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桂
随着健康体检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简称),颈动脉斑块仿佛成为了很多中老年人的“标配”。有些人特别担心,觉得检查出颈动脉斑块后,是不是意味着脑中风会立刻到来?有些人则觉得出现斑块是年龄的产物,可以不当一回事。那么发现了颈动脉斑块怎么办?是否需要治疗?这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下面来讲讲其中的一些重点。
一、斑块大小、稳定性的判定
由于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血管都被保护着不容易被看见,而颈动脉的位置较浅,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有没有斑块、斑块的大小、位置,所以就被选为监测全身血管的“窗口”。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说明全身血管很大可能也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来发生血管堵塞(如心梗、脑梗)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正常情况下,颈部彩超显示颈动脉内-中层厚度约为0.8mm~1.0mm。当其数值大于1.0mm,就称为内中膜增厚;数值大于1.5mm则是颈动脉斑块,这样大家看超声报告时就可以明确斑块的位置和大小了。
超声检查以血管壁回声作为参照,斑块内组织成分的含量不同,颈动脉斑块可分为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及强回声斑块。斑块的稳定性判断,一般低回声、混合回声或等回声斑块,提示斑块可能不稳定,有破裂的风险,可能导致血管堵塞;高回声或强回声斑块,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血管堵塞的危险性相对较小。
二、形成斑块的危险因素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其中有不可改变的因素,比如家族遗传、种族、性别及年龄,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高血脂、肥胖/超重、尿酸高、熬夜、不运动、炎症水平高等。
三、形成斑块的机理
我们的血管如同水管,生下来时血管内皮是完整的不易形成斑块(如同水管刷了一层油漆不易生锈)。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同水管的生产厂家、材料及使用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生活习惯很好,各项指标正常却也有斑块,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斑块的机率也越高的原因。
而可改变的因素当中,高血压、高血糖、吸烟是最大的危险因素(可把它们比喻成刮水管油漆的大刀,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吸烟,它的影响之大,基本等同于高血压或糖尿病对血管的影响),肥胖/超重、尿酸高、熬夜、不运动、炎症水平高等也是破坏因素(由于破坏力稍低些可以各比喻成刮水管油漆的小刀),它们都会损伤血管内皮为动脉斑块的形成提供了“肥沃土壤”(如同刀刮水管油漆为生锈提供条件一样)。而高血脂(就好比水质)不仅为斑块提供了“建材”,还持续刺激着血管壁,让各种脂质和其他物质越积越多,形成斑块。高危因素越多(如同刀越多),血管内皮损伤越多(水管油漆被刮掉的越多),形成斑块就会越多且会越来越大(锈迹会越生越多越来越大)。
四、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首先确定斑块的大小性质,其次对照查看自己存在的可改变危险因素。
总的原则是不管斑块是大是小,是稳定性还是不稳定性,都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而是否使用药物,使用何种药物,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1.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主要包括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 食盐(< 5 g),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以及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等。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身体活动。
静态生活方式有害健康,应尽量减少久坐时间。
身体活动有规律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运动形式及运动量应遵循个体化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老年人可选择快走、太极拳、广场舞等形式进行活动。
3.控制体重。
肥胖及超重人群心脑血管风险增加,通过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方式控制体重,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4.稳定情绪,按时作息。
5.在医生的指导下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等异常指标。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有个初步了解,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形成,不必太过于紧张也不要不当一回事,调整生活方式,尽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必要时就医,进行规范化治疗。
编辑/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