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营养丰富、口感佳、食用价值高、加工产品多样化,市场潜力较大。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更应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甜玉米产量和质量。新州镇在新时期立足地理区位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通过种植甜玉米,发展规模化订单式农业,开展“基地+农户+科技+销售”的合作模式,合作社负责种植,收购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运输、销售,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为加强产业特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新时期需要持续重视做好甜玉米生产种植工作,加强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
1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1生长期调节
当前,甜玉米种植逐渐朝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同一播期鲜穗的采收时间较短,由于其后期可能需要再加工,若没有做好生长期调节工作,还可能对种植效益产生不利影响。相较于普通玉米,甜玉米种植应做好生长期调节,根据甜玉米后期用途及市场行情进行科学预测,合理控制播种时期。甜玉米季节性较强,其在短时间内即需要进行采收和上市。若应进一步做好加工,那么还需要根据加工能力来安排好生产采收计划,保证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种植时,可以选择早、中、晚熟品种,并对其进行科学搭配种植,更好延长供给甜玉米时间,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实际播种时,除了结合市场需求,可以结合种植地气候条件展开播种工作。在气温稳定且高于13℃时,即可以展开播种工作,首批甜玉米完成播种后,间隔7~10 d可种植下一批。首选土壤疏松、肥力较好、阳光充足的沙壤土地块进行种植,待进行精细整地后,可提前施入有机肥,播种后进行镇压[1]。
1.2选择适宜的品种
种植时,可选择与新州镇气候条件及生育期更为符合的品种,同时注意首选抗病力强、抗倒伏的品种,并且在种植时应选择长成后果穗相对均匀、籽粒排列整齐并且结实饱满的品种。
1.3适宜的种植密度
结合种植品种、土壤墒情及种植地气候条件等,科学控制甜玉米种植密度。若为晚熟品种,其茎秆相对比较高大,生长能力较强,生长期相对比较长,种植密度可适当减小;反之,早熟品种其茎秆比较矮小,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另外,若种植地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即可以进行密植,若土壤墒情差,则可以适当稀植。零星种植田间通透性较好,则可以密植,若连片大规模种植,可适当稀植。还要注意果穗产品特性。果穗要进行分级收购。一般都是以出口加工为主,所以要尽可能提高一二级产品率。同时还要根据商品要求及经济效益等调整好种植密度,保证经济收入,提高种植户种植效益。
1.4隔离种植
为保障甜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需要与普通玉米进行隔离种植,种植间隔至少应超过400 m,种植时大多采取空间隔离的方式,偶有时间隔离的种植方式,若采取时间隔离,可控制好授粉时间,甜玉米和普通玉米散粉期应间隔1个月以上,但无论采取哪一隔离方式,均需要避免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的花粉不会串粉,同时甜玉米是胚乳性状的单隐性基因突变体,其在接受普通玉米的花粉后,即可能生长为普通玉米,自身品质等会发生改变,需要做好种植隔离工作。
1.5科学施肥
相较于普通玉米来说,甜玉米其幼苗长势较弱,成熟相对较早,在生长前期应注意施足基肥。在生长过程中应注意补充充足的氮、磷、钾等肥料,结合土壤墒情,及时补充甜玉米生长所需的各种肥料。可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提高施肥科学性。施肥时,需要注意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前期施入充足的基肥,为后期生长奠定良好基础;施肥时需要注意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基肥一般应占施肥总量的70%左右,大部分磷肥应结合基肥施入,一般在前一年结合秋耕施用。施用基肥时,应使其与土壤均匀混合,若氮肥作基肥,一定要深施,避免氮素挥发损失。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对于氮元素需求量最大,其次是钾和磷等元素。氮磷钾比例为大约为1:0.48:0.8,实际施肥时,还需合理控制肥料中营养物质比例。其次,要结合甜玉米各个生长阶段需肥实际情况,及时添加肥料。通常3~4叶时期是玉米用肥临界期,该阶段需肥量虽然不高,但应注意施肥科学性,全面施肥。大喇叭口时期是甜玉米需肥关键期,此时及时施肥能够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2]。另外,可以及时施用定根肥,有助于提苗定根,使得叶片更为舒展浓绿,更加旺盛生长,能够获得良好的抗病保苗效果,更好开展光合作用,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
1.6适时收获
结合甜玉米实际用途,可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机。通常,鲜食甜玉米多选择乳熟期进行收获,通常乳熟期糖分含量比较高,可适时收获。若收获时间较早,可能出现玉米穗小、籽粒颜色浅的情况,同时含糖量较低,会影响玉米口感。反之,若收获时间过晚,还容易造成含糖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籽粒皮会变得僵硬,严重影响其口感。
2病虫害防控
甜玉米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病虫害,需要加强疫病防控,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疫病防控的科学性,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运用多种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2.1病害防治
玉米茎腐病是常见病害类型,该病害多在甜玉米吐丝期后期出现,容易引发大面积田间感染。病害出现后,会造成叶片腐烂,后期腐烂部位扩散,茎基部腐烂变色。高温高湿环境下,该病害发生概率较高,可优选抗病能力比较强的品种,并提前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后期及时喷洒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12.5%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 000倍液,并对准玉米植株茎部,可较好抑制病害。
玉米纹枯病会影响其叶鞘部位,其一旦发病,会导致叶片出现云纹状病,若没有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病害会持续扩散,蔓延到叶鞘和顶部叶片,防控时应注意合理轮作,首选抗病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药物防控可应用苯甲醚丙环唑、井冈霉素等药物。
玉米锈病是常见病害类型,会威胁玉米健康生长,初期叶面出现黄色至红褐色小点,后期逐渐蔓延成红褐色条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干。该病害可能造成玉米产量减少5~20%。防治时,可使用抗病品种,首选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强的甜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并注意在病害高发期间,及时做好除草等工作,加强病害监测。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控,间隔7~10 d使用1次,连用2~3次,即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上述药物可交替使用或两种联用,以保证使用效果,避免耐药。
玉米大斑病是常见病害类型,会导致玉米叶面出现不规则或圆形红褐色斑点,严重时可能造成整个叶片枯死,导致玉米产量降低10%~50%。防治时,应加强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在用药时,应找准病害发病高峰期,科学用药,即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物进行田间喷雾,间隔7~10 d使用1次,连续防治2~3次,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2.2主要虫害防治
玉米螟虫、蚜虫及各种地下害虫均会对甜玉米生长造成较大威胁,防控时,应注意通过提前进行种子处理或撒播毒土的方式进行防控,取40%辛硫磷乳油按照1︰15比例进行配比后与沙土混合制成毒土,然后将沙土均匀撒施到玉米地表面。防控地下害虫等,可应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90%晶体敌百虫等药物。生物防控技术是有效的防治技术。防控时,通过引入天敌,即能够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寄生性昆虫,如瓢虫、寄生蜂等,对玉米害虫进行捕食或寄生。利用多种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包括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防控时,应重视天敌保护和引导,通过生态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天敌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如种植花卉边缘植物、设置田间小灌木、建立天敌栖息地等,为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的条件。在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时,可以结合具体的田间管理措施,如科学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监测等,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2.3加强病虫害监测
种植时,需要做好日常防治预警,明确各阶段玉米生长情况,对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情况展开科学预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新时期,可以充分应用网络与通信技术、GPS、GIS等技术做好监测工作,有效降低病虫害防治难度。另外,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对甜玉米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宣传,提高防控质量[3]。
综上所述,新时期,做好甜玉米生产栽培工作,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带动种植户增产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应重视做好各项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并针对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各种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展开合理防控,有效改善甜玉米减产或质量不佳的现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宏宇.甜玉米栽培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2(10):37-39.
[2]戚江利.洛阳市甜糯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1(36):58-61.
[3]杨正彪.鲜食甜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9):21-22.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杨仕波,罗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