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怡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往往被割裂开来,被看作是两个独立的部分。学生在阅读课上要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而在写作课上则要进行写作和表达。然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限制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重视读写一体化教学,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助力其全面发展。
一、读写一体化的内涵和优势
(一)读写一体化的内涵
读写一体化是指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学习体系。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以致学生在学习方面比较被动。而读写一体化则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知识,在写作中提升阅读能力,进而不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二)读写一体化的优势
读写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构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优势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读写一体化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分析其中的用词、句式和修辞的运用等,这样不仅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2.提升写作能力
在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优秀文章,学习并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写作能力。这时候的写作不再是单一的教学任务,更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激发学习兴趣
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而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能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4.促进全面发展
读写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原则及要点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和品质。这一素养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石。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过分侧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读写一体化教学正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一次积极探索。为了更有效地推进读写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把握以下教学原则及要点。
(一)教学原则
1.以阅读为基础
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2.以写作为目的
写作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此外,教师还需注重教授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3.注重在语境中教学
语言是具有交际功能的,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因此,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境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4.强调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限于传授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要点
在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课外阅读、作文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三是注重评价的综合性,不仅要关注阅读和写作成果,还要重视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读写一体化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足读写结合,强化语用能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用能力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
以教学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本课以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神话为背景,旨在让学生了解史前神话,并引发他们对自然、生命的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盘古创世的传说,并感受创造事物的力量和世界的无限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口头叙述等方式讲述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随后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文本,让他们边读边想象,以更好地理解其中内容。接着,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盘古开天的过程,比如盘古诞生时的环境、他的形象、他如何开天辟地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将故事娓娓道来。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以提升语言的艺术效果。同时,教师应提供恰当的指导和修改建议,以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
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学生在阅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写作则成为他们表达与归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创新的推动者。通过动笔实践,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语用能力。
(二)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涵盖了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语文教学不仅限于学习科目内容,更重要的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能力。
以教学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文中作者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鹅的形象和特点。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要联系上下文思考,以检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学生需要思考并提炼文本内容,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写文本,让学生尝试将课文中鹅的形象换成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动物,写一篇文章,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审美能力是提升学生艺术情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以教学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为例。《三衢道中》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模仿诗歌的语调、重音和节奏,从而增强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比如,展示一幅春天阳光明媚的画面,让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这个场景,可以巧妙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鼓励学生展现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比如,在朗读诗歌时,可以播放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诗歌与音乐的和谐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让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用自己的创意去创造美。
(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对其生命力有坚定信念。语文教学不仅限于教授知识,更承载了文化传承的重任。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以教学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为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东的美丽景色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文学知识,同时能真切感受到诗词文化的魅力。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穿插古诗背后的历史背景,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内容,也能让学生深入领略其历史底蕴,从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不再把语文知识看作是枯燥的学习内容,而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读写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够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灵活。教师要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由探索、畅快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让读写一体化教学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奇妙大门,更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