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聪
连着下了几场绵绵的小雨,忽然,天空中有了脆生生清凌凌的鸟叫声,啾啾啾,把草叫醒了,把树芽叫醒了,把春天叫醒了。天是清亮亮的蓝,蓝得近乎透明;地是清幽幽的绿,绿得那样娇嫩。北方的春天,显出一种怯生生的神色,惹人怜,惹人爱。风吹动高天游弋的云,吹动山顶高大的树木,最后轻轻拂过人们的面颊,送来阵阵芳香。
像春风一样,躁动不安的还有热爱大自然的人们踏青觅春的心,别处的人我不知道,但当地人踏青往往附带一项活动——挖野菜。苦菜,蒲公英,沙芥,苜蓿芽,还有野蘑菇,都是踏青者青睐的“野味”。而公园里的野菜,早被早起的大叔大妈拔光了,要想品尝这一口新鲜的滋味,就得往城外走,有时要走上二三十里,相当于一次短途春游。
选一个惠风和畅的双休日,换上轻便的服装,带上小铲子和塑料袋,唤上三五好友,开车往城外走十里八里,便能找到野菜,大家争抢着,笑着闹着,不乏有人会掏出手机录一段小视频发进朋友圈显摆一二。旷野里风轻轻地吹,绿满地跑,大家跟着风走,追着绿跑。远离案牍之繁,忘却生活琐事,偷得浮生半日闲,尽情享受着春天无边的惬意。
摘回来的野菜,要细细地摘净,抖落泥沙,清水冲洗,反复多次,还要焯水,最后攥成一个个拳头大的团子封进冰箱,留待日后慢慢品尝,品尝永不消逝的春意,品尝留在春天里的那些快乐时光。
苦菜适合佐餐,老人说苦菜下火,仿佛哪里有点小病小痛,吃点苦菜都能治好,比药强百倍。沙芥放进罐子里腌制起来,吃的时候切成段,可当凉菜,也可以做成沙芥拌汤,吃起来脆脆的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本地的饭店,常年供应这道菜,我甚至觉得沙芥拌汤要比阿尔巴斯山羊肉更能代表本地的特色饮食。
还有一种菜,学名不知道叫什么,本地人叫它羊蒿兔,叶子极柔软,仿佛没有茎似的,摘要轻轻地摘,洗要轻轻地洗,摘洗好了拌一点点面粉,上锅蒸熟了,碧莹莹的清香扑鼻,再调一点料汁,浓淡相宜,就是干蘸着盐水吃,也美极了。
小时候,最盼着春天来,最盼着这一口新鲜的野菜。那时候的北方缺少蔬菜,吃了一冬天的土豆白菜,嘴里没滋没味,这鲜灵灵,刚从地下冒出来的绿色,怎能不叫人眼馋。所以,每当放学,我们抛开书本作业,三五同学相伴着去挖野菜,这里一窝沙葱,那儿又发现一片苦菜、蒲公英,倘若是下过雨的日子,有时能在树根下发现一两捧野蘑菇,哎呀呀,这可了不得,蘑菇,多稀罕的东西呀,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一阵风似的跑回家,献宝似的交给妈妈,妈妈的眼睛也亮起来,把我夸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把蘑菇洗净切成丁,配上土豆,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熬成浓浓的汤,蘑菇的鲜味散发出来,比肉味还香呢,引得我口水直流,作业也静不下心来写,一遍遍地跑到灶台边问妈妈,什么时候能开饭呀,妈妈笑眯眯地回应我,快了快了。
终于捱到了开饭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前,共同享用这春天的鲜美,一勺是爷爷的,一勺是爸爸的,他们在地里下苦,要吃好了才有力气,还有满满的一勺,是给我这个小功臣的,妈妈把锅底刮了又刮,她和奶奶碗里也黄澄澄金灿灿的,可仔细看看,两个人碗里哪有蘑菇呦,是沾了蘑菇味的土豆汤罢了,我暗暗下决心,明天,明天要加倍仔细地找更多的野蘑菇。
工作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小时候挖野菜的情景,现在物产丰富,野蘑菇已不再是稀罕物了,人们吃野菜,讲究的是纯天然,无污染,以前遍地的苦菜,现在要反复焯水去掉苦涩味,拌上杏仁片,浇上香油,在盘子里摆成一座宝塔的形状。做得比以前精致多了,却少了些以前的滋味。
苏轼说“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又是春天,我毫不犹豫地走出家门,在清风徐徐的旷野里,搜寻浓浓的春意,品尝新鲜的春日,享受这一份独属于春天的欢愉。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