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万能模板

2024-06-26 07:53:56王学华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5期
关键词:潜心论点模板

王学华

模板一、引议联结式结构

引议联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这种结构模式写出来的文章,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引:就是精心挑选引述的材料,提出论点或提出问题。一般来说,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材料要复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漫画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议:就是对前面提出的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论证,使论点确立起来。一般可以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简洁,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把几个分论点写成一段。分论点可以采用“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法(怎么办)、果(怎么样)”构思法。当然,在一篇文章中“类、因、法、果”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两个方面构思即可。这一两个方面,一定是自己体验最深刻、认识最独到、占有材料最丰富的优势方面。“议”要手法多样,有说服力。

联:就是根据材料广泛联系个人、社会、历史、现实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充分论证,指出论点的现实指导意义。“联”,不能泛化地理解为“古今中外一切人事皆可联”,这会与“议”冲突,所以“联”专指“针对当今社会现实”。

结:就是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深化论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特别提醒】 ①“引”要自然,不突兀;要简洁精练,不拖泥带水。②“议”要有理有据,有扩展有延伸,或扩展出广度,或挖掘出深度。③“联”要联得自然,不能刻意、牵强;要联到点子上,不要胡乱联系。④“结”要结得严密,让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

佳作展示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江西一考生

记得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道:因为不同,所以才去交换。市场的包罗万象就是不断细分,细分的结果就是丰富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不同需求。

同样,在和平发展的前提下,世界既有璀璨的东方文明,也有繁荣的西方文明;既有原始的自然文明,也有发达的社会文明……不同的文明,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相互结合,相互成就,汇聚成文明的海洋。

不同。因为地理的差异,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北国风光,也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南方旖旎。因为语言和思维不同,既有莎士比亚直抒胸臆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又有文天祥的婉转低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为时代不同,既有旧社会人吃人的恶相,也有新社会人敬人的风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苏轼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同寻常的庐山。老百姓常说:老家生存不下去,那就换到城市谋生。所以,“不同”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视角、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自然之美,贵在生态多样性,我们坚信文明也是多元五彩的。

和而不同。当然,不能只看到多样性,看不到一致性。就像万隆会议一开始针锋相对各持己见,显然会议是被抬起的火车——闹哄哄乱糟糟落不下来。能继续谈下去的转机,是周恩来总理恰如其分的“求同存异”。多样性无疑是异彩纷呈,可失去了一致性那就是无本之木。今天,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融媒体。为何?因为多媒体的“多”,让我们“理不清剪不断”,难辨谁是谁非。融媒体的“融”让我们“厘清源头活水”,辨伪去妄。

理性面对不同。从不同中窥见相同,是本事,是本分;是格局,是战略。中美贸易之战,谁又是赢家?我们深知:两头大象掐架,踩踏的是勃勃生机。于是我们对话世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直坚持“协和万邦、睦邻友好,和而不同”,这是我们对不同文明包容的态度,构建命运共同体是我们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尊重不同文明,唯愿世界和平发展,唯愿世界共同繁荣。

不是我赢你输,而是互鉴包容;不是对抗斗争,而是聚同化异;不是以邻为壑,而是唇齿相依。我们坚信且坚守: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点  评

这篇高考佳作很好地体现了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先是“引”,开篇引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名言,从而引出话题;然后是“议”,对话题展开议论,就“不同”与“和而不同”进行深入阐发,论述多元文明的原因及其价值。接着是“联”,广泛联系中美贸易之战以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深入论述;最后是“结”,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强化观点。全文环环相扣,渐次深入,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模板二、起承转合结构

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的《艺概》有言:“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具体来说,“起”,指文章先确立鲜明的中心论点,并选取一个角度对话题进行解读。“承”即承接开头加以论述,表达对这一角度的更深刻的理解。“转”是全文的关键,即转说开去,指在“承”这一基础之上,对话题进行提升,或转折或递进或拓展。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另一面或反面说,讲不同的意见;一种是采用推进一层的写法,转入深处。“合”即收束全文,指将话题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巧妙融合,给出结论性意见。“起”“承”“转”“合”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了很强的辩证关系。

在套用这种结构模板时,要注意:(1)“起”要起得有根据,不能站不住脚;(2)“承”要承得有延伸,或拓展出广度,或挖掘出深度;(3)“转”要转得自然,不能刻意、牵强;(4)“合”要合得严密,将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

佳作展示

源于好奇,发于热爱,终于责任

上海一考生

人生路漫漫,我们永远在探索陌生世界的路上。从少时对世间万物的不断发问,到上学时对知识的无限探索,再到长大后对社会问题理解的一步步加深,我们受好奇心驱使,却又不仅如此。

诚然,是好奇心推动我们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如爱因斯坦所言:“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时光流转,历史悠悠,好奇心正是那历史中的一叶扁舟,载着一代代执着探索的人们到达梦之彼岸。

然而,仅仅由好奇心推动的探索之路,似乎难以长远。知识不是轻易获得的,我们往往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窥见真理的一隅。若是面对着投入数十年精力却毫无进展的情况,我们能否坚持下去?若是面对着身边人的不理解,甚至诽谤,我们又能否继续前行?我想,除了好奇心,或许我们还要有对自己从事领域的热爱与信仰,才能让自己的探索之路走得更长远。正是热爱让凡·高在饱受精神错乱之苦时迸发出生命的光彩,创作出伟大的画作,正是热爱让路遥忍受住每日苦行僧般的写作生活,创作出《平凡的世界》。

进一步说,这种热爱与信仰或多或少源自人们对社会深切苦难的同情与对时代的强烈责任感。当人们依靠热爱在各自领域散发光芒时,会一步步感受到时代的号召,而在动荡时期更是如此。马丽·居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关掉了刚刚建成的“镭实验室”,转而开始探索X射线领域,她的理由是:战争期间,进行镭元素的研究意义不大,X射线却有可能在战场上派上用场。而后她果然利用这一技术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救助了数百万法国士兵。同样,梁漱溟小学时便经历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动荡事件,看到社会上的种种不幸后,他便将“于群于己都有顶大好处”看作“天下第一等事”,开始了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思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人们探索未知世界,不仅仅始于好奇心,对事业的热爱与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起了更重要的作用,推动人们于生活的浮沉之中坚定地向前方走去。可以说,探索世界的目的最终仍要归于改变世界。怀抱着好奇心、热爱和责任心上路吧,或许我们都能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为世界做出些什么,改变些什么,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点  评

这篇高分佳作很好地诠释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开头是“起”,提出中心论点;接着是“承”,紧扣所给材料的关键词“好奇心”展开论述,认同好奇心对于探索陌生世界的驱动作用。然后,借助转折连词“然而”承上启下,表明语义转折,开启不同视角的论证。同时,又用“进一步说“,更进一层论证责任感是一个人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和条件,并用典型事例进行佐证和阐发。最后是“合”,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强化观点。全文各个部分联系紧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而完整。

模板三、六步连环结构

“六步连环结构”就是明中心—引现象—析原因—点问题——讲做法—做总结,各环节环环相扣。“明中心”就是明确点出文章中心思想;“引现象”是引出与主题相关的现象;“析原因”就是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点问题”就是点明问题所在;“讲做法”就是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做总结”即最后得出相应结论。这个模板思路清晰,渐次推进,结构完整。

【特别提醒】 ①“明”要简洁、醒目,不能拖泥带水;②“析”要注意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用驳论等,尽可能向纵深挖掘。③“讲做法”既可以在面上,也可以在点上,措施要具体而有力。

佳作展示

潜心修炼,沉淀自我

辽宁一考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诸葛亮曾这样勉励儿子。在宁静中修己身,也应是当代青年的姿态。如今,青年想要“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其实并不容易,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能轻而易举地获取各类信息,也容易沉溺于这浮华之中,不再去追求、探索。在大时代中守住自己的一方“静”土,需要我们潜心修炼,沉淀价值。

潜心修炼需要摒弃浮躁,在竞争之中不迷失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卷”作为一个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眼前。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感叹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的优秀,同时,也因自己无法望其项背而自我怀疑,陷入无休止的精神内耗之中,还有的人比不过就干脆“摆烂”,放弃前进,选择“躺平”。时代高速发展,对青年的要求越来越高。重任在肩,我们要做的是舒缓自己的压力,在激流勇进时不迷失方向,不给自己施压,拒绝精神内耗,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实现自我价值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磨砺自己,练就过硬本领。“少年强则国强”,百年前梁启超先生的真知灼见激励着我们去为国奋进。时代的浮华不能洗去我们的信念,不被浮躁侵扰,潜心磨剑,才能实现自身价值。青年科学家曹原潜心研究,发现石墨烯超导效应,震惊世界;苏翊鸣专注训练,日复一日,最终成为中国首位男子单板滑雪冠军。毋庸置疑,他们静心沉淀,终成有为青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竞争中不自我设限,埋头苦干,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迷失前进的方向。青年有为,则国家有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没有理由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曹原和苏翊鸣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当向他们看齐,沉淀自我,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成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生逢盛世,我们当如何做?静水流深,在宁静中修身,练本领;在坚守中沉潜,夯实基础,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潜心做一事,一事成一生。

让我们坚守内心净土,潜心修炼,奋发向上,团结一致,凝聚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点  评

这篇高分佳作很好地体现了“六步连环结构”,开头“明中心”,提出了“我们需要潜心修炼”的中心;接着“引现象”“析原因”,指出当今一些人“内卷”和“躺平”的原因是激烈的竞争;然后“点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能够做到“不被浮躁侵扰”“不为自己设限”;同时,阐明应该“如何做”,即“在宁静中修身,在坚守中沉潜”;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整体思路清晰,论证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结构非常完整。

猜你喜欢
潜心论点模板
潜心为国铸长剑 强国路上追梦人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潜心』三十载 为国铸重器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0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6
突出特色学雷锋“五老”潜心育后人
中国火炬(2013年3期)2013-07-24 14: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