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呈现与多重情感:康熙时期雷州八景诗中的海洋意象

2024-06-25 14:14钱麦霞武会园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八景雷州东海

钱麦霞 武会园

“意象” 一词最早源于《周易 · 系辞》 中“圣人立象以尽意”,其本义源于《文心雕 龙 ·神思》中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在文学作品中,海洋意象通过对海洋的描绘和 象征性使用,可表达特定的情感或内涵。

“八景”一词源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 谈 · 书画》,其中记载: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 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 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 村落照》,谓之‘八景。”这种文化现象的 文学表达形式便是八景诗,它以诗歌为形式, 以落雁、远帆、山岚、夜幕、秋月、寺庙、渔 村等景观为灵感源泉来进行描绘和赞美,从而 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表达方式。雷州位于 中国东南沿海,其漫长的海岸线对当地文化和 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海洋文化使 得雷州八景诗在创作时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鲜明 的海洋意象。

雷州在清代康熙年间主要包括海康、徐闻、 遂溪三县。经查阅《雷州府志》等地方志文献, 发现徐闻县的八景诗部分记录字迹模糊,难以 辨识。而海康县的地方志中,并未发现与八景 诗相关的记载。因此,本文主要对清代《雷州 府志》以及《康熙遂溪县志》中所收录的 5 组 共 40 首八景诗进行研究,八景具体为:湖光镜 月、陆泉冰心、百丈通津、鹿渚莲洲、蓬莱花 仙、七星拱秀、石门双峙和东海波恬。

一、海洋意象的显性呈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一 )写实:海洋景观的直观描绘

海洋意象的写实主要体现为对海洋景观的  直接描绘,如海浪、沙滩、岛屿等自然景观以  及潮起潮落、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这些景观  都成为八景诗表达海洋意象的重要元素。如“海  阔花生浪,峰高石锁苔”(宋国用《蓬莱花  仙》) 、“云连海上朝长晓, 月带潮来夜不关” (陈继度《石门双峙》)和“海色连天鼓艳阳,  沧洲路杳古仙乡”(洪泮洙《东海波恬》) 等,  直接展示雷州海景。

(二)写意:海洋属性的情感表达

写意强调主观认识和情感抒发,在表达时 带有宁静、广阔和变动的海洋属性。如宋国用 《百丈通津》的“塔摇天上影,虹驾水中波”, “摇”“驾”两字展现了影子、彩虹的生命力, 在影子、彩虹相互交织下,描绘出了光影效果 的变动和自然景象的广阔。又如“海阔花生浪, 峰高石锁苔”(宋国用《蓬莱花仙》)构建了 一幅广阔、深远的海景图。

(三)写实和写意相结合

海洋向外展现的更多是动态阳刚之美,而 向内则体现出静态阴柔的气质,从而融合成一 种动静皆宜的中性之美。雷州八景诗的海洋意象具有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特征,而这种特征 往往在展示海洋状态时能构建视听一体的情 景,强化表达效果。

在莫光斗的《东海波恬》中, “长虹横秀 岸,巨海没扬波”通过对长虹和海浪的描绘, 展现了海洋的动静之美,视觉上能看到长虹横 跨在海面上的壮丽景象,听觉上能听到巨大海 浪拍打海岸的声音,整体诗歌让读者仿佛置身 于诗歌所描绘的海洋场景中,进一步提升诗歌 的艺术效果。

二、海洋意象的隐形叙事:神秘性和交互性相 结合

( 一 )神秘性: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在创造雷州八景诗时,雷州居民不仅赞 美海洋的生命养育之力,还吸收了多样的神话 传说,展现海洋的神秘性。如洪泮洙《东海波 恬》的“赑屃不惊渔父梦,鲛宫一任海鸥扬”, “赑屃”是指传说中的巨大龙龟,象征着长寿 和稳定,“鲛宫”则是指传说中的海底宫殿, 常与龙宫、仙境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一 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代表 着海洋生命的源泉和归宿,还象征着对不可预 知的风险与挑战的对抗,传达出雷州居民对海 洋的复杂情感和文化观念。

(二)交互性:“海 - 岛 - 物 - 人”的互动联 系

人作为环境中的主体,通过各种活动改造 着环境,同时也依赖环境生存发展。清代雷州 府地处今日广东省的西南部,雷州府周围海域 辽阔,其北为南中国海,其南为琼州海峡,其 东为南海的雷州半岛海域。岛屿之间,有北部 湾、琼州海峡、南海等海域蜿蜒穿行,造就了 雷州府海环岛抱的地理格局。而这种独特的地 理环境使得八景诗在交互关系上呈现“海 - 岛 -物 - 人”的交互特征。如“蓬莱花仙”这一组 诗中,诗人巧妙地将涠洲岛与传说中的蓬莱仙 岛联系起来,不仅展现了海岛的自然美景,还 融入了神话中的建筑元素,以及人们在此仙境 中游玩或探寻真理的场景,创造出一种人与自 然、神话与现实互动交融的美感。再如“鹿渚 莲洲”这一组诗中,诗人以东海岛为主视角, 细致描绘了岛上及其周边海域的自然景观和人 文活动,展现了“海 - 岛 - 物 - 人”之间和谐 共生的互动关系。

(三)神秘性和交互性相结合

八景诗在表达过程中,往往展现出神秘性  和交互性相结合的特征,使得诗歌具有雷州的  海洋特性。以洪泮洙的《蓬莱花仙》为例,在  中国古代神话中,蓬莱、瀛洲、方丈被誉为三  神山。它们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象征着长生  不老和超凡脱俗。诗歌以海为背景,营造了一  个虚幻、神秘的氛围,使蓬莱仙岛显得更加遥  远、令人向往。“圣世恩波饶泽国,王家膏雨  沐春台”,这种表述使得雷州的“蓬莱仙岛” 带有一种神圣的光环,与古代神话中仙岛受到  天赐恩惠的形象相符。诗歌整体上采用“海 -  岛 - 物 - 人”的交互关系,营造出了一个既虚  幻又令人向往的蓬莱仙境,丰富了诗歌的审美  意蕴。

三、海洋意象的人格属性:表达多重情感

雷州八景诗的海洋意象不仅仅是客观海洋 物象的简单描绘,也是作者主体精神强烈影响 下的产物,可以说海洋意象在诗歌中不仅是自 然界的一部分,更是普遍的情感和哲思的象征。

( 一 )海洋之冒险与奇特

陆地生活由于其资源的稳定性和丰富性, 让人倾向于安居乐业,逐渐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这种环境容易培养出一种依赖 和保守的心态。相比之下,海洋生活往往会受 到海洋环境的挑战,这种生存状态会塑造人们 探索未知、敢于冒险的精神,如“长虹横秀 岸,巨海没扬波”(莫光斗《东海波恬》) 、 “云连海上朝长晓,月带潮来夜不关”(陈继 度《石门双峙》) 等,都展示了海洋的壮丽和 变动,赞美了海洋力量的无限和景观的奇绝。

(二)海洋之宁静与包容

海洋作为水的一种表现,也继承了水包 容、滋养的属性。如“安澜从此入,海若列朝 班”(宋国用《石门双峙》) 、“微风不动沧 溟上,旭日长悬若木前”(陈继度《东海波 恬》)等,这些诗句都彰显了海洋的广博与深 邃,海洋的宁和不仅体现在表面,更展示为一 种内在的力量,给予生命以安宁和庇护。

(三)海洋品质之超然与高洁

海洋广阔无垠、变化无穷的特性,激起  了人们对海洋深处的强烈向往。人们渴望在海  洋的辽阔中寻找身心的解放,追求一种超然和  自主的状态。因此海洋成为人们心中自由与超  越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能够摆脱世俗纷扰、达  到精神升华的理想境界。宋国用《鹿渚莲洲》  “宁华海外丛,羞与俗尘同”,上句强调了对  一种纯净、宁静生活的向往, 下句则通过“羞” 字的使用,传达了不愿与世俗尘埃为伍的态  度,表现了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超然。

(四)生活之美好与安宁

海洋作为生命之源,孕育了无数生物种类, 支撑着生态的平衡。因此海洋往往被视为生命 力的象征,它的广阔和深邃代表着无穷的创造 力和生活的美好。因此,在雷州八景诗中,诗 人挖掘海洋特性,传达出祈求海疆安宁、国家 繁荣的愿望。莫光斗《东海波恬》中的“大泽安风伯,长江静水纹”,这里的“大泽”和“长 江”都是指中国广阔的水域,而“风伯”则是 神话中的风神,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 表达了对国家风调雨顺、安宁平静的祈愿。

(五)古贤之缅怀与敬仰

在清代雷州八景诗中,怀古主题占据了显 著地位,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或遗迹的 描写,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缅怀和对英雄人物 的敬仰。如郑王尹《东海波恬》这首诗通过对 东海平静波涛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历史英 雄、国家安宁以及自然景观的感慨和赞美。“忆 昔将军平粤阳,轻帆直指鳄鸣乡”形容了将军 的英勇和决断,表达了对他们功绩的赞美。

四、结语

雷州八景诗不仅是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清 代雷州八景诗中,海洋意象不仅通过写实与写 意的精妙融合,更为立体全面地展现了海洋的 深邃莫测与变化无常,还深受海洋本身神秘特 质以及交互性的影响。这些海洋意象在诗歌中 不仅承载了深沉的情感,更塑造了海洋的特质 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 感与哲思,进一步提升了艺术表现的境界。

基金项目:2023 年广东海洋大学大学 生创新创业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的清代雷 州八景探源及文化振兴研究”,项目编号: CXXL2023222。

[ 作者简介 ] 钱麦霞,女,汉族,广东肇庆人,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武会园,女,汉族, 河北唐山人,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 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文化。

猜你喜欢
八景雷州东海
雷州书法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书法作品欣赏
雷州古建筑符号的审美价值研究
东海采风作品选
溪南八景图册
“八景”历史文化现象与欧阳玄“芜湖八景”律诗
雷州书画作品选
雷州湾海域悬浮物浓度遥感监测研究
精卫鸣,歌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