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镜子:丰子恺现实主义的漫画创作观

2024-06-25 11:41刘瑜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典型性丰子恺现实主义

王琦指出:“艺术形式既然要服从于内 容的表达,就必然要以具体的、可感知的、真 实的、客观的形象呈现。艺术内容中所包含的 客体和作者的主观知觉之间的联系必须是一致 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在作者的主观认 知越来越接近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时,才能更好 地趋近于真理。”他认为,画家用不同的视角 和方式描述客观事物,其最终的目的是真实地 揭示客观对象。而现实主义艺术家对艺术新 形式的探索,是为了更加真实、完整地表现客 观对象,以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世界的统一。 因此,艺术必须服从真实地揭示客观对象的原 则。马克思也曾说:巴尔扎克“用诗情画意的 镜子反映了一个时代”。恩格斯在讨论《人间 喜剧》时则说:“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 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也在评价 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创作成就时说道:“列 夫 ·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赞扬他 “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马克 思、恩格斯与列宁一致地将伟大的作品定义为 时代的“镜子”和“图画”,这证明他们充分 把握了现实主义艺术反映时代和生活的美学特 征。既然艺术成为时代的“镜子”和“图画”,显然是因为它们对自己时代的现状做了真实的 描写,逼真地投射了这个时代的现况,赋予了 作品以深邃的洞察力。

显然,丰子恺的抗战漫画真实再现了画家 自身对抗战经历的感受,并把由此而产生的创 作目的和激情“对象化”和“物化”,塑造成 为诸如“无头的母亲和孩子”“大树”“安琪 儿”等鲜明的艺术形象,通过洗练、刚劲的极 具中国书法式书写力道的漫画语言,最终形成 了丰子恺漫画艺术的独特风格,以及现实主义 的创作方法路径。

一、真实性:丰子恺“轰炸”系列漫画的现实 主义美学追求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给出了如  下阐述:“每个人都明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在讨论艺术与表演的目标时,都要以一面现实  的镜子对着自然、德行、时代、社会,最后反  映出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因此, “镜子说” 所强调的正是现实主义艺术家对历史语境、社  会现况、生活本相要做精心观察和如实描写。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根本性问题就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涉及艺术的 规律、目的与作用。它主张客观地观察生活, 历史地、具体化和真实地描写现实。这也充分 说明了现实主义的漫画艺术应当以现实社会、 生活为原型来塑造形象、再现社会和创造美的 作品。

通过对丰子恺的抗战漫画的检视,其抗战  救亡题材的“轰炸”系列漫画真实地记录了战  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画家通过直面战争对民  众造成的巨大苦痛,以漫画的形式“再现”了  战乱时代的中国社会。其“轰炸”题材反映了  抗战时期的社会痛点,表达了画家对日寇侵略  行为的刻骨痛恨,奋而化笔为枪以漫画为武器  记录和再现了敌人的累累恶行,希望以此唤起  全民抗战的热潮。丰子恺极具现实主义的抗战  漫画艺术之所以经得起历史波涛的冲击,并且  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就因其深深扎根  于抗战的时代土壤之中,其漫画题材,如被炸  掉头颅的母子、在轰炸中奔逃的百姓、对击落  敌机的喜悦心情等,都展示出现实主义的写实  和力度之美,这些题材是画家从抗战经历中摄  取,依据对战时社会的细微观察、对逃难生活  的深刻体会和对动乱环境的客观呈现而创造出  来的。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 “那些充分而  有力地表达了时代最真实、最重要和最富于特  征性的艺术品,将比任何东西都活得更长久。” 丰子恺基于现实主义真实题材创作的“轰炸” 系列漫画,从多维度对抗战时期的社会状况进  行写真,是一面照见日军对中国犯下累累战争  恶行的历史之镜。

二、典型性:丰子恺“轰炸”系列漫画的现实 主义艺术特点

“典型性”是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重要特 点,优秀的美术作品离不开典型性题材与对象 的塑造。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对典型性理论做出如下论述: “现实主义的意义是,除 典型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从恩格斯对典型性理论的阐述中, 我们可以得出典型性艺术内涵的两个主要特点, 其一是艺术内容典型细节的真实;其二是对典 型人物的真实还原与深入刻画。接下来,我们  将就这两点进行展开讨论。

( 一 )丰子恺抗战漫画中典型细节的真实描写

恩格斯在阐述现实主义的典型性理论时, 首先强调细节的真实,因为细节是现实主义“典 型化”的基础,是现实主义艺术反映生活的必 不可少的条件。现实主义艺术反映生活的鲜明 特征,要求其必须具有生活的具体性、生动性 和丰富性,而这些离开了细节的真实是绝对难 以实现的。如柳青所说:细节的真实包含了“人 的主观情感……所有这些社会特征、心理特征 和生理特征,都带有生活的具体性,如不能带 给读者生活的气氛,就是缺乏生活的真实”。 这说明只有通过对真实生活的主客观层面进行 细节描写,才能使作品兼具生活化和艺术化, 将观众引入自己创造的鲜活的艺术世界。

在丰子恺社会人生题材的作品《大树被斩 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 气象何蓬勃。》 中,画家通过对路边被炸弹毁坏的枯树逢春再 生的客观典型细节进行细微观察,并采用主观 隐喻的手法,阐发了画家通过对客观细节的观 察与主观的联想进而得出的人生感悟——“大 树”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就像他所 指出的:由爱物而仁民,以护生之笔画大树, 岂吾之初心哉!他在日记中也曾提及为纪念妻 子在艰难逃难途中的偶然怀孕,也为复兴新中 国增添了新国民,据此作文《未来的国民—— 新枚》: “我就预先给小孩起名,无论男女, 名曰‘新枚。这两字根据我春节在汉口祝台 儿庄胜利时所作的一首绝诗《生机》,我最初 拟取名之曰‘新条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画家为抒发那炙热的爱国热忱而提笔绘出大树 以寄怀;画儿童表达着即将迎接新国民诞生的 喜悦之情。尚辉曾对现实主义艺术的典型性特 征做出如下论述:艺术不仅仅是对客观生活的 复制和翻版,而应该是艺术家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创造性再现客观真实,是经由艺术家对客 观世界的不同感觉和认知来呈现的。因此,丰 子恺作为现实主义漫画艺术家的“真实”,是 画家主观认知与客观历史环境的有机结合,在 艺术形象与客观物象之间,呈现出一种“似真 非真”的状态,展现了艺术形象与生活现象之 间的矛盾统一关系。二者的矛盾,是指艺术家 在描写对象时不受对象的原有形体约束,自己 去充分选择、取舍和想象。而它们的一致性, 则指艺术家在表达感受时,对艺术形象的创造 以客观事物为创作蓝本,并突出其重要特质。 因此,在社会人生题材中丰子恺以隐喻、想象 的漫画艺术手法对典型性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现 实主义刻画,它既是现实的真实,又是艺术家 心理的真实,寄托了画家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和 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

(二)丰子恺抗战漫画中对典型人物的刻画

恩格斯曾指出: “人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先 决条件,是历史的创造者。作家只有真实地描 绘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能动生活过程,创 造出真正属于自己时代的典型人物,那他才能 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时代的矛盾冲突,揭示出这 一矛盾冲突在社会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响, 因而才能有力地再现出时代历史生活的内容和 风貌。”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才是恩 格斯所强调的典型形象呢?恩格斯在 1885 年 致敏 · 考茨基的信中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是 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 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一个,而且应当是如 此”。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他所提 出的“这一个”的特点做出过如下解释:“生活中的‘这一个既是个别的具体的存在,同 时它又表现着这‘集合体的某些共性和普遍 性。”类似于人与人群的关系,“人”既是独 立的个体,但又具有“人群”这一人的集合体 的普遍特征。因此,从恩格斯的观点来看,典 型人物必须是一个血肉丰满、富有鲜明个性特 征的人物或者人群的形象,在这一鲜活的艺术 形象中,展现着其所处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 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特殊与普遍、偶然 与必然的有机联系和统一,这就是典型人物所 应具有的美学特质。依据以上对典型人物的定 义来检视丰子恺“轰炸”系列抗战漫画时,我 们便能非常准确地把握其抗战漫画的两大典型 人物——“母亲”和“孩子”。

其一是“受难的母亲”,丰子恺在《空袭 也,炸弹向谁投》《轰炸一》《轰炸三》《愿 做安琪儿空中收炸弹》抗战漫画中,皆有一名 受难的母亲形象,无论是那虽被炮弹削去头颅 却依然端坐哺乳的母亲;那倒地身殁的怀孕母 亲;还是那背负无头婴孩奔走逃命的母亲;抑 或扶老携幼逃难的母亲,这些不都是在特殊时 代下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吗?这些形象,从个体 上来看她们都是战争年代下勇敢的女性,从共 性与普遍性身份来看她们都是年轻的母亲,从 更加广泛的社会人生的意义来讲,这些受苦受 难的母亲形象,难道不正是画家借以象征饱受 战争蹂躏的祖国母亲的形象吗?这些出现在丰 子恺抗战漫画中的“受难的母亲”形象颇能引 起妇女同胞的普遍共情,对于动员包括妇女在 内的全民参与抗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员 作用。

其二是“战乱下的苦孩子”,我们都知 道丰子恺的漫画尤以对儿童的描绘最为深入人 心,正如他所指出的“我作漫画由被动的创作 到主动创作,始于描写家里的儿童生活相”。 丰子恺惯常用俗世成年人之间的虚伪倾轧、贪 婪凡庸来对照儿童的率真烂漫,反映画家对 “复归于婴儿”的理想世界的向往。在抗战时 期,丰子恺对孩子们的热爱升华为给“普天下 的孩子们”的大爱。在其“轰炸”系列漫画 中,画家将这份对孩子们的关心,倾注到普天 下那些饱受战争伤痛的苦孩子们的身上,他也 曾经画出《贫民窟之冬》《最后的吻》《高柜 台》等战乱语境下苦孩子们艰难生存的佳作, 而在本文所聚焦的“轰炸”题材漫画中,更是 将对惨遭蹂躏的苦孩子们的同情与怜悯展现得 淋漓尽致,在《空袭也,炸弹向谁投》《轰炸 三》《轰炸一》中,苦孩子们不是在嗷嗷待哺 时便失去了母亲,就是在躲避轰炸的途中无辜 丧命,甚至连尚在母体中孕育的胎儿也未能幸 免,与母亲一并蒙难。在战乱的社会现实中, 苦孩子们的命运就如同一点萤火、一根小草、 一片羽毛般微不足道。画家以这些幼小生命的 逝去来警醒、呼唤全民族投入抗战的洪流,否 则必面临亡国灭种之灾。在《愿做安琪儿空中 收炸弹》一画中,画家画了一个跌倒在地痛哭 流涕的孩子和在半空中飞舞着去拥抱炸弹的神 性的安琪儿(实为古希腊神话中爱神的孩子), 实则是画家以现实的孩子象征着民族的未来, 孩子弱小,虽已跌倒,但战争的苦孩子终将在 慈母的搀扶下茁壮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中华之栋 梁,而空中的安琪儿小天使则代表画家对中华 民族必然经历磨难而浴火重生之坚定信仰。

综上所述,在深入检视丰子恺的“轰炸” 系列抗战漫画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真实性” 选材原则和“典型性”艺术特点后,可以明确  看出“丰子恺在其文艺创作的过程中践行着自  己的社会现实主义艺术观”。他的漫画创作题  材均来自其在抗战时期的切身经历,在其漫画  创作中,所绘内容、对象均是来自其抗战期间的亲眼所见,从广泛的抗战视野中,挑选出具 备“真实性”“典型性”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 的艺术主题与形象,结合其独特的漫画手法进 行漫画创作,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漫画艺术 特征。以对战争苦难的直观书写来挞伐侵略者 的战争行为,最终呈现出发人深思的、唤起全 民抗战的抗战漫画作品。

三、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  角。作为时代号角的丰子恺“轰炸”系列抗战 漫画,严肃地坚持着现实主义的时代命题,很  好地完成了激发民众参与抗日救亡的历史任务。 书画原本是艺术家由内向外投射的“心象”, 是艺术家对于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所以可以  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现实环境的真实投射  和精神建构。通过对丰子恺漫画作品的聚焦论  析,我们能够更为充分地看到,丰子恺创作的  “轰炸”题材的抗战漫画,从其题材选择、立  意把握等方面来看,分明是画家对客观重大社  会事件的智性反映,确为将客观真实及其心路 历程以现实主义漫画手法自然而合理地转化为 主观意识的艺术化的结果。

基金项目:2023 年重庆市社科规划研究一 般项目“丰子恺抗战漫画艺术研究”,项目编 号:2023NDYB182。

[ 作者简介 ] 刘瑜,男,汉族,重庆人,重庆大 学艺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史与 理论。

猜你喜欢
典型性丰子恺现实主义
爆炒米花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新法律现实主义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广南县一起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