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小吃——蛋烘糕的前世今生

2024-06-26 22:14
川菜 2024年6期
关键词:奶油小吃成都

众所周知,成都是一座休闲安逸之都,随便一条街头巷尾都充满了放松与随性。而四川盆地是道教发源地,东汉三国时期的二十四治所今有一大半犹在。我觉得这种休闲的气质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但是这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追求一种顺其自然,天人合一,行云流水般的生活态度,不去做无趣之事无用之功,把工作和生活,事业和家庭和谐统一结合起来,在吃喝玩乐中纵享生活本质。这才是天府之国真正的休闲之道。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持续深入,四川作为战略大后方,其省会成都在基于优越地理位置和商业地位的基础上,各行各业雨后春笋般热火朝天起来。尤其是以火车站、汽车站为中心的交通集散地,因为出入川人流量巨大,使得各类商贩的犹如过江之鲫。现在火遍全网的几样成都小吃:红糖糍粑、军屯锅盔,玫瑰冰粉、凉皮凉面、泡椒凤爪,钵钵鸡、蛋烘糕,豆腐脑,烤咸粽子,三角米糕,麻辣豆腐皮,叶儿粑,油豆腐,油炸小土豆因为携带方便、制作简单、口味大众、价格实惠等优点,也逐渐声名鹊起。

今天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跟着大部分成都人一路成长的资格小吃蛋烘糕。蛋烘糕历史悠久,起源于1843年(清道光廿三年)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现成都石室中学),一位姓师的老头从小朋友办的“锅锅筵”中得到灵感,用发酵过的面粉、鸡蛋、红糖加水搅拌调匀,在平底小锅上烘煎而成。因吃起来香味四溢,酥嫩爽口,香喷喷、金灿灿,绵软滋润,营养丰富,口感和味道都特别好,老少打皆宜,遂逐渐在成都大街小巷乃至川内流行起来。

那时候摊贩们有的骑着自行车,后坐上搭个木箱子走街串巷现烘现卖,有的推着个四轮小车固定在十字路口守株待兔。现在最多的是四轮出摊车。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看着老板娴熟地舀一勺分量刚好的蛋面糊,在直径约10公分的小圆铜锅里晃荡两圈,再拿个小夹子把外皮已经烤成金黄琥珀色的蛋烘糕取下来双边对折,最后填上顾客所选的馅料,抽张土黄色硬纸包上递给顾客。这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沓,对于被快生活节奏压抑的城市人来说,看着都是一种享受。这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蛋烘糕,它肯定是一件美食艺术品。

几块钱一个的蛋烘糕口味众多:奶油肉松,青椒土豆丝、青椒火腿、麻辣牛肉、老干妈、芽菜肉末、酸豇豆肉沫、芝麻白糖、麻辣三丝、酥油海椒……只要你想到的味道,都可以往里面丢,一口咬下去,哦哟,外脆内软的蛋饼和奶油迸发出的香味沁人心脾,接踵而来又被里面的填料带来新一轮的味觉盛宴,一口咬下去吃下去全是满足。对,就是一口,最多三口,一个蛋烘糕就没了。然而口腹之欲并没有填饱,得问老板再来两个。

老成都记忆中的蛋烘糕,喊得出名号的有:双楠陈大姐蛋烘糕、曹家巷工人村陆记蛋烘糕、金罗路老地方蛋烘糕、玉林四巷陈记婆婆爷爷蛋烘糕、小中天街贺记蛋烘糕、红星路高记兴隆蛋烘糕、城隍庙张家巷蛋烘糕、和平路彭记蛋烘糕……随着时光飞逝,一代新人换掉了旧人,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些地方还有没有曾经的回忆。真正资格的蛋烘糕摊摊儿也越来越少,摊主们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出摊的时间也不是按照顾客的来。对于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来说,要想找到个地道资格的蛋烘糕摊摊儿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上个月我就顺路去了趟抚琴西路旁边的金罗路,虽然还是原来的位置,但自行车已经鸟枪换炮成了辆新四轮推车,而且旧人已不在。原来的老两口也许身体抱恙,交接给了下一代。不知何故,生意好像差了一点,也可能是没到放学的时间,从前去那里吃的学生和附近老主顾最多。我也是曾经在那住了两年的老顾客,每次去都是一堆学生围着老两口,一人要几个。不过那会便宜才两块钱一个,金黄的蛋饼啊,真是嘎嘎香啊,最喜欢加在里面的是大头菜或者是奶油还是芝麻白糖,记不得了,但却始终解不开心中那份怀念。

猜你喜欢
奶油小吃成都
淘气的奶油小子
奶油里的兔子洞
我是一个小吃货
为什么奶油夹心饼干被扭开后,奶油总是粘在其中一面上?
穿过成都去看你
怕冷的小吃货 等
怕冷的小吃货
数看成都
可爱的小吃货
冬日养生,“煲”出奶油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