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理念下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农业文化元素的融入路径探讨

2024-06-25 00:07:11田甜王鹏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景观设计

田甜 王鹏飞

摘要:以文旅融合为研究背景,以农业文化元素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例,对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农业文化元素的融入进行分析,从而在这种模式引导下,打造出更具深度和特色的农业观光景观。提出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从而将其农业结构、基础设施、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多元融合和立体交叉,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开创农业园区规划和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文旅融合理念; 农业观光园; 景观设计; 农业文化元素; 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4)05-0101-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5.01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IAN Tian, WANG Peng-fei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in Xin County, Xi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was analyzed, so as to create a more in-depth 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tourism landscap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model.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should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of adap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so as to carry out multiple integr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intersection of its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frastructure,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culture and educatio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and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concep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landscape design; agricultural culture element; integration path

收稿日期:2022-06-20

作者简介:田 甜(1987-),女,河南信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工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电子信箱)tian19871125@126.com;通信作者,王鹏飞,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电话)18162561162(电子信箱)540693093@qq.com。

田 甜,王鹏飞. 文旅融合理念下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农业文化元素的融入路径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24,63(5):101-105,112.

观光农业是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农业和旅游业之间融合的趋向也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游览观光、度假休闲、文化教育以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发展为主体,以休闲娱乐为根本的乡村文化旅游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久居城市的人群找到一种寂静、安享且舒适的情趣体验[1]。这种农业观光景观不仅满足了城市人口对乡村自然景观的心理需求,而且为城市人口带来了全新的认识空间和认识视野,随着城市人口在乡村旅游频率的增加,对提高农村地区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业观光景观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2]。

1 文旅融合和观光农业的基本概念

1.1 文旅融合

文化和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已被学者放在了一起研究。于光远在《旅游与文化》中提出,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旅游产业是带有超强文化属性的经济事业,同时也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事业,并着重强调了要充分重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是文化的表征,文化和旅游一直以来都有所关联、不可单一而谈[3]。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确定了文旅融合的官方地位,并且使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对文旅融合的原则进行了规定,即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结合过程,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是两个产业之间的融合、是两种产品之间的结合,是文化发展理念和旅游发展理念的融合,将产生“1+1>2”的效果,在对其融合过程中,运用文化因素来提升旅游的内涵,用旅游将文化基因得以永续地传承和发展[4]。

1.2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依据其功能、作用以及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狭义旅游农业和广义旅游农业2种概念模式。单从狭义上来讲,旅游农业以农业为主,例如:参观农业果园、农业加工中心、农产品展示等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模式,在这过程中,旅游农业将农业生产发展和旅游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这种模式下来实现保护环境、了解农艺、观光游览以及享用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广义的旅游农业而言,主要是在农村资源、农业资源以及农村人文资源之间相互融合、有机重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游览观光功能的农业发展形态,从而满足不同旅游的需求模式,在这种新型的农业旅游观光模式下,可以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农村特色服务,进而满足其对乡村文化的向往和热爱之情[5]。

2 农业文化元素在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 农业观光园景观的构成

2.1.1 水景要素 水是一切生物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而对于农业来说,其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也离不开水这一要素,对于水自身而言,作为农业观光园中的重要部分,其不仅体态优美、形式曼妙,而且在其中还能体现出一定的张力和生命力。在农业观光园中,水景要与农业生产之间有机结合,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观中,应当运用不同的水景和水态,进而达到不一样的农业景观展览效果。

2.1.2 植物要素 在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要素主要指农业产业园中所种植的各种植物,其是整个农业旅游观光景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就农业观光园内农作物种植而言,由于其生长习性和生长要素的不同,从而使农业观光园中的活跃性因素大大增加;在农业观光园中,由于种植的农作物色彩、大小、体积以及饱满度等因素的不同,从而对农业景观的审美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2.1.3 建筑要素 建筑要素是农业观光旅游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形式,在某种情况下,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从建筑的用料、结构和建造方式则能看出农业观光景观中的地域性特征。对民居建筑而言,其在建造的过程中与当地的农田之间相互搭配,从而营造出富有农业气息的游览环境。

2.1.4 民俗文化要素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国家,诞生了众多的民族和民俗文化,正是由于这些具有民族差异性的民俗文化的存在,从而营造出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象,而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农业文化的发展。

在农业观光旅游景观中,除了具有动态的景观以外,还具有一些无形的文化景观形式,景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从而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农业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可以看到一沃千里的阡陌麦田、蜿蜒曲折的茂盛梯田、硕果累累的秋日瓜果以及天真烂漫的孩童,还可以感受到大千世界中的千姿百态。

2.2 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原则

2.2.1 凸显地域本土特色 农业观光园是以本土特有的文化根据为基础,从而将本土的民风、民情、民态通过农业观光园的形式展现出来。对有偏离本土特色的农业观光园来说,其只会一昧地依赖外来的资源和文化,从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文化和景观雷同的现象,从而对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6,7]。因此,只有因地制宜,以本土特有的文化作为支撑,才能促使农业观光园的经营得以长久开展下去。在农业观光园因地制宜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场地的探寻和发掘,积极探寻其场地的自然资源、环境设施以及风土民情等,从而将其进行合理的规划,最终打造具有本土性的农业观光园区。

2.2.2 生态为先,适度开发 良好生态环境是促使农业观光园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适当农业活动时,会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进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和胁迫。因此,在建设农业观光园的过程中,应当较好地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将生态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对其进行适度开发,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观光环境。一方面,要恰当地利用本地区特有的自然植被资源,从而创建植被群落,实现对环境的调节,这对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在自然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适度开发各种资源。

2.2.3 追求创新,百花齐放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则应当积极对其进行创新,从而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吸引更多的顾客驻足。农业观光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在景观设计上应注重灵活性,使其游览的空间和活动的内容得到拓展;在对农业观光项目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行业的变动和发展的动态,进而根据顾客自身的实际需求对其游览观光项目进行适时改进,进而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8]。

2.3 农业文化元素在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步骤

2.3.1 挖掘农业文化资料 在农业观光园景区设计过程中,首先应收集相应的素材,对素材进行鉴别和甄选,选出优质的农业文化资料。然后对甄选出的素材和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为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提供切实合理的材料。除了一些历史文化资料外,还可以积极发掘相关人文文化方面的资料,例如农业的生产、处理和加工等内容。最后将这些农业文化内容融入到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和设计中。

2.3.2 整理资料形成设计元素 对农业文化基本内容研究后,科学有效地分析、整理和归纳搜集的资料,最终将其形成文字资料。对于单纯的文字资料来说,由于其内容相对抽象,难以较好地运用到农业观光园设计中,因此可以通过批注、讲解或插图的形式将其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充分吸收农业文化的相关元素,进而对其整理、归纳和总结,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农业观光园[9,10]。

2.3.3 创造设计新符号 通过创新、改进和升级的方式,将农业文化元素符号化。在此过程中,要将传统和现代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符号时代化的特征。只有不断地对农业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将其生命力更好地凸显,最终使其在时代的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

2.3.4 在景观设计中农业文化元素的运用 对于符号化的农业文化元素来说,通过某种方式,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的形式将其有机整合在一起。农业文化元素的符号还需要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不仅可以将其运用到农业景点公园的设计中,还可以运用到整个农业游览观光体系的配置中[11,12]。

3 农业文化元素在新县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新县农业生态观光园概况

新县梅花店农业生态观光园位于许世友将军的故乡新县,处于河南省的南部,临近大别山,是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的交界之地,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该地也被称之为“三省通衢”之处。新县横跨长江和淮河两条水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加之该地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和修建营造了前提条件。具体资源信息如图1所示。

3.2 项目概况

新县梅花店农业生态观光园占地170万m2,其中土地面积118万m2,水体面积52万m2。森林休憩区面积13万m2,水上活动区面积15万m2,温室大棚区面积58万m2,露地蔬菜种植区面积17万m2,林下养殖区面积21万m2,水养殖面积37万m2,入口景观面积10 000 m2,具体如表2所示。

3.3 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3.3.1 设计目标 分析新县农业生产及其品牌优势后,对其资源有机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克服不利条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与农业文化资源的衔接,打造具有优势的农业旅游类型;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此外,还应在利用区域性农作物、古村和旅游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农业旅游公园。

3.3.2 设计思路 新县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和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旅游文化优势。此外,利用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带动农业观光园获得较好的发展。运用本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打造出本土化的品牌。打造特色的农业生产产业,创建豫南地区农业观光园示范性基地,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农业,创建开放、合理且有效的农业旅游观光园。

3.3.3 设计目标 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生态优势,进一步突出和加强农业园区的特色、生态性和可操作性。依据地形及道路状况合理规划与设计灌溉系统、生产方式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具有本地化特色的旅游观光游览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旅游的特效。

1)生态原则。在规划和设计农业观光园过程中,应将生态因素放在首要位置,避免外来物种的侵袭,积极保护本土化的物种资源,从而避免农业观光园对周边田园带来环境上的危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在种植、养殖等环节注重生态建设,从而保障农业观光园区得以稳固有序的发展。

2)可持续原则。在处理农业游览观光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时,应当坚持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的原则,在发展过程中,应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切实保护好水资源,从而防止环境破坏情况的发生,在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多元化生态种植等方式,促使农业观光园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3)参与式原则。参与体验是观光农业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农业观光园进行旅游观光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游客的感受和体验,融合农业观光园中的资源和条件,从而给顾客带来多样化的农业游览观光体验。

4)多样性原则。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观光模式,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的终极模式,因此,在对农业观光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应当对观光线路、时间、喜好以及消费习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不同的农业休闲旅游观光方案和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游览需求。

3.4 农业文化元素在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展现

3.4.1 林下经济 前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运用传统的养殖业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而随着养殖业规模形式的不断扩大,从而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环保理念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各种生态养殖形式相继出现。在这种趋势下,作为生态养殖领域的林下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林下经济的发展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3]。

3.4.2 特色果实采摘 在农业观光园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独有的特色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根基和立足点。果实采摘作为农业观光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园采摘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在对采摘园进行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与当地本土化的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使采摘园更具特色。

在梅花店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果实采摘园中,游客可以采集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当地果蔬产品。此外,梅花店农业生态观光园以新县当地文化为基础,以果实采摘和农业旅游观光为基础载体,因地制宜地对采摘园的采摘方式进行设计,进而展现采摘园的具体优势。在采摘果实时,游客通过感受农业劳动、体会劳作艰辛等形式,从而展现了农业观光园设计中的参与性原则[14,15]。

3.5 农业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3.5.1 铺装材料 在选取铺装材料过程中,应当与本地区农业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结合,选择具有农业文化意味的图案,对其进行重新改造和设计,并根据不同的材料和颜色设计不同的地面铺装形式。例如,在文化广场,可以“茶”字篆体铺地,将信阳市茶文化的内涵得以表现出来,在游览的小路中,运用水纹式材料铺装,进而展现新县当地的水文化特色和优势。

3.5.2 植物 植物是农业观光园设计中的重要造景要素,在植物栽种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融入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观光园两侧的树木应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树种,对于新县来说,由于其被称之为银杏之乡,因此种植银杏是个较好的选择;在采摘园的作物设计过程中,应当选择樱桃等本土气息较为浓厚的农产品,进而在农业游览观光过程中,可以体现当地的作物特色[16,17]。

3.5.3 景观设施打造 在景观设施打造过程中,应当与本土的农业文化元素融合,例如将座椅和池塘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景观小品,另外在路标指示牌制作过程中,可以将其制作成银杏叶的形状或者板栗的形状。通过一系列细腻化的设计,将农业文化元素较好地融入到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设施中,进而将农业观光区打造成更加人性化、温情化的农业游览观光之地。

4 农业文化元素在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价值与意义

4.1 展现农业观光园的设计理念

在对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在对观光园版图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设计,地理文化是其设计的基础。设计师们通过对该地区的历史、人文、传统符号、传统工艺品、特殊服饰、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深入分析,创造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再将其融入规划中,树立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这对园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2 增加农业观光园的文化气息

对于农业观光园来说缺少了文化就等于丧失了内在的灵魂。农业生态园景点规划与文化基础相互依存。依据当地人文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观光园进行设计,使其与当地文化相互连接、相互融合。增加农业观光园的文化气息,使其不仅能为游客带来休闲娱乐,而且也能使其感受到独特的文化熏陶。

4.3 回望历史,奋发向上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正逐渐消失。在对农业生态观光园景点规划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在对其历史文化事件了解的过程中,重塑和激励人的思想,使人们的乡土情怀和乡土意识得到提升。

5 小结

农业观光园除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外,还是一个动态化的产业形式,在对其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从而将其农业结构、基础设施、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多元融合和立体交叉。“文旅融合”模式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从而打造农业园区规划和发展的新思路,这对促进农业园区的良好运营以及促使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 豪. “三生融合”理念下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无锡万马村尚田农业生态园为例[D].江苏苏州:苏州大学,2020.

[2] 汝军红,曹晓东,张 昊.环境文化融合共生理念下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以沛县湖西农场为例[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459-463,469.

[3] 耿晓蕊.观光农业开发区的景观设计初探——以河北北戴河集发观光园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36(6):164-168.

[4] 张仲琪,向东文.九龙湾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生态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6):70-74.

[5] 赵秀华,徐学东,张运吉,等.文化·景观·产出完美融合的观光农园规划设计——以茶溪谷总体规划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5):671-677.

[6] 高建学,李宏熙.基于硬质景观元素的现代观光农业园设计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4):190-193.

[7] 李 宁.郑州市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基于郑州丰乐农庄案例实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4):3-6.

[8] 章 兵,殷 巧,汪 天.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12(1):278-282.

[9] 邱梦洋,王雨薇,刘慧婧,等.基于生态理论的花海主题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农业经济, 2017,28(11):2-6.

[10] 曹仁勇,薛俊菲,张晓东.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的规划与实践[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0):3-5.

[11] 冯 莹,罗言云.生态与园林交融的绵竹猕猴桃农业园景观设计[J].北方园艺,2013,7(4):4-5.

[12] 刘 辉.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评《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J].环境工程,2020,38(3):1-4.

[13] MA R. Study 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tea garden based on local tea culture in Guangxi[A].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al studies,tourism and social sciences(CSTSS 2019)[C].Oxford, UK:Francis academic press,2019.

[14] EVGRAFOVA L V. Multiplicativ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ssia[J].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1,677(2):022041.

[15] SPAGNOLI L,MUNDULA L.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s agricultural parks a governance tool for developing tourism in the periurban areas? Reflections on two Italian cases[J].Sustainability,2021,13(14):8108.

[16] GIA B H. Some solution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Mekong Delta in Vietnam[EB/OL].E3S Web of Conferences,2021,DOI:10.1051/E3SCONF/202123400063.234221 868.

[17] KAUROVA Z G .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tourism programs in the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EB/OL].2020.DOI:10.31618/ESU.2413-9335.2020.8. 76.955.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33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06
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路径及对策
对外经贸(2017年11期)2017-12-28 15:54:06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路径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2: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