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营盘岭“贴膏药”

2024-06-27 20:23:31叶青松
党史博览 2024年6期
关键词:贴膏药营盘彭德怀

叶青松

参加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国庆阅兵且被收藏在军事博物馆里的“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荣誉军旗

兰州战役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夺取兰州主要屏障皋兰山;二是拿下西南方向的沈家岭,控制敌人唯一退路黄河铁桥。第6军17师50团3营采取“贴膏药”战术,攻取皋兰山营盘岭的传奇故事,便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那面荣誉军旗“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背后的故事。

行军途中改变任务:从攻打马架山改为主攻皋兰山

1949年8月,第6军在第一野战军序列内解放八百里秦川,随即挥师向西,沿着西兰公路挺进700余公里,追歼“青马”,杀到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兰州。

兰州,自古以来为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发起兰州战役。第6军奉命攻打兰州南面的皋兰山。

皋兰山,当地人称南山。皋兰山有个营盘岭,是兰州战役的核心阵地。攻下皋兰山,在兰州战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占领了皋兰山,就好像打开了兰州的南大门,炮火能够直瞄覆盖兰州全城。

原本,第6军的任务不是攻打皋兰山,而是攻打马架山,是在行军途中改变任务的。时任第6军军长的罗元发回忆:“(我们)接到兵团电报,野司决定调整部署,原来我军是担任攻击马架山的任务,现改为攻击皋兰山主峰营盘岭。我们的左翼是沈家岭,由4军负责;右翼是马架山,由19兵团65军负责。野司要各部队务于8月20日前扫清外围,从东、西、南三个方面完成对兰州守敌的包围。”

接到任务的这一天是8月16日。罗元发离开军部纵马向前,赶上了走在最前头的第6军17师。17师师长兼政委程悦长见到军长罗元发,急忙跳下马,行军礼问好。罗元发回礼后,下马与程悦长边走边聊。

程悦长问罗元发:“军长,这次哪个师担任主攻?”

罗元发一听,笑了,知道程悦长是在要求担任打兰州的主攻任务,便说:“你是要挑重担子,对吧?不过,绝不会叫你失望的。”

程悦长高兴地说:“我们等待着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师。”

罗元发和程悦长正谈得起劲,前面两个骑兵侦察员飞马跑来报告:“榆中县城被我侦察连占领了。”

从报告中获悉,敌人约有一个骑兵连在榆中担任侦察任务,遭第6军先头部队突然袭击后,立即向兰州方向逃跑了。罗元发命令程悦长率17师攻击前进,先头部队首先摸清兰州南面皋兰山一带的情况。

当晚,第6军部队到达榆中县城,并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不再攻击马架山而改攻皋兰山主峰营盘岭的具体部署,明确由16师和17师两个师向兰州西南攻击前进。

8月19日,17师攻占了九条路口、靳家庄西山以及郭家寺阵地,16师也按时完成了扫清外围的任务。

彭德怀视察皋兰山前沿阵地

皋兰山,是敌我双方在兰州战役中都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

守皋兰山的“青马”248师师长韩有禄在马步芳主持召开的西北军事会议上表态:“我们皋兰山堡垒是铜墙铁壁,灰鹁鸽(为敌人对解放军的蔑称,因为当年红军、八路军都穿灰色军装)若敢来犯,便是他们葬身的坟墓,定叫他有来无回!”

马步芳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会上,马步芳明确他的儿子、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马继援,率各师师长、旅长和参谋长前往皋兰山视察。

到达皋兰山后,韩有禄向马继援介绍说:“我们在皋兰山上设有二道防线。第1团(团长韩有福)为第一线左翼防御部队,第2团(团长谭成蛟)为第一线右翼防御部队。师直属各部队为第二防线,在皋兰山制高点构筑工事,进行防御。迫击炮群改在皋兰山下飞机场,炮兵观测所设在皋兰山顶高处,以便进行俯瞰观测。灰鹁鸽若敢来攻,皋兰山处处都是他们的铁棺材,都是他们的坟场!”

程悦长

马继援听了介绍,观察了地形,扬扬得意地说:“兰州自古易守不易攻,这里是三面环山,北面又有黄河天险,加之山上还有修筑好的工事,我们又重新开辟了新的坚固工事,只要我们全军上下奋勇作战,是可以稳操胜券的。”

马继援所说的“三面环山”,是指兰州的东、南、西三座大山,亦称三把“钥锁”。东面“钥锁”是马架山,南面“钥锁”是皋兰山,西面“钥锁”是沈家岭和狗娃山。

马继援带着一群人马到皋兰山视察,而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则只带着身边的几个参谋、警卫人员深入到皋兰山,连主攻皋兰山的主力军第6军军长、政委都没有接到“通知”。罗元发回忆:“这天(8月19日),我们来到了邵家泉。这里位于兰州正南方向,可以看到皋兰山的概貌。我们刚刚住下,值班参谋跑来报告:‘彭总来了。我连忙同张贤约政委、饶正锡副政委、陈海涵参谋长迎到村口,却不见他的踪影,经打听才知道彭总没有到军部就登上对面的山头了。我连忙告诉陈参谋长,要司令部通知前面的部队特别注意警戒,同时通知团以上主要领导干部,迅速赶上山来看地形。我们上山后见到彭总,他高兴地同我们一一握手问好,简单地询问了部队情况以后,便站在一个高坎上,举起望远镜向皋兰山瞭望观察。这时,各师的同志也陆续来到,大家同彭总一起看地形。”

彭德怀到皋兰山的这一天是8月19日,第6军决定主攻皋兰山的部队是17师和16师。

皋兰山与兰州西南边的沈家岭、东边的马架山,是“青马”互相衔接、互为依托的阵地。皋兰山以营盘岭为最高,拿下营盘岭是第6军完成战斗任务的关键。彭德怀看了地形后,指着营盘岭下面的一个小村庄问罗元发:“那个叫什么村?”

罗元发马上让参谋打开地图。经查,这个村叫下庄。

彭德怀指着下庄说:“根据这个地形和敌人设防的重点,你们要很好地组织侦察,弄清敌人火力,再好好研究一下,如何从正面突破。”

罗元发很是纳闷,彭德怀平时在战术上向来要求大家尽量从敌人的侧翼实施迂回、分割和包围,今天怎么要求大家要正面突破呢?罗元发觉得有点矛盾,重新把阵地仔细观察了一遍后,才明白彭德怀“正面突破”的意思。原来,营盘岭顶上有一组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环形集团工事,显然是敌人的主阵地。以此为依托,敌人将皋兰山崖削成三道峭壁,每层约30米高,最下层有40米高,峭壁下面就是下庄。再看主阵地的东西两侧,都是悬崖绝壁,难以攀登,而且敌人可能料到解放军善于使用迂回战术,加强了两边的火力配备,如果从侧翼主攻,必然上当,从而由正面进攻较为妥当。

明白过来的罗元发向彭德怀提出自己的想法:“主攻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从下庄正面攻击,以少数兵力从侧翼助攻,吸引敌人火力,正面得手后再从两翼投入兵力。”

彭德怀点了点头说:“这样才好。”

皋兰山营盘岭上残存的碉堡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谈打法,都觉得从下庄强攻比较好。其中一个同志讲:“当前形势是‘秋风扫落叶,马匪军未必死守兰州。”

彭德怀严肃地批评说:“这是你的一厢情愿,马家父子才不那么想哩!”

彭德怀语重心长地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马继援是6军的老对手,西府战役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彭德怀的一句话,拨动了大家的心弦。上年在陇东、西府与“青马”作战时,第6军遭受严重损失,有些重伤员惨遭“青马”杀害。所以,一提起马继援,6军指战员无不咬牙切齿。

彭德怀接着说:“马步芳、马继援父子都是反动透顶的家伙,他们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很善于搞‘孤注一掷。直到今天,马步芳还自恃‘固若金汤的防线,凭险可守的地势,把最后一点赌注全押在兰州。觉得我们是长途跋涉,后方运输线长,补给困难,而他们则以逸待劳。马匪军妄想吸引我军主力于兰州城下,消耗我军有生力量,等待胡宗南反扑关中。他们叫嚣要把皋兰山变成我们的坟场,变成我们的铁棺材,我们要学会用他的手,捣他的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们钉死在皋兰山这个铁棺材里面!”

彭德怀说完这话后,突然问:“这次是哪个团主攻?”

17师师长程悦长脱口而出:“50团。”

彭德怀说:“走,到他们那里去看看!”说完,又转头对17师副师长袁学凯说道:“你也留下来(意思是一起到50团去),和刘光汉同志一起研究一下敌情和我们的打法吧!”

刘光汉是50团团长。到了50团阵地,刘光汉带领彭德怀等人视察阵地。到了7连阵地时,战士们拥到彭德怀身边。彭德怀问大家:“打下兰州你们有信心吗?”

指导员曹德荣回答说:“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彭德怀笑了笑,接着作了明确指示:“同志们要知道这次蒋介石胃口可大呢,他不但妄图歼灭我西北野战军(此时已改称第一野战军,但部队上下在口头上还自称西北野战军)于兰州城外,而且还要活捉我彭德怀呢!这次战役打的结果怎么样,就看大家了。要看到营盘岭是攻占兰州、全歼守敌的南大门。若你们首先攻占这座山,这就好比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一样,置敌于死地。营盘岭工事坚固,守敌又是马匪主力,匪徒们反动、残忍、顽固,所以,千万不能轻敌,要像打日本鬼子那样对待匪徒。告诉大家,毛主席期待着我们的胜利,兰州市10多万各族人民期待着我们去解放。我马上回去向毛主席报告总攻方案,野司炮兵团、6军炮兵团统归你们(指17师50团)指挥,支援你们。你们还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问题都提出来。”

第6军和17师的领导一起回答说:“请彭总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随后,彭德怀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当握到罗军长的手时,彭德怀说:“罗元发同志,你们要注意,不可轻敌急躁。”

彭德怀上马骑离皋兰山后,罗元发和张贤约立即组织团以上干部召开会议,区分各师任务,布置战前准备工作。张贤约反复强调彭德怀的指示,要深入政治动员,防止轻敌急躁情绪,充分做好各项准备。

17师很快把彭德怀和第6军首长的指示传达到各基层单位。袁学凯回忆:“我们师里领导同志根据彭总和军首长的指示,立即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彭总攻击兰州的决心和战术思想。要求部队进一步弄清营盘岭地形,敌人战术特点和工事构筑以及火力配系等情况,防止攻击的盲目性。然后组织有关干部,利用沙盘反复研究地形、敌人工事等情况,发扬军事民主,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提出了对付敌人外壕、暗堡和峭壁的办法。由于我们的炮兵数量少,炮弹不足,每门只有70发炮弹,必须采取用炸药连续爆破为主,并以炮轰对壕作业和搭梯子攀登相结合的打法,并且要用‘贴膏药战术交替掩护。一层一层地攻占,稳打稳扎,步步为营……”

所谓“贴膏药”战术,就是隐蔽逼近敌人前沿,监视打击敌人,使敌人不敢出工事,不敢露头。那么,50团是如何在峭壁般的营盘岭上“贴膏药”的呢?

50团3营在营盘岭“贴膏药”

8月21日拂晓,第一次总攻兰州全线开始。头天傍晚,50团以1营主攻,3营7连配合,2营预备待机的形式展开。

程悦长师长参加了50团的誓师大会。在送指战员们上战场时,他鼓励大家说:“第一次出去,要打个漂亮仗呀!”

战士们争相回答:“请师首长放心,胡宗南都给我们打垮了,还怕马步芳不成?!”

程悦长心里咯噔一声,心想:坏了,彭总的“不能轻敌”指示,没有引起战士们的足够重视。

21日拂晓6时30分许,50团在团长刘光汉、副团长杨怀年带领下,直扑营盘岭脚下的下庄。很快,1营占领了下庄。但不到20分钟,敌人从环山公路反扑过来,1营立不住脚,撤了回来,而配合作战的3营7连一个人也没有回来。

程悦长只好向军长罗元发报告前方“战况”。罗元发问:“怎么回事?”事后,罗元发回忆:“我在电话上问程师长,据他讲,刚刚发起攻击时,我们的炮火只摧毁了敌暴露在前沿的工事,未能彻底摧毁暗堡。当炮火转移时,躲在洞里的敌人钻了出来,拼命用火力拦阻,使担任爆破的分队难以接近崖壁,无法实施爆破。他们正在重新组织火力,准备再次突击。”罗元发又从16师获悉,战斗进展不顺利,牺牲惨重,曾担任过刘少奇警卫员的副教导员李光华牺牲。友邻部队4军和65军正在与敌人肉搏。战斗了几个小时,向营盘岭的攻击始终未能奏效。这个时候,彭德怀下令,全线停止攻击。罗元发立即命令各师停止攻击,黄昏后撤回原地,集结待命。

撤回部队后,50团团长刘光汉清点人数,发现3营7连一个人都没有回来。大家都认为7连全部牺牲了,但是刘团长觉得,一个连队不会都牺牲了,肯定还有人活着,只是没有撤回来而已。因此,当第二次总攻兰州之时,刘光汉命令侦察参谋刘小林带两个人去寻找7连。

刘小林回忆:“团长命令我带两个人到前边去寻找。我带着两个侦察员从一个山洼向3营的主攻方向摸去,刚翻过山梁,看到半山坡上有一排窑洞,最高处有敌人的好几个碉堡,构成一个环形阵地。整个工事形成一个严密的火力网封锁了上山的通道。敌人碉堡的左右两面是悬崖陡壁,无法进攻。碉堡下面的窑洞前有几个战士,还挂了一面红旗。这时几个战士发现了我们,连忙进了窑洞,只见窑洞里出来一个人,我看好像是7连指导员。”

刘小林赶紧喊道:“你是曹德荣指导员吗?”

曹德荣答道:“是!”

“我是刘参谋。你们还有多少人?”

曹德荣说:“我们还有一个排。”

刘小林马上说:“你们再坚持坚持,部队就要攻上来了,我回去向团长报告。”

刘小林回到团指挥所,向团长刘光汉、副团长杨怀年汇报说:“7连找到了,他们已冲到敌人的阵地中心,被敌人的火力压在山洼里。”

原来7连成了“贴膏药”的“药膏”。第一次总攻开始后,7连进攻到敌前阵地,但立不住脚。指导员曹德荣发现敌人的阵地都在半山腰上,便想起了在新式整军中,毛泽东表扬过战士们创造的“贴膏药”战术,就临时决定在“青马”阵地前沿“贴膏药”,尽管接到了撤出战斗的命令,但7连还是决定在半山腰上挖了几个窑洞蹲下来。又因为7连“贴膏药”,让“青马”在工事内不敢任意露头,从而为50团第二次总攻发起时,占据了出发时的有利地形。

杨怀年听完后,没等刘光汉团长开口,便说:“刘参谋,战斗已向纵深发展了,我们到7连去。”

杨怀年在刘小林的带领下,来到了7连所在的窑洞里。

在窑洞里,杨副团长弄清了战斗情况,看到敌人倚仗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死死地扼守着这个山峰,严密地封锁了前进的道路,使部队进攻受阻,伤亡很大。杨怀年问一起过来的3营营长:“你们3营还有多少人?”

3营营长回答道:“我们还有十几个人!”

杨副团长又问:“有没有共产党员?”

这时,7连指导员曹德荣双手捧着一个包,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望着杨副团长说:“这是我们连的最后一次党费!”

杨副团长接过包,紧握着曹德荣的手,半晌才说:“战斗结束后,我给你们请功。”

曹德荣给杨副团长敬了个礼,一把抱起三个炸药包,大喊一声:“跟我来!”带领战士向峭壁冲过去。

刘小林回忆:“总攻部队被敌人碉堡里打出来的子弹死死地压在下面,如果不尽快地解决这里的敌人,整个战斗的进展将会推迟,部队也会受到更大的伤亡。这时,杨副团长命令我带特务连两个排上去,一定要拿下碉堡,为彻底解放兰州赢得时间。我带着两个排冒着敌人枪林弹雨,一步一步向敌人的碉堡靠近。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敌人疯了似的将大量枪弹倾泻下来,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接着往前冲。有的战士被打断了腿,有的被打瞎了眼睛,有的牺牲了,双手还紧紧握着枪,眼睛盯着前方。看到这一切,我们活着的人,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拿下碉堡,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这时,曹德荣指导员拖着受伤的身子,终于靠近了敌碉堡下面。他手托炸药包,突然,一声震耳巨响,敌人的碉堡化为灰烬。曹德荣指导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时任50团3营7连排长的陈全奎回忆:“当时,我在6军17师50团3营7连当排长,参加了攻打皋兰山的战斗……我们排担任突击爆破任务。拂晓前,狂风大作,云滚地黑。指导员曹德荣带领我们全排同志,分成两个梯队,每人扛25公斤的炸药包,隐蔽地向山顶敌阵地接近。在火力掩护下,我带领第一梯队很快冲了上去。大家迅速找有利地形,把炸药包摞在敌人土围墙脚下。第二梯队隐蔽在山腰间,等待爆破成功后,冲进缺口歼灭敌人。指导员曹德荣卧在第二梯队的最前头,手握一面鲜红的战旗,急切地关注着爆破。可是,正当我们要引爆的瞬间,敌人一阵密集的子弹打来,有的同志当场牺牲,我负了重伤。敌人已经发现我们的行动意图,向我们疯狂地射击,对山腰进行严密的封锁,使二梯队无法接近土围墙。耽误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兰州就晚解放一分钟。能否迅速完成爆破任务,影响着解放兰州的全局。战士们个个急得两眼冒火,几次出击的同志都牺牲了。指导员曹德荣鼓励大家说:‘同志们在等待着我们,兰州人民在盼望着我们,就是牺牲也要用身体把围墙压出个缺口来。大家勇气倍增,火力掩护组加强了火力,强力压制敌人的扫射。曹指导员带领第二梯队,喊了一句‘跟我来,奋勇当先,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机智迅速地冲到土围墙下。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敌阵地的一段土围墙飞上了天。曹指导员首先向浓烟滚滚、尘土弥漫的缺口冲去。霎时,那面鲜红的战旗在硝烟中飞扬。我们全连同志,看到飞扬的战旗,顿时杀声如雷,个个如猛虎冲入敌巢,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冲锋号声响彻皋兰山麓,部署在四周的部队向山顶迅猛冲去。我带着伤随大部队冲上去以后,发现曹德荣同志已经壮烈牺牲了,鲜血染红了一大片黄土,但他的双手还紧握旗杆,让战旗高高飘扬。”

50团2营合并到3营攻打营盘岭

曹德荣用生命打开通道的时候,整个50团3营16名连级干部已牺牲14人。50团团长刘光汉命令2营合并到3营,一起攻打营盘岭。

2营和3营战士们高呼着曹德荣的名字,勇猛冲入敌阵地,迅速占领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残敌纷纷向后退到第二道防线组织反扑,妄图夺回失去的阵地。

战士们心中燃烧着为曹德荣报仇的怒火,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五六次反扑,阵地前躺满了敌人的尸体。战斗中,2营副营长石长河壮烈牺牲。

午后,营盘岭的守敌前沿阵地已被摧毁,248师的守敌大部已被消灭在战壕内。248师副师长张锡珍在土地庙旁的工事内,打电话询问前方的战况,一发炮弹在工事前爆炸,通信线路被炸断。副官马德福前来报告说,解放军的红旗已插遍了前沿阵地,张锡珍吓得急呼随从人员备马,准备撤退。

到了下午4时许,师长韩有禄参加了“青马”的撤退紧急会议。黄昏之前,韩有禄命令李长福,将248师师部的马匹调上山来。师部的人员听说调马匹上山,立即徒步下山逃窜,在半道上接了自己的马匹,骑上逃得无影无踪。

248师师部里只剩下一个无马可乘的李长福。他看见前方的残余部队纷纷溃逃下来,士兵们争先恐后惊慌逃窜,其情状确如漏网之鱼、丧家之犬。

李长福也在慌乱中逃下了山坡,经城南跑到了桥门街中,看到满街道都是溃逃的败兵,人马冲撞,自相践踏,到处都是跌倒和被撞翻的人。警亭前堆积着不少沙袋,李长福知道,这是准备巷战用的,但此时已经没有用了。

李长福紧抓黄河铁桥桥梁的栏杆,挤过了桥。过桥后,躲在一道土墙根儿脚下观察。半个小时后,李长福发现副师长张锡珍也卧伏在不远处。李长福问张锡珍:“现在还有什么办法挽救残局?”张锡珍说:“不谈什么挽救了,已经溃不成军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逃命!”

张锡珍说的没错。很快,黄河铁桥南头被解放军控制,从皋兰山退下来的248师和从沈家岭上撤退下来的100师, 全部被圈在兰州城内。

营盘岭战斗遗址

解放军第17师50团在皋兰山营盘岭一直战斗到下午5时许,枪声才稀落下来。敌人没有了反扑动作。其实,他们已接到准备逃跑的命令。

50团团长刘光汉回忆:“8月25日下午5时,全部占领了皋兰山营盘岭主阵地,鲜艳的红旗插在了皋兰山主峰上。这时,两翼友邻部队16师和我师49团,相继向皋兰山二营子、头营子的敌人纵深阵地勇猛发展追歼敌人。由于营盘岭阵地的攻克,二营子、头营子阵地上的敌人纷纷溃逃,退下了皋兰山。当夜,友邻部队第3军抢占了黄河铁桥,截断了马匪军退路。第4军从兰州西侧,19兵团从城东飞机场都插到兰州城下。敌人此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马匪军和国民党党政官员为了保命逃跑,有的乘门板、皮筏渡黄河,有的只身跳水泅渡。但黄河水流湍急,淹死不少人。我军进城后抓俘虏,收缴枪支,直到26日中午战斗结束,兰州宣告全部解放。”

营盘岭攻坚战,共毙伤俘敌1725人,但50团也付出了巨大伤亡,全团680人牺牲。50团3营7连指导员曹德荣舍身炸峭壁,英勇牺牲,全连最后只剩下7人走下战场。50团3营共有16名连级干部,走下战场时仅剩2人。50团2营副营长石长河、1营副营长崔文德、3营副教导员郭振英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血战。为了表彰他们,第6军授予17师50团2营和3营 “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荣誉称号,授予17师50团3营7连“皋兰山爆破英雄连”荣誉称号,命名7连为“德荣连”,追认曹德荣为“特等爆破英雄”。

(作者声明:本文由《党史博览》独家编发,未经允许,不许转载、摘编、上网等)

猜你喜欢
贴膏药营盘彭德怀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古蜀之源:茂县营盘山遗址
天府新论(2023年1期)2023-01-10 02:54:30
兖矿能源旗下主力矿井营盘壕煤矿进入试生产阶段
贴膏药有讲究
保健与生活(2017年8期)2017-02-26 15:37:33
贴膏药不能只贴痛点
贴膏药不能只贴痛点
长期贴膏药易打瞌睡
营盘西瓜露地栽培技术
不需要太多的门
时代风采(2009年8期)2009-05-22 11:31:18
彭德怀咬文嚼字
军事历史(1998年5期)1998-08-15 06: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