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
我们沉浸于那抒发真情的文字之中,如同置身于一片诗意的田园。文字如琴弦,轻拨心弦,或抒发激情,或倾诉感慨,使得内心在其间激荡。那些文章,或讴歌壮丽的山川,或叙述悲欢离合的故事。做好初中语文阅读,能使我们赏阅读表达、享韵律之美、悟人生道理。
一、挖文字底蕴,享韵律之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课程内容、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篇章,都是瑰丽文学世界的一扇扇窗,透过它们,我们能感知文字的韵律,领略到诗意的表达与感悟。
《秋天的赞歌》这篇文章以深情的笔触,吟唱着秋天的美丽与丰富,仿佛是一曲献给季节的诗。它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捕捉秋天独有的色彩与景致。文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多彩变换,还巧妙地融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让读者在享受秋日美景之余,也能体会到生活中的诗意与美好。《秋天的赞歌》不仅是对季节变换的庆祝,更是对生活细微之处美的发现与颂扬,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意义,学会欣赏与感激自然赠予我们的每一份礼物。
《再塑生命的人》则讲述了人生的坎坷与复苏,这个故事就如同一首抒情诗,通过主人公的坚韧与奋斗,展示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其文字的韵律体现在情节的起伏、人物的塑造,以及深刻的哲理中。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体验到文字的力量,感悟到生命的意义。这不仅是一篇文字作品,它更像是一个灵魂的共鸣箱,每一次情节的波动,都敲击着读者的心弦,让我们在主人公的坚韧中看见生命不屈的力量,感悟到在逆境中寻找光明的勇气和价值。
《〈论语〉十二章》带人走进中国古代哲学的殿堂,这些古文典籍如同一首首哲学诗,充满智慧与启发。在阅读这些经典之时,我们要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感受其中的智慧。作为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以简练而深邃的语句,传递跨越千年的哲理。在这些古老文字中漫步,仿佛与先贤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每一句格言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教会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寻找方向,体味那份超脱与淡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则带人穿越时光,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鲁迅的文字如同一首时代的交响乐,通过他的笔触,我们能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脉搏。作为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它不仅仅记录了个人记忆,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深刻剖析与反思。在鲁迅独特的笔法下,旧日时光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琐事,却能引发读者对社会、人性乃至自我存在的深度思考。这种文字的力量,让历史的回音在现代读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至于课外古诗词,它们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每一首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从《峨眉山月歌》的清新自然,到《江南逢李龟年》的温婉怀旧;从《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家国情怀,到《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边塞孤寂,如同一首首音乐。通过古人的笔墨,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心声,体验到文字的韵律之美。每一首诗都是一次情感的旅行,引领我们穿越到不同的时空背景,体验古人的心绪,感受那份超越时代的共鸣。
二、赏阅读表达,构诗情画意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文学形式,它以韵律、抒情和意境为特点,通过文字的艺术表达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思考和表达。初中语文阅读中,诗歌常常被引入,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观沧海(曹操)》以东临碣石观沧海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山水树木的壮美,以及秋风吹拂、洪波涌起的景象。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迈之句,不仅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更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与博大胸怀,展现了乱世英雄的气魄与格局和他豁达开阔的精神。其诗句平仄相间,音韵和谐,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和心灵震撼,是古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以友情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远方被贬谪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之情。明月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回忆友人的远行,展示了友情的珍贵。诗中句句都表现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友人安危的忧虑。
跨越千山万水,寄托着对友人的无限挂念,体现了诗人与王昌龄之间超越空间限制的真挚友谊,展现了李白诗歌中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天净沙·秋思》则是元曲中的名篇,马致远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词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让人在感受秋日萧瑟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旅人的孤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曲以景托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眷恋。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以友情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感慨。诗人描绘了友情的珍贵,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回忆,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表现了军人在边疆的生活和情感。诗人表达了军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斗的期待。这首诗展示了军人的忠诚和坚守,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感情。《潼关(谭嗣同)》描绘了潼关山川的壮丽和雄伟。诗人表达了对壮丽山川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这些经典诗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文学艺术的珍品,构建一幅幅诗情画意的世界。
三、鉴阅读内容,悟为文为人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文学作品不仅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还是理解文学之美、品味人生哲理的珍贵资源。《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杰出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它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名士的言行和逸事,成为该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这部文学经典有着深刻的内涵。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刘义庆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话展示了一家人欣然分享雪天之乐。雪片纷纷扬扬,人们欢聚一堂,心怀欣慰。大家分别以“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描绘雪景。其中,“撒盐空中”生动地勾勒了雪花的洁白和飘落,而“柳絮因风起”则展现了雪花轻盈舞动的情景。家人们共同分享雪的美丽。这不仅是对雪的诗意表达,更是对亲情和家庭团聚的展示。雪的美丽激发了人们的愉悦情感,也凸显了家庭和睦的幸福。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一则关于忠诚、信义和礼仪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约好中午相见,但友人迟迟未至,陈太丘离开了。七岁的陈元方见状,直言其不守信用和失礼。这个故事诉说了忠诚和信义的重要性。元方的坚守原则和对礼仪的坚守让我们感受到,应该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并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约定。而友人后来认错的行为也显示了他的悔悟。这个故事不仅提供了道德教训,也蕴含了一种情感。元方坚持原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
四、结语
初中语文课文,每一篇都是经典。它们如山泉涓涓,悄然淌过每一个学子的心田,其中所蕴含的文字底蕴,宛如琴瑟之音,引人沉醉其中。文字,是灵魂的梦想,是思想的舞蹈,是情感的荡漾。挖掘文字底蕴的过程如同探索珍宝,每一字每一句皆如镶嵌的宝石,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让人陶醉。
每一篇课文都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描绘着诗意的风景,绘制着画意的情感。文字的韵律,宛如画家的调色板,时而绚丽多彩,时而淡雅恬静,带领我们穿越时光,漫游在文学的花园中。在赏阅读表达中,我们感受到诗的唯美、词的含蓄、文的深刻,一切都如梦如幻,如画如诗,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通过阅读,我们还要懂得为文为人的道理,领悟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感知到作者的世界。因为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性格的陶冶,是灵魂的磨砺。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博学的人,更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情感、有情怀的人,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