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阳
现对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使用进行探讨,特别是其在无锡纸马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可行性。通过一系列实验,展现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在无锡纸马中的应用潜力,并为其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无锡纸马背景介绍
纸马的历史发展与功能
在民间,纸马有“神马”“神祸”“马子”“甲马”“佛马”“云马”“马纸”“菩萨纸”等多种名称。早在北宋时期,纸马已成为这类民俗版画的固定名称,并在汴梁出现了多家“纸马铺”。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卷七》、吴自牧的《梦粱录·卷六》,都有关于“纸马铺”的记述,在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六》“作坊”一条中,则录有专门印制纸马的“印马坊”。
纸马虽产生于唐宋时期,但经历了漫长的准备阶段。在唐代的绘画中已经可以找到一些纸马的雏形。同时,纸马还继承了汉画像石和佛教石窟艺术的构图样式(如图1),成为一种新的民俗艺术门类。
无锡纸马
无锡纸马始于唐代,至明朝时制作技艺趋于成熟,到清代达到鼎盛,进入宫廷成为贡品。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在述及宫廷最先办的年货为“香镫云马”时,特别指出“门神来无锡”。门神、纸马历来是一并印售的,因此,无锡纸马同无锡门神一道进入了皇宫。
无锡纸马构图奇巧,色彩明丽,或端庄,或夸张,一般采用版印、手绘、戳印、涂刷、点描等制作手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作为纸马中的代表精品,无锡纸马艺术已超越了信仰表达和民俗功用的层面,成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锡纸马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年在无锡城四门内外,纸马铺到处可见,1956年,无锡纸马铺数量有28家之多。无锡纸马已成为无锡文化艺术中最有优势的门类之一,也作为无锡的特色文化而存在。
无锡纸马现状
无锡纸马的制作集中在无锡老城区,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尚具备一定的规模,但随着无锡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观念和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无锡纸马在20世纪60年代走向了衰落。不仅纸马铺全部歇业,纸马也难得一见,无锡纸马隐匿消失,世人难睹真容,就是其名称也几乎被人淡忘。近年来,虽然无锡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让无锡纸马得到了及时抢救,但其原本的使用价值已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纸马的制作技艺仅有极少数的非遗传承人掌握,其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也变得十分困难,难有新的发展。
无锡纸马的传承与创新
无锡纸马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纸马始于唐,兴于宋,绵延不绝至今,其生产和使用几乎覆盖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地区。在全国纸马艺术中,说起形式语言独辟蹊径、形式感强烈,具有独特、神秘色彩者,莫过于江苏无锡纸马,美术史论家王树村称其“影响之显著,当属世界罕见”;陶思炎认为,“作为纸马中的精品,无锡纸马艺术已超越了信仰表达和民俗功用的层面,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从国内著名学者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可一窥无锡纸马独树一帜的魅力和独一无二的价值,也正因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2007年3月,无锡纸马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现阶段无锡纸马传承与创新困境
首先,缺乏群众基础。现在的无锡纸马仅被记录在书本中,展览在博物馆,和广大人民群众相距甚远,无锡纸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在社会中建立起广泛的认知。
其次,传播渠道单一。现阶段主要由无锡地区官方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传播范围较小、效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无锡纸马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而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发展快速,利用文创、IP形象等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已成为主流。目前,无锡纸马虽仍然保留制作工艺,但在内容上并无任何创新和发展,使得无锡纸马的艺术形式逐渐失去了生命力,这使得任何基于这一艺术形式的创新都变得非常困难。
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介入的创新实验
基于前文的论断,如今,无锡纸马最重要的价值便是其作为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但由于创作环境的缺失,无锡纸马的内容仅留存着部分原有的神明形象,而难以有所创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借助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和图像生成领域的强大能力,为无锡纸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创”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工具的选择
近年来,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在图像生成领域脱颖而出,具有出色的图像生成效果。但针对无锡纸马这类非“主流”的艺术形式,扩散模型缺少图像训练的基础,生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然而,Lora模型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Lora模型通过对少量数据进行预训练的方式,在图像生成过程中对生成的图像风格进行控制,非常适合对于某一特定类型艺术形式的图像生成。此外,它还具有训练速度快、算力要求低等天然优势,并且使用门槛低,适合个人进行模型训练。因此,笔者选用主流的Stability AI开源的Stable Diffusion模型,结合对现有纸马训练学习后的Lora模型进行调控,通过“文生图”的方式对无锡纸马进行内容上的创新,同时保留其艺术形式的特征。
人工智能介入的可行性验证实验
1.实验环境
作者使用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为:GPU型号NVIDIA GeForce RTX3080 12G,CPU型号12th Gen Intel? Core? i7-12700F 2.10GHz,RAM 64.0GB,系统类型Window11专业版 22H2 64位操作系统,基于x64的处理器。编程语言:Python 3.10.1。扩散模型:Stable Diffusion。ControlNet网络版本:ControlNet v1.1.224,Kohya-ssGUI v22.5.0。
2.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Lora模型训练
对现有的无锡纸马作品进行数字化扫描,经过适当裁切后完成模型训练图像的准备。随后利用Stable Diffusion中的图像预处理功能(如图2),使用DeepBooru对图像进行标签标注。完成预处理之后,使用基于Kohya-ss的训练脚本进行Lora模型的训练。
3.图像生成
结合Lora模型,输入提示词,进行图像生成,可以看到实际的整体效果,达到了实验预期,即基本保留无锡纸马的风格特征,但内容有所改变。
正向提示词:
4.Lora模型细化
无锡纸马在无锡地区有着不同的制作形式。例如,华士纸马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因此,仅训练单一的Lora有时会出现风格混乱和颜色杂糅等问题(如图4)。所以,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纸马单独训练,可以形成具有显著风格特征的Lora模型,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从预处理图形中将华士纸马单独取出,重复Lora训练的方式,对华士纸马单独进行训练,随后使用此Lora模型对图像生成进行控制(如图5),可以看到,生成纸马的风格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与多种风格统一训练的Lora模型形成显著对比。
总体而言,通过结合扩散模型与Lora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图像为呈现形式的艺术创作,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的优势,虽然存在细节控制困难、图像中文字生成混乱等缺陷,但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对无锡纸马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上进行创新的总体路径是可行的。
纸马图像的再生设计应用与拓展
无锡纸马虽然被列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本地传统农耕文化的逐渐消失和人民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其传统市场规模日益缩小。同时,大众对于传统习俗的忽视和学术界对其研究的偏移,都使得无锡纸马的传承受到影响。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对纸马进行内容创新,使无锡纸马艺术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人工智能生成的纸马图像应用于文创产品的实践案例展示,如图6所示。
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特别是对无锡纸马传承和创新的可行性。通过一系列实验,展现了人工智能生成图像在无锡纸马中的应用潜力,并为其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技术,成功还原了无锡纸马的传统图案和形式,保留了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这为无锡纸马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颖而高效的方式,有助于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验证了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技术在创新无锡纸马制作过程中的潜力。生成图像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手工艺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可能性,推动了无锡纸马的创新。对生成图像的再设计,包括文化创意产品和艺术表达等方面,为无锡纸马的推广和文化输出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推动无锡纸马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
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