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的红色家风

2024-06-27 20:23姚惠聪
党史博览 2024年6期
关键词:谢老谢觉哉儿女

姚惠聪

谢觉哉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期的他怀抱救国救民信念,上下求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届六旬之后,参与新中国建设事业,积极探索新法制之路,成为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谢觉哉十分重视家风建设。翻阅谢老的书信笔记,可以看到他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原则。分析谢觉哉的家风家教与革命情怀,对于加强现代家风家教建设有重大启示意义。

勤学善思,要求子女用进步思想武装头脑

谢觉哉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是在1919年前后。当时在长沙的何叔衡经常将《新青年》《新潮》等书刊寄给谢觉哉阅读,让他了解新文化运动,这对谢觉哉的思想转变起了很大作用。谢觉哉于1921年加入新民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的他已经41岁了。

1928年,谢觉哉受中共中央委托,前往沈阳接收和恢复满洲省委。一次,他在一家日本书店看书,买到了《列宁主义十二讲》,并把全书翻译为中文。通过这本书,他弄懂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种向上好学、追求思想进步的品质同样体现在他教育子女上。

1948年,谢觉哉参加新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任司法部部长。他给儿子谢放和儿媳吴爱春的信中谈到让儿子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并细读《毛泽东选集》来武装思想,和小资习气作战。1950年,党中央发布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文件后,谢老要求儿子谢放学习中央文件,拥护文件精神,以锻炼自己。

谢老不仅教导子女勤学善思,还认为学习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自学,一般的常识问题要向广大农村中的广大劳动人民学,向报纸书籍学,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他还要求子女们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防止读了马列主义著作和《毛泽东选集》里的一些名词和道理,却联系不到实际中去。谢老发现儿女们对于父母的话易于接受,而“别人讲的虽对,接受起来却不那么服气”的时候,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是极错误的观点,并教导子女要“向高于我的人学,也要向低于我的人学”,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谢老经常谈到在当今世界大变局下,追求思想进步,改造旧思想,必须“金蝉脱壳”,才会获得新生。在知道儿女都争取入党时,他非常高兴,并教导儿女,入党不只是组织上批准你入党,而是要你自己在思想上具备成为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人,并要求子女要多阅读共产党员典型事迹的书籍,学习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团结他人、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

知行合一,教导儿女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谢觉哉的知行合一观体现得较为明显。

1920年,谢觉哉应何叔衡之邀,到长沙办《湖南通俗报》。在办报期间,谢老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即使如此,他仍兼顾劳动生产。他认为,读书、学文化,为的是劳动生产,凡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动手,扫地、洗衣服、煮饭、炒菜等都要做,做惯了,身体也会强壮。谢老的这种勤劳奋斗、知行合一的精神对子女有同样的教导。

长征胜利,谢老随部队到达延安,在给原配何敦秀的信中提到要教育孩子学会耕田、挖土、砍柴、拾粪、喂猪、扫地等。他希望有一天回家,不愿看见一群文绉绉的孩子,而愿看见“挑得起放的落”粗手粗脚的。他觉得这才是家庭好气象,也是地方的好气象。新中国成立后,谢老仍然教导子女劳动是最神圣的事,不肯劳动是反动社会传下的坏观念。他教育孩子们不论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都要从事劳动生产,不可以做社会的寄生虫。当知道小女儿谢冰茹在家劳动养家时,他非常高兴。当听到侄女谢谦芳在老家不安心煮饭带孩子,他提出了批评:“不煮饭,哪有饭吃?不带孩子人从哪来?这都是顽固思想在作祟。”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土改完成,谢老与家中子女通信,仍然提出让家里的所有人(除了老弱病残)都要参加劳动,如果不肯劳动,就强迫劳动,向政府交出劳动计划,并定期汇报自己的劳动进展。196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前夕,谢觉哉在西安接受了《中国青年》记者的采访,应约谈了“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的问题。他认为,“青年人第一要有志气”,“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谢老认为,有志气、肯劳动、能自立的人才是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

坚定信念,给子女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导

1949年,谢觉哉在湖南的儿女已年过半百,孙儿孙女们也开始上学、就业。他对儿女、孙儿孙女的前途和未来也极为关心。面对孙儿孙女的就业问题,谢老认为可以让家中年纪大点的孩子进短期训练班,即可做一般工作;有的可以学工学医,可进工厂或医院或工医学校;有的可以学外文,可学俄文……谢老认为行行出状元,一切事情,只要努力做,用心学习,抛弃旧的不好习惯,没有什么做不好的。他常年在外,希望可以通过信件和儿女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以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样既可以锻炼文笔,又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而老人们知道儿女的生活情况,也会跟着快乐。

谢觉哉

谢老常常教导儿女要有吃苦的精神。在宁乡土改完成后,老家的儿女寄给谢老的信中表露出不想吃苦的想法。谢老看后坚定地回复道,“看了你们的信,虽然了解你们,但看不到你们有志气、有计划地创造自己的前途,就要生气”。他要求子女要有上进心、要独立。1952年,谢老在给儿子谢子谷的信中谈道:“人总要有上进心,从困难中打开局面,也必然可以打开局面。不自己努力,依靠人,这样的办法,现在吃不开了。”他看到谢子谷坚持办学校“不向困难低头”,很高兴,并告诫儿子现在遇到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克服后必然会有新的局面出现,人生观也会跟着进步。他教导儿子谢飘要常锻炼身体,锻炼思想,锻炼学业。谢老谈道:“我用锻炼这个形容词,好像矿石炼成铁,炼成钢。优质钢、合成钢等,是要经过烈火烧、锤子打的。这当然也可以说是苦,但接着来的是学得了本领,是甜,是高度的无限的甜。”

谢老还特别重视男女平等,鼓励家中的女性要自立自强。他经常教育家中女性不要依赖丈夫和儿子,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要有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当他知道孙女学初、芝初在学做事,鼓励她们不要顾虑家里的事,多学一些养活自己的本事,一来可以有零花钱,二来也可使自己心安。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曾三次回乡探亲。1957年回乡,当看到许多女孩儿下田、挑担,看到孙媳义文既能挣劳动工分又能管家,看到年仅19岁已当了将近2年初中教员的干孙女儿,他为后代可以自食其力而感到高兴,为女性真正站起来顶半边天而高兴,认为新社会令青年一代幸福。

艰苦朴素,彰显清正廉洁的“焦官”情怀

在清正廉洁的家教家风方面,谢觉哉为广大干部提供了范例。

谢老一生艰苦朴素,不搞特权。1937年,他在兰州做统战工作的时候,公家给他买了一双皮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接待外宾时才买了第二双。1962年,谢老78岁的时候,夫人王定国对他说:“你都80了,还不穿点吃点。”谢老说:“我们吃穿已经很好了,再好就过分了。”他常常教育子女做人做事清廉,不能搞特殊,更不能因为是共产党人的子女而搞“特权”。他对亲属坚持公事公办,以此锻造了廉洁家风。

1953年,谢老的儿子谢子谷在宁乡办友仁学校,想让父亲打电话让当地政府对他有所“照顾”。谢老给谢子谷回信写道:你有意把学校办好,不在困难面前屈服是对的,但要我打电话给郭专员照顾,就不对。老家的儿女想让谢老在北京给他们找工作,谢老认为自己不是官,不可能替人做找工作的事情。当谢老第一次回乡时,他的妹妹谢梅馨提出要给她的爱人找一份工作,谢老严肃地指出:“要我给你的爱人找工作,除非他去当部长,我回来作田。人事安排是组织部门的事情,我无权过问。共产党的干部政策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你们记住:今后谁找我要工作,都是这个答复。”谢老还经常对儿女们说:你们作为我的亲属,一定要让老百姓都讲说话做事是像个谢胡子的亲属的,千万不能以为是我的亲属而有丝毫的优越感,那会碰得头破血流的。谢老经常教育儿女: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的子女。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帮助广大人民过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后。当广大人民还十分困难的时候,我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应该感到不安,而绝不应该感到不足。

谢老一生尽显“焦官”情怀。当谢觉哉老家的儿女们想来北京看望父亲时,谢老却在给谢子谷和谢廉伯的回信中写道:儿子要看父亲,父亲也想看看儿子,是人情之常。刻下你们很穷,北方是荒年,筹措路费不易。到这里,我又替你们搞吃的住的,也是件麻烦事。如你们还没起身,可以等我一下,等到今年秋收后,估计那时候光景会好一些。到那时来看我,是一样的。打听便车是没有的。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谢老以筹措经费不易和来北京吃住困难等理由拒绝了儿女。同样,当女儿谢冰茹想来北京看望父亲时,谢老同样说:我不反对你要来京看我,但不愿你即时来,到明年什么时候来吧!你来京一回,要用上百万元钱(当时的旧币),我现在还招待你不起。我们是供给制,是按人口给粮的,虽有点津贴,并不多。

谢老一生不讲特权,严格自律,高风亮节彰显共产党人的本质。1961年,谢老第二次回乡时,在南馥冲站了两个钟头就走了,原来是因为谭家湾连夜修了一条到谢老家里走汽车的路。谢老十分气愤,质问工作人员为什么堆子山的木桥不修,却要修一条过汽车的桥?而且屋子里站了几个穿白衣服的招待员,不知道是哪里学来的。院子里站着的也不是左邻右舍的老百姓。对此,谢老语重心长地说:“革命是胜利了,我们掌了权力,但我们的权力只能用来造福人民,不能讨好个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勤务员,你们干了一件蠢事。”这次回乡,谢老还到流沙河去看鱼,有人告诉他公社办公所在地的一口塘每年可出一万斤鱼,去看了才知道是骗人的。谢老对县长说,“乘舟归去看蔬鱼”,不是看这样的鱼,这么多鱼不拥挤吗?这是摆样子的,是应付参观者的。对此,他在给沙田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信中写道:人要说实话,也要肯听实话,还是说实话靠得住。

回乡后,儿孙们想让谢老吃顿饭再走,但是谢老不同意。儿媳关淑问谢老为什么不吃,谢老回答道:如果是在家里,做几样小菜,一定高兴地吃。可是在宁乡六中吃饭有四桌人,都是陪同,而且饭菜丰盛,让别人以为谢胡子是无底洞,所以吃个不停。谢老回家的第二天早餐过后,他嘱咐家里的亲属都来参加家庭聚会。到了晚上,亲友们坐了满满一屋子,谢老耐心地讲了许多道理。他说:我这次回来,你们请了厨师做饭,还杀了一头猪,这不好。当然,我离家几十年了,热情接待一下,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注意影响。

1964年4月27日是谢觉哉80大寿,在湖南老家的儿女商议给谢老祝寿,结果谢老选择了“躲生”。因为党中央早有规定,不准做生,而且他认为人的生日很平常,过生日也不符合增产节约的规定。生日当天,谢老在夫人王定国的陪同下到扬州视察,并未告知当地的党政负责干部,并在日记中写了一首《生日在扬州》的诗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正家,而天下定矣”。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家风家教方面,谢觉哉始终将革命情怀倾注于家庭中,从革命者的高度严格要求子孙后代,为我们树立良好家风作出了榜样。

猜你喜欢
谢老谢觉哉儿女
回忆与谢之光先生的交往
谢觉哉的读书之道
天山儿女
一条常用的御寒毛毯
谢觉哉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默默耕耘 余热生辉
谢延生:网天下球友 求身心健康
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