化,发挥着在国际舞台上该有的作用,赢得了他国的尊重和认同。
其次,拥有走向国际的勇气。“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的合理分配。但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南北发展差距问题、国际恐怖主义、局部冲突、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生态环境等问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对各国的考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中,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要敢于走向国际迎接挑战。各国走向国际,抓住发展机遇,这是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提升国际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在提升国际地位中理应具备的勇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动员国家间互助合作,在国际舞台中发挥各自作用,实现合作共赢。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路程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说明了外交理念是正确的,证明了构建持久和平、开放包容的和平外交话语体系是正确的。同时,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显示了我国敢于走向国际的雄心壮志,也显示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赢得了世界认可。
二、共谋发展的话语体系: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一)普遍安全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1]。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恐怖主义、民族主义、地区冲突、宗教冲突、极端主义、水源争夺、毒品泛滥、非法移民和全球环境等问题在全球蔓延。“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1]。
首先,共同安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以及单一的、零和博弈的理念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理念。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的安全,往往只是自身的安全,是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之上的安全。然而,这样的安全理念即使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也不能长期发挥效用,只能是暂时性的安全。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形势下,每个国家谋求长久安全的发展环境,都离不开他国支持和合作,否则国家间将会处于分歧和误解之中。共同安全的特性与合作安全、综合安全是一致的,是各国普遍的需求。因此,各国都有平等享有安全的权利,都必须在维护自己安全的同时也要顾及他国安全。
其次,综合安全。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局势下,一个国家的安全隐患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是多方面的。因此,每个国家需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网络等领域不受他国侵犯,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基础上,维护好本国人民的利益。各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一个综合安全的发展环境,这是应对安全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
再次,合作安全。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隐患,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成功的,需要双方甚至多方的共同努力。国家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平等对话协商的机制,以友好的沟通搭建合作的桥梁,确保国内和周边甚至国际安全。因此,合作安全是解决安全问题,进而实现共同利益的外交理念之一。国家间应以合作安全的理念为指导,构建安全的发展环境,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合作。
最后,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安全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关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的重要观点。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之上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也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历史。历史诸多例子证明,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文明才得以延续,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持续。人们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才能明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要摒弃只求发展不讲环保的理念,要从生态环境问题的源头抓起,做到预防为主、自然恢复为辅。可持续安全从维护好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出发,将实现各国间长远的共同利益作为落脚点,为人类建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共同繁荣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1]。经济全球化使得每个国家不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一国的繁荣,除了自身努力外,离不开他国的帮助或合作。
首先,获得共同繁荣,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需要主动在国际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他国建立对应的关系。每个国家寻求更好的发展时,应坚持对外开放,抓住发展机遇,在世界资源市场内有效利用各式资源,实现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外开放是世界各国取得发展的必然方式,这也是时代潮流和主题的要求,也是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的要求。
其次,获得共同繁荣,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对外开放只是实现共同繁荣的起点,而落脚点在于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获得共同繁荣。国家间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从包容互惠做起。对外开放中,自身要对外来的事物具有包容态度,不能因存在文化理念上的差异而排斥或否定,要从差异中寻觅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互惠是合作发展中获得的共同利益,即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环节。实现互惠互利需要打造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并制定相关的国际准则、法则来约束相关国际活动。否则国家间将无法平等相待,一切合作发展将在无秩序下进行。因此,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是各国实现共同繁荣的关键,也是寻求长久合作发展的保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共谋发展话语体系,以实现世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为实现共同繁荣注入更强的动力。
三、共建环保的话语体系:清洁美丽、协调发展
(一)清洁美丽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1]。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大多国家都深陷生态环境问题的泥潭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首先,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从伦理道德角度看,人该怎样去对待自然?人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对待自然。人虽然来源于自然,但不是自然的奴隶,顺应于自然不是屈从于自然。人在从自然界中获取生产生活资料时的实践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生产发展活动违背了自然运行规律,超出了自然自身承载和净化能力的范围而产生的。人类若对自然只讲索取不讲恢复,只讲污染不讲治理,或者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都是不对的。人们应该多还旧账,偿还过去因粗放生产发展造成的生态账,逐步恢复自然元气;不欠新账,求得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因此,人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要推动生态科技创新,增加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气、废物、污水排放,从预防环保问题做起,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其次,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工业文明时期,无休止的掠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绿色发展,要从生态环境问题源头进行预防和治理。因此,我们要处理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之间的关系。人的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不但在于物质上得到满足,更在于生活品质的提升。美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最基本的要求。由此,人们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养成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生态环保习惯,获取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使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改变。
当人们真正做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建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世界将不是奢望,将真正实现。因此,积极推动我国生态环保理念走向世界,倡导世界人民共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建设美丽世界,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的目标要求。
(二)协调发展的话语表达
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调,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首先,协调国内生态环保的空间布局。人的实践活动超出了自然自我净化、承载能力的界限,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当人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生态系统规定的界限内进行,就不会受到自然疯狂的报复。我们要始终牢记“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1]三条红线。这三条线是我们在自然界内进行实践活动的界限。在三条线的界限内,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布局,对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有序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在牢记生态环保的三条线的基础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各重大关系,为实现美好生活做好空间规划。
其次,协调好国家之间责任。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问题,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是整个世界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是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事情。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反思。应对环境问题,各国都应付出相应的行动,履行相应的责任。大国强国应多负责任,不能转嫁责任,更要帮助小国弱国。小国弱国不能脱离实际,应以自身实力履行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我国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上,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为他国建言献策形成良性互补,为共同打赢世界生态保护战树立了标杆,并赢得了国际上的认同。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国家间要协调好关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因此,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调好国家间的责任,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不仅关系着建立一个清洁美好的世界,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不仅是我国外交方式的创新,更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从全球人民利益出发,为实现共同的利益提出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以和平外交、共谋发展、共建环保话语体系的构建在国际上呈现出来,表达了我国的智慧、方案,让世界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特色和善意,实现国家间共赢共享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基金项目:2023年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Qhyb2023-15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研究”(2023-JCZD-03)
作者简介:李雷通,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