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清凯
我和老伴郭发珍都年近九旬,婚龄有68年了。
1956年结婚时,我是长沙县河田乡信用社外勤,农业户口,吃“挎米”(自带粮),没编制。而她是长沙县江背粮站正式职工,国家户口,工作有保障。当时不少人羡慕我找了个国家单位的堂客,夸我有福气,但也有人担心我好景不长,金饭碗配泥巴饭碗,未必能持久。我也自知从业不同,身份有别,因此难免思想有点波动。但“天要落雨,娘要嫁人”,“站岗放哨”也枉然,只能听天由命。可时过境迁,她不但没变心,而且始终对我百般呵护和体贴。
1964年初夏的一天,她捎来口信,要我赶到粮站去住宿一晚,明天一早随同粮站全体员工去韶山参观——她已和领导讲好了要我同行。
这消息于我是正中下怀,因为参观毛泽东故居是我多年夙愿。吃过晚饭,我便兴高采烈往粮站赶,待步行到那里,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她还没下班,正坐在营业室的煤油灯下,聚精会神地清点各种票据。我想给她帮忙,她说不用,粮站有规矩,“银钱重地,闲人免入”,要我去宿舍休息。
我躺在床上等她下班,等呀等,等到凌晨三点还不见人,便起床去看。啊,她还在噼里啪啦打算盘,我没打扰她,仍回房睡觉。
次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外面的哨子吹得急,催人们上车。这时她才走进房来,从柜里取出一套新衣服朝我一丢:“穿上,昨天特意给你买的,到韶山去,穿好点。”上得车来,只见人满为患,座位少了,她不坐让我坐,我不坐让她坐,两人推推让让。旁边有两个人看了,啧啧私语:“找个吃‘挎米的,还蛮嘚瑟!”她听到了,理直气壮地道:“吃‘挎米怎么啦,农民又怎么啦,你们不爱我爱!毛主席说,革命没有贵贱,只有分工不同,回家好好学毛著!”
我却在懊悔,悔不该同去韶山,害得她丢面子,受羞辱。我暗暗对自己说:努力吧,你也一定要有出息,要配得上她!
恰好,当年的《长沙文艺》主编莫应丰、《长沙报》总编熊伟,知道我平日爱好写作,在他们的极力推荐下,1972年我被调入长沙县委写作小组工作。调入不久,适逢湖南人民出版社要长沙县委写作小组编写《雷锋少年故事》一书,小组领导把这任务交给了我。为了让我有个安静的地方工作,领导同意我住到我爱人的粮站去写。
有一天,我正在伏案写作,忽然两个搬运工将她抬到房里的床上。见她双眼紧闭,一动不动,我急了,放声喊:“郭发珍!”她毫无知觉,我急得不禁流泪了。搬运工要我莫急,说这不止一次了,他们抬过多次,“没事,等下会醒来”。我问:“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她工作太累了,柜台上只有她一个人,买米买油的天天排长队,她要开票收款,称秤发货,白天忙一天,晚上做账做报表,点钞票,钉凭证,鸡叫三遍还没下班。“她又不是铁打的,铁打的也会熔,你要多买点补品给她吃。”
为搞清病因,弄明白需吃什么补品适合,我特意到江背卫生院咨询妇科的李医生。李医生说她劳累过度,营养不良,加之流产四胎,严重贫血,所以经常出现昏倒现象。“流产四胎?!”此事从没听她说过,我不相信。李医生说,不假,都是她做的手术。我听了,五味杂陈,她为我承受这么大的痛苦,我得亏欠她多少!我又感动又难过。事到如今,唯有将她的身体补好才是。李医生说:“暂不宜大补,先吃几颗安宫牛黄丸再看。”而当时安宫牛黄丸只公立大医院才有,并且要领导批条子才能买到。
那时,卫生系统属宣传部领导,我立马乘车来到长沙市潘家坪,找到部长皮问安。他很同情我们,提笔批示可在梅花地区三医院买两颗。我买了药回来,她说“太贵了吃不起”,不但不吃倒还生气,无论如何要我退回去。我只好做工作:“老郭,别这样,你这样拖下去太危险了。没钱可以赚,可以借,而命赚不来,借不到。倘若小孩失去了妈妈,谁来照料他们,我又如何得了!看在孩子的份上,你就吃了吧。”好说歹说,她才勉强接受了。
在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长期双重压力下,她身体每况愈下,体重由60公斤瘦到30公斤,百病缠身,经常住院治疗。
1978年,她患肺炎高烧不退,住进了湘雅医院。病危时,她以为自己时日不多了,流着眼泪对我说:“老陶,万一我走了,孩子们有了后娘,可要看重我们的儿女,别让他们饿了冻了。长大后,清明时节叫他们上坟烧炷香看看娘。人总是要死的,不要为我悲伤,如有对不起你的地方,请你原谅。你有心脏病,记得按时吃药。你对我好,如有来生,下辈子我还和你在一起……”
我心如刀绞,默默点头。幸喜后经肖振军教授几度抢救,她终于化险为夷。
她病了,我着急,我病了,她着急。1980年,我突发心肌梗死,被急救车送到湘雅医院,谁知进院要交500元,她拿不出。她二话不说,将她从娘家带来的“五子登科”玉摆件和玉手镯卖了,才得以凑齐住院费。我在医院住了7天,她请假陪了我7天。
1983年,她不满45岁就病退回家了。回家后,她不顾自身体弱,烧柴煮饭,洗衣浆纱,操劳不止。她惜金如命,空调不用用蒲扇,燃气不烧烧柴火,洗衣机不用用手搓。因为子女是独生子女家长,她忧心忡忡,生怕他们将来老了要进敬老院,没有他们的儿女陪。她担心子女染上恶习,奉劝他们不要打牌赌钱,说“十个打牌九个输,输了可惜,还不如拿钱帮助困难户”。她告诫后代,读书是起家之本,勤俭是治家之本,忠孝是传家之本,和顺是养家之本……一片丹心,为子为孙。
悠悠岁月,她的付出不是“一斤两斤”,而是“一吨两吨”,如今她已是风烛残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当好好陪伴她,照料她。我们挽手同行,相依为命,共度余生。(题图为2018年,作者和妻子在家中庭院合影)
编辑/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