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
中华民族的饮茶史按照陆羽《茶经》里所说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从药用、食用,再到发展为日常饮品,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清代部懿行的《证俗文》中记载“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子前汉”,饮茶习俗始于西汉有史有据。
在中国,花卉栽培与欣赏的历史同样久远。根据考证,新石器早期的河姆渡文化就有了花文化,那时的陶制品上已经描有花卉的图案,说明花已经进入当时人们的审美范畴。而到了新石器中期,花卉图案的应用已经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茶与花在历史上最早的交际已无从考证,但它们的邂逅却营造出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的飘飘仙境,并长久地流传下来,成为众多国人的生活准则——与茶为友,以花为伴。
一
唐代在中国史上是一个璀璨夺目的年代,文化繁荣、艺术勃兴,在这个时期茶事与花事犹如两条交相辉映的彩带,共同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唐代茶文化空前发展,唐人不仅深入研究茶的种植、采摘、制作技艺,更将茶融入到生活中,使其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茶室、茶会成为了文人雅士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场所,而茶诗、茶画等艺术形式也层出不穷,展现了唐代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花在唐代同样备受瞩目。唐代文人热爱自然,尤其钟爱花卉。他们赏花、咏花、画花,将花的美丽与韵味融入到了诗词歌赋绘画之中,牡丹、菊花、荷花、梅花、桃花、兰花等花卉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他们通过描绘花卉的摇曳生姿与斑斓的色彩,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为雅趣,茶与花的融合在唐代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闲花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从吕温的《三月三茶宴序》中可以感受到品茶赏花的雅趣在唐代已蔚然成风。茶室中摆放着各式花卉,茶香与花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雅宁静的氛围。文人在品茗论道的同时,也赏花咏花,将茶与花的韵味相互映衬,使得整个茶会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唐代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茶会、花会,这些社交场合是当时文人雅士交流情感、探讨艺术的重要平台。在这些场合中,茶与花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人们通过品茶赏花来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文化。
唐代的一些著名诗人和画家也留下了许多与茶事花事相关的作品,如大诗人白居易的“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等等。他们用诗歌描绘茶与花的美丽与韵味,用画笔记录茶室与花园的景致。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唐代茶文化与花艺的精湛技艺,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用茶与花创造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气息,使得整个唐代都沉浸在—种优雅宁静的氛围之中。这种气息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们,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后人的心中,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文化记忆。
二
宋是中国历史上又—个文化繁荣、艺术昌盛的时代,茶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相较于唐代,宋代的茶文化更加注重内涵与品味,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精神寄托,更上升到了美学与哲学的高度。宋人追求茶艺的精细,注重茶席布置、茶具选用、水质选取、烹煮方式等细节,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品茗艺术。
花在宋代也备受推崇,宋代文人雅士赏花、咏花、种花之风盛行,花卉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种花卉在宋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与寓意,如大词人李清照写的“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等等。
无论是家中的瓶花装饰,还是园林庭院内的花卉栽培,都显现出宋人对自然美的极致追求。春末夏初之际,宋人会在花树下举办雅集,如范镇的“飞英会”,这种活动结合了品茗、饮酒、赋诗、奏乐等多种形式。另外,在宋代插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花材的选择、搭配、线条、色彩、意境都极为考究。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茶肆》中记载:“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宋代的茶室常常布置得非常雅致,花卉与茶具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文人们在品茗论道的同时,也赏花品花,将茶与花的韵味相互融合,使得整个品茗过程充满了诗意。在重要的节日或庆典场合,宋人常常以茶会友、以花为媒,通过品茗赏花来增进友谊、交流情感。
与唐代相比,宋代文人中爱茶、爱花的人数之多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轼、陆游、李清照等都是爱茶又爱花,每每挥毫泼墨,必有茶与花相伴。南宋词人杜耒的一首《寒夜》流传千古,写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诗中杜耒在寒夜中以茶代酒款待客人,窗外的梅花与炉中的茶香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情趣。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其《临江仙探梅》中,将茶与花并做寄托情趣的载体,诗中写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明日重来应烂漫,且将金蕊泛金尊,依前满酌杯中茶。”与他相比,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显得尤为凄凉,“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写到了李清照病后初愈,煮茶自饮,与窗外木犀花相伴。其实,她煮的是豆蔻用来代替茶。
三
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和花卉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阶段,茶与花不仅各自繁荣,而且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社会风尚,体现出古人追求自然和谐与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团茶,推崇更为简便且贴近自然的芽叶型蒸青散茶,并推广了“瀹饮法”,这—变革使茶的品饮方式更加平民化和日常化。这一时期,“文士茶”之风盛行,文人们热衷于在自然中品茗赏景,他们寄情于茶香和山水之间,这种追求在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唐寅的《事茗国》和《品茶国》等作品中部有直观的体现。到了清代,茶文化更加世俗化,深入了平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清代的诸多小说里,茶事活动几乎纵贯全篇。
明清时期的园林建设达到鼎盛,花卉在园林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注重四季花卉的搭配种植,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赏花成为文人墨客和民众喜爱的娱乐休闲活动,诸如赏樱、赏梅、赏菊、赏荷等活动都有固定的季节和场所。同时,瓶花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更成为文人书房、厅堂装饰的重要元素。
明代文人袁宏道在《瓶史》—书中提出“茗赏者上也”。他认为,花与茶都是自然之美的体现,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通之处。在品茗时,以花为伴,不仅可以增添品茗的情趣,还能使心境更加优雅。袁宏道的这一观点,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追求。他们通过品茗、赏花等活动,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花与茶,给了明清两代文人更多的创作灵感。如清代诗人郑燮在《咏茶》中写到:“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这里的“香于九畹芳兰气”便是将茶的香气与兰花的芬芳相提并论。
自古以来,茶与花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日常饮品和观赏对象,更是寄情抒怀、表达审美的重要载体。今天,茶与花的交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道亮丽风景,代表着我们对于自然、对于美好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