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中燕
“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作业设计、课堂实效等提出了新要求、指出了新方向,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创意,进行新拓展,构建人文创新、提质增效的育人环境。为了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师需以“双减”政策为课程育人指导思想,深度探寻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价值与设计方法,为学生的课后探究、自主学习、知识积累提供高质量的思维启迪、方法指导,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围绕数学单元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推动数学实践性作业走向生活化
教师应以“双减”政策为科学施教标准,为学生设计优质的课后探究任务,推动数学实践性作业走向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生活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条件,指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实践探究活动,心无旁骛地进行知识应用与规律验证。可见,基于“双减”政策设计的数学实践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获得贴近生活实际的体验,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夯实其数学基础知识。
例如,在设计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利用塑料管与大头针或小钉子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自己寻找四根塑料管,确保每两根塑料管长度相等,并在每根塑料管上确定两个扎孔的位置。然后,学生在家长的看护下使用大头针或小钉子将四根塑料管两两依次相连,组建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当然,学生也可以利用小木条、细树枝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构建平行四边形。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趣味性、动手操作的乐趣,还认识到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这样的数学实践性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在直接接触、切身体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通过感官进行信息收集,汲取数学知识,深化知识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高阶思维,同时也凸显了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生活化、趣味性和创造性。
二、推动数学实践性作业走向能动化
教师应以“双减”政策为智慧施教依据,为学生设计高水准的课后探究任务,推动数学实践性作业走向能动化,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够立足所学知识,在主观能动性的支持下进行知识运用、问题解决、规律优化,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成为知识的应用者、生命能量的释放者,进而真正成为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活动主体。由此可见,基于“双减”政策设计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有助于打造充满活力与灵感的生本空间。
例如,在设计第七单元“观察物体”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家庭物品观察活动,学生在自家客厅的茶几上摆放一些较大的毛绒玩具,然后准备一个手电筒,并关闭客厅的灯,制造一个光线较暗的环境,接着用手电筒照射茶几上的毛绒玩具。借助手电筒的直射光,学生可以观察毛绒玩具的设计细节,还可以观察其投射在墙上的影子,获得毛绒玩具的轮廓信息。学生也可以将毛绒玩具换成一些造型简单的小型植物盆栽,用手电筒照射并进行观察。
丰富多样的实物观察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动手准备、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进而成功凸显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能动化与趣味性。
三、推动数学实践性作业走向高效化
教师应以“双减”政策为创新施教基准,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后探究任务,推动数学实践性作业走向高效化,实现政策指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隐形互助。“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提升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高度、智慧水平和理论价值,在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之间搭建信息媒介,为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保障。可见,基于“双减”政策设计的数学实践性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建构认知空间,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双提升。
例如,在设计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利用刻度尺进行实物测量活动,以此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选择测量家中的衣柜或桌椅板凳的长度、宽度,测量花盆的高度与直径,测量爸爸妈妈手机的长度、宽度与厚度,测量方形鱼缸的边长与深度,测量电脑显示器的长度与宽度,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实物测量中习得测量方法,领悟课堂所学,将课本中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引发深度思考,有效提升课后探究学习实效,获得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体验,进而彰显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价值。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指引,是教师必须践行的一项教育教学原则,有助于切实优化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内容。因此,教师应以“双减”政策为教书育人的行动指南,科学、合理地推动数学实践性作业走向生活化、能动化、高效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实现理念创新、方法进阶、活动转型,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学习中启迪高阶思维,巩固知识基础,淬炼认知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