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路径新探索

2024-06-25 07:18张国兰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张国兰

【摘要】创新是改革的基础,更是改革的关键.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已是必然趋势.其中,教学改革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决定着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以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目标.本文简要分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改革工作要点,结合青岛版初二数学教材内容,从自主学习、信息教学、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四方面展开探讨,研究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是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创新为教育工作的改革带来的契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是保证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关键.作为初中学段的重点学科内容,数学学科的教学创新影响甚大.从学生角度来说,数学学科教学创新可为学生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从教育角度来看,数学学科教学创新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新课改理念发展,基于现代人才培养需求,对数学学科教学改革路径展开探索,通过构建高质量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意义

1.1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新课改理念致力于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目标,在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结合学生个体情况与能力水平,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在新课改下推动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进程,具体工作势必要围绕新课改理念的落实展开,保证数学教师在教学创新中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路线,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的有效途径.

1.2 推动教育发展进程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将以完善学科教学模式,优化学科教学问题为主要方向,这表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各项问题将得以解决.教师将以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弥补以往教学中形式单一的问题,也会根据学生个体兴趣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改善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应有的关注.综合多方面来看,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有力措施[1].

1.3 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对于学科教学的影响作用不容忽略.良好的学习氛围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学习效果,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改革后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将会为学生呈现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并以更为多样的教学手段打造多元化学习活动,满足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本条件.在氛围影响下,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获良好教学成效.

2 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要点

2.1 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际教学违背了教学初衷.教师应审视传统教学工作问题,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明确教学改革目标,走正确改革路线.具体来说,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作用,需转变落后教学理念,展现教师教学价值,避免学生数学思维固化.教师需重新构建课程教学架构体系,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2.2 氛围入手,创新形式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应以教学氛围营造为基础,也应通过教学氛围改良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关于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需从教学层面入手,力求以多元化教学形式营造多样化学习体验,以有趣教学形式呈现有效教学内容,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数学教学氛围[2].

2.3 开阔思路,方法多样

传统初中数学教法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中完全以“师讲生听”的模式进行授课,无新意、无创意,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足和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教师应将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重点,结合知识内容特点寻求针对性教法,找寻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架构.

3 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路径

3.1 以生为本,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这对教师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关键影响作用.教师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准备和课堂授课等各环节中考虑学生因素,将以生为本作为指导理念,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聚焦于此,应重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下高效完成预习任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3].

例如

在“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一课中,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联系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关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自主操作及探究,归纳总结数学结论.

在预习活动中,学生应通过分类探讨方法展开探究.首先,从确定一个条件入手,即验证两个三角形只有一角或一边相等时,是否符合三角形全等要求.学生需运用自身掌握的三角形作图能力,尝试举出反例,验证该理论是否可以被推翻,随后便可发现只有一个条件不足以判定三角形全等.其次,学生便可将判定条件增加到“两角”“两边”或者“一角一边”相等,继续对条件是否达到三角形全等判定要求进行验证.最后,直至学生将条件增加到“三角”“三边”“两角一边”和“两边一角”后,发现至少需要三个条件才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互为全等三角形,由此便可归纳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通过分类讨论,按顺序探究,学生可在明确思路的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和验证的过程,对课程知识展开探究式学习,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可提高预习效率,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3.2 媒体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理应得到教师的重视.为增强教学生动性,教师应善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方法,运用现代化媒体教学技术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教师应结合课程知识内容的讲解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体演示方式,直观且形象地呈现知识内容,赋予课堂教学趣味性,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

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中,教师可利用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将课程知识引入实际生活.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生活问题:市政府打算新建一所医院,规划该医院到A小区和B小区的距离相等,应如何确定医院的动工位置,并配以插图.随后,教师运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演示解题过程,将A小区与B小区位置连线,并结合题意“医院到A小区与B小区距离相等”,引导学生思考:医院与A小区和B小区构成了什么形状?学生可回答出“等腰三角形”,此时医院的位置便是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位置,而如何求出顶点位置便是解决本题的首要目标.至此,教师可引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并运用动画演示功能,在线段AB上找出平分点并作垂线,沿着垂线任选一点,要求学生验证该点到A与B的距离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该点即可为医院动工位置.学生可通过运用三角形全等中“边角边”的判定方法,证明线段AB垂直平分线以及所取顶点形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此便可证明该顶点到A和B的距离相等,由此可得出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为: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运用媒体动画演示导入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课程知识,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索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对探究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3.3 小组活动,锻炼合作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在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锻炼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提供了多样化机会.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围绕特定数学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在问题驱动下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展现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加深知识理解,强化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

在“2是有理数吗?”一课中,教师向学生提出探究话题:长度为2的线段可以被作出来吗?如果可以,尝试作出长度为7和10的线段.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这一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不能,因为这些数为无理数,只有有理数才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来,而其他学生持相反意见,并给出了“长度为2的线段作法”.学生利用勾股定理,将2代入到a2+b2=c2中,可得a2+b2=(2)2,即a2+b2=2,a和b均可为1,这便证明两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斜边就是长度为2的线段.此方案一出,学生茅塞顿开,很快便提出了长度为7和10线段的作法方案,在合作探究中高效攻克了课程“利用图形作出表示无理数的线段”的教学重点.

利用合作探究方法指导学生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其数学学习潜力,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特别是这类具有探究性的数学知识或问题,采用合作探究法教学相较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3.4 重视互动,深化数学问题交流

纵观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天差地别,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师生距离不断拉大,导致学生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师缺少学情了解.由此,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在课堂中体现师生平等地位,使师生之间展开有效交流,在师生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便于解决各项教学问题,提高整体教学水平[4].

例如

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一课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对三角形的中位线展开研究,通过师生合作高效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为学生演示三角形中位线的作法:作出△ABC,从AB和AC两边取中点D和E,并连接DE两点形成一条线段,则线段DE便是△ABC的中位线.围绕中位线,教师应与学生展开交流: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几条呢?请你动手画一画.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一共有三条中位线.此时有学生向教师提出新的问题:“DE与三角形底边BC的关系是什么?”这就将课堂交流学习的氛围烘托了起来.教师可借此机会,与学生一同展开探究,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发现DE与BC的平行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仍需要通过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提出新的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还有其他作用,有哪位学生能够发现中位线的其他结论或性质?”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将DE延长至三角形外一点F,连接CF,此时BCDF形成一个四边形,要求学生继续对中位线展开探究.学生发现:DE不仅是BC长度的一半,且后连接的CF也可以作为解三角形问题中的“辅助线”,在缺少解题条件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探讨,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自主完成了对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知识的获取和吸收,深化其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充分锻炼了数学学习能力.

4 结语

新课改的提出,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新篇章,意味着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成为过去式.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在明确教学工作问题的前提下,实施全面改革,实现“对症下药”.教师应遵循“生本”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学习创新教育思想,了解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实现了教学创新,保证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鹏.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对策[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12):24-25.

[2]田宝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试题与研究,2022(32):121-123.

[3]高亮荣.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8):23-25.

[4]魏道琪.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教育科研,2022(21):62-63.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