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悲剧美学解读

2024-06-28 22:55郭道荣
大观 2024年5期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艺术魅力

摘 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浪漫主义爱情悲剧,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自问世以来被多次改编搬上电影银幕,其中以1968年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版本最为经典。“悲剧美”作为美学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戏剧矛盾的冲突,体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给人以思想震撼。对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成因及艺术魅力进行简要分析,展现悲剧美在美学范畴中的重要审美价值。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美;艺术魅力

悲剧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相对于喜剧,悲剧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带给人们一种崇高悲壮的美感享受。悲剧是戏剧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矛盾冲突的揭示,让反面事物在暂时的胜利中显示出灭亡的必然性,让正面事物在毁灭的表现形式中展现出价值所在,使人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反思其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以避免这类悲剧的重现。如果说喜剧是揭开美的外衣来暴露丑的本质的话,那么悲剧就是通过毁灭美好的事物来暴露丑恶的卑劣。在悲剧的惋惜伤感中,严肃、壮烈而伟大的斗争所带来的誓不低头、慷慨激昂的精神,更能给人以精神及思想上的震撼,激励人们朝着光明、自由的方向发展。

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不仅是对作品的重新解读,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电影的改编除了要忠于原著,还要用影视化的语言镜头打破原本的文本叙事手法,给观众呈现完美的视觉享受。1968年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将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同名电影,用138分钟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原著文本进行了艺术化创作,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命运悲剧谱写为一曲爱情赞歌。影片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一场聚会中一见钟情,奋不顾身坠入爱河,但因双方封建家族世仇受到多方阻挠,最终双双殉情。因这两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最终化解恩怨,冰释前嫌。在影片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双殉情推动着这部悲剧达到高潮,在视听上为观众营造了悲剧的审美氛围,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伦理观念,表达了人文主义爱情观,对主人公追求爱情幸福与个人自由的理念进行了讴歌。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成因

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大封建家族的世仇阻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正大光明的相爱,而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也是造成这部爱情悲剧的因素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一方面与封建家族世仇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封建父权制的影响。莎士比亚将故事发生时间定位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封建制度开始没落,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兴起。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追求自由的爱情,一直在和封建势力做斗争,他们微弱的力量最终还是没能打破封建的枷锁,双双殉情。从这个意义来讲,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与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文化背景造就的爱情悲剧

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是由其文化背景所主导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婚恋观的差异性。《罗密欧与朱丽叶》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意大利古城维罗纳,这一时期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各城兴起,并且逐步发展到西欧各国之中,欧洲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顽固势力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与封建顽固势力做斗争。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中心,这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封建主义而言还太过弱小,于是莎士比亚就把亘古不变的爱情故事作为斗争的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一直流传至今并且广受欢迎,不仅与其可歌可泣的爱情有关,还与其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有关。这一精神激励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反神学斗争,对后人产生了巨大影响。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诗人和戏剧作家,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在他所有的作品之中,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也是其创作理念。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在封建大家族中长大,但作为年轻的一代,他们深受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追求个人幸福与婚姻自由。为了这一追求理念,他们勇敢地向封建顽固势力做斗争,虽然最后双双殉情,但在他们的斗争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却获得了胜利。莎士比亚通过牺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美好爱情,让人们看到封建顽固主义的丑恶,也让封建主义在暂时的胜利中显示其灭亡的必然性。

(二)父权制造就的爱情悲剧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随着父权制的到来被边缘化,她们难以在社会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社会地位较低。在封建社会,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有权干涉子女的婚姻,其一出生就被父亲操控着命运,生存及言语空间都很狭窄,在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父权制就是这部爱情悲剧的催化剂。朱丽叶与自己家族的死对头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相爱,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凯普莱特一直将女儿作为其私有财产,为了让朱丽叶的婚姻给自己家族带来更大的好处,他强迫朱丽叶嫁给贵族少年帕里斯,并且为防止朱丽叶逃跑,仓促地将婚期定于周四。为了追求婚姻恋爱的自由,朱丽叶机智而勇敢地与父亲进行周旋,以为父亲祈祷、忏悔自己顶撞父亲的罪恶为名义,跑到教堂与善良的劳伦斯神父商量对策,最后决定用假死药摆脱封建家族的束缚,获得个人自由,与罗密欧一起到曼多亚,然而阴差阳错,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为他们的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追求婚姻自由的艰辛,以及父权制这一封建腐朽制度对女性带来的伤害。

(三)封建家族世仇造就的爱情悲剧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封建家族的世仇贯穿于整个影片之中,这也注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之路的坎坷。为忠于原著,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将拍摄地安排在意大利的维罗纳城镇,在影片的一开始,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两大家族之间的冲突。烈日下两大家族的人身着中世纪服装身佩利剑,烦躁不堪的他们互相谩骂嘲讽,最终引起了一场斗殴,他们坚信刀剑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惊险的格斗场面一下子将观众带入了世仇笼罩的氛围之中。影片通过这一开场场景,既向观众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暗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之路的艰难,连整个城镇的安宁与平静都被这一世仇冲突打破,更不用说双方家族之人相恋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劳伦斯神父的主持下偷偷结婚,不久后却在广场上因朱丽叶的表兄提尔伯特的挑衅而误杀了他,罗密欧最终被亲王判决流放曼多亚,一旦回维罗纳就被处决死刑。这无疑在原本的世仇上又添了一笔,连最支持朱丽叶的乳母都劝说朱丽叶放弃这段婚姻,而朱丽叶却原谅了罗密欧,并企图通过假死药摆脱原本的家族,与丈夫一起去曼多亚。然而罗密欧却误以为朱丽叶真的去世,殉情在恋人身旁,醒来之后的朱丽叶也随着丈夫离去。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的家长无视子女的爱情与自由,最终为了所谓的世仇失去了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影片的最后,亲王对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遗体劝说两大家族,面对这一悲惨结局,两大家族终于意识到仇恨带来的伤害,双方握手言和。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魅力

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的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在原著所有的改编电影中被称为经典,与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导演在主题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原著的情节进行了改编,使影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完整,剧情更加紧凑,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悲剧谱写为一曲爱情赞歌。虽然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但导演为影片注入了生气,使整个影片更加生机勃勃,给观众呈现出文艺复兴之后社会富有活力的一面。

(一)完美爱情的塑造

完美爱情的塑造首先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作为一部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塑造越是完美无辜,封建顽固主义就越是可恨。影片紧抓这一改编理念,对原著故事情节进行了删减和改动,以塑造出更加完美的主人公形象,增加影片的悲剧色彩。以对罗密欧的人物形象塑造为例,影片将其塑造为善良、忧郁、爱好和平的人物形象,自开场就表现出对斗殴的厌恶,连作为世仇的凯普莱特家族的仆人也称其为善良、英俊的绅士。在整个影片中,挚友茂邱西奥被提尔伯特刺杀,这激发了罗密欧的愤怒,在争斗中将提尔伯特误杀。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对原著中有违罗密欧善良形象的情节进行了删减,比如说原著中罗密欧听闻朱丽叶死去,怂恿药剂师违背法律将毒药卖给他,为了爱去犯罪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观众对罗密欧产生不好的印象,所以影片中删去了这一行为。原著中帕里斯是个刻板、善良而又深爱朱丽叶的贵族少年,在悼念朱丽叶时与罗密欧发生冲突,被罗密欧杀死。如果在影片中出现这个场景,观众相对而言会更加同情帕里斯,有违罗密欧的善良形象,所以弗兰克·杰弗瑞里对这一情节也进行了删减,在使剧情更加紧凑的同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色彩也得到了渲染,更能引起观众的同情,体现命运及封建主义的可憎。

完美爱情的塑造还体现在对纯洁爱情的展示。影片通过对原著故事情节的删减及台词的改动,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完美地展现出来。在凯普莱特家的聚会中,一对对青年男女伴随着摩尔舞曲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氛围中,青年歌手一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曲将宴会氛围推向高潮。这一首歌既道出了整个影片的爱情主题,又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给罗密欧与朱丽叶创造了单独在一起的条件。罗密欧明知朱丽叶是世仇的女儿,却还是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并对她“请求一吻”。朱丽叶对罗密欧一见钟情,在宴会还没有结束时就向乳母打听他的名字,虽然得知他是蒙太古家族的人,还是忍不住在月光下深情呼唤罗密欧的名字。影片中对这一完美、纯洁的爱情的展示,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感染力,加深了观众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同情,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情赞歌。

(二)蓬勃生气的注入

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不是一味地营造悲剧氛围,而是注入了很多生气元素,在使整个电影画面更加生动的同时,更加衬托出悲剧的残酷,给观众呈现一种悲剧美。粗糙的感性世界是莎士比亚的一大写作特点,在影片中可以从多处看到一连串的粗鄙的戏谑、喋喋不休的形象。比如朱丽叶的乳母不管是面对主人还是朋友都一直不停地唠唠叨叨,为罗密欧和朱丽叶传信时,在广场上被青年人捉弄掀裙子;提尔伯特在广场上向罗密欧出言挑衅,茂邱西奥为给挚友出头被提尔伯特一剑刺中,在临死前还捂着伤口一直喋喋不休,近乎忘情地展示自己的风度及优雅的姿态,用尽最后的力气登上高台,不在乎自身痛苦的朴素生命意识衬托出他品格的高贵。这些蓬勃生气的注入打破了封建腐朽制度的沉闷,展现新时代的力量,使整个影视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使人们在观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勃勃生机。

三、结语

《罗密欧与朱丽叶》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强化了悲剧美的审美特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可以用“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来概括,命运的无情使他们的爱情得到了永恒,一直为后人所传唱。

参考文献:

[1]区奕鸿.“无价值”的背后: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喜剧性[J].名家名作,2023(36):36-38

[2]杨媛.古典与创新: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J].中国民族博览,2023(23):108-110.

[3]李舒琼.文学视角下中西文化在情节安排、叙事逻辑上的对比:以《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3(11):148-151.

[4]陈芳.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说起:浅谈中西文化差异[J].长江丛刊,2017(6):65.

[5]段莎莎.试论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版本的舞蹈创作特点[J].文化产业,2022(30):43-45.

[6]曹玥.原著和电影在表达上的不同: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作家天地,2022(29):120-122.

[7]贾佳子.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初见场景”的音乐体裁戏剧性[J].戏剧之家,2022(15):9-11.

[8]贾佳子,孙琳,张潇雪.“同源异流”的初见场景:《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音乐戏剧版本对比[J].大众心理学,2022(2):38-41.

[9]朱白雪.命运与爱情的对决:《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因素比较[J].名家名作,2023(22):39-41.

[10]满意.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影视改编:谈文本到影视的实践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0(6):46-48,51.

作者简介:

郭道荣,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

猜你喜欢
罗密欧与朱丽叶艺术魅力
从爱情角度分析中西戏剧的差异
《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音乐剧的新浪潮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天长地久》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何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