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春
写作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但很多人觉得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且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一听到“写作”二字常常是倍感头痛,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改变对写作的看法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在写作中发现别样的快乐。因此,本文将分享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爱上写作、乐于写作,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阅读则是培养兴趣的捷径。兴趣之于写作不仅关乎写作者本身内在的心理需求,也是帮助我们端正写作态度的关键因素,对于提升写作水平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个人若对写作怀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帮助他消除心中对写作的恐惧和偏见,从而培养良好积极的写作心态。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种途径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而阅读不外乎是最有效的一种。读书能够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们可以接触到其中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并进行借鉴,并在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比如很多同学在小学阶段都喜欢读一些童话故事或者散文诗集,这一类的文章不仅可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以冰心的《寄小读者》为例,全书采用通讯的形式,亲切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深受读者的欢迎。“文笔风格自然清新,文字使用优美隽丽,语言表达流畅脱俗”是这本书最显著的特点。《寄小读者》的语言不但简单明了,而且富有古典美和诗意美。比如在《寄小读者·通讯十六》里写到,作者曾站在黄浦江岸望着客船渐渐远去,脑海中突然浮现李白的诗句:“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在威尔斯利的湖边游玩时看到熟悉的情境,作者也会想到“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进一步品读书中的内容后我们会发现,书中不仅含有作者赞美祖国、母爱和自然等丰富的情感,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和细腻的语言表达值得我们用心积累和学习。冰心非常善于将抽象的哲理或不可言状的情感通过具体易懂的事件传递给小读者,因而非常能够抓住孩童内心深处的共鸣,给小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感受。因此,这类书籍也是我们通过阅读培养写作兴趣的范本选择。
生活是作文灵感的源泉,情感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知真善美的心能够帮助我们去描绘眼前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物故事中选取不同的角度在写作中去思考和表达。比如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对某个主题或者话题感兴趣时,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想法和观点,这些想法和观点都可以被记录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例如《寄小读者》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在20世纪20年代旅美期间,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和分享。一方面,书中记述了很多的海外美景和奇闻逸事。比如作者对大海甚是喜爱,在文中,作者对自己所看到不同海域的风景作了相应的描述:“海面变成一道道一层层的,由浓墨而银灰,渐渐地漾成闪烁光明的一片。淡墨色的渔帆,一翅连着一翅,慢慢地移了过去,船尾上闪着桔红色的灯光。我知道在这淡淡的白烟里,桔红色的灯光中,都有许多人……他们嚓嚓地用椰子壳洗着甲板,哗哗地撒着沉重的渔网;他们把很大的‘顶针套在手掌上,用力地缝一块很厚的帆布,他们把粗壮的手指放在嘴里吮着,然后举到头边,来测定海风的方向。”除了对海边变幻莫测、令人沉醉的风景以及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作者在文中还从大海的地理位置、四季变化等角度将她所观察和记录到的大海形态都细致地描绘了出来,足见作者非常注重对生活的切身观察和深入体验。另一方面,冰心也在文中抒发了很多物我交融的感触。
比起灵感,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流露也是一篇优秀作文不可或缺的内容。巴金曾说过,“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情感的触动和共鸣不仅可以调动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和经验,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去挖掘更多优质和多样化的素材。更多时候,情感也是激励我们坚持写作的持续动力。生动传神的情感表达是一篇文章中最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扣动读者心弦的关键部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通过叙事传情、写景寓情、细节衬情、修辞显情等方式渲染氛围,以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比如在冰心的《寄小读者》中有很多处值得我们学习模仿的例子,在《寄小读者·通讯五》中,作者将自己在车上看到一对陌生母女之间的故事记录了下来。作者在车上看到一对母女,女儿贴在母亲身边时不时撒娇向母亲讨要食物。那位母亲身穿一套青色香云纱的衣服,面目和蔼,与女儿交谈时的语气似乎夹着爱怜又似含有斥责。这一温馨动人的画面不禁让作者心头微微一颤,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心头止不住涌起丝丝伤感。又如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中,通过回忆作者陪伴在母亲身边的点滴故事和彼此之间的对话,强烈地抒发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以及对母爱深沉的歌颂:“小朋友!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通过一连串的设问,作者深切地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可替代。再如作者常年旅居海外,看到相似的风景往往会触景生情,表达对故乡旧土的热爱和眷恋。在《寄小读者·通讯七》中:“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袋。远远的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痴绝的无数的送别者,在最远的江岸,仅仅牵着这终于断绝的纸条儿,放这庞然大物,载着最重的离愁,飘然西去!”在即将乘船西行的时候,作者眼中看到的是那岸边和船上的人们相互挥手、依依惜别的场景,于是内心遂泛起深深的哀愁。她即将远渡重洋离开自己的故乡,于是与亲友阔别时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脑海当中,这股乡愁也通过文字由衷地传达给读者。作者没有使用绚丽的辞藻,仅仅用一些简单、朴素的内容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写作必须带着情感去写才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让人沉浸其中去理解和接受文章内涵。
表达是行文内容的主干,技巧是锦上添花的关键。想要进行创意性的写作,除了以上需要留心和学习的内容,对写作表达技巧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作文的语言表达并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口语化、零散化的内容往往会让语言表达缺乏组织性和协调性。一篇优秀的文章,其语言表达一定要具备“准确、丰富、生动”的特点。“准确”意味着最基本的字词使用、语句结构、语法使用是否规范,在细节问题处理上是否用心。而“丰富”多指文章词汇的储备量和句子表达的多样性。“生动”则意味着文字段落表达的优美程度、所描述的内容是否能够吸引读者眼球。一般而言,生动的文章内容多使用优美的词汇或修辞。在《寄小读者》中,作者在多处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增加场景画面的生动性。其中,冰心曾多次使用比喻句将傍晚时分的海边风景描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且充满艺术美感的画卷,让读者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在《寄小读者·通讯十四》中则用了“过的是花的生活,生长于光天化日之下,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鸟的生活,游息于山巅水涯,寄身于上下左右空气环围的巢床里”这样生动有力的排比句式来强调作者已经养成随遇而安、心胸豁达的生活态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文章有其适用的不同表达技巧,冰心的《寄小读者》使用的是较为散文化的语言,更加侧重于文章精神内涵的传神表达,即“形散而神不散”。而对于叙事类的文章,我们则要注意情节结构安排的合理性和故事内容叙述的完整性。议论文则要偏重于引用论据的准确性、合理性、说服性以及个人清晰有力的观点表达。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后的阅读中慢慢积累和学习。
写作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困难。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范围,学会在生活中留心身边的人物风景并及时记录内心的感受,学会在训练中灵活使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如此,就能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