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佳作天成

2024-06-28 12:16:49李志新
课外语文·上 2024年6期
关键词:王晓明成语爸爸

李志新

笔触之间,尽显时代之声。面对21世纪的挑战,写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新课标指引我们,无法回避这一要求,唯有勇往直前,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寻得立足之地与发展舞台。本文结合实际写作体验与教材范例,深入探索高分作文的秘诀,期望能为广大学子点亮创作的灯塔,助力大家书写精彩人生。

一、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一篇文章要令读者难以忘怀,首要条件是语言规范得体、流畅自然,更要追求优美动人。古往今来,我们都被经典文本的优美语言所吸引而如痴如醉地沉浸于文本的字里行间。那么,如何让语言呈现优美的特性呢?首先,善用四字成语。成语,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地运用成语,无疑能为你的作文增添一抹亮色,使之更加精致与完美。比方说,有的同学写“花儿多,花儿美”,如果不运用成语,那就会写成“这里的花儿很多,一朵朵、一簇簇,让人看不过来”。但是如果换成了成语,那就会变成“这里的花儿啊,一朵朵、一簇簇,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这句话运用了两个成语,都简要而精准地写出了花儿的多,比前面的那句话更能彰显意蕴。成语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它们简洁而生动,却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成语或者俗语。

其次,善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反问等,合理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丰富文章的意境。比方说在《走月亮》这篇文章中,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非常娴熟,让读者看见生动形象的月亮下的温馨一幕。如“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一句话就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情景交融,让月下的稻穗拥有了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而“银毯”的比喻更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月光“明亮”的特性。综上所述,优美的语言对于一篇佳作来说至关重要。

二、学会描写,临景再现

“描写”可以拆分开来理解,所谓“描”是描绘,“写”是摹写。在文学中,描写是运用比较广泛的手法之一。它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法,把人物的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让作文的情景能够栩栩如生地在读者的脑海中呈现,这是一种将外界事物艺术化的重要手法。

现今很多同学的作文,由于缺少必要的人物描写方式,他们作文的人物形象往往浮光掠影而难以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例如,在《我的同学》这篇作文中,一个同学这样写他的同学:“王晓明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班里同学都受过他的帮助,我们都很喜欢跟他一起学习,比方说有一次,一个同学的自行车的链子掉了,他主动帮这个同学修好了。”作者想通过帮同学修自行车的事说明王晓明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人物描写——王晓明修车的过程,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

我们不妨这样改写一下:“王晓明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在树旁看见一个同学的自行车的链子掉了。于是,主动将自己的车子停了下来,蹲下来查看情况。然后跟同学说:‘你稍等我一下,我去找根树枝。说完就马上起身去找树枝,但是一会儿他折了回来说:‘找不到硬的树枝,这样吧,我用手来。说干就干,他先是将车子倒转过来,然后不顾车链子上的机油,用手将同学的车链子扯回到它原本的位置,放好之后,他还使劲地用手摇了几下,发现没有问题了,然后又把车子倒回来。他的双手被弄得黢黑,连衣服都被弄脏了,但他对此并不在意,轻松地笑了笑,提议道:‘我们一起走吧!”这里的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一个乐于助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将主人公个性特点描写了出来,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层次与细腻的交织。其中,人物与环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引人入胜的叙述。环境描写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景阳冈》为例,随着日色逐渐西沉,昏黄的余晖为武松的山行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危险性。随后,“一阵狂风席卷而来”,仿佛预示着即将降临的危机。这样的描绘不仅加深了故事的情境性,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武松一同感受着那份紧张与害怕。

三、突出中心,抓住重点

当我们沉浸于文学作品的海洋时,常会对其中所蕴含的主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而这里的“主旨”,实际上便是指作文的核心思想,它如灵魂般始终贯穿于全文的每一个角落。明确并坚守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赋予作文生命与灵魂。比方说在《×××的爸爸》这篇半命题作文中,其中的×××是“设置”形容词,如勇敢的、英俊的、善良的……由于不同的学生面对的人物是不同的,因此,中心也不一定相同。

若我们将标题拟为《勤劳的爸爸》,那么作文的主要内容都要围绕爸爸的勤劳来写,比方说开篇点题:“我的爸爸是一个勤劳的人。”正文部分可以举例子,爸爸下班之后买菜、做饭,还辅导“我”做作业;辅导“我”完成作业之后,爸爸又开启电脑做好明天的工作计划……结尾部分应该照应中心——“我的爸爸真是一个勤劳的好爸爸。”

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精心构思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来巧妙地凸显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梅花魂》这篇文章为例,作者巧妙地以“墨梅图”为线索,将全文的情节紧密相连,使得整篇文章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生动地展现了一位爱国老人的高尚精神。这样的设置不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紧跟故事的节奏,情感随之起伏,而且通过对“墨梅图”的描绘和叙述,更加深入地展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质,让人在感动中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深刻体会到那份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敬意。这样的构思既能体现作者的匠心独运,也能展示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四、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明确中心后,我们要围绕这个中心选好材料,这样才能将重点内容写仔细,更好地突出中心内容。当然,如果是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围绕人物的故事肯定有很多,在有限的篇幅里,不可能将所有的材料都写到作文中去,否则会给人一种堆砌文字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做到分清主次,更要详略得当。这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精选能够凸显中心的典型材料,舍去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这样才能让作文看起来有层次感,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鲁迅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为了呈现闰土少年时代的英姿,作者特意精选了他雪地捕鸟和月下刺猹的材料作为支撑,故事上显得情真意切,更能体现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和对少年闰土的憧憬之情,引发读者的深刻共鸣。

五、顺序得当,结构严谨

一篇出色的佳作必然拥有严谨而完整的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相反,那些内容混乱、逻辑不清的文章,无法为读者带来清晰的理解,自然也无法在作文的评分中取得高分。因此,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对顺序的把控至关重要。只有做到顺序得当,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加严谨,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清晰流畅的阅读体验。比方说,运用时间顺序进行作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时间顺序都是比较重要的顺序方式,它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所带来的事件或者形状变化。比方说一天当中从上午到中午到晚上的故事情节发展,《景阳冈》就是按照中午到傍晚的顺序写就的,将读者带入一个时空,去窥探武松打虎的前后故事。有的时候,为了让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部分章节的顺序可以调换,比如运用插叙或者倒叙的叙述方式。

在写作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力求在作文领域中展现卓越,追求更高的分数。然而,有些同学虽然付出良多,却未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而对写作感到畏惧,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实际上,这是因为尚未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而非缺乏写作的能力。希望大家能够明确这一点,并从本文所介绍的高分作文方法中获取灵感。只有放弃对写作的恐惧,积极思考、多写多练,并总结写作经验,我们才能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取得胜利。

猜你喜欢
王晓明成语爸爸
糖梦
我和爸爸
中华家教(2017年2期)2017-03-01 16:29:25
爸爸
琴童(2016年12期)2017-01-16 11:15:38
拼成语
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 17:32:21
爸爸冷不冷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8:58:11
可怜的爸爸
猜成语
一口独吞
小青蛙报(2014年14期)2014-12-17 21:13:24
笨狼赢了糖
小青蛙报(2009年1期)2009-04-17 09:33:12
咚咚咚
娃娃画报(2009年3期)2009-03-12 02: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