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罡
摘要:本文以某国有大型A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实施为案例,通过谋划审计策略,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原创动能,借力审计信息化,为实现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职业精神与专业胜任能力,不断促进审计质量提升,推动组织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同时提出改进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胜任能力;研究型审计;审计信息化
DOI:10.12433/zgkjtz.20241311
一、A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背景
A企业是C省建工集团(上市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以及公路、市政等各类资质的特级企业,业务类型涉及多业态、多元化领域,年产值逾250亿元,是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良好品牌影响力的大型国有综合性建筑企业。在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开拓外部市场的同时,公司狠抓内部管理,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监督管理、评价建议、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以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指示精神为引领,A企业在其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落实集团公司对审计工作的统一部署,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全力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着力构建在A公司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在本企业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做法有:
(一)以制度建设为引领,夯实业务开展基础
构建“1+N”审计制度管理体系,以《A公司审计工作实施办法》为基本制度,先后出台《A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办法》《A公司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规程》《A公司审计档案管理办法》《A公司内部审计抽调人员工作管理办法》等五项审计制度办法文件,与此同时,A公司党委对审计整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的通知》文件,将部门差异化考核、审计整改与绩效考核挂钩并列入制度,为审计业务开展及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以审计实践为平台,不断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A公司审计部有负责人1名,部员7名,从事专职审计工作之前,分别任职于不同二级单位及项目部,专业涉及财务核算、工程管理等,如何转变工作思路,熟悉掌握审计流程方法,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尽快适应审计工作环境,是每位入职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A公司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以参加集团大型审计项目实践为契机,通过以审带训,从取证单编制、实施方案撰写等基础环节入手,助力审计新手练好审计基本功,同时建立内部审计人才库,不断推荐优秀人员入库,积极选派人员参加集团、审计厅、国资委等上级抽调任务,通过以上举措既培养锻炼队伍,也能使各级层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三)以“五个必审”为主导,全面聚焦主责主业
A公司以房建项目为主业,产业链齐全,分子公司众多,各家经营年限长短不一,审计任务点多面广,任务量大,以集团公司提出“五个必审”(离任必审、投资必审、完工必审、兑现必审、亏损必审)为主导方向,以任期经责审计为抓手,聚焦所属单位主责主业,近五年来分别完成了近30家二级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此同时对公司年度重点工作、生产经营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审计,发现并反馈了一批以“重大政策及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企业发展及风险管控、内控与合规管理”等方面为代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按制度规定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为强化企业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取得了一系列的审计成果,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审计力量。
二、审计项目实施案例解析
(一)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审前准备
首先,同业学习了解,明确审计标准。D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为本系统内大型建筑机械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与A公司同为本省建工集团旗下法人单位,产品品种、生产类型、成本核算方式等与C公司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业态规模、经济效益在系统内同类企业中属领先水平,经审计组讨论一致认为,前往D公司学习调研,深入了解其生产管理理念、成本核算方式、产品制造标准,对开展现场审计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且对后期审计报告、反馈问题,提实审计意见建议,明确整改标准具有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其次,构建思维导图,制定审计策略。结合审前调查了解情况,审计组确定以公司管理、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等为重点核查突破领域,以C公司上报资料清单及前往D公司调研学习内容为审计实施基础,同时向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收集近年来C公司在各项内、外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查询其在公司财务及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数据、报表上报情况,分工部署对以上资料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召开审前分析会,集思广益,用已知信息为审计单位画像,对应可能存在的重点风险领域、突出问题,制定审计策略,为细化审计方案、具体措施明确方向。
最后,细化方案编制,突出审计重点。在做好审前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对初步形成的审计方案框架进行细化,以集团审计手册为规范引领,A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办法为制度支撑,以经责审计基本原则为大梁,结合经分析研判制定的审计策略,细化审计要点,以确定的审计重点领域为立柱,构建审计方案四梁八柱,形成既做好审计手册规范要求的基本动作,又做好突出本次经责审计项目特点的自选动作,构建起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且具有较强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的现场审计实施方案。
(二)创新管理模式,聚焦现场审计
首先,创新管理方式,明确责任分工。改变以往由部门负责人担任现场审计负责人的传统做法,指定一名审计经验丰富、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审计项目现场负责人,在已确定总体审计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现场审计分工,按审计组成员专业、擅长领域、职级等进行适配,形成分工合理明确、内容覆盖交融的审计分工协作矩阵,为现场审计明确了方向。在审计实施期间,组员撰写当日取证材料由专业主审复核汇总,主审在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反馈审计组成员完善并上报审计组长审核;次日进行现场审计前召开碰头会,对前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补充意见,完善取证,对发现的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梳理,审计组成员在进行信息交流共享的同时,对需进一步查证的资金账务往来、合同订立履行等进行取证延伸交底,交由相关专业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延伸取证,完善调查流程,揭示问题存在背景及形成路径,为推动问题线索发现,及时跟进调查,最终查清做实,形成审计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设计访谈方案,做好沟通交流。依据主要管理人员职级、分工,设计差异化访谈方案,制定针对性访谈大纲内容: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着重于原负责人贯彻重大方针政策,“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执行,公司经营业绩、转型升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所做的工作实绩,以及对其履职尽责、廉洁自律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科室及车间负责人员侧重其工作职责、流程、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同时结合自身岗位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风险防范、效益提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在实施中,通过对主要领导班子成员访谈,一是以交接手续办理为突破口,了解到新任负责人与原负责人(经责审计对象)未履行正式交接手续,导致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未能明确成因、风险点等相关事实。二是通过新任负责人在C公司履职近半年以来的观察了解、调查走访,掌握了前任在“三重一大”执行、经营管理决策、招标采购流程设置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线索,为与前任明确责任,划清界限,现任负责人积极主动向审计组反馈相关掌握情况,为后续开展审计明确方向与重点。
最后,深入现场盘点,摸清资产家底。在进行审计规定动作——资产核查的实地盘点中,审计组进行周密部署,通过前期调查了解,确定主要资产类别、存放地及重点核对抽查对象,自制盘点表,按大型设备物资、高值原材料、低值大宗主要材料、易耗品、五金类等,长期闲置物资、废旧物资、退回不合格产品等,分门别类,合理分工分组,以事先不打招呼方式,指定物资、材料、车间、仓库管理等相关人员陪同前往,共同进行现场盘点核验,通过为期两天的细致盘点,梳理统计,在审、验、复三方共同鉴证下,陆续发现并向C单位反馈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产成品及因停产造成的库存半产品、材料长期闲置未清理”“升降式爬架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资产运营管理方面相关问题,为后期物资管理方面检查取证及延伸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原创动能,提升报告质量
审计期间,审计组全体成员发扬团结协作,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目标问题为导向,在审清查透问题现象的同时,将研究型审计精神贯穿始终,通过审前分工、审中探究、专业交融、信息共享、引导延伸等多种方式方法,深入发掘问题线索来源,不断扩大审计深度广度,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审计,取得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审计成果,共发现并落实取证了六个方面三十五项反馈类问题,移交A公司纪委问题线索一项等,为最终撰写报告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进一步提高人员业务综合能力,激发审计报告原创动力,部门效仿集团举办的审计报告评比机制,全员参与,在审计资源共享前提下,按组织架构、问题整合、语言表述、重点突出、审计建议等方面进行评比打分,对综合得分前两名者给予奖励,并对其优点亮点进行点评,以评选的优秀报告为基础,由审计组长会同主审进行二次整合加工,取长补短,对审计报告进行进一步打磨,在完成初稿后,交由全体成员传阅,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经大家一致检查通过,形成反馈稿。通过此举,在丰富详实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发挥每位审计人的原创动能,在打造“能查、能说、能写”本领的同时,为不断提升审计报告质量进行有益的探索尝试。
(四)推动审计信息化,助力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为贯彻落实有关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关要求,A公司以《A公司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为立项课题,对审计信息化开展科研项目实施工作。以本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为试点,联合公司信息发展部,对现有审计工作流程实施信息化改造,目前已建立审计通知、问题反馈、报告评审等十项标准化流程。通过以上信息化流程的实施,一是实现了对审计全流程节点工作进展情况的实时跟踪、管理,提升了资料上报、进度控制、问题反馈和整改的质效。二是通过在可控范围内审计发现、反馈问题推送,实现审计成果共享,有助于公司职能部门指导、督促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方案、措施,落实巩固整改成效,同时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列入其部门检查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审计反馈本部门业务领域内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分析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三是以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以构建公司范围内全覆盖的风险识别预警、应对处置系统为目标,在实现内部审计基本职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在重大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合规管理方面的整体水平,为实现企业治理系统、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审计力量。
三、启示与建议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就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做到三“要”:一要如臂使指,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把党中央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二要如影随形,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三要如雷贯耳,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并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
作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大家庭的一员,在深入学习领会重要会议精神基础上,关于如何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与时俱进,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审计团队,笔者提出三点启示与建议:一是以审计“三立”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断在审计工作中提升政治“三力”,筑牢政治根基,坚定理想信念之魂,铸就干事创业的内部审计职业精神。二是在审计实践中锤炼审计技能、淬炼审计本领,在实现审计基本职能目标的基础上,将研究精神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在审计项目选题立项、审前调研学习与策略谋划、审计方案制定与现场实施等各环节、全流程中,以严谨作风,务实态度,在审计规范与准则的指引下,树立研究意识,培养对审计事项的探究精神,运用合规合理方法,聚焦主责主业,实现审计目的,营造研究氛围,激发审计人员潜能动力,以提升专业胜任能力为己任,带领审计团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与风险防范建言献策,实现审计工作业务边际拓展与价值延伸。三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关要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工具手段提升审计工作质效,为开展线上审计、问题甄别、风险分析画像等提供技术支持。以推动落实审计信息化数字化变革为契机,组建审计信息化工作小组,以审计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建立组织体系,形成制度保障,鼓励审计人员学习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探索数字化审计应用场景,提出审计问题解决方案,提升业务软件应用能力。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提升研究能力,促进与科研信息化领域专业人员联动,实现审、学、研深度融合,在创新审计理论研究方式的同时,加大对理论研究成果的运用,更好地服务审计实践,以实际行动做实研究型审计,不断促进审计质量提升,推动所在组织高质量发展,为锻造出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经济监督“特种部队”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小凤.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关于深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视角[J].中国内部审计,2023(05):30-35.
[2]方世力,刘永,沈晓,等.航天科技集团构建世界一流司库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3(05):33-37.
[3]何睿,郑玥.W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3(05):64-67.
[4]付江.信息化助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22(07):37-39.
[5]杨熳,卢俊峰.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的框架构建——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22(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