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助力乡村振兴需求及作用发挥

2024-06-28 00:34杨亚利齐军岐杨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杨亚利 齐军岐 杨华

收稿日期:2023-11-16

作者简介:杨亚利(1978—),女,陕西宜君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研究。

摘 要:以“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为主线,聚焦需求和作用,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理论探究、对策分析等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铜川气象部门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基于气象为农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为农服务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3–0-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公益事业,在推进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中,必须把握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和政策要求,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定位,把握好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以更好地指导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的具体实践。

1 铜川气象部门助力乡村振兴现状

先后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村组干部和农户座谈调研等方式,深入分析了解乡村振兴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1]。前往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和有关产业园区走访座谈,了解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调研全市粮食生产和现代果业发展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

1.1 乡村振兴示范村: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文昌村

1.1.1 村情概况

文昌村是铜川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由铜川市气象局帮扶。该村位于耀州区东南部7 km,下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1.1.2 气象防灾减灾需求

文昌村地处药王山北麓,海拔600~1 200 m,是典型的山区村。村民小组气候分布存在显著的垂直差异,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局地暴雨、滑坡等次生灾害。

1.1.3 产业振兴需求

全村2022年实际种粮面积0.98 km2,种粮面积占比40%。其他主要产业有干杂果、花椒、黄芩、艾草,还有光伏发电、肉兔和奶山羊养殖。结合文昌村地形、气候特点,文昌村确定花椒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目前,全村花椒年产量700 t。“石塬花椒”在2020年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被评为“后稷奖”(农作物)。当地花椒产业发展面临气象和市场双重风险,受山地小气候和气象灾害影响较大。春季花椒花期低温冻害、花椒采收季的高温、暴雨、秋雨等天气,对花椒着色、采收均不利,会直接影响当年花椒品质、等级和销售价格。

1.1.4 对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及需求定位的分析

为帮助文昌村产业发展、防灾减灾,铜川市气象局在文昌村示范建设了村级自动气象站1个、气象预警显示屏1个。在花椒花期和采收期,为文昌村提供了作物农用天气预报;同时,还将村组干部、种养殖大户纳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提供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服务。针对乡村振兴中花椒、黄芪等地方特色产业,农业气象服务还存在“供需”不匹配、精细化程度不够、用普适产品代替个性服务等问题。气象部门应积极融入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主动对接需求,按需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形成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品牌。

1.2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村:宜君县云梦乡南斗村

1.2.1 村情概况

南斗村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村,由铜川市直机关工委帮扶。该村位于宜君县云梦乡南部7 km处,与铜川市印台区相邻。村耕地面积4.2 km2,林地面积2.9 km2。主导产业以玉米、核桃、养殖业及光伏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脱贫攻坚期间,发展了光伏电站、“宜农股”等产业,目前运营良好,按月分红。

1.2.2 防灾减灾需求

从地理地形气候条件上,南斗村地处庙山分水岭,海拔1 100~1 300 m,是云梦乡海拔最高点,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各村民小组地处子午岭山系,独特的塬梁峁川地形造成显著的山区过渡带气候特征,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滑坡等次生灾害。

1.2.3 产业振兴需求

南斗村主要致富产业为光伏发电和玉米,2022年8月中旬,深入南斗村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村党总支和党员、农民群众代表面对面座谈,深入了解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一是玉米种植。南斗村主要种植春播玉米,主要灾害是干旱、冰雹、大风。为应对干旱气候和气象灾害,主要采取稀作栽培、优选耐旱和抗倒伏的品种、精细田间管理等措施。二是光伏和风力发电。南斗村拥有丰富的光能、风能,沿南斗村山系布设了风力发电,借助空闲土地和光热资源,引进了光伏领跑及农光互补项目。

1.2.4 对气象为农服务现状与需求定位的分析

通过对南斗村的实地调研可以看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已经给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带来巨大变化,对气象服务提出了多元化和更高的需求。一是避害方面,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给传统粮食生产也带来较大风险,针对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和气候异常情况,各级气象部门需要加强滚动监测、精准预报预警,并提前研判预估风险。二是趋利方面,在乡村引进新的产业、新的品种过程中,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适应性评估必须及时跟进;乡村新能源开发利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正在蓬勃发展,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监测评估分析服务,主动引导将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经济振兴优势,让气候资源造福广大农民。

1.3 农业农村部门:粮食生产和现代果业发展

1.3.1 粮食生产方面的需求

一是,聚焦“藏粮于地”。重点发展高标准农田,气象部门要加强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二是聚焦“藏粮于技”。重点围绕打造小麦、玉米粮食产业链,将气象为农服务融入“五统一”(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生产模式,面向粮食生产基地和经营主体提供直通服务,指导开展防灾减灾,最大限度降低自然风险。三是聚焦种子生产。铜川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旱地小麦品种——“铜麦六号”,由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丰产、抗旱和抗病的特点,适宜渭北旱地及黄淮冬麦区旱薄区域种植。通过与种业公司座谈,进一步加强“种子+气象”合作,应用自动化监测、网格化预报、数字化评估等气象技术,立足种子的选育、生产、经营、推广全过程,共同开展育种技术攻关。

1.3.2 果业生产方面的气象需求

铜川市大力发展苹果首位产业、积极发展大樱桃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桃等区域特色产业,构造全产业链的果业经济体系。一是融入现代果业生产体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果业防雹抗旱设施,是现代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迫切需要健全果区自动气象监测网、气象信息服务网、人工影响天气保护网,做好分区域、全周期(从花期到成熟期)、分灾种(低温霜冻、高温、干旱、短时暴雨、连阴雨、冰雹等)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切实提高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二是融入果品品牌建设。铜川地处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典型的山地气候造就了铜川大樱桃、苹果独特的果品品质。目前,全市的果业经济体系已经呈现出不同品种(早中晚熟)、不同地域、不同经营主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果农等)、追求绿色高质高效的新格局。因此,果业气象服务需要加快融入现代果业发展,从减灾向趋利转变、从关注产量向关注质量和绿色转变,大力推广“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定性+定量”评估、天气指数保险等适用技术,打造特色果品“气候品质”认证、“气候好产品”等本土果品气候品牌,挖掘“好气候孕育好果品”的经济价值,提升果业经济生态效益。

2 气象为农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气象服务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2]。受气候变化影响,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趋于常态化,干旱、低温、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粮食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较为脆弱,粮食生产气候条件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例如,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气候变暖加剧干旱化发展,使得粮食主产区发生大面积干旱的可能性增加。2021年秋季,黄河流域尤其是陕西、河南等冬小麦主产区出现罕见连阴雨,造成冬小麦播种苗情一度较差,对夏粮生产造成较大影响。2022年春季东北冷涡偏强,降雨偏多,遭遇低温春涝,对东北玉米、大豆春耕春播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因为强化粮食生产,必须高度警惕中长期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的影响,将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2.2 气象服务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以植物性、地域性为基础的生产活动,作物生产发育与地形地貌、光热水资源等地方性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引进和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必须遵循气候规律,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评估当地的气候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定位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扬长避短,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因此,农业产业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园区建设、新作物新品种引进等过程前,必须提前摸清“气候”家底,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做好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利用好当地气候资源比较优势,确保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2.3 气象服务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动气象服务融入乡村生态振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认识和发挥好气象的先导性、前瞻性作用,坚持适应与减缓、趋利与避害并举,从气候圈向多圈层监测分析评估转变,提高“三农”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前端,加强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农村地区生态系统的监测影响评估,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支撑;在后端,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助力地方政府、景区打造“天然氧吧”“气候宜居地”“避暑旅游目的地”等生态气象品牌,加强农村风能太阳能开发监测评估服务。

2.4 气象服务在组织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乡镇级党委政府是乡村组织的主导,承担着农业发展、安全生产、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服务管理职责。乡村是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和“第一线”,气象是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乡村治理尤其是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中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乡村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中,必须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深化镇办气象职能法定化,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建立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和转移避险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进村到户到人,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3]。

3 提高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的具体举措

3.1 保障生命安全,筑牢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编制和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加强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发展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和新型作业装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

3.2 保障生产发展,提高气象服务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强化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面向粮食生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做好“铜麦6号”种子生产气象服务,主动对接需求,积极融入铜川大樱桃、苹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打造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品牌,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险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农业气象灾害指数型保险,推动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

3.3 保障生活富裕,优化农村气象服务供给

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增强农村、山区、边远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构建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4]。

3.4 保障生态良好,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加强气候资源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建立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区划、监测和信息统一发布制度,研究加快相关监测网建设。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气象公园、天然氧吧、避暑旅游地、气候宜居地、气候好产品等气候生态品牌。

参考文献

[1] 宿雅芳.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61-62.

[2] 吕明芯.气象服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3):245-246.

[3] 王鹏祥,布亚林,杨国锋等.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11):21-23.

[4] 张艺丹.多元化气象服务助推都江堰乡村振兴战略[J].河北农机,2021(6):36-38.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