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沉沦》和《半生缘》女性人物命运比较研究

2024-06-25 14:14罗雨秋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半生张爱玲缅甸

妙是缅甸作家加尼觉玛玛礼的中长篇小说 《她的沉沦》中在世俗和时代压迫下沉沦的软 弱女性形象,反映了缅甸的时代社会特征、女 性意识。顾曼桢是张爱玲长篇小说《半生缘》 中在悲惨困境里顽强反抗的悲剧女性形象,是 新时代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人物 身份和命运的安排上,这两部同时代作品在情 节和人物设定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将 对这两部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进行具体的比 较,分析两位作者女性意识的异同。

一、加尼觉玛玛礼与张爱玲

张爱玲和加尼觉玛玛礼是 20 世纪活跃于 中国、缅甸两国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杰 出现代女性作家。[1] 两位同时代的作家虽处于 不同的国家,生活经历也并不相似,但她们关 注的中心及创作风格却体现出极高的相似度。 张爱玲和加尼觉玛玛礼都善于通过刻画人物悲 剧,披露封建落后思想、礼教和传统社会制 度、观念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两位作者在创 作过程中,还善于以女人原罪意识为出发点, 针对现代女性懦弱的性格特点展开思考和批 判,开启了女性批判立场。

《她的沉沦》是加尼觉玛玛礼在 1960 年 创作的一篇中长篇女性小说,是加尼觉玛玛礼 深刻反映 20 世纪缅甸的社会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小说,凸显了女性反叛意识,具有浓厚的悲剧 色彩。俗话说“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自古 以来,现实中却也多是有情人未能成眷属的悲 剧。20 世纪的缅甸社会,父权专制作为主流意 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女性选择婚姻、组建家庭 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小说以反对父权制的社会 现象为主题,描写了叛逆女性——妙的悲剧故 事,反映出缅甸的时代社会特征及女性意识。[2]

《半生缘》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长篇小 说。该小说以沈世钧与顾曼桢的悲欢离合为轴 心,讲述了沈世钧、顾曼桢、许叔惠、石翠芝 等青年男女于乱世中阴差阳错的爱情悲剧。[3] 整部小说不仅反映了爱情的悲剧,更揭示了在 男性法权与金钱观相结合的社会下女性的悲惨 命运。

两篇小说都是从同一时期的女性命运出 发,通过主人公自身的经历与遭遇,对那个时  期女性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公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然而,两位主人公虽有无比相似的经历,但在

[1]   出自埃凯(AYE AYE KHAING)《加尼觉玛玛礼 与丁玲的女性小说比较研究》,湖北大学 2020 年 博士论文。

[2]    同上。

[3]   出自张登科《〈半生缘〉中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 联系研究》,《染整技术》2023 年第 11 期。

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反 抗方式,两位作者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将当时女 性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公揭露于世人眼前,深刻 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封建,同时也宣扬了女 性独立解放的新思想,为之后女性思想解放奠 定了基础。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用她们相 同而又不同的命运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 家在类似人物的命运安排上,体现出的不同思 想文化色彩。

二、妙和顾曼桢相同的命运境遇

《她的沉沦》中善良美丽的少女妙和《半 生缘》中坚韧独立的顾曼桢都是被命运驱使, 最后被迫屈服在命运之下的悲剧女性形象。两 人的遭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 一 )遭亲人迫害

妙和顾曼桢都是天真烂漫、美丽善良的女 孩,她们拥有理想抱负,向往美好爱情,却被 身边最亲近的人算计迫害。

在《她的沉沦》中,女主人公妙是一个破 产家庭里年轻貌美的独生女,母亲为了攀附权 贵,让年老丑陋的局长侵犯了妙,致使妙未婚 先孕。妙不能跟青梅竹马的哥丹貌有情人终成 眷属,心死之下嫁给了局长。在这段畸形的关系 中,她没有感受到任何婚姻的幸福,只是增加了 她爱而不得的痛苦以及对丈夫和家人的憎恨。

在《半生缘》中,顾曼桢也遭遇了类似的 经历。顾曼桢家境贫寒,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一 家公司工作,偶然结识了世家子弟沈世钧,两 人在相处中互生好感并相爱,后却因姐姐顾曼 璐为笼络住丈夫祝鸿才的“花心”,顾曼桢误 落入他们设下的残酷圈套,被祝鸿才强奸,随 即又被幽闭在顾曼璐家中直至生子。

两位主人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而这悲 惨的遭遇只是她们不幸的开始。

(二)爱情破灭

妙和顾曼桢在爱情方面的遭遇也十分相 似。在《她的沉沦》中, 妙与哥丹貌青梅竹马, 心意相通,但遭母亲算计,妙和哥丹貌没有成 功走到一起,而是妙嫁给了局长。在局长死后, 妙以为自己能够去追求爱情了,可哥丹貌却已 另娶他人、成家立业。无情的命运又跟妙开了 一个巨大的玩笑,在得知哥丹貌结婚之后,妙 被命运打败了,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她不再对 生活抱有希望,开始自甘堕落,最终沦为风尘 女子。

在《半生缘》中,也有相似的情节。顾曼 桢在逃出医院后,从许叔惠那里得知了沈世钧 和石翠芝结婚的消息,心如死灰。姐姐顾曼璐 病死后,顾曼桢的儿子荣宝受到女仆的虐待,  顾曼桢便决定和祝鸿才结婚。后来,顾曼桢与  祝鸿才离婚,夺下了孩子的抚养权。几年之后,  在许叔惠的帮助下,顾曼桢与沈世钧见面了。  但其间过去了十四年,沈世钧和顾曼桢都有了  各自的生活,正如顾曼桢所说“他们之间回不 去了”。不可否认,两个主人公身上的惨剧都 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封建落后的思想造成的, 而两个女性角色在经历了极其相似的悲惨遭遇 后,都失去了自己的爱情,人生陷入了低谷。

(三)无法逃离的囚笼

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对自己的悲惨命运 做出了反抗,但最后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她 的沉沦》中,妙在被逼婚时坦白自己的爱情,  结果被母亲设计失去了清白,至此,她后面的  抗争方式就转为叛逆,直到爱情破灭,她所盼 望的一切都已变为泡影,她也随之堕落,沦为 风尘女子,任凭悲惨命运的洪流将她淹没。而 顾曼桢的故事,虽伴随着勇敢和懦弱的冲突,  但可以说她一直都在顽强坚韧地与命运做抗争, 不过最后也还是沦为悲剧的主角。

三、妙和顾曼桢不同的命运体验

( 一 )妙:在世俗和时代压迫下沉沦的软弱女 性

在《她的沉沦》中,妙的性格非常软弱。 在母亲的“暗算”之下,她变得封闭狭隘, 自 怨自艾,执着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叛逆,从未 想过直面悲惨的命运。在惨剧发生后,她对所 有的一切都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态度,书中多次 提到的一句缅甸俗语“嫁夫如文身”[1] ,从侧 面反映了当时的父权社会对女性权益的蔑视和 压迫。妙在没有爱情的冷寂的人生里,在百无 聊赖的生活中徘徊挣扎,她想要争取人生的权 利,寻找自己真正爱的人,却又因着这句俗语 一次次妥协,体现了妙的软弱不堪、不甘屈就 却也不敢反抗的懦弱性格。妙在认识到她的爱 情破灭,永远无法再跟哥丹貌再续前缘之后, 无声地消失了,由此堕落为一个风尘女子。失 去爱情的妙,已经由当初带着叛逆、想和这不 公的世界搏一搏的小姑娘,变为了只知道指责 命运不公的怨妇,她认为自己痛苦的根源是母 亲的自私、局长的无耻,从没思考过造成悲剧 的内在因素是她本身,她缺乏坚强的毅力和勇 气去生活,所以生活中没有目标,这才造成她 终生的痛苦。面对命运的不公,妙选择向母亲 妥协,这看似是对世道不公的无声抵抗,其实 是对世俗的低头妥协。而作者对妙的描写,也 是更多地从侧面来反映父权社会对女性权利的 压迫以及当时女性的悲惨命运,借妙软弱的性 格和惨剧的发生来警醒世人,从侧面彰显了当 时社会的腐朽和思想的落后,为提高缅甸女性 地位、解放女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顾曼桢:反抗悲惨命运未成的坚韧女性  《半生缘》中的顾曼桢是身处乱世,被

命运驱使,被迫屈服于悲惨命运的坚韧女性形象。在小说中,顾曼桢实际上具有非常深刻的 反传统精神。[2] 在遭遇了姐姐算计、姐夫欺凌、 被迫生子等一系列无妄之灾后,顾曼桢也没有 放弃自己,没有任由自己沦为男权社会的附属 品,而是选择在男权社会中对自身遭遇的不公 进行勇敢抵抗。顾曼桢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 她并没有在困境中自暴自弃,她有着强大的精 神内核。小说从侧面体现出旧时代思想和社会 的压迫,而顾曼桢顽强拼搏、洒脱坚韧的性格 特征从正面抨击了时代和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忽 视,突出了女性独立的思想意识,也推动了女 性意识的觉醒。

四、妙和顾曼桢反抗命运的行为差异原因分析

在文学作品的比较中,文学作品中所蕴含 的文化差异不可忽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 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在作品的情节安排、人 物形象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均有体现。[3] 此 外,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受教育也是影响 人物行为和情节走向的因素。

( 一 )文化信仰的差异

缅甸是典型的佛教国家,全国 85% 以上 的人信仰佛教。在佛教教义中,子女要孝顺父 母,听从父母的训诫。这在《她的沉沦》一书 中也有体现,在得知母亲要将她嫁给又老又丑 的局长时,妙甚至没有想过逃跑,后来在决定 与哥丹貌私奔之前,还向母亲坦白了跟哥丹貌

[1]   出自尹湘玲《缅甸女作家与 20世纪缅甸文学》,《东 南亚》2001 年第 2 期。

[2]   出自陈宏《剖析张爱玲〈半生缘〉中曼祯悲剧的必  然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10 期。

[3]   出自罗振华《〈金陵十三钗〉和〈羊脂球〉女性人 物命运比较》,《今古文创》2022 年第 12 期。

的感情,最后被母亲算计失去了清白,并在极 度崩溃中向母亲的安排妥协,开始了她痛苦的 旅程。

在中国社会里,人们普遍尊崇的是以仁爱 为主的儒家思想。[1] 在《半生缘》中,顾曼桢 是心怀理想、富有才干的知识青年,也是在悲 惨命运中坚忍不拔、敢于反抗的独立女性,从 顾曼桢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忍 辱负重、刚毅不屈的高尚品格。

(二)身份性格的差异

身份性格的不同,决定了人物立场、思考 方式和行为特征的差异。在《她的沉沦》中, 妙年纪尚轻,在家她依赖父母、在外她依靠朋 友——拉和青梅竹马的哥丹貌。这样的环境也 造成了妙胆小软弱、没有主见、自怨自艾的性 格。在《她的沉沦》中,面对母亲的威逼,她 想反抗却只敢悄悄抱怨而不采取任何行动;面 对爱情的破灭,她只是将其归咎于命运的不 公;堕落之后,她也只是控诉自己 一生的不 幸,从未想过与命运抗争。妙就好像洪流中的 困兽,无法逃脱,只能随波逐流。

顾曼桢是有理想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她 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清醒独立的女性,她向往爱 情,有思想有能力;她坚韧不屈、敢于反抗, 在洪流中凭借自身的毅力不断向光明前进,但 最终还是被命运的洪流卷走。

(三)教育程度的差异

教育程度的不同,也是妙和顾曼桢存在行 为差异的原因之一。《她的沉沦》中的妙受缅 甸佛教文化影响巨大,并且受教育的时间并不长,她的认知和思维并不完善,之后又随着丈 夫各处任职,没有广泛的交际圈,也没有读书 学习的环境,这也是造成她敏感叛逆、自怨自 艾性格的原因之一。年轻的妙,没有丰富的精 神世界,没有强大的心理防线,更没有自给自 足的认知和能力,在面对身边亲人和丈夫接连 离世、爱情幻灭等打击后, 心中苦痛难以纾解, 最后只能沦落风尘,被悲剧命运的洪流所淹没。

反观《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她自立自  强,饱读诗书,有才华、有能力、有理想,她 的遭遇与妙极其相似,但在面对欺骗、背叛和 失去的过程中,她痛苦过、软弱过,但悲痛并 不能将她打倒,顾曼桢所经受的各种打击,从 侧面体现出了其顽强不屈、坚韧勇敢的品质,  同时映衬出了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人生。

五、结语

加尼觉玛玛礼和张爱玲来自不同的国家和 不同的民族,在女性人物命运刻画上的相似性 表现了 20 世纪中缅两国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 和迫害,反映了被压迫和统治的女性的地位和 处境。而两位作者在女性意识的体现和表达方 式上虽有差异,但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唤起人 们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深度思考,表达对女性 能够获得独立和民主地位的深切期盼,希望女 性能够摆脱旧时代的剥削和压迫,呼吁新时代 背景下的女性走向自由和解放。

[ 作者简介 ] 罗雨秋,女,汉族,云南普洱人,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亚 非语言文学(缅甸语)。

[1]   出自罗振华《〈金陵十三钗〉和〈羊脂球〉女性人 物命运比较》,《今古文创》2022 年第 12 期。

猜你喜欢
半生张爱玲缅甸
九月雨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半生烟花
走着走着,半生已过
半生颠沛流离 余生遇见你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缅甸非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