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时代下微课制作的创新发展路径

2024-06-29 13:49:56武禹男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12期
关键词:微课制作数字媒体创新路径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媒介与课程形态,在信息化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视效精美的微课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对微课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媒介、软硬件的快速发展与迭代更新,为增进微课制作视觉表现力强力赋能。文章针对当下微课录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现代微课制作应满足知识内容有用、信息形态有效、教学氛围有趣3个基本原则,并总结出影视级摄像采集、二维图形动画、三维模拟动画、虚拟拍摄录制以及交互型微课等视听皆佳的创新路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拓宽微课制作新思路。

关键词:数字媒体;微课制作;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微课是以阐释某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为目标,按照人的认知规律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以满足学生全场景、全时段、反复观看这一学习需求的数字化教学形态。微课的发展不仅创新着传统师生教与学中信息传递、接收过程的模式,还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充分体现着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的独特优势和魅力[1]。作为互联网数字媒体时代的教学产物之一,好的微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1 微课的制作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少、情境化等特点,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空限局限,能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回顾、获取、复习教学内容的学习需求,在信息化教学中逐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媒介迅速延伸到受众的日常生活中,信息以形式载体多元化、内容传递碎片化、视觉表现丰富化的形态不断刺激受众的感官通道,改变受众的认知习惯,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平,在技术运用、内容呈现和视觉表达等方面对微课的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下,国内微课多以课堂实录和PPT录屏讲授两种方式为主,这种单调枯燥的微课制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显露弊端。过多的课堂实拍会导致整个观看过程生硬无趣,画面内容单调缺乏多样性,很难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而PPT录屏这种微课形式,则会因为缺少教师主体而极易营造随意散漫、情感缺失的教学氛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现代微课制作的基本原则

2.1 选择“有用”的知识内容

微课内容的选择要精炼“干货”,为学习者呈现之前不知道,或了解不全面的有用知识,并且让学习者学后能做到,做后有效果。在微课的前期策划阶段,教师需要考虑整个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点,并确定其中某一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进而再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凸显课程主要内容。当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应考虑课程知识的完整性、结构性、逻辑性,明确教学受众人群,了解学习风格、前期知识积累等情况,以此构建内容翔实、结构合理、层层深入、微而易学,能够在8至10分钟之内讲清楚的、对学习者有一定教学性和启发性的、有一定拓展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内容。

2.2 创设“有效”的信息形态

微课教学的目标是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准确有效地传达给学习者,针对不同的知识属性,创设有利于学习者理解的信息表现形态,让学习者易于阅读、识别和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形态的“有效”表达应满足以下两点:第一,微课整体视觉的设计应避免出现与内容无关的元素。从心理学上看,画面与内容的一致性满足了学习者的心理预期,避免了认知失调的产生,使学习者更加注重微课知识的学习[2]。画面属于微课的一部分,不论是片头的制作、画面的编排、设计元素的选择,都需要与教学主题息息相关。第二,微课教学内容的传达应选择或构建准确无误且易于识别、理解、聚焦的信息形态。引用新的概念、需要将复杂的事情阐明或强化特定要点,可选择对比的方式进行展示;加深理解、促进应用,帮助学习者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可采用列举的方式进行展示;呈现抽象数据、物件结构、工作原理等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可绘制数据列表、图文示意或者实拍视频、设计虚拟影像等信息形态进行展示。

2.3 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

轻松有趣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成效。一方面,微课的主要目的是知识讲解,知识性是其根本属性;另一方面,趣味性激发了学习者的内在动力,激励学习者继续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3]。趣味性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1)从听觉方面营造。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辅以轻松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学习者提供头脑积极运动的愉悦环境,从生理上促使学习者舒心放松,提高思维敏捷度,进而提升学习效率。(2)从内容表现方面营造。采用丰富有趣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故事进行展现,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图例、动画模拟、虚拟影像等数字化视觉语言进行转化,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富于想象力,视觉画面更具冲击力,以提升学习者的注意力,更易于理解。(3)从内容编排方面营造。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在微课中采用设置悬念、制造惊喜、融入情感、激发共情等方式去刺激学习者,唤醒他们情绪上的认同,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认知,进而收获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3 微课制作的创新路径

3.1 影视级摄像采集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采用影视级器材进行布光、收音、拍摄,再利用专业合成、抠像及调色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微课视频画面质量及清晰度,给学习者传递更好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为打造影视级视效画面,可选用电影级低成本器材,搭建一套完整的录制系统,具体包含以下4个方面。(1)摄像系统:6K电影摄影机搭载24-70变焦镜头,多机位不同景别同步摄录需至少购置两台。(2)灯光系统:主光源、辅助光、轮廓光各一盏,满足基本的三点布光即可,预算充足可再增添两盏背景光,照亮背景便于后期抠像。(3)录音系统:指向性麦克风外加监听耳麦,预算充足可增加专业收音电容话筒并搭载外置降噪声卡,连接电脑端Audition软件进行音频录制。(4)辅助器材:包含提词器及其App、抠像绿幕、灯架、灯罩、三脚架、采集卡等。当前期录制完毕后,将音视频素材拷贝到工作站,利用Premiere剪辑软件结合音频内容组接视频画面,对其录制的课程内容进行一级校色与抠像,对PPT画面和人物视频进行合成处理、添加字幕;再利用After Effect特效合成软件制作片头片尾;最后运用达芬奇调色软件对视频内容进行整体校色,让课程画面更加清晰准确、赏心悦目,以满足现代受众对视频画面的审美要求。

3.2 二维图形动画

二维图形动画又叫MG(Motion Graphics)动画,它是融合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和电影视听语言于一体,并配以风趣幽默的解说而形成的动画技术,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该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微课中,并成为当今制作微课的主流技术之一[4]。二维图形动画类微课融合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和视听语言的特色,这种视觉传播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复杂枯燥的理论通过图形语言的视觉演绎和动态表达进行有效呈现,并采用说明性的非叙事结构,配合生动幽默的解说旁白,对课程重要知识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在造型设计上,由于图形语言具备直观性、生动性、象征性、艺术性等特点,因此借助它可以替代长篇大论的文字信息传递,让教学内容更加简洁、准确、易懂、富有趣味,让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活泼、精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制作成本上,二维图形动画的制作不需要借助摄影机、灯光、录音设备等专业器材,也不需要专业的录制人员和录制场地,不论在制作周期、投入成本还是表现效果上都是不错的选择。

3.3 三维仿真动画

三维仿真动画相较二维图形动画可以呈现出更加精细、立体、真实的制作效果,在微课制作中往往用于模拟演示器械、建筑、电子、医疗等领域有关产品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使用方式等。这种制作技术通常利用专业三维设计软件,如3DMax、Maya、C4D、Blender等对展示物体进行三维建模、调试动作、增添动力学特效、材质贴图、渲染输出,再到后期合成软件进行剪辑、校色、增加文字标注、图形示意,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凸显展示、引导观看、解释说明,最后与教师绿背抠像画面和解说音频合成输出。三维仿真动画融合了多种形式表现,如造型、色彩、材质、光影、仿真运动、流体物理学等,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条件、对象的限制,不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想法创意有多丰富多复杂,都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来呈现。这种展示方式显著增加了微课的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感知、理解、记忆,同时也能刺激学习者的视觉观感,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和观看兴趣,从而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当然,在制作三维仿真动画时,应坚决遵守教学中所体现的科学性、严谨性、真实性。在教学内容展示方面,既要高度还原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难点、重点、疑点,又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习惯,用动态仿真画面替代晦涩难懂的文字符号。特别在模拟实验原理、机械运动、内部构造时要尽量做到准确无误、高度还原,能够正确、真实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形态,向学习者更有效地传递知识。

3.4 虚拟拍摄录制

虚拟拍摄录制目前有两种主流技术,在微课中使用能将所展示的内容与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更具吸引力。一是利用游戏引擎软件如Unity3D或虚幻引擎,实现真人绿幕拍摄叠加虚拟场景的数字化合成。其原理是利用搭载追踪器的摄像机对其录制的前景人物进行运动跟踪、数据采集,然后与游戏引擎中的虚拟摄像机进行匹配,将拍摄的前景人物与设计出的三维虚拟场景进行实时合成、实时渲染,从而使虚拟场景能够与人物图像进行同步运动,实现前景与背景的完美融合,构建出与人眼视觉生理习惯相符合的透视效果,其制作原理与虚拟演播室技术异曲同工。另一种是绿幕拍摄人物视频素材并进行抠像,然后在三维软件中为学习者搭建匹配教学内容的虚拟场景,将拍摄素材置于其中设置虚拟摄像机的路径动画,最后渲染合成输出。这种方式对拍摄角度有一定限制,拍摄时应尽量面对人物保持正向拍摄,摄影机运动角度不易过大,即便虚拟场景是三维建构的,但仍会因拍摄的人物画面是扁平化素材而造成与场景进行后期合成时出现角度不匹配的透视错误。

3.5 交互型微课

在微课视频制作中教师应重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交互型微课逐渐成为微课发展的新方向。交互型微课是指制作者在录制视频的基础上对视频进行进一步加工,在需要的位置对视频设置节点,在点上设置人机交互行为,使学习者能够与微课产生互动[5]。这种微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知识单向传递、生硬灌输的教学模式。微课中的交互是一种视频交互,它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交互体验融入线性影片中的一种新型视频[6]。交互型微课在教学方式上与传统微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应的交互模拟训练与评估测试模块,通过人机交互反馈,及时评估学习效果,检测知识内化程度,以帮助学习者及时诊断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设置若干标注点,并在标注点插入测试题,在答案选项处插入讲解视频,当时间滑块进行到标注点时会暂停播放,弹出测试题,学习者做完试题后可以立即查看答案,做对可以继续观看后续微课内容,做错可以点击讲解或继续复习前段学习内容。从交互的技术看,当前微课的交互方式相对单一,交互硬件相对普通,主要体现为“键盘+鼠标”式的作答习题型方式,互动体验缺少创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传感器硬件以及互动媒介的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学习者可以通过语音交互、表情交互、手势交互等方式直接与微课系统进行智能沟通。

4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信息化教育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教学兴起的今天,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创新微课制作方式,提高微课教学质量,提升微课画面视觉效果,努力做到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易于理解、赏心悦目,并且具备一定教学性和启发性、培养学习者迁移能力的优质微课。

参考文献

[1]匡睿颖.MG动画在微课视频中的应用[J].产业科技创新,2020(16):35.

[2]周维斌.二维动画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福建电脑,2021(5):97.

[3]BISSON C,LUCKNER J.Fun in learning:the pedagogical role of fun in adventure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1996(2):108-112.

[4]陶冶.MG动画技术在微课设计中的探索与研究[J].艺术科技,2019(3):74.

[5]马震安.利用Demo Builder制作交互型微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4):84.

[6]马艳彬.内嵌交互式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8):21.

(编辑 李春燕编辑)

Analyz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microcourse production in the digital media era

WU  Yunan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xi 214153, China)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teaching medium and course form, microcours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nd microcourse with exquisite visual effects can produce better learning effects,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icrocourse produc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iterative updating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media, software and hardware have empowered the visual performance of micro-teaching.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microcourse recording, proposes that modern microcourse production should meet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f useful knowledge content,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m, and interesting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summarizes the innovative paths of audiovisual and audiovisual microcourses, such as film and television level camera acquisition, 2D graphic animation, 3D simulation animation, virtual filming and recording and interactive microcourses, which will widen the microcourse production ideas for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microcourse production; innovative path

作者简介:武禹男(1991— ),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

猜你喜欢
微课制作数字媒体创新路径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基于HTML5的视频监控微课设计浅析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20:09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9:55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