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南:“西安事变”中的特别联络员

2024-06-24 01:25:47
读报参考 2024年18期
关键词:王炳南杨虎城西安事变

王炳南是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党的外交事业,颇具传奇色彩。

受杨虎城资助出国留学

王炳南,1908年1月出生在陕西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受家庭的熏陶及“五四运动”的影响,少年时便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王炳南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炳南的父亲王宝珊早年参加同盟会组织。辛亥革命后,他遵从孙中山先生的指示,回乡从事革命工作。王宝珊生平有两位密友,一位是时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另一位就是后来任第十七路军总司令的杨虎城。王宝珊长期在杨虎城部队担任高级军官,两人志同道合,情同手足,曾结拜为兄弟。

杨虎城知道王炳南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党员,但仍对兄弟的儿子关爱维护。当时,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的行径很是不满。一直以来,他对中共积极抗日的做法十分认同,对共产党人也颇为敬重。

1929年初,杨虎城见到王炳南,就和他谈起打算派他去日本留学的想法。杨虎城说:“我是军人,带兵多年,过的是单纯的部队生活,不是练兵就是打仗,读书和学习的时间少。搞革命要有理论,而你过去也没有很好地受教育,我想送你去日本留学,以后回来搞革命更好。”

不久,在杨虎城的支持下,王炳南前往日本留学。遗憾的是,由于在日本开展地下活动,1930年底,王炳南被日本警察追捕,不得已返回国内。王炳南觉得有负杨虎城的期望,但杨虎城并没有因此对王炳南表示任何不满。恰逢杨虎城打算派几位年轻人去欧洲学习,王炳南再次被选入其中。

1931年初,王炳南到达德国,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政治学专业。在此期间,他按照党的指示,担任德共中国语言组书记、国际反帝大同盟东方部主任和旅欧华侨反帝大同盟主席等职。1935年秋,王炳南与有着共同理想的德国大学生安娜(即王安娜)结婚。此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6年2月,王炳南接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委派,准备回国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做争取杨虎城和第十七路军抗日的统战工作。

成为杨虎城十分倚重的“臂膀”

1936年春,王炳南夫妇从北平回到西安后,应邀来到杨虎城公馆作客。第一次见面,王炳南没有提及自己打算到第十七路军工作的事情。

不久,王炳南应约再次来到杨虎城的别墅与其会面,王炳南首先谈了在德国的见闻,接着又谈了他对国内形势的分析、看法。杨虎城认真听完王炳南介绍的情况后,感慨地说:“我与中共某些人已经有接触,可是素不相识,说话难免有顾虑和保留,现在你回来了,可以无话不谈了。”最后,王炳南转达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建议,劝杨虎城和陕北红军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杨虎城表示同意和陕北红军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决定安排他在第十七路军军部工作。在杨虎城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王炳南成为杨虎城十分倚重的“臂膀”,深得信任。

1936年9月,杨虎城为躲避蒋介石要求他“剿共”的施压,决定以治病为名,去上海疗养院“接受几天治疗”。在上海期间,王炳南陪同杨虎城走访了许多社会名流,同他们就国内局势的发展和蒋介石的政策进行了探讨。不久,王炳南手持东北著名实业家杜重远的信去拜访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张学良见到王炳南很高兴,因为王炳南的到来使他获得了一个和杨虎城进一步沟通的渠道。从此,王炳南成为杨虎城和张学良之间的联系人。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两次去西安逼张学良、杨虎城继续“剿共”,并命令3个月内将陕北红军全部消灭。但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既不想打内战,也不想离开西安,二人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决定于1936年12月12日对蒋实行“兵谏”,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王炳南在“西安事变”中身兼新成立机构的数个要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积极参加“设计委员会”的工作,委员会直接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负责,实际起到政治参谋作用;他组织成立“宣传委员会”,将“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和重要动态通过新闻媒介或国际友人及时地向国内外报道;此外,他还积极投入到第十七路军军部的工作中。

在张、杨、周三方间发挥重要协调作用

1936年12月17日下午,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中央代表飞抵西安,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热烈欢迎。在到达西安的当天晚上,周恩来一方面抓紧时间先与张学良会谈,交换意见;一方面指定罗瑞卿亲自去找王炳南,了解杨虎城及第十七路军的最新情况,为次日与杨虎城会谈作充分的准备。为了能使周恩来进一步了解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态度,王炳南向罗瑞卿作了全面而详细的汇报。

王炳南认为,张、杨在和共产党联合抗战、尊重共产党的意见以及对周恩来的敬佩上态度都很一致,不一致的是对蒋介石的认识问题。张以为,他的坦诚态度和救国热忱会赢得任何人的支持和同情,主张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战,就放他回南京,并且还拥护他当领袖,还认为蒋不至于对他们有什么报复之心。杨的看法就不同了,他认为,“蒋介石从背叛大革命以来的行动,充分暴露了此人说话不算数、翻脸不认人的丑恶嘴脸。如处理稍有不当,必将遭到残酷的打击报复”。张、杨在认识上尚有此不同,其部下们的认识则更不一致。王炳南所谈的情况对周恩来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针对张、杨的分歧,分别去做他们的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会谈中,杨虎城对周恩来坦率地说:“共产党和国民党是敌对的党,地位上是平等的,对蒋可战可和。而我是蒋的部下,如果轻易放,蒋一旦翻脸,我的处境就与共产党有所不同了。”周恩来针对杨虎城的思想情况,对他作了如下解释:“现在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因此促使蒋改变政策,实现对日作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至于蒋是否报复,这并不完全取决于蒋介石个人,只要西北三方面团结一致,进而团结全国人民,形成强大的力量,蒋即使有报复之心,也不可能实现。”

杨虎城听了周恩来的一席话后,表示愿意听从中共的安排。经过张、杨与中共三方多次会谈,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1937年3月,国共达成了和平解决事变的协议后,周恩来等返回延安。离开西安前,周恩来同王炳南谈了一次话,对他在“西安事变”中的积极工作给予表扬。

1946年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在开幕式上,蒋介石承诺要释放政治犯等事项,中共代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释放杨虎城、张学良两位将军,让张、杨两位将军重获自由,王炳南在政协会场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督促蒋介石不要自食其言,请社会各界对此事拭目以待。但是,中共方面和王炳南的努力并没有达成目标。张学良一直遭蒋软禁。1949年9月6日,蒋介石下密令将杨虎城将军杀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炳南历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驻波兰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等职。1988年12月22日,王炳南在北京病逝。

(摘自《党史纵横》水新营)

猜你喜欢
王炳南杨虎城西安事变
关露:千古情人独我痴
杨虎城南阳“扫黑除恶”传佳话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阴谋如何得逞?
中外文摘(2020年2期)2020-03-03 02:38:48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
山海经(2017年1期)2017-04-11 02:18:24
牙医确认杨虎城将军遗体
饮食保健(2016年13期)2016-04-12 17:41:35
关露:千古情人独我痴
东方女性(2014年9期)2014-09-15 21:27:43
关露:千古情人独我痴
人民周刊(2014年12期)2014-09-10 07:22:44
一场幽梦同谁近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
军事历史(1999年4期)1999-08-20 07: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