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草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高中物理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好纠错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基于此,为切实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反思能力以及纠错能力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本文对高中物理纠错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进行分析与研讨,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纠错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纠错教学作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领域中相对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改正错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其加以利用,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1 充分利用好习题反例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习错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学习现象,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好纠错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改错,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改错能力.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些错误源自学生的经验认知.所以,在开展纠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习题反例,从学生的对立面来引导与帮助学生改错,进而鼓励学生对错误之处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
当高中物理教师带领学生对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摩擦力知识进行学习时,学生便比较容易出现经验认知错误.
摩擦力公式:f=μN(1).
上述公式中的N代表着接触面的弹力(压力),f代表着滑动摩擦力,μ代表着动摩擦因数.μ的值与接触面材料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面积、接触面的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无关.
一些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认为摩擦力便是阻力,只有静止的物体才会受到静摩擦力.针对于学生的错误认知,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讲解上做好指引,借助实例问题帮助学生纠错,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对错误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比如消防队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使用双手握紧钢管,均速向上攀爬和均速向下滑落时,消防队员所受到的摩擦力为f上以及f下,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受到经验认知的影响,在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时,会存在一定的固有思维,所以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明晰思考的方向.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讲解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0≤f静≤fm(2).
上述公式中的f静代表静摩擦力,fm代表着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公式(1)以及公式(2)可以得出,摩擦力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摩擦力还可以做正负功,亦可以不做功.静止物体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影响,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在对上述知识进行讲解后,教师便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提问:消防队员在向上攀爬时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一些学生会回答:重力以及摩擦力.教师可以沿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这两个力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些学生会回答: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可以不急于纠正,而是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提问刚才回答的学生,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思考:题目中提及了匀速,可以理解为二力平衡.教师可以追问:消防队员向上攀爬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学生回答:静摩擦力.这时,学生便可以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只有静止的物体会受到静摩擦力”.之后,教师便可以借助板书进行教学,从侧面引导学生对“摩擦力即阻力”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出正确的回答:“消防队员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向上攀爬和向下滑动的摩擦力方向一致,都是向上.”因此,教师在进行纠错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好习题反例,立足于学生的对立面,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对错误问题进行重新分析,以此来得出正确结论,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反思能力.
2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回答问题,并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到学生的错误症结,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请教,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做实验,使他们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理解物理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障碍,但是物理学习源于生活与实践,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自身所学的物理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对自己的错误问题进行认知,从而更好地改错[1].同时,教师的纠错教学同样也离不开教材的帮助.
例如
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力如何分解?”等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来处理问题,利用数学知识来建立方程.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建立方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考课本中的例题或设计的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来建立方程.
物理纠错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善于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例如
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些算式来说明动量守恒定律.但是一些同学在计算时由于没有注意到等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导致错误百出.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发现错误的根源,及时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物理解题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充分利用好纠错本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纠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纠错本,将自己的错题全部记录在纠错本上,并在日常的学习中充分地利用好纠错本,使得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纠错本进行反思.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纠错本进行检查,从而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例如
当教师带领学生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学习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错误问题记录在纠错本上,并对其进行标注,标注的内容涵盖错题时间、错题原因以及正确答案.并在纠错本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学生可以将上述公式模型在纠错本中记录并根据该公式模型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拓展研究,并明晰自身在该知识点上的不足以及错误之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纠错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对自己的纠错本进行交流与展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短板,还可以对自身的物理知识进行丰富,形成一题多解思维.而教师在对学生的纠错本进行翻阅时,也可以真正地了解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日常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
4 充分利用生活常识
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纠错教学中,可以将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进行连接,构建生活常识与物理学习错误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知识,改正自身学习错误.
例如
当教师带领学生对人教版高中教材“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进行学习时,一些学生会将概念进行混淆,从而出现学习错误.由于方向的区别存在问题,所以使得学生在对摩擦力进行分析时,便不能很好地对其移动方向以及相对位移方向进行判断.为了对该错误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教师可以构建物理教学情境:小明过年坐火车回家,上火车后,小明拖着行李箱向火车尾部走去,火车开动后,进入加速行驶状态,火车某时刻速度为20m/s,小明行走速度为1m/s.根据这一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小明的运动方向是什么?学生会回答与火车行驶方向一致.教师可以继续追问:是以什么为参考?学生回答:地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明的行走速度.在经过短暂思考后,学生统一回答是19m/s.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小明与列车行驶方向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相反.根据生活实例,在几次回答后,学生便可以归结出正确答案:一般运动方向是以地面为参考,但是相对运动不是,需要综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但是该运动方向是以摩擦力的作用物体为主要参考的[2].
又如
在学习“力”这一概念时,学生会产生力与物体本身存在直接关系的错误思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的照片作为教学材料,将其与一张纸、一瓶水、一把剪刀等常见物品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再提出问题:如果将一张纸做成一张大桌子,然后让两个人分别站在桌子两侧并保持平衡,那么桌子是否会因为两人之间的作用力而发生移动?为什么?这时就可以引入力的概念了.学生在观察图片时会发现:如果把桌子想象成一个有弹性的物体,那么它就会因为两个人之间的作用力而发生变形.如果把桌子想象成一个有弹性的物体,那么它就不会因为两个人之间的作用力而发生变形.在这个例子中,力就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明白“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与物体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5 充分做好深层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不是简单地呈现在试卷上,高中物理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深层次分析,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错误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实际的纠错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得学生可以在自主分析过程中,找寻自身的错误之处,并认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同一个错误不能犯两次.教师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纠错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纠错.在纠错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与激励.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3].
6 结语
综上所述,将纠错教学充分地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领域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改错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地对自身的学习错误进行认知,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其后续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东,刘宇虹,吴剑南.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高中物理纠错教学目标实现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05):56-64.
[2]孙娜.高中物理教学中“错误体验”的设计策略与应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3.
[3]曹芳.以人为本 精准施教——普通中学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教学现状及建议[J].物理教学探讨,2021,39(0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