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及创新

2016-11-17 02:40陈林孙进
现代交际 2016年7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意识形态高校

陈林++孙进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被逐渐运用于各个领域,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网络化、娱乐化等特点。因应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品质、健全教师职工队伍、落实制度服务保障、创新教育教学新方式、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管控等方面进行现实路径探究,以实现高效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76-03

目前,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的扩张,大肆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观点,国内也有些不明形势的人员传播“淡化意识形态”的观念,这些思想严重影响着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意识形态安全观的认识。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与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应积极构建及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做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点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科学内涵

“话语”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discourse”,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福柯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提出著名的“话语即权力”的论断。从他的观点来讲,话语与权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权力的实施离不开话语的表达和创新,同时,权力又为话语的表达提供重要保障。现代意义上的话语即“言说”。话语权不仅指说话和发言的资格,更重要的是指话语的权威性、主导性和影响力。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时既要注重“说什么”,还要注重“怎么说”。因此,目前构建和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成为各大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开展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工作中,要科学设置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贯彻落党的精神实质,深入学习和领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能够把说理话语与叙事话语相联系,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用党的“三个自信”武装自己,强化广大师生的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让理论话语在现实生活中有张力和活力,切实推进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创新。

(二)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时代特点

1.话语多样化明显

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着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海量信息充斥着广大青年学生的视野,各种资源、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微博、微信、QQ等新的交流媒介的运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他们通过对自媒体、新媒体、他媒体和全媒体信息的广泛运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出现了“手机话语”“网络话语”“博客话语”等新的话语表达方式。这一发展趋势对大学生传统的话语表达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渐消解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需要校党委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通力合作,积极实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时代转换。

2.话语网络化明显

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网络知识、信息的广泛性、海量性、具象性等特点,使广大青年学生热衷于网上学习和查询资料,但由于近年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渗透,大学生并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从而使这些网络话语、价值观念逐渐融入到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他们通过熟知的网络话语不断更新着传统的话语体系,既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

3.话语娱乐色彩浓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人们的思想观念、话语表达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他们作为时代的先锋,对热点问题、时政问题、难点问题最为关心,通过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随着网络话语的推陈出新,各具特色、幽默、诙谐、生动的表达方式颇受大学生喜爱。这些活泼、新奇、娱乐性强的话语有利于增强他们交往的趣味性,减轻他们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但由于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逐渐淡化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观,消解着大家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从而不利于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立。

二、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西方霸权话语强势渗透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目前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成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最大威胁。毋庸置疑,高校作为学术交流、知识分子云集的主要场所,其主流思想观念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引领着一个国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因此,西方国家通过校园论坛、社团、协会等交流的主要群体,以及期刊、杂志、网络等重要交流媒介,大肆向大学生宣扬其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思想,使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粉墨登场,对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产生了极大的危胁,对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基础理论创新相对滞后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多期叠加“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两个“百年目标”不断临近,一些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被逐渐提上日程。如民众所关注的公平正义、收入分配、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教育质量、道德失范等重要社会问题,从而导致人们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质疑。一方面,由于我们的理论创新相对滞后,不能对此类问题及时作出科学、权威的回应;另一方面,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不断影响和渗透,使我们所信仰的传统马克思主义观受到质疑。因此,我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科学理论基础受到了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变化,这些情况都日渐消解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失去了主导权和领导权。此外,西方各种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风起云涌,气焰正盛,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消极影响。

(三)传统话语方式地位弱化的劣势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表现为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合力。中国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大国,不仅要在经济、国防、设备等硬实力方面占有优势,文化软实力作为一国发展壮大的核心支柱,必须与硬实力发展相一致,甚至要引领硬实力的发展。而意识形态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精髓,引领着整个国家发展的方向,未来的走势,因此我们要确立优势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网民成倍增长,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手机、平板、电脑客户端,微博、微信、博客等公众号及服务平台,散布着片面化、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不断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交往、学习和工作。在全球化信息共享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深谙信息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影响,正如弗拉基米尔·阿尔乔莫福曾说过的:“信息是一种有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武器,它可以用来颠覆政权。”魏建国.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学习论坛,2014,30.因此,西方霸权国家借助现代化的媒介,通过网络信息的覆盖和掩饰,公开地传播着隐蔽性和渗透性强的西方意识形态,影响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理性的价值观念。

三、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的现实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品质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底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话语创新的理论指南。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品质,任何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与客观现实相联系的,再美好的愿景一旦脱离实际,不具可操作性,也会成为空谈。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中国从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品质体现其科学性,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庸俗化、神秘化,而应该把它与社会价值、集体价值、个人价值相联系。它是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和多元促进作用的理论品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园地。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经历的深刻变革和重大调整,各种文化思潮交流碰撞,我们更要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建立以校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引导、各院系部门共同参与、广大党员干部榜样示范的工作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指南,在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再认识,在讲座、论坛、杂志等重要载体上进行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的宣传,让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大脑”。

(二)健全教师职工队伍,落实制度服务保障

教师在构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高校教师,尤其是留学归国的年轻教师,在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熏染以后,一定要保持社会主义的本色,不应成为西方国家的“代言人”和“传声筒”,要努力提升政治敏感度,在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严于律己,兼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近年来,高校校园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也日渐凸显,上至院士、博士、下至学者、教师,脚踏实地搞科研的较少,论文买卖现象比较严重,“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凤毛麟角,“一年磨十剑”的作品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思想理论课主渠道的教育质量,尤其是面对西方文化渗透时,不能做出科学有力的回应,更不利于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与创新,不仅需要教师队伍的不断健全,更需要完善配套的制度规则。高校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力军,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导师,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要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学习机制和定期考核机制,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反馈,使教师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在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和话语体系构建上,要努力同国家和集体的主流意识保持一致。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力回应西方挑战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它承担着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能。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只是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课堂讲解,多以教材、期刊、杂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其他专业课学习涉及较少。讲授方式枯燥乏味,理论性强,晦涩难懂,广大学生厌学、弃学。因此,我们应平衡好理论规范性与话语通俗性的关系,在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时,既要具有说理性,不脱离理论本意,

也不能过度随意化,要把握好“度”的原则。同时,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进行具体化、生动化的讲解,不“歪曲走板”,努力达到“信、达、雅”的效果。

创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还应该处理好视野和方法的问题。因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属于文化的一部分,面对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加强,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地看待全球化的话语环境。应积极学习西方话语体系的理论成果与表达方式,不应盲目排斥和抵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要以全球性的视野创新我国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在确立主体意识形态话语的立场、观点基础上,思考应如何借鉴和借鉴什么,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自说自话。提升借鉴的艺术性,用科学的方式批判吸收西方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优秀成果。

(四)加强网络舆情管控,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互联网的全球化成为当前全球一体化最重要的表现,传媒领域、舆论生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尽管其带来的机遇不可估量,但其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为严重和激烈的应属舆论争端。目前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以互联网为依托,他们是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对时政问题、热点问题、社会难题尤为关注。因此,构建和创

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主力军作用。但是,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舆论争端、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我们必须聘请专职技术人员对

网络信息发布人和发布内容及时进行审核,构建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对论坛、公众平台、博客发布的信息及时跟进,对频繁制造舆论争端,影响网络环境和谐的“大咖”进行限制和处罚,尤其对隐秘传播西方意识形态观念的人员和信息,要严格把关,精细筛选。创建公众平台和公众号,及时发布和分享与学生有关的时效性信息,构建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掌握网络话语的主导权和管理权,使网络空间环境与校园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总体上引领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不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国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张建明.从战略高度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J].求是,2015,21.

[3]郭凤志.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主体意识及话语体系创新[J].红旗文稿,2015,J18.

[4]颜旭.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对策[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06.

[5]朱培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6.

[6]李江静.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A].思想教育研究,2015,05.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意识形态高校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