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

2024-06-29 01:48孙红李继海
公关世界 2024年12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软实力

孙红 李继海

摘要:青年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担负着时代使命与责任重担,也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相对于基础设施等对经济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硬实力”,高素质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人才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争相抢夺的稀缺资源。对于沈阳市青年人才流失问题,本文进行了原因分析:政府对青年人才留驻方式的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社会政策的配套措施及政策实施存在问题;青年社会工作安排不够合理等,并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营商环境“软实力”;沈阳市青年人才;青年人才留驻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人才资源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沈阳市青年人才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市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一、当前营商环境下沈阳市青年人才发展的现状

相对于基础设施等对经济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硬实力”,高素质人力资本(下文简称“人才”)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人才逐渐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争相抢夺的稀缺资源。罗洪铁(2000)总结概括,人才是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人[1]。Florida(2002) 认为,人才通常是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力资本含量高的个人[2]。本文论述的人才是指接受过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及以上的劳动者。

若不注重青年人才的留存和培养,未来城市发展活力将不断降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前东北地区普遍存在人口流失、生育率负增长的现象[3]。沈阳市人才政策的连续性较强,在人力吸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0年全市外来人口中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9.79%[4]。但是同时也要认识到目前沈阳人才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沈阳市现有的人才政策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全面的促进人才留存和发展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人才是保证城市发展的关键力量,为了更好地营造沈阳市良好的营商环境“软实力”,我们需要客观地分析沈阳市当前的青年人才驻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优化建议,为沈阳市人才驻留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沈阳市营商“软实力”提升。

二、当前营商环境下沈阳市青年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一) 人才留存认识方面存在问题

人才留存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青年人才留驻问题的分析以及重视程度不够。不难发现,各地区政府出台的人才吸引政策趋同且政策体系碎片化,政策大多围绕住房,生活等经济补贴进行,很少重视青年人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意识到新一代青年人和前辈的就业观的不同之处。杨菊华(2009)认为,城市身份认同对于流动人口与本地社会的融合起着重要影响[5]。新一代青年人更看重职业的自主性、个人的长期发展、生活品质和工作氛围。因此缺乏对青年人职业发展系统的引导和培养,忽视社会包容、公平竞争氛围的营造,一味用经济激励,只能留住人才一时。同时对于本地人才外流原因分析不足,缺乏情感交流工作及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社会政策的配套措施及政策实施存在问题

1. 人才政策惠及范围有限

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生活补贴为例,《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生活补贴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申请者需要具备沈阳市户籍。沈阳市对于户籍的限制会影响一部分青年人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即沈阳市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含租房补贴)政策更倾向于留住沈阳本地的青年人才,而缺乏对外市青年人才的吸引,不利于招揽全国各地的高学历应届毕业生来沈就业。

2.公共服务保障不完备

姚连营(2021)认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因素(包括城市基础教育、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和就业机会等公共服务保障)对于青年人才选择发展城市的意愿有重要影响[6]。青年人才除了对个人生活情况十分看重之外,对于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也非常看重,想要真正留住青年人才就需要将其父母所需要的医疗保障、子女未来的教育情况以及配偶的工作生活状态等考虑在内,但当前很少考虑到这一方面。

(二)青年社会工作安排不够合理

1.增能工作不到位

沈阳市将人才培养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通过先进地区城市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政策。但是在人才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青年人多数没有意识主动查找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安排和人才政策。并且由于缺乏对人才培养政策的宣传,导致青年人很少能利用好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机会和生活补贴政策。第二,大部分的青年人才都渴望在其职业生涯中崭露头角,但是学习的过程会消耗其机会成本,这也会使一部分青年人在短暂失去经济收入和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之间处于尴尬的境地。

2.青年人才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存在问题

(1)缺乏对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个人能力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会出现个人规划与实际社会需要不匹配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从宏观角度来对青年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并且建立一系列适用于各行业的人才发展体系,这样才能让青年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合理的期盼和预期。但在青年人才发展中相关部门担负着决策和管理等多重职能,使其难以用统筹者的眼光考虑青年人才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2)缺乏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沈阳市的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之一,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吸引力度较弱。

沈阳市现有创新型人才总量不足。受地理位置、地区发展状况等影响,沈阳市现有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一方面沈阳市的创新型人才外流;另一方面沈阳市创新型人才主要集中于实用性的领域上,缺乏顶尖创新人才,很难形成高质量研发团队。

沈阳市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制不完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人们的思想仍然较为保守。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方面青年人才在对工作做出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另一方面政策执行者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缺少探索和相关经验。(2)激励机制及投入方面存在缺陷。在创新型人才奖励方面,沈阳市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入,对于创新型人才缺乏在培养上的投入。同时要注意到,对创新型人才的引入方面,物质和精神奖励方面投入不足,也导致其政策很难发挥出激励作用。

三、推进沈阳市青年人才留存和发展措施

(一) 积极处理人才留存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要更加深刻地分析影响青年人才留驻的因素,意识到新一代青年人的就业观特点。第一,要在思想认识方面对青年人进行引导,除了经济激励保证其物质生活水平之外,也要提高人才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注重增强青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青年人的就业观念和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从而激发青年人的工作自主性。第二,要对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有长期且系统的规划方案,让青年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有所期待,使其愿意在当地长久留驻。第三,政府要努力营造“公平、友好、包容”的社会氛围。张宇钟(2010)认为,青年人才选择留在某个城市并非完全出自理性考虑,一些感性因素同样值得重视,因为中国人普遍讲乡情、人情、亲情[7]。对沈阳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环境比较熟悉也是人才选择在沈阳工作的重要原因。虽然全国各个地区对于留住青年人才都做出了努力,但是青年人才还是倾向于留在自己曾经学习或生活过的地方,说明乡土情结仍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因此政府除了要对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外,更要转变思想,重视用情感因素留住人才,通过各种方法宣传本地的人才政策及未来发展前景,并且与青年人才建立情感上的联结,使他们能够长期驻留。新一代青年人更加注重社会氛围及内心感受,打破论资排辈传统,社会氛围包容友好能让青年人相信在本地发展对他们个人是有利的,并且更容易增强青年人对地区的情感联结。第四,对于已外流人才的吸引尤其要注重进行情感和思想方面的工作。对外流人才不能简单归结为他们不热爱家乡,有些人也想回到家乡,但考虑到“人言可畏”才没有回乡。因此要在客观分析人才外流的原因的基础上,政府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发起“情感进攻战”,使他们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

(二)解决社会政策配套及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1.建立服务型政府

通过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精简人才补贴方面的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进一步畅通政府与企业,青年人才的互动渠道,通过线上数据信息匹配即可享受待遇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进而能够使政府有精力探索更多宣传惠企惠民政策的途径,让政策主动“走出去”。同时要参考吸引人才工作效果更好地区的政策,并充分了解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及时更新本地的人才政策。

2.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从人才角度优化沈阳市营商环境,就要从他们的需求入手,政府部门能做的是从外部环境方面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帮助人才安业安身安心。目前沈阳市主要是通过租房和购房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青年人才进行吸引,但是想要长久地把人留在本地,一定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要切实解决青年人才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因此,政府可以将对青年人才的服务延伸到对其家庭的服务,例如出台相关政策:配偶工作生活安置,子女入学重点关注,父母养老服务等,切实为青年人才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合理安排青年社会工作

1. 多角度进行青年人才增能工作

首先,政府要完善就业网络建设,主动大力宣传人才培养政策。在了解当前环境下各行各类企业的需求基础上,以需求侧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其次,要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提高技能。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提高自己的技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青年处于刚步入社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年人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巨大生活压力会让其产生“只顾眼前”经济收入的想法,而忽视未来自身的职业发展。政府可以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对于积极参与培训的人才进行补贴,同时在思想方面也要加强引导。最后,要建立科学统一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并加强对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监管。积极探索职业技能评价的标准,通过制定的标准筛选出各行各业青年人才,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效用。

2.促进人才可持续性发展

(1)为青年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帮助青年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建立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及相应激励机制,做好统筹者角色。第一,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当前高校都会为在校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高校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程形式,为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引导作用。第二,通过对各行业企业需求的分析,引导社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培养相应需求的人才。第三,政府需要主动搭建让青年人才展示自身才能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帮助其发挥个人所长。例如通过设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知识技能积累的平台和个人成长和职位提升的前景来提高青年人才的工作满意度。

(2)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在政府层面提出以下解决方案。第一,要使现有的人才管理体制“活起来”。除引导人们思想转变外,政府自身也要转变思想,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体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第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要重视人才引入资金投入,还要加大对本地创新型人才留存和培养的投资力度。在现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机制。

其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好学校教育。高校要根据各个学龄段的学生特点,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组织教研活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倡导一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运用好课堂,鼓励学生打破陈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创新型人才最终还是要走到企业中去,因此企业也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营商环境的营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企业要明确自己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类型,通过与学校,社会,政府的良性互动,通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适用于自己企业的定向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沈阳市在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发展问题,从认识、政策、服务等多个层面出发,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沈阳市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的青年人才,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罗洪铁.再论人才定义的实质问题[J].中国人才,2002(03):23-24.

[2]Florida R,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alent,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02,No.4,pp.743-755.

[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5MjAwMg==&mid=2651380963&idx=1&sn=98e5f34c4f8e40125940f74c59e99c3d&scene=0

[4]沈阳市外来人口达到205.1万人-中新网辽宁频道:http://www.ln.chinanews.com.cn/news/2022/0923/327648.html

[5]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v.33;No.175(01):17-29.

[6]姚连营.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杭州实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v.21;No.186(03):46-55.

[7]张宇钟.城市发展与包容性关系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11(01):85-95.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软实力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国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背景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