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体现朴素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从幼儿出发,基于幼儿立场进行教学设计和材料投放,引领幼儿观察、探究和成长。文章针对基于幼儿立场的科学活动游戏化设计的意义和路径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同仁开展游戏化教学和活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立场;科学活动;游戏化
作者简介:陆佳怡(2000—),女,江苏省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科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创设适宜的科学教育环境,许多幼儿园基于实践经验,采取多种方式设计科学活动,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就是其中
一种。
一、基于幼儿立场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化设计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
幼儿时期是个体形成价值取向、养成行为模式的起始期。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幼儿园科学活动肩负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探究习惯和科学素养的重任。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建构科学概念、获得科学经验、发展智能助力[1]。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点和目的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刺激他们的感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和乐趣。在之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将科学知识讲授、科学技能培养当作重点。这种舍本逐末的方法,虽然花费许多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
幼儿天性爱玩、好动,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基于幼儿立场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化设计,指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借助有趣、生动的游戏呈现科学知识,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动手,从而解决问题、习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科学活动游戏化设计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调动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教师灵活地运用游戏开展科学活动,可改善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缺少积极性等问题,使科学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
(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幼儿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喜好,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园科学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科学教育的重点是给幼儿提供动手、协商、交流、合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目标明确、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
基于幼儿立场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化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将科学概念、知识融入游戏,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有趣;还需要教师设计游戏任务、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幼儿手中,让幼儿以学习主体的身份积极应对挑战。这比教师单纯地灌输科学知识更有说服力、渗透力,也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达到让幼儿学以致用、健康发展的目的。
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给幼儿留出时间,并给幼儿提供支持,让他们有协商、合作的机会,有质疑、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基于幼儿立场的科学活动游戏化设计路径
(一)根据科学内容,选择游戏方式
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是富有新意和吸引力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尤其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基于幼儿立场,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时,需要明确目标,分清主次,围绕活动目标构建游戏,科学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将科学内容与游戏机制紧密结合,确保活动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
以“探索水的性质”的科学活动为例。笔者设计“水中的奇妙旅行”游戏,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实验,如水的浮力实验、水的溶解实验等,亲身体验和探索水的不同特性。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游戏可以加深幼儿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又以“探索网状物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的科学活动为例。此科学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探索网状物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笔者根据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组织幼儿玩“织网”游戏。首先,笔者引导幼儿提前搜集活动所需的物品,如纱网、菜罩、网兜、尼龙绳等。其次,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蜘蛛织网”的视频,让幼儿观察蜘蛛是怎么织网的。再次,笔者引导幼儿展示各自搜集的网状物品,并说说这些物品的作用。最后,笔者引导幼儿合作开展游戏,先让幼儿选两棵大树,用尼龙绳编织“蜘蛛网”,并将小铃铛绑在“蜘蛛网”上;然后,让幼儿将“蜘蛛网”的两头用一小节绳子固定在树上,拉紧绳子,使“蜘蛛网”的孔由大变小,并用手边的物品做测试,看“蜘蛛网”都能网住哪些物品。如此,笔者围绕科学活动的目的构建游戏,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能够让幼儿在玩乐中学到科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重视环境布置,激发幼儿的兴趣
瑞吉欧教育理论认为,环境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是学习的有力支持。幼儿在学习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兴趣等问题。教师重视环境布置,优化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幼儿立场,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同样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环境布置,优化教学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为幼儿快乐学习注入动力。
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科学角”,摆放幼儿感兴趣的科学书籍、简单的实验器材,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其次,教师需要重视教室的布置,优化科学活动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天文地理实验室的环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家画像、名言及科学原理图等装饰教室,以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再次,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设立小型植物园或动物饲养区,根据“空气和水”“植物生长”“食物链”等不同的科学主题,布置相应的场景,投放相应的材料,让幼儿有近距离观察动植物的机会,总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植物的生长规律。
最后,如果园区周边有动物园、植物园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在更加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游戏、学习。
(三)从实际出发,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是涉及动植物、材料与物质、自然与天气等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理解和识记难度。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引导幼儿结合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要素开展科学探究[2]。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利用常见的工具、材料,为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助力。
以“光的形成与变化”的科学活动为例。首先,笔者提前让幼儿准备活动材料,如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小镜子等。其次,笔者引导幼儿带上小镜子,跟着笔者去有光的地方玩耍,让幼儿利用小镜子反射光,将光反射到地面上或者墙上,感受光的存在。再次,笔者提问幼儿:“光从哪里来?光为什么会动?光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最后,笔者引导幼儿利用提前准备的材料制作能改变光的形状的物品,进一步感受光的存在和变化,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和科学的魅力。
(四)关注细节,做好引导和管理
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部分幼儿在游戏中缺少合作精神和探索的勇气,这些都会影响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顺利推进。为了让幼儿全身心参与科学活动,教师需要提前明确规则。教师还需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态度、反应等。教师关注细节一方面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做好活动管理工作,确保幼儿的安全。
以“感知圆”的科学活动为例。笔者组织幼儿玩“转动”游戏,游戏的主要材料有塑料玩具、发条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陀螺、录音机、转椅、钟表等。在游戏开始前,笔者展示发光陀螺的图片,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笔者引导幼儿玩车轮、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观察转动的现象,并和同伴交流“引起转动的原因”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幼儿毛遂自荐,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合作利用材料制作可以转动的物体。在幼儿完成制作任务后,笔者让幼儿分组开展“转动”比赛,看谁制作的物体转动的速度最快。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认真观察幼儿对哪些内容、玩具感兴趣,并关注幼儿的反应、合作、参与度等情况,从而了解幼儿的需求和状态,及时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活动结束后,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就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点评,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提出可行性建议。此外,笔者还根据反馈结果,调整科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游戏的实施过程,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多元需求。
(五)以人为本,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教师开展游戏化科学活动时,如果直接布置活动任务并进行演示,会让幼儿产生疏离感,导致他们缺乏与教师互动的兴趣。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主体地位,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自主或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总而言之,教师基于幼儿立场开展活动,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对人本教育理念的回应。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生活习惯、认知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设计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和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3]。
以“建房子”的科学活动为例。笔者为幼儿提供积木、纸张、颜料、胶水、木块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利用材料,开展“比一比,建房子”的游戏。此外,笔者还设定时间,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动手设计房子,并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形状的房子。在幼儿开展游戏的过程中,笔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幼儿大胆地展示自我。因为游戏只提到“建房子”,但是对于是比谁建的房子高,还是比谁建的房子结实、美观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笔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直到建出自己满意的房子。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基于幼儿立场,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积极探索科学活动游戏化的设计与实施,借助游戏营造充满乐趣和挑战的科学探索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形成科学态度和习惯,提高科学素养和能力,使幼儿终身
受益。
【参考文献】
[1]李俊姬.幼儿园课堂游戏化教学实践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1):42.
[2]王亚娟.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初探[J].科普童话,2016(29):78.
[3]沈栎君.强化教师指导玩转角色游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