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海螺镇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

2024-06-28 22:59付举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收稿日期:2023-10-10

作者简介:付举(1997—),女,四川成都人,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成都市海螺镇互利村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代表村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基础设施、政策认知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此,聚焦于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在现状分析中,研究发现互利村存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完善、投放不规范、站点设施管理不力以及垃圾处理方面存在一系列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村民政策认知和协同机制3个方面。解决之道则体现在配置硬件设施、提供资金支持、强化宣传、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以及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协调多元主体利益。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乡村振兴;垃圾分类治理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3–0-03

2020年2月《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居住环境治理,推行就地分类,源头减量。目前,我国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性,对乡村旅游等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文明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处理量,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因此,选择成都市海螺镇互利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当地居民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分析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互利村的实施,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的质量。

1 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1.1 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主要内容

1.1.1 构筑回收体系

固定回收站点与回收员共同构成一个结构单元,通过以点带面收集互利村区域内的再生资源,推动农村回收网点的再生资源的“日收日清”。鼓励互利村便利店等经营者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加强互利村回收网点的改造升级,确保互利村回收网点达到5个,预计到2024年年底,新建和改造升级农村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2个,农村分拣中心15个。

1.1.2 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农村生活垃圾包括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投放,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投放点的位置、投放时间和投放规范。加强农村垃圾集置站点的建设,制定相关标准,并计划在2024年底前建设完成农村垃圾分类集置站点。合理确定垃圾收转运的服务范围、频次、时间和路线,并配备分类运输车辆。加强运输环节的管理,推动农村以及周边村庄的沿街商铺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垃圾投放和清运。加强乡镇和农村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的配置,并计划在2024年底前,易腐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清运量占比达到30%以上。

互利村的分类垃圾桶设置在每户农户门口,每组一只可腐烂垃圾桶和一只不可腐烂垃圾桶,具体的分类标准如表1。可腐烂垃圾桶的颜色为蓝色,不可腐烂垃圾桶的颜色为灰色,并在桶上标有相应的文字和图形标志,方便不识字的老人使用。这些桶的材质为环保塑料,容量为10~12 L,且设置有盖子。除了户上的分类垃圾桶,互利村还在人员活动密集的场所设置了公共垃圾分类收集点,每个收集点都有4个分类用的垃圾桶,容量一般为240 L,材质也是环保塑料,并且有盖子,能够防雨、防风、不渗漏。

1.1.3 加强站点设施管理

第一,坚持“属地管理,谁使用、谁负责、谁维护”的原则,加强互利村站点设施运行和管理。开展互利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的星级培育评定,提升管理与运行维护水平。预计到2025年底,培育五星级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5个。

第二,实施站点设施运行和管理的提升计划。通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星级培育评定活动,对各个站点进行评估,根据评定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提升计划,包括提升站点设施的硬件设施水平,如加强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改善设施的功能和性能等;加强站点管理和运行维护水平;加强对站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等[2]。

1.1.4 垃圾处理

堆肥法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并在高温下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堆肥法的核心内容是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可堆肥化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处理工作量,还能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堆肥产出的有机肥料还可以用于农业,提升周边农田的肥力,实现资源良性循环,促进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此外,垃圾堆肥同时具有环境、经济效益,堆肥过程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无害化处理,因此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另外,农民通过售卖堆肥产生的有机肥料,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互利村目前拥有一座太阳能处理站和一个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太阳能处理站可以利用太阳能或通风供氧,将可腐烂垃圾加热至高温,并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当地农产品生产作出贡献。处理站的屋顶采用透明太阳能采光板,设备齐全,包括设备物料间、通风系统、调试喷水系统、微生物喷洒系统、渗滤液污水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及自动监控系统。

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的核心设备是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通常采用机械化堆肥的方式进行有机垃圾的处理。首先,二次分拣员将经过初次分类后的可腐烂垃圾倒入搅拌设备,经过混合搅拌后存储在发酵仓中。其次,加入微生物发酵菌种进行成肥。最后,取出成熟的有机肥料。上述垃圾处理中心每年处理的垃圾量约为40 t,超过附近村庄生活垃圾量的40%,同时可产出约8 t有机肥料,用于提升附近村庄的农田肥力。当前,互利村主要依靠这2个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垃圾处理,以堆肥为主要方法,辅以焚烧和填埋。

2 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

当前,互利村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该村当前固定回收站点的建设和管理相对不完善。虽然计划中提及了加强回收网点的建设和改造,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站点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情况,导致部分地区的居民无法便利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和资源回收[3]。同时,垃圾分类集置站点的建设和规范化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尽管计划了农村垃圾分类集置站点的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建设进度滞后、设施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村民政策认知

虽然互利村村委和各大主流新闻网站都在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但最初推行时仍有部分居民持反对态度,采取逃避方式,未能参与到村庄的垃圾分类过程中来,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导致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实地观察发现,村庄周围的垃圾堆中充满了复杂的家庭混合农村生活垃圾,尤其是被塑料袋包装的垃圾,类型各不相同,这与互利村从街道开始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背道而驰。

2.3 协同机制

在互利村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初期阶段,上下协同机制并不健全。该政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环卫、城管、发改委等,使得监管和协调工作变得复杂而困难。互利村的农村生活垃圾特点各异,街道的分类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政府采取了分阶段推进垃圾分类政策的措施。然而,在政策初期,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仍然不够紧密,导致上下协同机制的运作存在一系列问题[4]。同时,政府经费的支持不足、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政策体系尚未完善等因素,使得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各区域和不同层级管理者在权力下放过程中存在着职权交叉、监管与处罚分离等问题,使得监督机构和执法机构的权限划分不够清晰。此外,法律法规政策尚未完全定型,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3 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配置硬件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针对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存在的基础设施问题,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并提供资金支持。第一,加强固定回收站点的建设和管理,包括扩建和改造现有的回收站点,确保站点的数量和分布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回收站点的设施标准,包括增加分类垃圾桶数量、设置指示标识、加强站点清洁等,以提升居民的分类投放体验和便利程度[7]。

第二,加快农村垃圾分类集置站点的建设进度,并确保设施的规范化和统一。制定明确的建设计划和时间表,加大对建设进度的监督和考核力度,确保各个集置站点按时建成并达到规定标准。同时,加强对集置站点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第三,加强互利村垃圾处理中心设施的提升和改造。除了已有的太阳能处理站和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的处理能力和设施水平,包括增加处理设备、提升处理效率、改善环保设施等。还要加强对处理中心的运行和管理,确保设施能够有效地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并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第四,在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应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通过拨款、资助、贷款等方式,为互利村的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等方式共同投入建设和运营,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

3.2 强化宣传,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

在海螺镇互利村实施“三位一体”垃圾分类实践,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要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必须采用贴近生活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其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第一,借助由村民自发组成的协会,如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等,举办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专题报告会和艺术表演,向人们普及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并激励他们主动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活动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例如,在乡村集市、学校、乡村广场等公共场合设置宣传栏和摆满了各种垃圾的台球游戏,让村民们加入,提高其垃圾分类意识。还可以举办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摄影比赛、文化节等活动,把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文化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让更多人对这一行为产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进来。

第三,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介等手段开展推广活动[5]。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微信和抖音等社交媒体,能够更好地向广大的社区人群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可以通过发布短视频、小程序等方式,传播垃圾分类的操作方法等信息,让农村居民们能够主动地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

第四,与住户进行更多地交流,收集农村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利用垃圾分类问卷、倾听农村居民的意见等方法,掌握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见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改进。同时,还可以设立垃圾分类意见箱和热线电话,方便农村居民提出问题和建议[6]。

3.3 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协调多元主体利益

针对互利村垃圾分类政策初期上下协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促进各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协调多元主体利益。

第一,成立跨部门协调机构,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该机构可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推进。

第二,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政策的最新进展和相关信息。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或者设立专门的协调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各相关部门传达。

第三,加强对各部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垃圾分类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通过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行业人士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各部门了解政策背景、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和协同合作意识。

第四,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各部门的工作开展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建立相关考核指标和评估标准,定期对各部门的工作开展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部门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政策。

4 结束语

当前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基础设施、村民政策认知和协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系统性的措施。相关部门需要配置硬件设施,并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顺畅运行。同时,强化宣传,提高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激发积极参与的热情。还要重视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形成合力,从而推动整个治理体系的协同发展。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解决措施,互利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将更为高效、可持续,为实现清洁、美丽乡村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娄敏.城市垃圾源头分类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市内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4):15-21.

[2] 王瑛,李世平,谢凯宁.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卢因行为模型[J].生态经济,2020,36(1): 186-190,204.

[3] 祝华军,田志宏,杨学军.生活垃圾分类能引导源头农产品消费减量吗?来自上海市的证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11):264-274.

[4] 范文宇,薛立强.历次生活垃圾分类为何收效甚微:兼论强制分类时代下的制度构建[J].探索与争鸣,2019(8):150-159,199-200.

[5] 徐林,凌卯亮.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干预政策的溢出效应分析:一个田野准实验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9(11):65-75,157-158.

[6] 向玉琼,张健培.重建社会资本:农村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有效路径[J].长白学刊,2020(1):59-67.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