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障其产量与质量,需要加强玉米种植土肥管理,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生长条件。玉米种植土肥管理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质量等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方式,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及营养的需求,实现玉米高产、稳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当地玉米产业发展。
1玉米种植土壤管理
1.1播种前管理
玉米生长需要土地具有良好透气性,土壤中尽量含有一定量的砂质土壤,保障土地具有良好透水、透气性。在玉米种植前,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种植,结合深翻等技术对土地进行治理,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土壤在经历了一个季度的农业生产后出现了一定沉降情况,土壤颗粒之间间隙变小,出现板结、不透气、不透水情况,因此,玉米种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翻,改善土壤、加深耕层、消灭病虫害及清除杂草。但土壤深翻需要时机需要合理把握,建议秋收后进行,为土壤熟化提供充足时间,有利于土壤蓄存晚秋降水,实现秋墒春用,不仅如此,秋收后进行土壤深翻能够避免土壤病虫害问题,利用紫外线、低温杀灭对土壤中的病菌、害虫,有效预防土传病虫害。深翻时注意土壤湿度,土壤水分含量在18%~22%时适宜翻地。
土壤深翻深度在30~40 cm为宜,这一深度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作层厚度,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抗病能力,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目标。玉米根系较为发达,深翻能够让玉米根系茁壮成长,满足其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需求。注意部分地区深翻不需要每年进行,可以每2年深翻1次。土地深翻结束后,在玉米种植前进行整地,确保土地表面平坦,确保土地表面没有杂物,为开沟、起垄、播种打下良好基础[1]。
部分地区在玉米种植前并不进行土壤深翻,而是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实现玉米免耕播种与少耕播种,其中,免耕播种是将玉米秸秆均匀覆盖还田原垄,上年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均匀覆盖地表,春季原垄卡种(错茬)免耕播种,减少地表裸露面积,解决风蚀、水蚀及墒情不足问题,但增加土壤中残留的病菌、虫卵与成虫基数,增加土传病虫害侵染概率;少耕播种即上年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均匀覆盖地表,秋季或春季播种前使用秸秆覆盖还田少耕整地机械,对垄体种床上面的秸秆(根茬)进行简单处理后,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这一方式能够保障地温,适宜在气候温度较低的地区中应用。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前的土壤管理需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玉米品种等进行具体分析,为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1.2中耕时期
在玉米中耕时期进行深松中耕作业,散墒增温,尤其是种植大户、合作社等要充分利用大型机械增加深松翻地次数,改善土壤条件,促进苗根生长。这一时期也是田间除草的关键时期,利用化学除草、人工除草方式提高除草效率,减少其对土壤水分吸收。这一时期的土壤管理以抑制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为主,对幼苗长势差的地块要提早合理追肥,对于常见的玉米病害及早喷施杀菌剂,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对玉米螟、黏虫、红蜘蛛等虫害也要及时使用生物或药剂防控[2]。
2玉米种植水肥管理
2.1基肥
玉米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一般提倡钾肥、磷肥和锌肥等与有机肥混施,以提升肥效果。施用方法可根据基肥数量、种类和播种期而灵活掌握。基肥施肥可以在耕地做垄前一次性将基肥施在土地里,还可以不施底肥,在播种玉米时,同种子一起下地,施以少量磷酸二氨作为口肥,提供苗期营养,在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来增加玉米所需营养,但第二种施肥方式容易造成化肥流失。基肥施肥量要合理控制,避免施肥量过多造成地温较高,不利于幼苗生长,容易出现植株死亡现象[3]。
2.2生长期水肥管理
玉米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在玉米拔节期与抽穗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25 kg,对于长势比较弱的地块,其玉米颜色较淡,喷施叶面肥,在降水量较少的气候条件下及时进行灌溉、追肥。玉米拔节期抽穗期一般为25~30 d,从抽穗期到花粒期大约50 d,其具体施肥流程为:当玉米植株长到6~7叶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及追施苗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150~225 k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般每公顷可施尿素300~400 kg;在防治蚜虫等病虫害期间,利用农药进行喷施,需要结合农药说明书进行科学配比,采用植保机进行喷施。注意选择喷施时间,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喷施,让农药与露水融合,提高杀虫效果,对农田旁边的杂草也需要进行农药喷施,全面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做好玉米防倒工作,在玉米容易出现倒伏的区域做好玉米中耕培土工作,促进玉米生根发育,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4]。
在玉米浇水灌溉方面,玉米大喇叭口期需水量增加,需要及时灌溉,抽穗开花期处于夏季日照时间最长、气温最高的气候条件下,这一阶段玉米需水量最大,若此时降水量较少,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浇水灌溉,确保土壤湿度保持在80%,增加行间湿度,提高授粉结实率,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确保玉米产量;玉米结粒期要求土壤水分保持在70%~75%,若此时降水量较少,需要及时浇水灌溉,确保叶片光合作用,这一阶段浇水3~4次为宜。
目前,玉米水肥管理以往经验为主,其科学性需要继续加强,不合理施肥容易对土壤造成伤害、肥料浪费,不利于玉米种植可持续发展。不同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不同,土壤结构不同,需要结合玉米品种需肥特点合理制定施肥方案,抓住玉米成长关键期,发挥水肥作用,保障玉米产量与品质。化肥过度利用会加快土壤板结速度,降低土壤品质,建议适当利用有机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其中有机物含量。玉米施肥方式包括条施、撒施和穴施3种,建议利用条施的方式进行施肥,肥料与玉米种子、根系距离最近,为玉米根系发育提供营养。
3发挥土肥管理技术效益的其他措施
3.1严格选种、种子处理与种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种植习惯等选择适宜的玉米种子进行种植,例如种植玉米前的前茬作物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前茬作物生长特点,选择优良玉米种子。若当地农业灌溉设施不完善,例如滴灌设施不全,需要选择抗旱品种。建议选择生长时间长的玉米品种,这类玉米产量与品质高于普通玉米品种产量,但需要注意把握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高度,部分玉米品种高度较高,其抗倒性不足,如果将其种植在较为开阔区域,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在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进行晾晒,起到杀菌作用,且种子经过晾晒后,其吸水性能提高,发芽率高,幼苗植株健壮;还可以对种子进行浸泡,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水分,促进种子发芽。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玉米生长状况受到土壤肥力、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确保玉米健康生长。一些早熟的玉米品种,其发育期较短,植株较为矮小,可以适当密植,每公顷可达6万株,在降水量充足的地区,也可适当密植。玉米并不是越早播种越好,适当晚播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建议在当地温度为10℃时进行播种,种子播种深度在3~5 cm,以中熟品种为例,适当晚播种有利于提高产量,4月20日~5月15日是最佳的播种时间,在干旱地区种植玉米,为确保种植出苗率,可以带水箱进行免耕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利用浅埋滴灌技术进行播种,可以将玉米产量提高30%~40%。玉米播种需要保障其深度一致,由此确保苗出齐,提高70%~80%产量。
目前,玉米种植以机械化种植为主,有利于控制玉米种植密度、深度,建议采取覆盖地膜的方式进行玉米种植,有利于减少土地水分蒸发、遏制杂草生长,即便在气候条件较为干旱的情况下,地膜能够缓解土壤中水分蒸发速度,但覆盖地膜影响土壤品质,需要农民及时对其进行清除,避免对玉米根系生长带来影响。
3.2病虫害防治
利用农药与绿色植保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其中以绿色植保技术为主,以预防为主,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选择毒性低、残留低的农药,根据说明书内容进行科学配置,避免农药使用量过大对玉米植株造成伤害。在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时,利用智能虫情测报灯自动监管农田中的害虫,并自动完成诱虫、杀虫、拍照、识别等系统作业,将相关数据上传到云平台,相关技术人员对害虫类型、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避免病虫害加剧,造成玉米减产。
玉米病虫害监测需要强化事前预防,例如,当天气持续干旱时,玉米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此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及时观察玉米植株生长情况,检测土壤水分含量,采取措施提高玉米植株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结合及时浇水、施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3.3晚收
适当晚收可以提高玉米品质,为玉米灌浆提供充足时间,可以在入秋前后,玉米完全成熟期后进行收获。当玉米秸秆全部发黄、玉米在秸秆上头朝下时收获,此时秸秆已经死亡,玉米籽粒可以充分干燥,有利于玉米储藏。鲜食玉米要在籽粒饱满、灌浆后、口感最好时采收,一般是授粉后22~24 d,采收后要及时销售或加工。
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在于种植前对土地进行整理,采取深翻、施基肥的方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把握玉米发育关键阶段,及时对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与病虫害防治,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此外,为保障玉米种植的经济收益,建议农民做好选种、适时播种、晚收等工作,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品质。
参考文献
[1]谢真.浅析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5):156-157.
[2]李小芳,陈新阳,张文智,等.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23(29):15-16.
[3]栾红丽.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探析[J].新农业,2023(16):14-15.
[4]陆凯.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优化策略分析[J].种子世界,2022(12):147-149.
(山东省单县北城街道办事处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