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子管风琴具备非常丰富的音色以及比较强大的表现能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可以代替乐队来为其他的一些艺术表演形式进行配乐、合奏或者是伴奏的,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就电子管风琴交响化合奏形式的创新应用进行相应的探索,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电子管风琴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交响化合奏;创新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2-00-03
现如今随着各种电子音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管风琴因本身具备非常强的模仿能力以及非常独特的演奏方法等,越来越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关注以及听众的认可,电子管风琴在进行演奏的过程当中,整体的演奏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除了可以选择直接进行独奏以外,目前还有多台琴进行合奏完成整体的交响作品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目前在专业教学包括学术交流活动当中也开始受到广泛的研究。
一、电子管风琴的优势
电子管风琴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能够弥补传统的管风琴没有办法移动及携带的限制,以及调试成本比较高等一系列因素,相比较电子管风琴在搬运过程中非常方便,甚至几分钟就能够进行拆卸和组装,方便于演奏者进行携带。大多数人都会将电子管风琴跟合成器进行相应的比较,而这两者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就在于电子管风琴主要是以演奏为主的,而合成器则是以制作为主的,由此便可以看出,电子管风琴本身就是一种以演奏为主要目标,同时也可以兼顾伴奏、协奏、合奏等多种演出的形式。电子管风琴的触键方式和传统的键盘乐器之间还是有着比较明显区别的,电子管风琴不仅包含下键、离键,同时还有音头和触后,而触后则又包含压键、揉键以及水平力度等相关内容,这就要求演奏人员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其整体的触键方法必须和真实的乐器奏法进行相衬,充分地考虑到整个乐器在演奏过程中的效果,并且进行模仿。电子管风琴这种多声部的独特演奏方式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再加上演奏者本身非常丰富的表演经验和表现力就会使演奏和音乐达到一个非常好的融合。目前随着各种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管风琴本身的音色采样变得更加逼真,同时种类也比较多,利用三层键盘就能够达到乐队化多声部的演奏效果[1](如图1所示)。
二、电子管风琴交响化合奏的可行性研究
经研究,随着现代化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管风琴从原来的模拟采样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数字化采样,所以电子管风琴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电子管风琴的整体音色以及节奏从原来简单的模仿到现在可以按不同的编曲者编配出自己所需要的音色与打击乐,能够完全满足不同的音乐风格的演奏需求。依据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广泛应用于西洋乐器音源外,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族乐器音源,如古筝、唢呐等。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同时演奏出多个声部,有效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通过对踏板和键盘力度的控制,演奏者能够随时切换音色和节奏,展现出每一个作品应有的效果[2]。
电子管风琴交响化合奏形式具备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力,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关于电子管风琴专业方面的人才在重要学术研究包括舞台实践当中选择使用这种演奏形式,有很多国际电子管风琴学术交流活动也开始把电子管风琴交响化合作形式当作重点研究的对象。由此便可以看出,电子管风琴交响化的合作形式目前已经成为电子管风琴专业领域中进行研究的必然趋势。
三、电子管风琴交响化合奏形式的创新研究
(一)从独奏到合奏,完成思维方式方面的转变
在过去,电子管风琴的整体表现形式都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舞台上,作为一种独奏乐器,在大型作品编排当中需要进行声部的缩减,目前在电子管风琴的具体改编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思路就是把管弦乐作品中的一些声部预先进行分配,同时也可以提前存储一些不同的打击乐声部,这样的方法虽说也能够完整地表现作品,但却对演奏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3]。
首先,因为作曲家对作曲理论、不同乐器的特征都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非常好的演奏水平,同时还需要熟悉每一种乐器的特点,包括每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基本奏法,同时具备极强的理论运用能力。
其次,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每一种乐器其整体的发声方式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掌握每一种乐器的触键方法,无论是在力度的控制方面还是在肢体语言的协调方面,都必须强自身的控制力。
最后,因为音乐作品中包含着不同的情绪,而且情绪是复杂多变的,充满戏剧性的,各声部之间的音乐在结合时,其整体的音乐语言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精准地把握每一个声部情绪所表达出来的具体反映。
在整个独奏过程中,如果想要达到以上几点要求的话,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极其困难的,而且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会增加演奏者练习的时间与强度。但是在合奏形式中,各声部在进行演奏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所以每一位演奏者都可以准确地对这一声部的音色进行控制,了解整体的音乐情绪。从独奏到合奏完成思维方面的转变指的就是需要把独奏当中针对各种技巧准确把控的难度转变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各声部之间的有效衔接包括进行准确配合时的难度。
对于电子管风琴学习者来说,合作能力是其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地参与到乐团排练中,因此大部分的学习者都没有合作的经验,通常来说都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对乐团演奏进行理解。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不断流动的艺术,无论是学习者想要演奏出来的声音,还是演奏过程中真正所产生的声音,以及乐团集体演奏出来的声音,或者是观众所能感知到的声音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如何将这些声音进行有效的统一,在合奏训练当中进行不断的磨合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在展开合作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转变合作思维,将自己真正地定位成乐团当中的一员,不仅需要听到自己演奏的声音,也需要关注别人演奏出来的声音,而且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自身的状态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默契配合[4]。
(二)加强合作训练
1.对合作的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因为每个学习者的起点不同,导致教学进度也会不一致。大多数学习者一般只关注电子管风琴独奏的乐谱,而对交响乐队总谱的研究较少,他们对于总谱的阅读不够熟练,甚至无法迅速反应谱号的变化和移调乐器的实际音高,这会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从而在演奏时也无法真正地展现出作品的内涵,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缺乏感染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授者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创新整体教育教学模式,要求所有的学习者结合总谱和相关多媒体资料,对作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了解。例如,对作品的和声和曲式结构进行仔细分析,了解作品的乐队编制,查阅乐谱中的演奏术语,标记不同乐器的特定演奏方式,甚至深入研究整个作品的旋律、伴奏和声部等。
2.加强对声部的合理分配
在对各个声部的音色进行分配和制作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总谱的乐器种类,按照旋律声部与多个伴奏声部(中声部、副旋律声部、低音声部、打击乐声部等)来提前设置好音色组合。这样做有助于使音响表现的最终效果更加富有立体感。对于独奏乐曲来说,在进行正式编配的时候,声部分配基本上选取最重要的声部,然后将次要的声部弱化。而在交响乐曲进行合奏时,因为每个演奏者只需要负责一种或两种乐器类型的编配,所以整体声部的保留也会更加完整,使作品最展现出更加立体且丰富的效果,从而达到最贴近真实交响乐队的理想效果[5]。
在进行电子管风琴合奏的过程当中,每个演奏者的分工基本上是不同的。根据乐器的使用数量,需要合理地将作品中的每个声部分配给不同的演奏者,分配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以交响乐作品在三台电子管风琴上的编配作为例子,一般依据木管、铜管、打击乐和弦乐这四个进行有效的分配。通常情况下,声部一为木管组,声部二为铜管组和打击乐组,声部三为弦乐组。但在实际编配时,可能会出现其他特殊情况。例如,在《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中,弦乐演奏者承担了大部分内容,为了让所有演奏都参与演奏,可以将部分弦乐分配给铜管声部的演奏者,通过音色设置,一个键盘演奏铜管音色,另一个键盘演奏弦乐音色,使其融入整个作品的演奏中。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演奏过程当中,由于打击乐种类繁多,声部二的铜管组与打击乐组的编配无法展现所有的打击乐器,因此根据其他声部演奏的节奏进行合理分配。此外,在某些段落中,只有低音声部出现,通常会使用左手代替脚进行低音声部的有效演奏,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演奏的难度,同时也能确保最终音色的准确性。
再者,对于一些音色切换的速度非常快的段落,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管风琴的SEQ音色预设功能。通过提前设置好的音色,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切换,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音色的切换频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作品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主题动机或乐句对称等现象,因此在分配的时候一定要额外注意,不能简单地根据乐器组别进行划分,而是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发展情况以及音乐的走向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每个声部在演奏的过程中都能有效衔接。
3.加强针对合奏的演奏练习
在进行合奏演奏的时候,每个声部必须做到准确演奏,并进行乐句处理,有效制作音色和节奏,这是合作的基本元素,也是最关键的内容。演奏者必须摆脱独奏思维和个人习惯,充分利用合奏思维思考整个演奏过程。他们不应该过多展现个人的想法,如自由的节奏、速度或是夸张的表现等,应该不断控制自我的想法,有效融入整个演奏中。如果演奏者无法准确完成个人声部,那么将导致整个合奏表演无法顺利展开。在练习交响化作品时,可以从个人单一声部入手进行分析,从简单的乐谱逐渐增加到双人,然后在增加到多人。在满足乐谱速度和节奏等要求后,再对整个音乐进行有效处理,并完成递增式的练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管风琴已经成功地融合了新时代高科技电子技术,成为一种现代化电子键盘乐器。交响化合奏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已经成为电子管风琴发展中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也对这种表演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学习者学习电子管风琴并进行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茜.电子管风琴交响化合奏形式的创新应用与探索[J].艺术科技,2019,32(20):43-44,52.
[2]陈秋月.电子管风琴合奏训练的难点研究[J].音乐生活,2018(03):27-28.
[3]刘滔.钢琴与电子管风琴合奏相关问题的探讨——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D].武汉音乐学院,2015.
[4]张亚达.电子管风琴作为协奏、合奏及伴奏乐器的可行性[J].乐器,2008(06):44-47.
[5]焦瑞晗.电子管风琴与钢琴的合奏——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二乐章为例[J].黄河之声,2022(04):108-110.
作者简介:王稔仪(1990-),女,上海人,硕士,讲师,从事电子管风琴演奏与编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