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我对敦煌艺术的情感永远不会变

2024-06-26 15:30刘晶
中国美术报 2024年17期
关键词:常书鸿壁画花卉

刘晶

“一晃眼我九十四岁了!现在每一天我都在淡忘、记忆,又淡忘、又记忆中生活。在这脑力重复的环绕轨迹中,我最害怕的就是忘记我的父亲常书鸿与敦煌莫高窟了……”甫一走进“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人们不由得被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的深情自述所触动。

4月29日,“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展品近400件,分为生平介绍、敦煌临摹、花卉写生、十大建筑、新应用、科技与艺术六个部分,全面呈现了常沙娜从艺80年来,以敦煌的文化财富应用于国家形象塑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艺术与设计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敦煌文化遗产璀璨夺目,敦煌的人文传承精彩且久远,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这样的“敦煌人”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中最值得称道的重要代表。开幕式上,常沙娜动情地说,“花开敦煌”展览是对父亲常书鸿推广敦煌文化的实践,因为父亲告诉她,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敦煌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把自己的经历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能够深入了解丝路文化,感受图案设计之美,让敦煌文脉滋养我们的人生道路。

常沙娜为宣传敦煌艺术而奔走一生,是中国美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作者。步入展览现场,常沙娜这位“敦煌图案的解密人”以其多年对敦煌图案的分析与整理,将斑驳壁画上隐藏的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瓣叶卷曲、自然舒展的《马蹄莲》,蝴蝶嬉戏于花丛的《鸢尾与蝶》,清新淡雅、花瓣紧凑的《小雏菊》……在“花卉写生单元”,目光所及之处瓣瓣花开,展厅内似乎也春意盎然。在恩师林徽因的引导下转向工艺美术设计之后,常沙娜将自然中的美绘在了笔下,其中就包括造型各异的花卉写生,多年来坚持临摹敦煌壁画的功力,让常沙娜笔下的花卉极富线条感和装饰性。

走出“花卉写生单元”,“新应用单元”展柜前围满了拍照的观众,融合敦煌壁画图案的对碗、花瓶、茶杯等瓷器引人注目,这些是常沙娜将敦煌美学融入生活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常沙娜开始在林徽因先生的指导下,对敦煌图案进行分析整理和重新应用,融入生活用品设计。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常沙娜设计出“和平鸽”真丝头巾、景泰蓝“和平鸽”大盘等作品。这些既具有敦煌风格,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珍宝,让参会的各国代表惊喜不已。如今,这些弥足珍贵的艺术典藏也在“新应用单元”展出,熠熠生辉,诠释出古典艺术的优雅与庄重。

“将二维平面的敦煌故事打造为三维立体场景,敦煌留给我们的线条、色彩以及背后的故事,可以通过这种科技艺术手段再现。”在“科技与艺术单元”,常沙娜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眼前科技感十足的三维立体场景。工作人员介绍,周围墙面上的影像选取了部分敦煌壁画,经过数字技术的处理,通过多屏联动使故事再现。

同样引人驻足的还有“十大建筑单元”的展览墙。1958年,北京开始“十大建筑”的建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常沙娜被分配到人民大会堂设计组,并参与了民族文化宫大门的设计。展览墙展出了常沙娜参与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顶灯、天顶以及人民大会堂外立面柱廊和墙面装饰等的照片,她将所学的敦煌艺术元素应用到了设计中,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从临摹敦煌壁画的小姑娘,到潜心工艺美术设计的创作者,再到为国家建设服务的设计师,常老师一路走来,走了80年。”常沙娜之子、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对展览所做的总结让观众为之动容。一路观展,记者也深受触动。

据其亲友反映,这两年,常沙娜的记忆力开始明显衰退,唯独令她挂心的依旧是敦煌的种种,94岁高龄的她坦言,“我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父亲走了,身边的朋友这些年也陆续离开,生活一点一滴在消逝,唯独挂心的还是敦煌的种种。看着当年的照片,我还是那个12岁出入洞窟的小沙娜,随着时光流逝,外貌改变了,但沙娜对爸爸、对敦煌艺术的情感永远不会变”。

猜你喜欢
常书鸿壁画花卉
油画《九层楼修建》
李鱓·花卉十二开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敦煌,一生的“情人”,一生的守护
——常书鸿与敦煌的不了情
壁画上的数学
《花卉之二》
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艺术作品展 续写敦煌精神
北朝、隋唐壁画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