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发展的情境创设路径

2024-06-30 12:32庄斌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5期
关键词:指向创设课文

庄斌兰

文字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流工具之一。基于学生生活阅读和表达能力提升的需要,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阅读和表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结合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审美鉴赏、创意表达等方面创设相关的情境。

一、指向信息处理的情境创设

日常的阅读大多是满足自身好奇心的消遣式阅读。在当下自媒体活跃、信息大爆炸的网络化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占有、心灵的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尤为迫切。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阅读需要的真实任务情境,有效培养学生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以及精准传递信息和得体表达的能力。

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关注的焦点通常是少年周恩来亲眼目睹“一名妇女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却无处申诉”的事件,并生发愤愤不平之意,而课文开篇便将周恩来与其他学生的回答做对比,以及伯父哀叹“中华不振”的信息,学生却很难关注到,更不容易联结、整合起来。为落实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情境:“同学们,校园读书节筹备组打算在开幕式上表演话剧《少年周恩来》,聪明的你,敢挑战这个话剧脚本的设计任务吗?”之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厘清各事件间的关系。

之后,教师给学生呈现信息梳理单(见表1),让学生用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信息的提取、分析和概括,整理话剧脚本的有用素材。

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学习成果时,可以让学生以角色对话的方式,分别讲述“表达志向”“耳闻不振”“目睹不振”三件事,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各事件的主要内容,而后思考这三件事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整合碎片化信息、清楚地表达等情境任务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创设“读书节筹备组打来感谢电话”的情境,肯定学生的阅读收获,让学生内心充满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二、指向问题解决的情境创设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什么,还要通过创设思辨性情境等语文实践活动,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学会“从无疑处去读书”,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能够智慧地解决语文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理性思考的品质。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设计这样的探究性任务:“王戎善观察、勤思考、智推断的美名流传至今。那么,西门豹的智慧又体现在哪里?”学生在独立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中,纷纷给出自己的初读感悟:西门豹看到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后,问题提得很有智慧,对老大爷的话也很快抓住问题的关键;在惩治恶人时,他以选的姑娘不漂亮为由巧妙施救,以麻烦巫婆和官绅头子去跟河神说一声的方式惩治了首恶;以请官绅们再去催一催威吓他们;不需要劝说就让百姓明白了这些骗人的把戏;开凿了十二条渠道灌溉庄稼,变田地荒芜为取得好收成……

为了让学生能把碎片化的信息关联、整合,对西门豹“俊杰”的形象有更深刻的感知,教师可针对课文的主要事件,从做法、好处、体现的智慧三个方面,设计帮助学生信息提取和分析的思维支架(见表2),让学生的思考逐渐深入,也为他们练习复述提供帮助。

指向解决问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从浅层的阅读舒适区走向深层的高阶思维,在充满挑战的情境性任务中有效巩固,运用旧经验生长新经验,在破与立、片面与丰富、碎片与整体的生长中,完成认知与能力的建构。

三、指向审美鉴赏的情境创设

学生在整体感知、获取并整合了文学作品中有价值的信息,再通过复述、转达和概括,教师就可以从语言的表达力和表现力两个方面,创设指向审美鉴赏层面的拟真情境,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文学形象和文学语言的种种魅力,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评价,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

如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从有生命的动植物的长,写到无生命的山水等的长,再联系到人的成长,句式整齐,语言优美,生动地再现了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激励、引领、鞭策。教学时,教师可设计 “品读成长→感悟成长→学习成长→表达成长”一系列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中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品味铺陈式状写事物的语言,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将句子的节奏、语言的韵味、勃勃的生机、立体的画面个性化地表达出来。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经历着从“意”→“象”→“言”的表达过程,传统美学将之概括为“立象以尽意”。教师创设文学审美情境,则是逆推思维,即通过阅读语言文字,还原生活现实,从而真实体验文字所蕴含的情趣、意趣、理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力和表现力。学生从课文语言联想到生活中的物,眼前不断浮现夏天里万物生长的情景,而后在情意共生中情景交融,生成自己理解的美,并受到做人、做事的启发,精神、文化都得到熏陶和滋养。

四、指向创意表达的情境创设

“阅读是吸纳,表达是倾吐。”设计指向创意表达层面的真实情境,可以架起学生阅读与表达之间的桥梁,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丰富他们的个体语言经验,促进他们的个性化体验和思考,激发他们创作文学作品的热情。

如五年级上册的《四季之美》,作者清少纳言被称为“日本散文鼻祖”,这篇文章中选取的四季意象趋向灰暗,也体现出日本文学与我们审美的不同。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师可以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这样的任务情境:“读着这篇散文,我们发现作者并没有写常人眼中的四季之美,如果让你做一次中日文化差异的调查,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如果以我们的眼光重新选择各个季节有代表性的景象,你会选什么?请重新改写成具有中国审美特色的散文。”

学生揣摩课文中的各种句式,积累新鲜的词句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的经验,由此厚积而薄发,将意会到的语用规律和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个性化策略,并通过创意表达将其外显,从而感受自己获得成功的愉悦和前行的动力。如此,学生在认识他国文化、吸纳丰富的艺术形式的同时,也进行着审美、思维、表达的碰撞,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来。如学生写自己眼中的“冬”:“落雪的早晨,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大地披上了白色的棉被,这情景着实迷人。哪怕是无雪无霜的天气,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用洁白的花瓣,芬芳的香气,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无尽的勇气,无穷的力量……”叠词、动静结合、融入感受等表达的艺术,在学生的个性创意表达中闪现。

指向学生素养发展和提升的语文实践性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展开丰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生活需要、学生经验三者之间的关联度和契合度,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真需要,继而使学生主动进入到积极的语用实践活动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语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指向创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