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成生意?

2024-06-25 17:00王晓璐
中国品牌 2024年5期
关键词:逝者复活亲人

王晓璐

曾经,用数字生命的形式“复活”逝去的亲人,仅仅是电影剧本和科幻小说中极具想象力的艺术创造,现如今,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个人数据,利用技术就可以模拟逝者的言行举止和思考方式,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交流。

这一切都在昭示着,生命的“复活”已不再仅仅停留于科幻片的镜头里,逐渐从虚幻走向现实,开启一个充满挑战与伦理争议的新时代。

“复活”亲人成流水线生意

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为了给车祸离世的女儿完整的一生,将她的意识进行储存并上传到云端,生成了一个可以互动交流的“数字女儿”。

现如今,仅需一张照片和一段逝者的录音,就能在数字世界中让逝者“永生”……清明节前后,AI“复活”的广告宣传在各大电商和社交平台上日益活跃,甚至演变成一门新的“生意”。有的商家称最高一天有上百个订单。

位于上海的一家殡葬服务企业,早在2018年便开始数字殡葬的业务,到今年更是推出数字家祠、数字葬礼、数字礼祭、数字人模型等数字化服务。在AI技术的加持下,逝者可以在告别的葬礼上“亲身讲述”自己的人生过往。

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在平台经营AI“复活”相关业务的商家达1900余个。

这些商品的定价从5元到数万元不等,所提供的产品也参差不齐,价格越高,提供的素材越多,“数字亲人”就越接近本人,可实现的内容也越丰富。

当前网络上的AI“复活”工具主要分为三种。

一种是在手机应用商店中即可下载获得,只要一张正脸照片就能根据应用中所提供的模板“活化”,可实现唱歌跳舞,“演电影”等场景转化。

第二种是利用线上工具,由用户提供正脸照片和相关音频文件,经过系统自动编辑后,实现照片中人物“开口说话”的效果。

第三种则是在开源社区中,由程序员编写AI测试程序,在经过相关训练后,将照片转化为能简单对话互动的“数字人”。

除了提供“复活”服务,“复活师”们还在寻找学徒和代理,从而将单一的产业向更远端延伸。

在某平台上,还有商家趁势推出AI“复活师”的教学套餐和代理服务,有意将这门生意打造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不敬”还是“慰藉”引争议

有网友认为,用AI“复活”亲人会让死亡变得不再严肃,也有人认为,善意地使用技术,既为生者留念想,也为逝者保尊严。

2024年3月,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包小柏,蓄起了一头长发。

这次,他不再是观众印象中的毒舌音乐评委,而是一个尝试用AI技术“重现”女儿的父亲。2021年底,包小柏女儿包容因病离世。包小柏因无法接受女儿去世,重新攻读博士班,他推掉所有幕前工作,钻研AI技术,用AI成功采集女儿的声音和样貌!

最近一段用AI制作的包容视频里,她对妈妈撒娇说,“包子好想你”,唱起《生日歌》时,她眼睛明亮,温柔而俏皮。

包小柏认为,“有了这个科技,女儿的离开对我来说,不再是一句‘英年早逝,而是一个具象的缅怀。”“我不是走火入魔,是想让记忆留下,让她活在另一个时空里”。如今,和数字女儿聊天成了包小柏的日常。

用AI技术“复活”亲人的,远不止包小柏一个人。

上海“00后”视觉设计师、B站UP主吴伍六因为不能接受奶奶的突然离去,用AI技术生成了去世奶奶的虚拟数字人。视频中,“奶奶”头发花白,说话时带着浓重的湖北口音,像她生前一样“唠叨”。

因为思念,吴伍六和“奶奶”聊了很多,他说的每一句话,“奶奶”都会给予回应,或是点头,或是眨眼,有时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其实他明白,这终究是一个虚幻的影像,“但怎么说呢,只要是能再看一看奶奶,再说几句话也是好的。”

翻看AI“复活”亲人的平台店铺的评论,买家的回复大多都是“看到久违的姥爷太激动了”“我都快记不得模样了......弥补了自己思念的情绪”“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建明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说,能圆了生者“再见一面”的心愿,那些未能说的话,没来得及做的事,都可以得到一次补偿的机会。

济南市第二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王秀芳表示,对于失去亲人的人来说,能够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看到亲切的笑容,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安慰。AI“复活”亲人技术的出现确实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缅怀方式,使得那些失去亲人的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重新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

然而,她也强调,这种技术也并非万能,它既有可能带来治愈和安慰,也有可能加重创伤和痛苦,从而带来一系列心理挑战。对于那些仍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的人来说,与AI生成的亲人的互动可能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记忆。这种不真实的“重逢”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失落和空虚。因此,过度依赖这种技术可能会让人们失去面对现实和接受丧亲之痛的机会,从而阻碍他们的心理康复。

商家“复活”明星涉侵权

为了增加更多的生意,商家们已经将AI“复活”的范围拓展到了逝世明星上。

事实上,那些号称用高科技治愈人心的AI“复活”类账号,背后有不少专业团队,有一些还在朋友圈招学徒、招代理。自称科技暖人心,实则打着一通精明的“算盘”,用AI换脸逝世明星,引流,收费。

“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一直能感受到你们无尽的爱和支持,你们的热情和信任是我音乐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3月12日,一条李玟被AI“复活”的视频迅速冲上热搜,有粉丝表示,“歌迷喜欢的是有灵魂的李玟,不是一堆数据的复制品”,但也有人觉得可以接受,“看到视频真的会泪崩,感觉李玟一直活着”。

这条视频短时间内便获得12万次的播放,随后博主又用AI“复活”乔任梁,视频中乔任梁笑着说着“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离开”等话语。

不仅如此,被数字还原的还有张国荣、高以翔、黄家驹、姚贝娜等离我们远去的公众人物。

他们面向镜头几近统一地先是问好,再诉说着对粉丝的思念等暖心话语,视频播放量均超过数十万次。

发布者自称,这是一种情感抚慰方式,利用高科技,给活着的人提供情绪价值。

但是在视频评论区,很多网友却质疑:授权了吗?这种行为打着温情的名义,实则是在消费已经离去的人。“别用AI去挣血馒头”“家人可以主动去做,但是陌生人不能用此盈利。”

这样未经许可的行为对逝者家属而言,却是冒犯。

3月16日,面对网上传播开来的“儿子被复活”的影像,乔任梁父亲称,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他们未征求我们同意......这是在揭伤疤。”江歌妈妈也同时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不接受用“AI复活”亲人,“如果能‘复活,也仅限于我亲自来做这件事”。

此前,高以翔生前经纪人也转达过高以翔家人的意见,称不希望高以翔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严厉地谴责并坚决抵制该行为,若不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家人会采取法律行动。

“AI”复活亟待监管发力

AI换脸技术自诞生起就备受争议,福建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福建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旻表示,使用AI“复活”亲人挑战了关于死亡、记忆和尊严的传统观念。这种技术可能会被滥用,侵犯逝者的隐私和尊严。

从伦理的角度看,征求家庭成员的同意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对逝者尊重和维护其尊严的体现,也是对活着的家庭成员的尊重。

尽管用AI“复活”李玟的博主自称是因受到粉丝的请求义务做的,还表示只要不用做商业用途,就不会有被逝者家人追责的风险。但北京康达(厦门)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翼腾认为,“在未依法获得逝者相关近亲属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逝者面容将其‘复活并进行商业推广,涉嫌侵害逝者的肖像和名誉等权利。”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未经许可,擅自使用逝者的姓名和面容用于“复活”,逝者的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2023年7月10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虽然AI技术应用到“复活”亲人是科技向善的一种体现,但也存在一系列隐患亟待监管。

所有AI服务都可能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由隐私泄露衍生出的遗产权、知识产权、财产权等问题都需要被重视。

“人和技术的关系或许是复杂的,但归根结底,发展技术的核心和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硅基智能联合创始人孙凯认为,科技一定是要向善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在尊重与伦理的基础上,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者的抚慰。

“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大众客观地看待数字永生,另一方面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意见,给大家更多时间来思考。”

猜你喜欢
逝者复活亲人
逝者师友二题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巨人复活转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