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这个时代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国际关系、经济环境还是科技进步,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面对着这样的大环境,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也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变化。因此,人才的培养需要随之进行创新和改变,如果一味地固守原来的培养模式,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是落后于社会需求的,这也是导致人才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文科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从顺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复合型、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也正契合了企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即要求其能够应对复杂情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会计岗位作用,为企业经营和决策保驾护航。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以及当前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时代对应用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4; G642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新文科是指相对于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实现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语言、文学等课程中,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新文科的建设旨在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新文科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打破传统闭门造车式的文科发展状况,因此,对于培育优秀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知识和技能是关注的两个重点,学历和证书往往成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但很显然,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原有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原有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更无法胜任企业实际需要。尤其是“一带一路”的火热推进,许多企业正在加速走出去的步伐,对应用型会计人才新要求也日益严苛,除了具备优良的会计技能,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等。而这些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能力正好和新文科这一概念相契合,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1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1.1 具备跨文化的国际化视野能力
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以及全球化趋势下跨国企业和国际金融项目的增多,会计人才的实践空间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更多地参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会计事务处理,这也就要求对应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跨文化的国际视野。同时,这不仅意味着要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不同国家的会计规范,更意味着要有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业务实践。为此,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需要做出调整,必须强调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才能培养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共融互通[1]。全新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迫在眉睫,站在全球发展的视角上,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跳出国内视角的局限,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融合能力的专业人才,才能满足未来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复杂需求。
1.2 具备跨学科的整体性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会计行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单一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已难以满足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而跨学科的整体性思维能力则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2]。2023年以来,AI大模型异军突起,这一技术已经渗入各个领域,并且对很多职能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模式。对于会计领域也同样如此,当前的会计专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需要与其他学科如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紧密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知识领域的扩展和深化,也对会计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时代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跨学科的整体性思维能力,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超越传统会计学的界限,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机结合,运用系统思维来解决复杂的财务问题。唯有如此,会计人才才能具备强大的跨学科协作能力,以便在多元化的团队中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共同构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1.3 具备跨技术的大数据应用能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改变的不仅是原有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会计工作的范式。当前,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数据记录者,而是需要运用技术工具进行高效的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清洗,以提炼和组织有用的经济信息。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会计人才必需的基本能力之一,这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整合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战略规划中发挥作用。因此,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强调多学科的融合,目的是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对数据能力的要求,从而提升会计工作在预测、决策和管理方面的功能,进而在技术与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创造和维护的作用。
2 当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2.1 培养目标不全面且滞后于时代发展
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中,强调的是以专业技能为主,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课程设计中就出现了专业课程占据主导地位,而人文通识课程和数字技术课程的占比相对较低的情况,这种课程设置的偏向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但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培育显得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期待的是具备综合素养的会计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拥有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良好的应变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和高效处理信息的能力。很显然,单一的培养目标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的需要。
随着新兴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财务智能化的广泛应用,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单一的核算能力或会计实务技能不再是企业招聘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对会计专业知识与大数据分析等多元技能的并重。但遗憾的是,许多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在教学目标、培养方案及实践途径上仍显得过于传统和保守,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趋同上,更表现在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关键技能培养的不足上。这种滞后性使得毕业生在面对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也直接导致了他们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于多技能会计人才的需求。
2.2 教学模式较为陈旧且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仍旧沿袭传统,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主要采用教师中心的授课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尽管高校对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会计人才的需求认识明确,并努力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比如推广混合式教学、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课程教学,但是这些尝试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显现出创新不足,未能彻底发挥预期效能。这些平台的部分功能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存在,未能深度整合并有效利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以及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与深度。因此,高校在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可以探索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让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学习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以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2.3 思政教育未能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
在当今会计行业频发的职业道德危机中,可以发现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缺失带来了种种不良影响。以康美药业的财务问题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这些现象不仅是个别企业的失范,更是会计专业人才在职业道德教育上缺失的反映。当前,许多高校在会计学专业教育中过分强调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渗透和职业道德的内化。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时,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引导,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职业行为也易偏离社会责任和伦理标准。此外,尽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被屡次强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的强化教育仍显不足。教师在课堂上未能有效地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实践中,难以自觉地维护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不到位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表现为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4 课程内容缺乏与实务工作的匹配性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要求应用型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做出相应的调整。现阶段,这些高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显著的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与实务工作的匹配性不高。尽管学生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这些课程往往忽略了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对新兴技术的适应能力。实践课程多采用仿真实训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而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过分强调核算能力,缺乏与行业实际需求的对接。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会计专业知识,又能适应新技术应用、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度实务工作适应性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3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3.1 明确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具体培养实践活动的先导,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有科学合理的培养设计。在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培养目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应当设立“德才兼备”“理论扎实”“实操过硬”的培养目标[3],旨在培育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以及出色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这些目标的设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科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使之能够在会计工作中发挥专业的应用能力。此外,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与时代发展需求同步,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科学制定和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计划。这样可以确保会计教育与现代科技进步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其能够适应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工作要求,从而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展现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独特魅力。
3.2 加强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建设
3.2.1 要明确教师定位
首先,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权威观念,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有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能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会计专业教育中,更应注重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性的培养。其次,教师需从跨学科的角度更新对会计专业的理解,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互动,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拓宽知识视野[4]。最后,教师应该培养并引发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革新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新定位,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2.2 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教师作为知识传递和价值塑造的关键角色,要想培养出更能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老师本身具备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必须紧跟市场的步伐,这不仅是对知识内容的更新,更是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适应社会需求的演变,对行业发展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能够确保学生接收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创新精神的引发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另一动力源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提升教育质量,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革新。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寻找更高效的教与学方式,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最后,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学会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3.2.3 要形成团队协作
教师团队必须明确教学规划,这包括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团队应致力于提升工作效率,通过相互配合,形成高效的工作模式,从而共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以此保证团队成员间能够及时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教学工作的互动和共享,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教育成效。
3.3 加强人才职业道德层面的培养
在当前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创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首先,教师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分析会计行业的典型案例,学生在讨论和实例引导中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深刻记住道德警戒线[5]。其次,在思政课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在会计史等课程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应结合行业特点,引入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正面价值观。此外,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不经意间传递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创建育人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综合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为会计行业培养出既专业又有道德底线的高素质人才。
3.4 加强会计人才的产教协同培养
产教研协同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校、行业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旨在通过共同努力,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该模式的实施涉及多个层面:首先是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这涉及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现实工作场景、锻炼实际技能的宝贵机会。这些基地成为技术交流、专业培训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渠道。其次,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是确保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高效运转的关键。这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各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学习与实践环境。此外,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则是对教育模式的一种全方位革新,它要求在课程设计、学院建设等多个维度上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打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教育生态系统[6]。再次,加强产教协同育人,它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不仅要有机械的合作,更要有深入的人才培养合作。这种合作可能体现在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开展师资双向交流等方面,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项目则是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尝试,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能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4 结语
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随着整个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相关应用工具的推陈出新,会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上升。当前,尽管许多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仍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不少毕业生步入社会时发现自己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面临就业困境。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这意味着,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传统的会计知识,还要加强对大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高等院校应当打破学科壁垒,增强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采用更先进与创新的教学方法,整合新兴技术,努力构建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适应性,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对接,并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春艳.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化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3(24):121-123.
[2]何涔成.数字经济时代下应用型会计人才数商培养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3(11):199-201.
[3]王丽娟.数字化转型阶段会计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山西青年,2023(21):23-25.
[4]李健.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会计教学分析[J].营销界,2023(20):134-136.
[5]郭丽华,宁金辉.新文科视域下“德技兼备”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会计,2024(1):109-111.
[6]鲍群,方婷.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专业会计硕士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J].铜陵学院学报,2023(3):104-107.
(编辑 何 琳编辑)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applied accounting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YANG Kuilan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Guangzhou 511363,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era, we are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Whether it i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conomic environment, 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re are tremendous changes happening every moment. Faced with such a large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lso face severe challenges, which also leads to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demand for talents by enterprises. Therefore, talent cultivation also needs to be innovated and changed accordingly. If one blindly adheres to the original training mode, the cultivated talents will inevitably fall behind social demand, 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mismatch between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alent cultivation, which proposes composit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ng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eeds. This also align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for applied accounting talents, which require them to be able to cope with complex situations, have strong practical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fully play the role of accounting posi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s, providing support for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w goal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accounting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 Combining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for applied accounting tal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innovative path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accounting talents.
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 application oriented; account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基金项目:广州商学院资助的2022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名称: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22JXGG18。广州商学院2022年度校级资助优秀课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财务会计课程实验;项目编号:XJYXKC202211。广州商学院资助的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广州商学院-广州市源晟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编号:2020SJXWSJJYJD01。
作者简介:阳葵兰(1969— ),女,副教授,经济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