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
可视化教学是利用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视觉表征手段,以及思维导图、知识地图、思维地图、概念图表等视觉认知辅助工具,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可感,把看不见的思维路径以及思考方式变得一目了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框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基于可视化教学视域下的习作设计,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把与习作内容相关联的图形、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料融入习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的习作素材清晰可视,习作思维连贯顺畅,习作质量逐渐提高。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某个地方,写出自己的快乐生活。教师以“乐园”为载体,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习作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借互联网技术进行可视化教学,将搜集习作素材、制作思维导图、迁移写作技巧、推进自评互评融为一体,助力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本文就以该习作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可视化教学视域下的习作教学过程。
一、选材可视化,让习作内容有趣味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教学先行者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学理念,他主张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见,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学生才能找到习作的素材。利用多媒体将真实的生活在课堂上可视化,有利于学生从素材清单中找出自己最想描述的内容,做到有话可写。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教学伊始,教师将这四篇课文描写的地方合成一个视频,让学生感受范成大眼中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杨万里看到的乡村春日美景、辛弃疾笔下的悠闲农家生活、陈醉云描绘的乡下人家、茅盾小时候借以慰藉的天窗、刘湛秋看到的三月桃花水。然后让学生思考:纯朴的乡村和独特的风景成为他们心中的乐园,给他们都带来了无穷的快乐,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地方是我们的乐园呢?很多学生觉得想写的地方有好多,可是又一时拿不定主意要写哪一个地方。于是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列举的六个地方(见图1),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地方有没有好感,或者选择书上没有列举出来的地方,如家里的阳台、学校图书馆、附近的小花园等,再展示在这些场所中活动的图片,如在房间里搭建乐高玩具、在阳台上种植花草、在操场上踢足球、在图书馆里看书等,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忆其中的乐趣。在充分调动出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最后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总结乐趣:(1)读书之乐:阅读名篇名著,摘抄好词佳句。(2)奋斗之乐:刻苦训练跑步,比赛取得佳绩。(3)放松之乐:欣赏优美风景,调整紧张情绪。(4)玩耍之乐:开展各项游戏,获得快乐体验。
通过可视化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曾经的快乐,真实的画面最利于学生去挖掘记忆中的欢乐印象,从而让学生将经历转化成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真情实感。
二、思维可视化,让习作思路有条理
图片、视频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以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习作需要通篇考虑,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资源,能帮助学生将整个习作思路统筹规划,使学生不仅明确“写什么”,还对具体展开“怎么写”有了明确的思路,为后面的习作搭好框架。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给自己想要描写的乐园拍几幅照片并上传到班级群里。课堂上根据学生提供的照片有选择地播放学生在乐园里活动的场景,唤醒他们的记忆,让他们说说自己的乐园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乐园里有哪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物,发生了哪些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对这个乐园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思维导图的模式,如树状图、泡泡图等,让学生根据需要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如学生准备写《爷爷的菜地》,在小组内和同伴交流讨论后制作成如下思维导图(见图2):
制作思维导图能使写作的各个环节一目了然。学生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使学生互相借鉴,这样学生提笔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不再慌张。
三、例文可视化,让表达技巧有呈现
作家冰心在回忆自己创作《繁星》时,提到自己是从模仿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开始的。学生接触到的课文也是习作模仿的最佳范例。在课堂上,教师把该单元课文中比较突出的表达技巧用图示化的方法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习作技巧。
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感极强,教师将课文内容用整张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作者一共描绘了哪几个画面。随着学生的叙说,教师用红色的字在课文的相应位置标出“瓜藤攀架”“花开三季”“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门前晚餐”“秋虫夜吟”等词语,文章一下子就显得非常条理了。课文在语言的表达上也富有特色,如描写乡下人家门前瓜架的错落有致,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旗杆做对比,衬托出乡村景色的质朴可爱;多采用拟人的写法描写植物、动物的生长情况,如鲜嫩的竹笋会从地里探出头来,母鸡率领小鸡们觅食,雄鸡大踏步走来走去,纺织娘在夜里高声歌唱。还有排比句的使用,如“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三个简短的词语勾勒出乡下特有的风景。在回顾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讲解一边用色笔画出相应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其写法的奥秘。
将课文截图下来整体展示并讲解写法,使学生对课文中的表达技巧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如此,学生在组织语言时就会自觉地向课文借鉴写作手法,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习作写得更加灵动活泼。
四、习作可视化,让习作评改有实效
以往的习作评改都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从学生上交习作到教师批改完毕发到学生手里,时间往往会在一个星期以上。学生拿到习作一般只看个等级而已,对于教师的精心批阅都是一掠而过。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不愿反思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习作水平停滞不前。为此,在学生完成习作以后,教师要创造可视化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习作,让学生树立强烈的读者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社交软件已被运用到家校联合中,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快捷平台。习作完成以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拍成照片发到指定的班级群里,然后邀请学生和家长进行评论和点赞。学生习作时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这只是习作的雏形,还有许多地方难免会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果只交给教师批阅,学生就感到已经完成了习作任务,剩下的就任由教师“处置”,自己可以不管不顾了。但是要把习作发送到班级群里,一想到大家都会看到自己的习作,学生在拍照上传之前就会不由自主地慎重起来,自觉地检查习作中是不是有错别字,是不是写得文通句顺,是不是运用了比较出彩的修辞手法等,这样就促使学生主动修改习作。而在学生阅读习作以后,教师则要针对本次习作要素中提出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进行点评,让学生找出习作中的优缺点并写上批注,进行二次修改,提高习作质量。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并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可视化习作展示,使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得到及时落实。教师也要对学生在班级群里的点评进行总结,表扬在习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可视化教学通过视觉感受引导学生浸润在习作的真实情境中,与习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发生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习作的过程中感受习作的进步,从而获得习作的自信心,在快乐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