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格达草原公园规划

2024-06-28 22:59王旭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3期

收稿日期:2023-11-14

作者简介:王旭(1993—),女,云南保山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然保护地规划。

摘 要:草原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在协调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疆博格达草原公园为例,就博格达草原公园范围的确定,以及公园的现状、建设目标、功能区划、各功能区主要建设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草原公园保护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草原公园;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区划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3–0-03

草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生产资料,对其保护和建设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和保障牧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1]。草原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在协调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博格达草原是柴窝堡湖上游水源补给区,属于乌鲁木齐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由于长期处于窝儿图天山牧场管理的状态,基本未受到外界干扰,未被商业开发,完好地保存了哈萨克民族传统的放牧利用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周边旅游资源相比,具有空灵静谧、妩媚生动而五彩缤纷的自然特点。近年来,由于受气候恶化、毒害草等因素的影响,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导致博格达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2]。随着草原公园建设工作的推进,将这一区域纳入草原公园保护地模式框架下开展保护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开展适合于这一区域的保护性规划,对指导地方进行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1 公园范围确定

拟建的新疆博格达草原公园位于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区西北部,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山脉东段南缘,隶属窝儿图天山牧场管理经营。综合考虑3个山河周边草原分布情况、草原生态系统相对完整性及窝儿图天山牧场边界管理的可行性。北至达坂城冰川自然公园,南至国土油气勘查探矿权边界,西至柴窝堡管委会白杨沟村,东至达坂城区阿克苏乡黑沟村,其所有范围为窝儿图天山牧场确权范围。

四至地理坐标为88°10′28.565″~88°20′34.259″E,43°36′59.880″~43°46′51.144″N。公园规划区包含温性典型草原、高寒草甸、温性荒漠草原等丰富的草地生态系统。公园规划区距乌鲁木齐市约60 km,距达坂城区约30 km,周边交通便利,南侧有国道312,连接县道021及乡道019直达。

2 公园现状分析

2.1 气候水文

公园规划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近10年监测数据显示,平均大风日数45 d,年平均光照时数3 022 h,年平均气温7.12 ℃,年平均无霜期295 d,年冻土层厚度最大为1 m。年均降水量

74.35 mm,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以上,年平均降雪天数17 d,年平均蒸发量2 754 mm,年平均湿度52%。公园规划区内主要河流为3个山河,3个山河水流源于博格达雪峰冰雪融水,在公园规划区内自北向南贯穿草原,从风电场转入地下,奔腾而下,注入柴窝堡湖,流程60余 km。

2.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自然资发〔2023〕234号,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公园规划总面积为8 668.12 hm2,其中,草原面积为7 419.99 hm2,约占公园规划总面积的85.60%;裸土地面积为1 008.15 hm2,约占公园规划总面积的11.63%;其余由冰川及永久积雪、灌木林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乡村道路用地、其他林地、乔木林地等组成,合计面积为233.57 hm2,约占公园规划总面积的2.77%。公园内土地所有权属窝儿图天山牧场,权属无争议,四至清楚,与农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无冲突,无违法占用土地现象。

2.3 资源分析

2.3.1 草原资源

博格达草原受天山高大山体的影响,草原呈现出鲜明的垂直地带分布特征,多样化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多样且独特的草原类型[3]。根据调查结果,温性典型草原类6 852.44 hm2,约占草原面积的92.35%;高寒草甸类面积488.68 hm2,约占草原面积的6.59%;温性荒漠草原类面积78.87 hm2,约占草原面积的1.06%。

2.3.2 生物资源

据实际观察记录并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园区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6目44科182属253种(含种下等级),均为种子植物,其中,裸子植物记录2目2科2属4种(栽培植物1目1科1属1种),被子植物24目42科180属249种,包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伊犁郁金香及雪莲。园区共记录脊椎动物5纲26目66科118属156种,包含雪豹、黑鹳、秃鹫、玉带海雕、猎隼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鹅喉羚、北山羊、盘羊、猞猁、兔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尾黄鼠及准噶尔雅罗鱼特有动物。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保护意义重大。

2.3.3 文化资源

博格达草原生活着朴实可爱的哈萨克族同胞,他们敬畏自然,懂得在大自然中积攒智慧生存的经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季节的更替,牧民通过冬夏牧场转场轮牧方式悉心守护着这片草场。肉孜节、古尔邦节、赛马节等节日期间冬不拉、抱石、赛马、叼羊、姑娘追等演出比赛在此处举行,数万人欢乐、祥和共庆节日的场景,每年都吸引来自各地中外媒体的百余名记者。此时的博格达草原,帐篷如云,彩旗如画,歌舞如潮,仿佛是沸腾的海洋。

2.3.4 生态系统

拟建公园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南缘,是柴窝堡湖上游水源补给区,具有独特且重要的生态地位。公园规划区内的草原处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公园周边主要是牧民居住地,随着当地的发展与建设和气候的影响,公园内的草原退化、沙化问题突出,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针对公园内草原存在的生态问题,亟须进行保护与修复。

3 公园规划的总体思路

3.1 形象定位

结合博格达草原自然公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公园所处区位及未来的功能定位,将公园的主体景观形象定位为“探险北荒野,极眺博格达”,打造一个支撑乌鲁木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生态空间,塑造一个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上的生态保护修复典范,新疆草原科学、合理利用、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草地生态系统科研宣教综合基地,以及野外探险、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验胜地。

3.2 发展目标

3.2.1 塑造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保护修复典范

博格达草原位于祖国北方防沙带上,由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降雨量相对减少,水利设施不完备,致使草原无法得到有利的生长条件,草地生态系统不够稳定。拟建公园通过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保护、草原保护修复、景观与文化保护修复、环境整治、保护能力建设等具体建设措施,系统地对公园进行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公园规划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目前已成为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上生态保护修复典范。

3.2.2 新疆草原科学、合理利用、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山上土层瘠薄、底石坚硬,干旱少雨,草原退化日趋严重,生态承载脆弱。博格达草原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形成了独特的资源本底条件。公园规划区的创建将通过全面而系统的保护修复措施,促使公园规划区大幅度改变生态环境,演化为更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提升成为更优美的自然景观格局,在增强生态功能的同时为民众提供多元化的绿色空间,成为支撑乌鲁木齐市生态建设的优质生态空间。

3.2.3 构建草地生态系统科研宣教综合基地

公园规划区内存在草地、森林、湿地3种生态系统,拥有多种珍稀保护动植物,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资源丰富独特,是向民众宣传草原保护意义、增强民众保护自然意识的绝佳自然场所。公园规划区创建将系统建设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建立生态监测点,长期、连续性监测草原状况、生物多样性、有害生物、生态旅游影响因素等,探索草地生态系统特征及演替规律,为有效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科研成果以科普和生态文化展示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形成多形式的科普教育场所,建设科学完备、形式多样的展示、解说体系,充分发挥草原自然公园的自然体验、科普宣教及文化展示等服务功能。

3.2.4 野外探险、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验胜地

从公园规划区内观赏博格达峰,首傲群山、雪岭入云。公园规划区草原景观多彩斑斓、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山峦地势连绵起伏、河湖风光美丽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极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依托草原自然公园的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深入挖掘博格达草原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潜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思路和要求,按照文化体验化、故事化、主题化、时尚化的发展原则,开发越野探险活动、科普研学旅行、哈萨克文化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使公园规划区成为公众了解自然、认识草原、传播草原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平台和公众共享普惠生态福利的基地,将公园规划区的生态品牌转化为旅游品牌,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升级,推动乌鲁木齐市生态文明建设。

3.3 公园分区建设内容

公园功能分区遵从系统界限明显,功能分明,便于辨识和管理;充分保证草原生态功能有效发挥,有利于改善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区突出自身特点又相互呼应,便于合理组织游览线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等原则。根据《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分为综合服务区、合理利用区、生态保育区。

(1)综合服务区35.39 hm2,占草原自然公园总面积的0.41%,设置于公园入口平坦区域。根据保护、管理和旅游服务的需要,以“综合管理、系统保护”为原则,以公园管理、游客服务、草原文化展示体验等为重点,构建草原自然公园完善的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保护管理和服务设施,配置相应的保护、管理、宣教设备。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有效保护公园规划区内的草原资源,对游客进行自然宣传和教育,增强游客的保护自然意识,引导游客健康、正确的旅游行为,防止破坏草原资源的行为活动,实现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功能。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公园管理中心、医务室、野生动物救护站、科普宣教中心、拓展训练基地、生态停车场等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

(2)合理利用区6 799.65 hm2,占草原自然公园总面积的78.44%,为3个山河及两侧草原区域,紧邻综合服务区,可便捷连接草原自然公园入口服务区。合理利用区是草原公园内开展草畜平衡利用示范、越野探险活动、生态旅游体验的重要场所。区域内可进行适度的放牧、刈割等草牧生产活动,在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严禁大规模开发与建设的前提下,开展一定的生态旅游项目、自然宣教项目,并根据草原退化情况和利用强度要求,需进行轮牧休牧或禁牧控制,同时实施草原修复工程,确保生态功能提升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建设水文水质监测站、草原生态监测站、室外自然教室与研学点、博格达徒步、定向越野、露营地、观景台、补给站,以及主路、亲水栈道、徒步路兼巡护步道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3)生态保育区面积1 833.09 hm2,占草原自然公园总面积的20.15%,主要为公园西北高山山地区域,是自然生境较为原始的保存和呈现。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生态保育区内冰川和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以冰川保护、草原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严格保护为核心,严厉打击偷猎、采挖草药、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开展必要的科研监测项目,为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理能力提供支撑。视情况进行适当的、轻度的放牧活动外,不开展旅游项目建设,禁止游人入内。在不破坏草原植被的情况下,建设必要的巡护步道、设置警示牌、布设科研监测点等。

4 讨论与思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草原重地,是全国传统的六大牧区之一,作为北方防沙带的主体之一,其生态安全关系西北生态安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障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是全区从上至下的共同愿望。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畜牧业发展需求的增长,盲目开垦和超载过牧现象突出,加之缺乏系统的草场保护制度,导致草场退化越来越严重,面积不断减小[4]。近年来,乌鲁木齐市90%以上的草原的草场等级、牧草品质呈明显退化现象,草原严重退化不仅影响着畜牧业生产发展,还威胁了生态安全[5]。建立草原公园,能够促进草原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和发展优秀草原文化的迫切

需要[6]。

博格达草原公园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博格达草原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利用、高效管理”的基本方针,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并严格管理,以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以及保持草原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为基本原则,围绕博格达草原的资源特征和景观特色,进行合理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引导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注重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加强新理念、新技术在草原公园管理中的应用,实现草原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

参考文献

[1] 赵金龙,刘永杰,唐芳林,等.中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草地学报,2020,42(4):1-7.

[2] 刘长月,轩娅萍,李文辉,等.新疆草原植被的有害生物及其防控策略[J].新疆农垦科技,2023,46(6):38-40.

[3] 袁明龙,王玉祥,张博,等.新疆草原生态保护与草业高质量发展[J].草业科学,2023,40(5):1135-1139.

[4] 姚天冲,周自达.关于建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思考[J].草原与草业,2020,32(4):14-19.

[5] 张勇娟,崔国盈,闫瑞瑞,等.乌鲁木齐市实施草原补奖效益分析[J].当代畜牧,2019(4):35-38.

[6] 唐芳林,刘永杰,韩丰泽,等.创建草原自然公园,促进草原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J].林业建设,20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