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艰难决策

2024-06-27 20:23:31刘志青
党史博览 2024年6期
关键词:杨成武傅作义罗荣桓

刘志青

毛泽东起草的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电报手稿

1948年秋,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完全占据主动地位,国民党军则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等几个城市,成为孤军。随着国共军事力量在东北的变化,决战是迟早的事。但是,如何彻底歼灭东北50多万国民党军,中共中央军委和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经历了艰难的战略决策过程。一种设想是由北向南,先打长春,再打沈阳、锦州。另一种设想是由南向北,先打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然后再打沈阳、长春。经过充分讨论,最终确定先打锦州,对东北国民党军形成封闭之势,将其就地歼灭。由于后来“九一三”事件的影响,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误传不少,本文力求客观地展现这段历史事实。

确定就地歼灭东北国民党军

随着东北解放区的建立和巩固,中共中央期望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尽早入关,配合其他战场作战。1947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东北民主联军在夏季攻势结束后休整一段时期,然后以半年时间占领长春铁路、北宁铁路(北平—沈阳)大部,相机攻取长春市、四平市、辽阳市、锦州市。如能顺利达成上述任务,约在次年春即须以东北有力兵团,配合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进攻平绥铁路。力求占领长春铁路、北宁铁路、平承铁路(北平—承德)、平石铁路(北平—石家庄)、平绥铁路、同蒲铁路(大同—运城)各路之大部,孤立北平、天津、沈阳。其中,极其重要的是占领平绥铁路,打通东北与华北的联系,使华北、西北解放军获得军火接济。

1947年10月13日,毛泽东致电林彪:“你们攻克吉林后,应将主攻方向转至北宁、平绥两线。沈阳、锦州间,锦州、山海关间,山海关、天津间,天津、北平间,北平、张家口间,均为很好作战地区。”但是,在秋季攻势中,东北国民党军采取“依托重点,向外围扩张”的防御方针,以较多兵力守城,使东北民主联军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的机会相对减少。东北国民党军不歼灭,东北民主联军入关的时机就不成熟。在东北国民党军集中的情况下,东北民主联军打大歼灭战势在必行。

12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致电毛泽东说:秋季攻势结束后,东北国民党军处于守城状态,东北民主联军很难求得运动战机会,只有集中兵力打大据点和对付六至八个师的增援。今后一般的都处在这种情况,而且国民党军集中兵力的程度还会增加。如果我们不能打这样情况的仗,就会使形势变成相持的形势。他们认为,解决这样的任务是可能的。如果他们有四五个纵队攻城,又有六七个纵队打增援,那差不多在东北和华北不能夺下的城市和不能歼灭的援军就很少了。如果东北形势大体解决,以主力或全力入关与晋察冀部队会合,则更能打大据点和打大增援。若继续南下,则打大仗的力量就更增加,全国局面就会根本变化。对于林彪等人的上述意见,毛泽东十分赞成。

1948年初,毛泽东根据东北局势,提出就地歼灭国民党军的设想。2月7日,他致电时任东北人民解放军(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蒋介石曾经考虑过全部撤退东北兵力至华北,后来又决定不撤。这主要是因为南线我军尚未渡过长江及北线我军尚未给蒋军以更大打击的原(缘)故。但最近你们已连续取得几次大胜仗,如果你们再有几次大胜仗,杨罗杨(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第一政治委员罗瑞卿、第二政治委员杨成武)又出平绥、出冀东,南线我军又有积极行动,蒋军从东北撤退的可能性就将突然增长,其时间可能在夏季,或更早一点。因此你们应准备于一个月内外完成现地区之作战,而于一个月以后再进行一个战役(包括打几仗),然后进入大休整,准备应付上述可能的新形势。但不知部队情况许可这样做否。你们上次电报曾说锦州方向无仗可打,该方向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我军能完全控制阜、义、兴、绥、榆、昌、滦(今阜新市、义县、兴城市、绥中县、秦皇岛市山海关、昌黎县、滦县)地带,对于应付蒋军撤退是否更为有利?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如果我军尚无足够力量阻止其撤退,则撤退后的蒋军似将控制锦州、承德、北平、天津四角及其中间地区,并打通津浦北段,其给养当然会很困难,士气会更衰落,但兵力则较集中,这些可能情况亦须预先见到。当然蒋军死钉在东北不撤退的可能性也有,但除非我军强大到使其无法撤退,否则是难于设想的。”

对于毛泽东提出抑留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的战略设想,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非常赞同。1948年2月10日,林彪致电毛泽东说:“我们同意与亦认为将敌堵留在东北各个歼灭,并尽量吸引敌人出关增援。这对东北作战及全局,皆更有利。今后一切作战行动,当以此为准。整训后的具体行动,目前尚不能定。”3月12日,罗荣桓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省委书记联席会议上说:当前的战斗任务是,“截断敌退路,继续分割、孤立、围攻敌人,准备吸引和打击敌人新的增援,争取全部歼灭进入东北之敌”。对于如何抑留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提出:东北国民党军主力“自锦州以北撤退的时机,大约在我军歼灭吉林、长春、四平等地敌人以后,又加上关内他的局势甚紧张时,即会开始。但只要吉林、长春敌被我抓住和未歼灭前,沈阳的敌人是不会退的”。因此,抓住吉林、长春国民党军,就可以使蒋介石难下从东北撤退的决心。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先打长春

1948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分析战场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行动方案。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以及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高岗、陈云,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李富春,东北人民解放军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人参加了会议。4月18日,他们将会议研究结果报告了毛泽东及中央军委。他们说:“估计敌目前在东北基本方针为集中兵力固守沈、长、锦三大城,借以阻止我军入关并企图利用辽河、太子河的掩护,经辽中、台安相机打通沈阳、锦州间的汽车路的交通。”根据这一判断,他们提出攻长春打沈阳援军为“作战的根本意见”。他们计划,以7个纵队攻长春市,以2个纵队在四平市以南阻击由沈阳地区出援的国民党军,以3个纵队及各独立师在锦州市、沈阳市、四平市间钳制。战役第一步,以半个月时间进行攻城准备和外围作战,同时吸引沈阳地区援军北上。战役第二步,如果沈阳地区国民党军增援,则主力南下,在四平附近展开大规模的歼灭战;如果沈阳地区国民党军不增援,则对长春发动总攻,力争在半个月内结束战斗。为确保攻长春作战胜利,他们建议晋察冀军区以4个纵队或3个纵队兵力,在承德市以东或临榆县山海关以北地区,歼灭和牵制锦州国民党军,不使其会同沈阳国民党军一起北上增援长春。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的报告进行研究后,决定尊重他们的意见。4月22日,毛泽东回电说:“(一)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二)我们可以令杨罗杨(正在商量中)以三个纵队出至承德、北平之线以东地区,或者可能出至承德以东地区,起配合作战之作用。望令该地区准备八万人的粮食及其他协助事项,该三纵到达时间可能在辰删(5月15日)以前,亦可能在辰删至辰哿(5月20日)之间。但你们主要不要依靠杨罗杨。(三)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打沈阳附近之困难,打锦州附近之困难,打榆锦段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实际的困难,在你们打开长春南下作战时会要遇着的,特别在万一长春不能攻克的情况之下要遇着的。因此,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5月中旬,正当东北人民解放军准备进行长春战役时,长春国民党军以“搜购粮食”、保护大房身机场不受解放军炮火威胁为目的,出动新7军一个半师、第60军一个师,向长春西北方向出击。5月19日,国民党军占领长春县小合隆镇(今属长春市宽城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决心抓住长春国民党军脱离坚固阵地向外出击的有利时机,以第1纵队,第6纵队,第12纵队第34师、第36师,及独立第6师、独立第7师、独立第8师、独立第9师、独立第10师,采取奔袭手段,首先围歼小合隆地区国民党军,并吸引长春市内国民党军出援而歼灭之,然后集中主力攻击长春市区。5月24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战斗。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见势不妙,命令出击部队迅速撤回市区。东北人民解放军歼国民党军新7军暂56师等部6000余人,占领大房身机场和长春市外围一些据点。但是,东北人民解放军自身伤亡2100余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且暴露出部队在战术技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5月29日,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将长春外围作战情况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汇报。该报告说,此次作战结果表明,他们预先对长春守军的战斗力、兵力、工事等估计均有不足之处。考虑到各纵队、各师首长对攻占长春的信心并不甚高,东北局常委经过讨论,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改为对长春以一部分兵力久困长围,准备乘其撤退时在途中追歼该敌,而使主力转至北宁线,承德、古北口之线一带作战的方针。或者采取主力仍留长春、沈阳间加强整训,以一部围困长春,待攻城训练和准备更成熟,敌人困难更增加时,再行攻城的方针。

接到此电报后,中共中央军委再一次研究了东北作战问题。为全面了解东北战场情况,以便通盘考虑作战决策,中共中央军委连续致电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询问有关问题。6月5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向中共中央军委再次提出攻打长春的三个方案:目前即正式进攻长春;目前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采取较长期的围城打援,然后攻城。

长春解放后,东北野战军兼程南下,向锦州前进

6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基本上同意你们五日十九时半来电的第三个方案,即用三个月至四个月时间攻克长春,并争取歼灭援敌,待秋收后再攻承德或他处。”但是,中共中央军委明确指出,“这个计划有平分兵力之嫌”。最后,中共中央军委要求:“在攻长春的三个月至四个月时间内,你们必须同时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张家口、大同区域作战或在冀东、锦州区域作战所必需的粮食、弹药、被服、新兵等项补给的道路运输准备工作。”

1948年6月上旬,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以第12纵队等部共8个师担任围困长春的任务,主力部队进行攻城训练和准备打援。6月2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对长春正式实行“久困长围”的作战计划。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还是先打锦州

但是,由于东北人民解放军不真打长春,卫立煌按兵不动,没有援救长春的行动。这样,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城打援计划无法实现,主力部队在长春、沈阳之间处于无用武之地。而在此期间,关内各野战军对国民党军不断发动攻势,全国军事形势迅速发展。1948年7月中旬,东北局常委会重新研究作战行动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大家均认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暂时不宜攻打长春,还是首先南下作战为好。7月2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共同署名,将研究结果报告了中共中央军委。

该报告认为,攻打长春还有很多不利因素,南下作战的有利条件较多。该报告说,东北人民解放军准备8月中旬开始南下作战,分四步进行:(1)以奔袭手段包围歼灭锦州市以北之义县,北宁铁路锦榆段(锦州—山海关)之锦西县(今属葫芦岛市)、兴城县(今兴城市)、绥中县、临榆县山海关等城的国民党军。(2)进行夺取承德和打援,肃清北平以北国民党军。(3)或配合晋察冀野战军夺取张家口和打援,肃清平绥铁路大小据点,全部消灭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集团在西面的力量;或去冀东攻唐山和打援。(4)夺取保定和打援。然后,总的行动趋势是继续向南或继续向西。

该报告还就东北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后可能引起的东北战局变化,进行了分析。该报告认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南下后,长春国民党军郑洞国集团因不能达到钳制解放军于东北的目的,则定会乘机南退。我们就能如同过去收复通化市、吉林市等地一样收复长春市,并乘国民党军撤退时歼其一部。沈阳国民党军第8兵团、第9兵团,在关内解放军各战场继续大胜和东北解放军已进关的条件下,稍迟时日亦必然撤退。只有锦州范汉杰集团可能还在东北拖延一个较长时间,而最后或被歼或逃走。如此,不须经过特别大的战斗,东北全境便可得到解放。

东北人民解放军南下北宁铁路作战,是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最早提出并反复强调的行动方针。因此,收到林罗刘电报后,他们非常高兴。7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说:“向南作战具有各种有利条件,我军愈向敌人后方前进,愈能使敌方孤悬在我侧后之据点被迫减弱或撤退,这个真理已被整个南线作战所证明,亦为你们的作战所证明。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向南作战的计划。在你们准备攻击长春期间,我们即告知你们,不要将南进作战的困难条件说得太多太死,以致在精神上将自己限制起来,失去主动性。现在你们已经将注意力移到向南作战方向,研究南面的敌情、地形、粮食等项情况,看出其种种有利的条件,这是很好的和很必要的。并且应向全军指战员首先是干部充分说明这些条件,以鼓励和坚定他们向南进取的意志和坚定他们的决心……现在距八月中旬已不足一个月,你们的政治动员和准备粮食等项工作,必须加紧进行,否则八月间还不能在北宁、平承、平张等线打响。关于具体作战计划,希望你们详加考虑,拟出全盘方案电告。”

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组建西进兵团,由杨成武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该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向绥远省出击,调动傅作义集团向西,使其不出关、少出关增援东北战场,从战略上配合东北人民解放军南下北宁铁路作战。8月初,西进兵团正式成立,番号为华北军区第3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焕。

作战部署上的意见分歧与统一

但是,南下作战是大兵团行动,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实际困难。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在制定具体作战计划时,与中共中央军委有著名的3次电报往来争论。

1948年8月6日19时,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第一次致电中共中央军委:“(一)估计傅作义发现我东北主力南下时,必采取放弃次要据点,集中主力守大城市的方针。(二)我军应采取调动和分散傅作义,以便歼灭傅作义所有各部,和夺取其所守的城市,包括相机夺取平津之方针。(三)为了达到分散傅作义,将傅部调一两个军向西去,以便我军能在承德、张家口、保定和北平取得胜利。因此,不宜由我们先行动调动傅作义向北向东,而应是杨成武部先行动调动傅作义向西,以便我们与杨、罗(杨得志、罗瑞卿)部队开展战局,和更迟一步与杨成武部会合,歼灭傅作义调到了西线的力量。所以我们意见,杨成武行动仍照军委梗(23日)二时电所规定的执行为好,该部能愈早出动愈有利。(四)我们拟歼灭北宁线上五城之敌以后即攻承德,在我们未向承德前进前,以杨、罗部队切断承德敌人退路。(五)目前白城子、郑家屯、通辽等处河流涨空前大水,铁路桥梁多处被冲,因此还不可能开始向西运输粮食,须待本月十五号后才能将桥梁修好。因此,我们要在八月底九月上旬才能出动。但如杨成武部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前右)、政治委员罗荣桓(左)、参谋长刘亚楼(中) 在锦州前线指挥作战

8月7日18时,中共中央军委第一次回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绥远为傅作义所必救,不怕不能调动傅部向西,调动傅部是必然的。问题是傅作义自己有三个军及几个独立师,如果他以两个军及一二个独立师援绥,则杨成武在绥难于立足,因绥远及晋西北均缺粮,必须取得集宁、归绥两点才能解决粮食问题,过去两次入绥失败的教训不应忘记。不管你们何时开始攻锦榆线,杨罗兵团必须与杨成武兵团配合行动。兹规定杨成武兵团八月二十一日由涞源以东出动,九月十日左右向归绥、集宁两点开始攻击,杨罗耿(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参谋长耿飚)兵团须于九月十日以前以主力到达承德、北平线并开始攻击,另以一部向平张线动作,配合杨成武兵团之作战,在这一阶段内杨、罗、耿受军委直接指挥。你们主力按上述两兵团行动时间,规定自己出动及开始攻击锦榆线之时间,并预先报告军委。你们对上述规定如有意见,速即电告,否则照此部署执行。”

8月8日17时,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第二次致电中共中央军委:“(一)虞(7日)十八时电悉。(二)傅作义主力目前恰好业已调至锦州、唐山之线,正便于我杨成武部向西袭击。因此,我杨成武部能于日内即出发西进则更好,否则,亦以愈早出发为好(只要行动已准备好了的条件下)。(三)为了造成我杨成武部能乘虚袭取归绥、集宁,决令目前在山海关西南之我十一纵,极力威胁山海关、唐山之线,以便吸引傅作义主力。(四)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故目前还不能具体确定。”

8月9日23时,中共中央军委第二次复电:“你们不要被敌人的伪装所迷惑。你们应迅速决定并开始行动,目前北宁线正好打仗。你们所谓你们的行动取决于杨成武的行动,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

8月11日11时,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第三次致电中共中央军委:“(一)我们前几天得的消息说:九十四军增加到了锦州,第八军已回到了唐山以北。但近日又得到这样的消息说:在锦州之五十四军要开往山东。昨日合众社广播中说:范汉杰部将增援华中。又据报,沈阳敌人七月廿九日起宣布戒严。承德电:第四师有开古北口的消息。据以上情况看来,敌人是将作新的行动,但其具体情况与企图不明,正继续侦察中。如敌人不是打通沈锦路,则也有可能从锦州附近调兵增援华中。(二)东北主力数月来均未作战,指战员均甚急迫要求作战,部队随时皆可出动。但在现在地区无战机可求,南下则因大军粮食的需要无法解决。向热河运粮道路甚远,必须利用铁路、汽路。但今年雨水之大,为三十年来所未有,铁路、汽路冲毁甚多,近日来雨势更猛。原估计未删(8月15日)左右可修好铁路、汽路、桥梁,以现在雨势来看,能否如期完成仍无把握。我们现在只待郑家屯南北运粮道路修复,雨势稍减(因全军皆无雨具)即可随时出动,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但目前对出动时间,仍是无法肯定。”

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所述困难并非虚言,有些困难甚至更加严重。仅以粮草筹集为例:东北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主力部队几十万人、支前民工上百万人,粮食顿时成为重要问题。分工重点抓后勤运输工作的罗荣桓,派原东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周纯全到热河检查粮草筹集情况。周纯全到热河后来电说,粮食正在筹集。但是,当地群众生活很困难,有些地区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粮食不好筹集。罗荣桓不放心,又派原东线后勤司令部政治委员谷广善带电台到热河去协助周纯全。谷广善到热河后,看到当地群众生活确实困苦,但兵站已筹集到1.5万吨小米,还准备从后方调运50吨大米。但是,中共中央军委更着急的是,需要首先确定南下作战方针,粮食等具体问题则应逐步去解决。

8月12日6时,中共中央军委第三次复电,对林罗刘强调困难的来电进行了批评:“关于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现据来电则似乎此项准备工作过去两月全未进行,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而你们所以不能决定出动日期的原因,最近数日你们一连几次来电均放在敌情上面,并且因此又均放在杨成武是否能提早出动上面。你们六日十九时电,虽曾提到粮食问题,但是你们说‘如杨成武部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你们八日十七时电,则全未提到粮食问题,但说敌情严重,并作出结论说:‘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当着我们向你们指出不应当将南面敌情看得过分严重,尤其不应当以杨成武部之行动作为你们行动的标准,并且同时即确定了杨成武的行动时间以后,你们却说(相距不到三天)‘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而归结到了粮食问题。对于你们自己,则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于杨成武部则似乎一切皆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而令该部孤军早出,傅作义东面顾虑甚少,使用大力援绥,将杨成武赶走,又回到东边来对付杨罗及你们,如像今年四月那样,对于战局有何利益。你们对于杨成武部采取这样轻率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对于北宁线上敌情的判断,根据最近你们几次电报看来,亦显得甚为轻率。为使你们谨慎从事起见,特向你们指出如上。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

在解放军内部,下级对上级有三次建议权,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知道,他们已经三次向中共中央军委汇报面临的困难,并相应地提出了建议。他们不能再犹豫不决,必须振作精神,加紧战前准备,尽早向南出动。8月24日,他们致电中共中央军委:“近两日水势似在开始下降,被冲毁之铁路桥梁,一星期左右可能修好。我们拟待铁路桥梁修好后,以三天时间运粮屯集在阜新一带。我部队大约可于本月底或九月初出动,在九月六号前后,即可在北宁线各城打响。”经过反复讨论,东北解放军南下作战方针终于确定下来。

最终确定战役主战场

但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地域较宽,主战场并未确定。1948年9月3日19时,东北野战军(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单独设立。原先是东北军区领导机关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根据所掌握的敌情,向中共中央军委汇报作战方针与部署:“判断敌发现我主力南进与在南线展开作战以后,义县、高桥、沙后所、绥中、前屯卫五处的敌,皆必企图分别向锦州、锦西、山海关三处逃跑,长春敌有可能乘机突围,沈阳之敌有可能先策应长春之敌突围,后向北宁线增援,也可能直接向北宁线增援。傅作义部如在北平以西未受到我军有力钳制时,亦可能再增加一两个军,会同在滦、唐地区之六二军、九二军向山海关方面增援,以策应北宁沿线之敌。”“我军拟以靠近北宁线的各部,突然包围北宁线各城,然后待北面主力陆续到达后,进行逐一歼灭敌人,而以北线主力控制于沈阳以西及西南地区,监视沈阳敌人,并准备歼灭由沈阳向锦州增援之敌或歼灭由长春突围南下之敌。对长春之敌,以现有围城兵力,继续包围敌人,并准备乘敌突围时歼灭该敌。”

中共中央军委认为,东北野战军主突方向不明确,力量过于分散。9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一)同意江(3日)十九时电部署。(二)你们秋季作战的重点应放在卫立煌、范汉杰系统,不要预先涉想打了范汉杰几个师以后就去打傅作义指挥的承德十三军……你们可以在北宁线上展开大规模作战。在此线上作战补给较便利,这又是中间突破的方法,使两翼敌人(卫立煌、傅作义)互相孤立。因此,你们主力不要轻易离开北宁线,要预先涉想继续打锦州、山海关、唐山诸点,控制整个北宁路(除平津段)于我手,以利尔后向两翼机动。在我杨成武部向绥远进击,我杨罗耿部威胁平张线的条件下,傅作义除已在唐山地区之五个师外,不可能有多的兵力向北宁线增援。你们主要对付的敌人,目前仍然是卫立煌。”

经中共中央军委、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多次电报往来,反复研究讨论,终于决定将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作战重点放在锦州。1948年9月6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复电中共中央军委:“(一)我们完全同意军委九月五日电对我们行动指示之意见。此次奔袭如能达到使义县、高桥、兴城、绥中四处敌人未逃回锦州、锦西、山海关集中,则除应继续进攻锦西、山海关外,锦州亦将成为有利之进攻目标。在我两杨兵团之配合下,下一步唐山亦可能成为有利的进攻目标。(二)长春敌人粮食已极端困难,该敌必随时等待机会以求突围,故我们在北宁线作战过程中,留出大的力量随时准备自沈阳西南回头歼灭长春撤退之敌。沈阳敌人无论北上策应长春或西来策应锦州,我军皆准备大量歼灭该敌。但如敌发现我尚有强大力量在沈长线及其以西,则敌之行动可能谨慎。”

辽沈战役纪念馆

对于林彪等人的上述认识,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十分高兴。9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了回电:“要求你们配合罗瑞卿、杨成武两兵团担负歼灭卫立煌、傅作义两军三十五个旅左右(七月杨成武已歼一个旅在内),并攻占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除北平、天津、沈阳三点以外的一切城市。欲达此目的,战役部署指挥的适当,作战休息调节的适当,是决定性关键。你们如果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就可以达到歼敌十八个旅左右之目的。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为锦、榆、唐三点及其附近之敌互相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攻锦打援亦较有希望。如果你们以主力位于新民及其以北地区准备打长、沈出来之敌,则该敌因受你们威胁太大,可能不敢出来。一方面长、沈之敌可能不出来,另一方面锦、榆、唐诸点及其附近之敌(十八个旅)则因你们去的兵力过小,可能收缩于锦、唐两点,变为不甚好打而又不得不打,费时费力,这样就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不如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为宜。再则,今年九月至明年六月的十个月内,你们要准备进行三次大战役,每次准备费去两个月左右时间,共费去六个月左右时间,余四个月作为休息时间。如果在你们进行锦、榆、唐战役(第一个大战役)期间,长、沈之敌倾巢援锦(因为你们主力不是位于新民而是位于锦州附近,卫立煌才敢于来援),则你们便可以不离开锦、榆、唐线连续大举歼灭援敌,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至此,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终于正式确定下来。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铁路,首先切断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然后,采用攻锦州打援敌的战法,力争将卫立煌集团各个就地歼灭。

猜你喜欢
杨成武傅作义罗荣桓
杨成武与聂荣臻
领导文萃(2020年11期)2020-06-19 08:02:00
平津战役前傅作义为什么不撤退
杨成武与赵志珍:一封情书定人生
杨成武与赵志珍一封情书定人生
华声文萃(2019年12期)2019-09-10 07:22:44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长征先锋杨成武
红土地(2016年10期)2016-01-28 08:15:46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晚报文萃(2015年4期)2015-08-24 08:00:43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幸福·悦读(2015年4期)2010-11-18 05:49:52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
党史博览(2009年1期)2009-02-13 05:31:42
罗荣桓与萧华
军事历史(1998年1期)1998-08-21 05: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