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静默之弦》创作中的印度音乐艺术风格

2024-06-26 15:15张毓佳汪岷
艺术大观 2024年11期
关键词:琵琶曲

张毓佳?汪岷

摘 要:《静默之弦》是作曲家孙晶在2018年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这部作品灵感来自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受到印度音乐风格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音乐风味。曲中多处模仿印度传统乐器西塔尔琴和塔布拉鼓的音响效果,在琵琶的演奏技法方面,模仿塔布拉鼓和西塔尔琴音色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中印音乐元素的融合对琵琶现代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琵琶曲《静默之弦》;孙晶;印度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1-00-03

《静默之弦》是青年作曲家孙晶于2018年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作曲家于印度作家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中获得灵感,其中一篇写到“我要拨动我的琴弦,与永恒的乐音相伴,当它呜咽出最后的声音时,就把我静默的琴儿放在我静默的脚边”。诗句表达出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首乐曲将印度、中国音乐元素巧妙融合,展现了当代民族器乐作品发展的新思路,同时也充分展现出琵琶这件乐器独特的表现力和包容性。

一、乐曲段落划分

(一)引子

引子部分为1—21小节,以散板开始,中慢的速度让演奏者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即兴性强。作曲家用三条虚线将引子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微分音与泛音的结合,第二部分多用滑音与打带技法,第三部分以实音为主。旋律所表现出来的安静和自由、朦胧与神秘让听众耳目一新。最后一句旋律模仿塔布拉鼓与西塔尔琴的音色来引出第二段。

(二)小快板

小快板是22—52小节,速度定速在132,相比引子部分节奏较为明快,具有律动性,力度为ff。旋律以上行或下行音阶形式呈现。用琵琶的一二弦模仿西塔尔琴的声音,三四弦的持续低音模仿塔布拉鼓的音色,乐句呈现出西塔尔琴琴师和塔布拉鼓鼓手两人对奏的状态,音乐气氛从引子部分的神秘进入小快板的欢快跳动。

(三)散板

从53—91小节是乐曲的第三段,速度较慢,节奏节拍变化丰富。该段可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的演奏技法多用推拉弦、颤音来表现旋律中情感的细腻温柔;层次二多用强扫弦,情绪高涨饱满,推动了乐曲的发展。

从53小节开始,用泛音模仿塔布拉鼓音色而引入。先由两次尝试性地推进,随后在持续音的基础上闯入,与泛音呼应。在66—75小节处,连续使用泛音6作为连接句,从而开启了该段的第二层。旋律以变奏、发展的方式展现琵琶的技巧和表现力,表现出印度音乐中的灵活性。该部分的节奏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增加了乐曲的张力,使乐曲更具有动力,为下面的急快板做出了准备。

(四)急快板

急快板是92—148小节。此乐段是乐曲的高潮,全曲的快板。节奏与节拍多变,在各种各样的混合拍子组成中来回转变。旋律通过从一弦高音到四弦的低音以及大七度之间的模进,使音乐情绪紧张、激烈。在过渡句之后,后面以均分的三连音来记谱,这里句式是更稳定的。之后乐句中模仿塔布拉鼓与西塔尔琴的效果对奏更加激烈,具有宣叙性,在和声织体的加重下音乐饱满而透亮。

(五)尾声

尾声是149—166小节,前半部分运用了小快板的主题材料,后半部分是对引子部分较紧缩的再现。与乐曲开头遥相呼应,音乐渐渐减弱,直到静默,让听众在曲终后意犹未尽,不断深思。

二、作品中的印度音乐元素之拉格与塔拉

“拉格”和“塔拉”这两个词汇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词语,更是包含着丰富哲理和象征意义的符号。它们不仅是哲学与神话中的名词,在印度音乐中更是重要的音乐元素,《静默之弦》就是作曲家围绕这两个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

“拉格”是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词汇来自印度梵语。在印度的宗教和哲学中,“拉格”也代表了宇宙的秩序和规律,是和谐与平衡的体现。音乐中的拉格是一种旋律框架,不同的拉格都有自己独特的音阶与旋律,音乐中由五至七个音符所组成的基本旋律做自由的变化。在北印度由先人所制定的拉格约有300种,现有迹可循的只剩80多种,现在常用的大约有60种。印度音乐家在创作时严格依据时间、季节、情感表达等特点选择相应的拉格,充分反映印度音乐的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拉格”也是乐曲的一种基本结构,本曲《静默之弦》是一首含有印度音乐元素的作品,乐曲中的引子和尾声作曲家都强调即兴处理。在演奏中,演奏者运用各种技巧,如微分音、装饰音和滑音等,将简单的旋律框架演绎出更加多变和复杂的音乐。同时,乐曲中的每个段落之间都有逻辑关系,如拉格的引子叫作阿拉普,在即兴的演奏下呈现出神秘氛围,在演奏者不断揉弦中,余音袅袅。第二部分叫安德拉,是一种明朗欢快的音乐情绪,在较快的节奏下,演奏出的声音轻巧又干净。第三部分叫桑贾丽,它是对之前两部分的重复变奏,这部分音乐形象更加细致。第四部分叫阿胞基,这里一般是整首乐曲的高潮,是更多技巧的展示与情感的宣泄,最后乐曲的尾声段落与阿拉普相互呼应,在相似的音乐旋律中结束全曲[1]。

与“拉格”相比,“塔拉”在印度文化中的意义则更为深远,梵语的意思为“时间”。“塔拉”在印度音乐中是节奏框架,为音乐提供了基本的节奏和节拍,塔拉的节奏非常复杂,通常由多个小节组成,每个小节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型。而印度音乐中不仅仅局限于每个小节有几个拍子,而是每一个乐句中有几个单位拍。单位拍分别有慢速、中速、快速三种速度,每种都比之前的快一倍,且每一拍都有自己的固定名称,如七拍叫巴克、十拍叫坡达尔等。每个重拍后都有相同数量的非重音拍,有的小节有两拍,有的有三拍。在塔拉的演奏中,鼓手通过精准的敲击和变化,让简单的节奏框架演绎成丰富多彩的节奏组合。作品《静默之弦》中,作曲家多次运用以“塔拉”为基础的混合节拍和节拍转化。三拍和六拍用得最多,如在第141小节处。三拍是六拍的单位拍,六拍可以看作“3+3”的节拍组合,且第一拍是节拍重音,方便演奏者把握节奏的同时能够突出旋律音,旋律更加流畅自然。其次是七拍、十拍、十六拍。七拍是“3+3+1”的组合,在第117小节处,第六拍是重音,乐句更加灵动。十拍是“2+3+2+3”的组合,第128小节中第一、三、八拍上突出旋律重音。十六拍是“4+4+4+4”的组合,乐曲中的四四拍可以看为十六拍的单位拍,第37小节中有运用,它是非常常见的节拍。在印度哲学中,“塔拉”被视为一切存在的基础,没有时间就没有变化,所以印度音乐中不能没有基石一样的塔拉[2]。

这两个词汇虽然在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在印度文化中,它们都代表了宇宙本质和生命的真谛,都体现了和谐、平衡、生命力和无限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反映在音乐中是一样的,无论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如何变化,作曲家始终遵循的都是和谐的音响效果,无限的哲学思维与自由率真的灵魂,乐曲《静默之弦》中的神秘缥缈、古老恒远充分体现,在塔拉与拉格之间碰撞出美妙的音乐,作品中传递出的情感与哲学思维体现出印度音乐与众不同的魅力。

三、印度乐器的音响效果模仿

印度乐器的音响效果模仿是《静默之弦》中的又一大特色,作曲家孙晶运用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模仿出了类似于西塔琴、塔布拉鼓的印度乐器的声音,从而让乐曲的印度风格更加突出。

(一)对西塔尔琴的模仿

西塔尔琴是印度最有代表性的古典拨奏弦鸣乐器,音域有三个八度。西塔尔琴的琴弦有四根主奏弦、三根伴奏弦、十三根共鸣弦。演奏时根据音乐的不同适当调音,其音色柔美圆润。西塔尔琴的指板上有16—18个可移动的环形金属品,4—7根金属弦和两根持续音弦,底部有11—13根共鸣弦。西塔尔琴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戴着金属指套拨动琴弦,因为乐器的特点非常善于演奏装饰音,所以相关作品中的微分音、倚音等便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同时,它非常容易表达出乐曲情思,所以西塔尔琴家愈加注重情感的细腻刻画。在乐曲演奏时,西塔尔琴家注重即兴演奏,演奏者用颤音、滑音等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且在节奏方面强调乐曲的律动感,西塔尔琴常与塔布拉鼓以一唱一和的形式出现[3]。

西塔尔琴与琵琶属于同类乐器,琴身均呈梨形,都可归属琉特族。但它不同的地方在于西塔尔琴演奏时演奏者右手戴金属指套,而琵琶是右手带五个护甲。且西塔尔的指板可移动而琵琶的按弦位置是固定的,西塔尔琴有专门的共鸣弦位置,琵琶则通过揉弦、拉弦等技法模仿西塔尔琴的共鸣弦声音。在《静默之弦》中,琵琶绘声绘色地以滑音、泛音、装饰音等特色的技术要点完整地呈现出该作品。

滑音是琵琶常用的一种装饰音,它可以使音高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滑动,产生一种流畅柔美而富有变化的音乐效果。在《静默之弦》中,作曲家利用滑音来模仿印度乐器西塔琴的滑音,如在引子和尾声部分,琵琶以印度音阶为基础,运用了微分音和装饰音,表现出印度音乐的特色。同时,作曲家还利用滑音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散板部分,琵琶以长句为主,以变奏、发展的方式展现琵琶的技巧和表现力,表现出印度音乐中的即兴性和灵活性。在这里,滑音可以表达一种轻松而自由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一种忧郁而深沉的情感,根据演奏者的理解和表达而异。

此曲中的微分音效果主要依靠琵琶技巧中的推拉弦完成。演奏时,通过左手推拉控制音与音的距离,推就是向右偏移琴弦,拉就是向左偏移琴弦,通过琴弦不同频率的震颤产生音高的变化。演奏者对左的手指力控制需要很精确,并且需要耳力判断音准,此处应该注意半音与微分音之间的关系,左手控制不到位,半音与微分音将无法清晰表现出来[4]。

(二)对塔布拉鼓的模仿

塔布拉鼓是印度的击奏膜鸣乐器,也是北印度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右手小鼓称为达亚,左手大鼓称为巴亚。小鼓通常由木头制成,顶端有皮膜。大鼓通常由陶制成,现代用金属。大小鼓皆可调节音高,音域可达一个八度。鼓手用手指和手掌敲击,可以发出响亮而有节奏感的声音,它演奏难度高,节奏复杂多变,表现力丰富,常与西塔尔琴一起出现。

在《静默之弦》中,作曲家利用琵琶的指甲和指腹来模仿塔布拉鼓的敲击,如在小快板和急板部分,琵琶很好地表现出它的精髓特色。通过节奏不规则的弹奏,巧妙地运用技巧滑音模仿了塔布拉鼓手腕蹭鼓皮的独特音色。此外,通过不同的泛音来模仿塔布拉鼓的音高变化。整首乐曲中,利用琵琶模仿塔布拉鼓的不同节奏和速度,使得乐曲充满了变化和层次感。不论是小快板部分的流畅与优雅,还是急板部分的紧张与刺激,都让音乐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塔布拉鼓主要有三种音色。坚定的“te”音,主要在琵琶的三四弦上完成,其音色浑厚低沉。清透的“ta”音,多用一弦完成,音色轻巧灵动。还有温和的水滴声,这里是用的滑音与泛音的结合,音色温润。琵琶的指甲和指腹在琴弦上跳跃滑动,仿佛是在模仿塔布拉鼓鼓手的精湛技艺,每一次敲击都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强烈的节奏感。在这里,泛音可以表达出一种明亮而活泼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一种紧张而激昂的情感,根据演奏者的理解和表达而异。

泛音是琵琶的一种特殊的音色,它可以使琵琶发出高亢而清脆的声音,产生一种神秘而优美的音乐效果。在《静默之弦》中,作曲家利用泛音来模仿印度乐器西塔尔琴的共鸣弦,如在引子和尾声部分,同时,作曲家还利用泛音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小快板和急板部分,琵琶以短句为主,以对比、类比的方式突出音色强弱的不同,表现出印度传统音乐中两人对奏的状态,琵琶的音色与塔布拉鼓音效的节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扫拂是琵琶的一种常用的指法,它可以使琵琶发出连续而有力的声音,产生一种流畅而有气势的音乐效果。在《静默之弦》中,作曲家利用扫拂来模仿印度乐器塔布拉鼓的敲击,如在小快板和急板部分,琵琶以四四拍和二四拍为基础,随着乐曲旋律推动,扫拂气势增强,情绪紧张激烈,极具律动感。同时,作曲家还利用扫拂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又比如在急板部分,琵琶以主题句为主,以重复、累积的方式展现琵琶的力度和气势,仿佛暴雨倾泻而下,这些音符在琵琶的弦上疾驰而过,表现出印度音乐中的高潮和热情。在这里,扫拂可以表达一种欢快而有趣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一种激动而澎湃的情感,根据演奏者的理解和表达演奏出不同的音乐效果[5]。

四、《静默之弦》的中印元素融合对琵琶现代作品的深刻影响

《静默之弦》这首乐曲丰富了琵琶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作品运用了拉格、塔拉等类型的印度音乐中的基本元素,突破了传统的音阶和节奏的限制,丰富了作品中旋律的起伏变化。同时,该作品充分运用琵琶的各种技巧和音色,模仿了印度乐器的音响效果,如西塔尔琴、塔布拉鼓,琵琶可以惟妙惟肖地演奏出它们的音响特色,展示了琵琶更多的技术和音色的可能性,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静默之弦》拓展了琵琶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作品将中国与北印度音乐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跨文化音乐风格,既保留了各自的音乐特色,又实现了音乐的互补和提升。同时,该作品也将中印两国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印度音乐往往与宗教相关,富含丰富的哲理,而本首作品体现了对自然、对生命、对世界的敬畏和思考。另外,印度音乐非常注重心灵层面的表达,通过音乐来冥想,思考人生。该作品为琵琶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丰富了琵琶的音乐内涵和价值体现,展示出琵琶在演奏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促进了中印两国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参考文献:

[1]贾思齐.析印度音乐元素在琵琶独奏曲《静默之弦》演奏中的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23.

[2]李怡萱.琵琶曲《静默之弦》的印度色彩解读[J].黄河之声,2022(11):54-56.

[3]汪燕弘.论琵琶《静默之弦》的演奏技巧及其艺术风格[D].上海音乐学院,2022.

[4]顾怡洁.琵琶曲《静默之弦》的音乐形态及演奏实践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22.

[5]吴兰塔娜.琵琶独奏曲《静默之弦》的音乐特征及演奏体验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21.

作者简介:张毓佳(2000-),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民族器乐演奏专业;汪岷(1974-),女,北京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民族器乐演奏研究。

猜你喜欢
琵琶曲
多元文化视阈下陕西风格琵琶曲的创作与发展
琵琶曲《天鹅》及其演奏技术研究
模仿民族器乐演奏音响分析
谈琵琶曲《彝族舞曲》艺术风格
琵琶曲《出水莲》演奏及赏析
《海青拿天鹅》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琵琶曲《梅花三弄》的音乐内涵和演奏技巧
浅论刘德海《天鹅》琵琶作品的艺术继承与创新
三首琵琶名作的女性形象塑造探究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