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下,投资高学历,还是高技能?

2024-06-24 01:25
读报参考 2024年18期
关键词:蓝领白领劳动者

“我是觉得,不是说没用,是真没用。”说到这儿,李玉华的五官都蜷缩起来,眉头紧皱。李玉华是河北保定农村焊工耿帅的母亲。耿帅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手工耿”。自媒体博主“手工耿”,以一系列硬核手工制作的“无用发明”在社交媒体走红,在全网拥有千万名粉丝。纵然是因为儿子的事迹接受采访,李玉华还是嘟囔着吐槽儿子发明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提到了“手工耿”这个案例。他指出,在中国,热爱摆弄机械,常会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与体力劳动相关的蓝领工作,总是披着不甚光彩的外衣。“大家对蓝领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张成刚说。自2016年起,张成刚就开始关注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就业形态。

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所在的劳动力市场,与一般意义上的蓝领群体较为贴合。张成刚及其团队深入研究了蓝领用工领域,并于2022年、2023年连续推出《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在当下中国社会,白领与蓝领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势?以下是记者与张成刚的对话。

与其说白领与蓝领,不如说都市与农村

记者:“蓝领”和“白领”这两个对不同职业群体的称呼从何而来?

张成刚:这两个词来源于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它们在工业时代,分别形成了一部分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群体,和另外一部分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群体。相对来说,蓝领工作对技能水平要求较低,工作场合多在工厂、车间等;白领工作对学历要求较高,人员多受过大学教育,以办公室工作为主。

两个群体的平均收入情况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国家的蓝领收入低于白领收入。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白领工作的生产力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全球化不断将蓝领工作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故而白领与蓝领工作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记者:这两个职业群体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形成、发展过程?

张成刚: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家才有意识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区分开来,并以白领和蓝领来形容劳动者。不过,相比于白领和蓝领,区别中国劳动者的主要特征,是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分割。

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新的产业工人群体的主体。受户籍制度限制,大部分制造业的劳动者漂移于城市之中,并不能扎下根来。过去城乡之间的分野,换了一个形式,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白领和蓝领之间的分野。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迁移户籍,几乎是农村劳动者转化为白领或者说城市劳动者的唯一一次机会。

白领内卷,蓝领上升

记者:《2023年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蓝领跟白领之间的月薪差距不断缩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成刚: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供需的角度去理解。从劳动者供给角度看,我国劳动力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且大家都更愿意进入白领职业。这一选择既与市场收益相关,也与求职偏好相关。大家倾向于认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就应该寻找白领工作。这使得白领端劳动力供给充分,而蓝领端供给减少。

从劳动力需求角度看,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仍需要大量劳动者填充,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等先进制造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量增大,待遇也不断提高。而主要的白领职业,像金融、房地产、教育、互联网等,在过去几年受到较大冲击,需求相对在减弱,待遇也在下降。所以,蓝领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白领收入保持平稳,没有快速增长,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记者:随着职业不断分化、发展,在白领和蓝领中间,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些难以区分的新职业群体?

张成刚:在过去,我们会认为工厂里的工作是以体力奉献为主,将它与蓝领挂钩。事实上,随着制造业技术的提升,体力劳动更多被机器替代,劳动者必须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技术水平以操控机器。作为机器的操控者,劳动者不是贡献体力,而是贡献脑力。服务业中也一样,消费者的需求分化越来越细致,对应的服务提供者的技能水平也不断提高,如高级的理发师,其工作的创造性以及收入都不低于白领工作,但是社会还是会按照固有印象,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从业者视作蓝领,其实人群的本质已经发生转变了。

从被动滑落到主动选择

记者:我们观察到不少主动从白领岗位上离开,加入蓝领群体的个体,其中不乏一些名校毕业生。您是否也关注到这一现象?

张成刚:这个现象存在,近来不断有案例出现。在过去,如果一个人从白领转化为蓝领,社会倾向于将它看作是职业生涯发展上的失败,但是现在主动选择这种变化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的收入还得到了提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记者:这背后是否与白领工作自身的发展变化有关?

张成刚:白领工作发展的初期,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生产力的带动,它的工资水平很快和蓝领拉开了差距,社会对白领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以至于大众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只要我通过努力获得一个学历进入白领工作,就会获得不错的职业发展。

现在,白领工作的生产力提升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从事技术或知识含量较低工作的白领,他的收入水平其实不如同等学历或其他条件的蓝领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白领劳动者的职业认知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并作出不同的选择。一部分会选择更高工资的蓝领工作,另一部分可能会继续在白领的职业赛道上边困惑边坚持。

大家对蓝领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

记者:未来蓝领的地位能和白领一样吗?

张成刚:这取决于包括薪酬在内的全方位待遇对比发展情况。

我们在调研工厂用工时发现,大学生对工厂的理解还有较大偏差。在他们印象中,工厂和脏乱差直接挂钩。但当他们真正进入一个先进制造业的工厂,看到无尘的车间,接触到不涉及太多体力的机器操作等工作后,他们才认识到原来蓝领工作也不错。

除了此前我们提到的各种影响人们对蓝领、白领职业认知的因素外,传统文化也还在发挥作用。我们推崇“学而优则仕”,放在现在,就是指拿到学历后最好从事管理工作。

相比于工业时代相伴而生的认知,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职业认知的影响更大。举例来说,在工业社会,喜欢摆弄机械的孩子是很受欢迎的;但在中国,真正把孩子送往技校学习机械,或是从事相关工作,会被认为是低端的,远不如管理工作。

记者:新的变化不断在发生,白领和蓝领在职业价值排序中的区隔何时可以被打破?

张成刚:我们谈到一些白领主动转换成蓝领,这是一个新现象,它能不能成为趋势,一方面取决于国家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对职业本质的认知。

目前来看,我国正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同时,大众的职业认知日益丰富。大家开始认识到,如果职业能和兴趣结合,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而言,都是更好的选择。顺利的话,可能十几年之后,我们就看不到白领与蓝领之间的区隔了。

(摘自《看天下》陈丽媛)

猜你喜欢
蓝领白领劳动者
报告:中国蓝领群体月均收入5 000元至8 000元
劳动者
加油员变身都市新白领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王建清为蓝领代言
郭锐20年磨炼成“蓝领状元"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白领“蜕变”农二代的华丽转身
蓝领“高薪”背后的尴尬
实用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