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詹秀伟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新文科背景时代,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解西部地区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掌握情况,笔者对兰兰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160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具有中国文化表达热情,但是能力相对薄弱;本研究结合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探究如何有效将二者进行融合。
[关键词]中国文化表达能力;英语阅读;融合路径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27
引言
著名爱国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第一位创造者”的张伯苓先生曾首次提出“知中国,爱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党的二十大重要指示,我们不仅要借鉴和学习国外优秀文化,还需要让国外了解优秀的中国文化。[1]语言的学习始终脱离不了文化的学习,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又使得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已得到我国外语界的普遍认同。[2]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时代新人”—中国声音的传播者[3],中国文化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具备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思想进行准确、地道、生动表述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阅读能力的融合路径,以提供相应对策,满足新文科背景下学生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求。
一、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术界,从“大纲修订”“教材融合”“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学生任务”等不同视角,对于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培养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总体而言,研究者们都是聚焦于“解决策略”这一角度,提出了一些实施途径,如胡晓榕在2015年提出要改善现状和解决问题,文化教学是必要途径;[4]山东师范大学肖龙福等认为实施教学、评估一体化、以防中国文化教学“走过场”,否则中国文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难以落实[5]。纵观近十年研究,新文科建设和融合创新的大背景、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均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但国内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部分研究只是单纯局限在高校外语教改范围,没有细化到英语教学的某一具体方面。
二、研究问题及结果
(一)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的测试对象是兰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包括大一和大四年级共176名学生,男生16人,女生160人;高考英语平均成绩为102,其中通过CET4的81人,通过CET6的29人;共发出测试试卷176份,收回有效试卷98份。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测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学习动机;第二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及对于“用英语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包括“您接触过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您平时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您认为英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怎样?”等;第三部分涉及到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关的翻译,如“红楼梦”“丝绸之路”“四大发明”等,考查学生对于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
(三)研究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43%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学生在传承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6.33%的学生平时是通过课外书籍的形式了解传统文化;65.31%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测试结果表明:兰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整体较弱,多数学生只能完成关于简单词汇的翻译如农历、孔子等,有的只答对部分,有的则全部答错;关于了解渠道,92.86%的学生称平时主要通过电影电视了解传统文化,仅有11.22%的学生认为目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超过90%。总体而言,无论从教材、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具体表现为教材中涉及目的语文化的文章占比较大、教师课堂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呈现不均衡和差异化现象、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主性不够。
(四)研究讨论
总体而言,由于受到自身英语水平薄弱以及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影响,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偏弱。综合测试成绩及个别访谈结果,笔者认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自主性欠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调查中,仅有8.16%的学生反馈对于中国文化(如四大发明、儒家道家等)非常了解,而78.57%的学生表示在英语交流中只能用简单的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广泛的课外阅读和有效的知识积累是输出的关键。
二是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涉及不足。高校英语专业在低年级阶段普遍开设综合英语、英语阅读等必修课程,这些课程使用的教材和文章多数选自地道英语资料(如Times,The Guardians),旨在为学生提供地道语言素材,其内容也涉及到校园生活、伦理道德、习俗、文化等,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及补充材料不足;而高年级阶段开设的课程如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等教材中也缺乏中国文化的影子。[2]从调查中得知,认为涉及中国文化内容超过90%比重的学生仅占11.22%,35.71%的学生称只有部分教师课上会涉及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只有英语教师掌握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和准确的英语表达,才有可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英语表达的兴趣和能力;除了加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外,教材上也应该体现母语文化的地位。[6]
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阅读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教学目标集中在培育时代新人、强化价值引领、培育高质量的人才,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素养,还包含坚定的理性信念、爱国情怀等。[7]作为英语学习中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英语阅读课要践行新文科的内涵,因此通过英语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积累相关英语表达,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英语阅读课程有机融合,能够在课程中更好地实现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和提升地道表达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文化素养、正确坚定的政治站位。
(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教材及教师的讲解使得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广泛接触到西方国家,尤其是讲英语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经济、人民价值观等。当下是自媒体发达的“信息爆炸时代”,国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力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缺乏足够阅历和正确判断力的大学生,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无法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只有拥有正确的三观、正确的意识形态、坚定的民族自信心,才能更好地看待和学习国外的文化,不会迷失在杂乱无章的国外文化中。[7]通过英语学习和训练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伟大、悠久、丰富、精深和对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四、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阅读教学融合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不仅限于授课能力,而更应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建设能力、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的能力。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5.71%的学生认为只有部分教师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无论是英语单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是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提升英语阅读课程建设能力、选择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此外,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的作用,将高质量教学资源与科学教学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课堂中。
(二)优化英语阅读课程设计
兰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这一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学生选修情况、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都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前,引导学生预习、鼓励自主式学习;课中,尽量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全英文展示,了解其对中国文化内容的输出能力,也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等,促进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输出能力;[8]课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测试、口头报告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向学生补充相关阅读材料,如《环球汉语》《汉语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简明教程》等。
(三)借力第二课堂
通过优化英语阅读课程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入课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大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量,还能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有效地提升英语表达的地道性和自然度。然而,仅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还需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第二课堂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不受课堂限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利用“英语角”“演讲月”“话剧社团”等多种形式采用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言实践当中,在活动中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进一步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
五、结语
新文科这一时代背景与学生发展这一内在需求,共同要求英语阅读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融合。英语阅读这一课程对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加大词汇接触频度、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感都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这一需求同时也启示着教师应借力英语阅读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课堂实践,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民族自信心,传播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赵应吉.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现状调查及启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4):106-110.
[2]华瑛.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108-111.
[3]吴岩.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J].中国高等教育,2021(1):4-7.
[4]胡晓榕.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以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97-100.
[5]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6]刘淼.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2):87-90.
[7]潘妤.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探究——以高级英语写作课程为例[J].海外英语,2023(4):100-102.
[8]邵丽君,孙秋月.中国文化课程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行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46-348.
基金项目:2023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项目名称:以中国文化表达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190)
作者简介:
王晓红(1989.12-),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詹秀伟(1985.3-),女,蒙古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