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2024-06-24 04:31:03苗真子高波黄婷婷
商业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市场竞争

苗真子 高波 黄婷婷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探讨双向FDI协调发展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对于培育提高贸易竞争力的新动能、建设贸易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向FDI的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产业专业化集聚效应,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此外,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和企业特征异质性。

关键词:双向FDI协调发展;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聚;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F424;F7406;F8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4)02-0033-12

收稿日期:2024-01-30

作者简介:苗真子(1994—),女,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高波(1962—),男,江苏泰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黄婷婷(1991—),女,江苏盐城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数字金融、农业农村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8BJY112;南京大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经费支持项目,项目编号:14809001。

一、引言

从数量扩张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大量的理论和事实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是企业从成本、价格优势转向综合竞争优势,推动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升级,在贸易大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如何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大循环,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质量水平,最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已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双循环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在各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动商品要素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流动。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资本在国际市场上跨境流动的关键表征,也是我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战略的主要载体。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2022年全球FDI同比下降12%,发达经济体FDI流入同比下降37%。然而,即便是在全球多重危机与挑战的冲击下,我国对外贸易仍平稳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2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引资额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万亿规模,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与此同时,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0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7%。由此可见,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攀升且日趋呈现同步发展之势。那么,中国双向直接投资能否形成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格局,进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在大进大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发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开拓了国际市场,助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然而,诸多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我国贸易发展成就是基于要素资源投入的产品数量的增加,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良莠不齐,以低价取胜的“低端制造”和“低端锁定”仍是我国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第一印象。随着逆全球化浪潮抬头,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口需求降低,加之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技术突破难度较大,要素自由流动壁垒尚未完全破除,过去以低加工度为导向的出口模式已难以为继。“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这为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强国,不仅要在世界货币体系、国际议题参与等拥有话语权,还包括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与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等[1]。由此可见,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能否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由价值链低端锁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2]。更进一步,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不仅是国家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直接映射,也是推动我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重要支撑[3]。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亟须转变对外贸易发展动力,培养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内生竞争新优势。出口集聚如何实现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如何促进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以质取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为推动对外贸易向高质量增长转型提供微观层面的支撑,也有助于我国企业实现价值链攀升。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有:(1)从宏观视角分析双向FDI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企业出口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宏观视域双向FDI在微观企业层面的应用。(2)本文从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演进、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微观层面市场竞争程度的视角,考察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化对双向直接投资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的理解,为建设“贸易强国”提供新的经验证据。(3)从多维度探讨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异质性特征。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FDI和OFDI发展并重阶段。双向FDI既包括物质资本的跨境流动,也包括技术、知识、制度、信息和人力资本等高端生产要素的广义“资本”流动,具有联结国内外两大市场的枢纽功能,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运转的重要纽带。因此,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指中国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双向FDI内在要素互为补充、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OFDI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协调发展[4]。这种协调发展的逻辑体现在:FDI促进了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管理经验的传播,进而有助于东道国资本积累。考虑到为国内产能过剩的产品寻找新市场,同时为了获取国外丰富的资源,东道国可能将剩余资本进行海外投资。双向FDI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二者在数量规模上的内在统一,进而实现结构上的协调。在一个特定国家里,如果FDI和OFDI的数值接近且都具有上升趋势,则可以认为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较高[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向FDI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之间为寻求利益最大化,也倾向于通过双向FDI协调发展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风险的共同分担。然而,FDI与OFDI以其相反的资本流动方向,承担着不同的经济职能。二者数量规模的发展不同步,可能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具体而言,当FDI规模远大于OFDI时,可能会导致技术依赖加深、个别行业产能过剩等,长期以来抑制资源配置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当OFDI规模远大于FDI时,则可能会造成国内资本流失和产业空心化,继而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因此,确保FDI与OFDI协调发展是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双向FDI是一国吸纳技术溢出,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关键路径。首先,FDI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扩散效应、模仿效应和流动效应等推动东道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6]。跨国企业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时,通常会增加研发支出以保持其竞争优势,这一做法不仅对东道国企业产生示范效应,还促使本土企业通过竞争效应和模仿效应,学习竞争对手的生产与管理经验,加大研发投入进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一过程有助于减少国内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阻碍,对于提升东道国的技术水平与出口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OFDI具有逆向技术溢出效应[7]。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人力资本的“干中学”效应、借助企业并购和联合经营,以逆向技术转移机制引入东道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端生产设备,进而提高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助于提升生产质量,还能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最后,双向FDI协同发展不仅架起了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桥梁,还整合了国内外比较优势,通过双重溢出效应加速本地技术、知识等存量积累,这对本地企业在吸收、模仿、创新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借助于技术吸收和内化的能力,形成了技术竞争优势,既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灵敏程度,也实现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H1:双向FDI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关于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影响机制,本文认为主要有“产业结构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三条渠道。具体表述如下:

首先,双向FDI协调发展从三个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第一,从FDI的角度来看,引入的外资弥补了东道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缺口,加速了资源向新兴产业汇集,这种动态过程有助于克服资源在低端产业的固化现象,促进了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为支柱产业[8-9]。FDI通过竞争效应激发本地企业之间的竞争,导致低生产效率企业被整合并购或退出市场,存留下的企业重新分配不同产业间的资源,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引入FDI还会激发本土企业的学习效应和模仿效应,增强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第二,从OFDI的角度来看,OFDI通过资源获得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等,帮助母国集中资源,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同时扶持新生产业的成长,为母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通过对外投资,本土企业学习、模仿和转化国际市场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对上下游关联企业产生示范效应,从而掌握全球产业链动态,更好地引导本国产业发展方向。第三,双向FDI协同发展促进了技术交流和知识转移,加强了国内外产业的互联互通,通过整合全球市场资源和比较优势,形成技术优势的培育效应。既提升了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使生产要素在全球市场的有效配置,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提升了本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随着本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活跃度增加,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和应用国际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高端升级,显著提高了本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其次,双向FDI通过产业专业化集聚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较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初期的稳定需求基础,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进而导致报酬递增,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出口竞争优势[10]。此外,在新兴增长理论、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和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下,产业集聚效应同样对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1]。双向FDI带来了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双向流动,促进了技术外溢、知识积累和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放大了要素的循环累积效应。在政府的显性引导与市场的隐性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加速了信息、知识、人力与技术等关键要素聚集,从而加快了产业聚集的进程。这种集聚不仅提高了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地理邻近性的优势还加强了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作用,通过共享劳动力市场和中间投入品,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最后,双向FDI通过市场竞争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竞争效应理论认为,健康的市场竞争对促进企业创新、提高市场效率和加速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进入者往往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这种市场竞争压力倒逼东道国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2]。双向FDI协调发展促进了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了产业和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形成了技术溢出、劳动力溢出和知识溢出,挤占了本地市场的超额利润。这种跨国界的技术、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参与国创造了更加公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竞争压力驱动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进行持续的技术与管理创新,提高运营效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比较竞争优势,最终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H2: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三个渠道推动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长期存在且区域间差异日趋扩大,东强西弱的格局逐渐固化。这种差异源于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及技术吸收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均衡。具体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活动最为密集和产业结构最优的区域[13],对高质量外资的接受程度和消化能力较强,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双向FDI带来的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二次创新,最终显著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东部地区的企业通过OFDI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和先进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虽然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转移加快了开放步伐,但由于起步较晚,其产业基础和技术吸收能力相对薄弱,导致双向FDI的溢出效应和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不如东部地区显著。在微观企业领域,首先从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具有融资、政策等优势,但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模式较为保守,个别行业还涉及到国家安全等敏感问题,而非国营企业具有更强的风险意识和灵敏的市场反应,因此许多国有企业与外资的关联度低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从双向FDI中获益的程度也不同。其次,企业规模决定了企业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大企业由于体量与资产规模较大,导致双向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中、小型企业在创新和管理方面较为灵活,因此在双向FDI技术溢出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产品技术具有显著的提升。最后,要素密集度体现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本和劳动的依赖程度,这直接关系到双向FDI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资本密集型企业可能更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提升产品质量,因而更可能从双向FDI中受益。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H3:双向FDI协调发展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和企业特征异质性。

三、模型构建、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

为了考察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本文设定如下基准回归模型:

QEPc,i,t=α0+α1·IDLc,t+α2·Xc,i,t+μi+νt+εc,i,t(1)

(1)式中,c代表c省份,i表示i企业;t表示第t年;QEP表示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IDL表示双向FDI互动发展水平;X是控制变量向量,主要包括省级层面和企业层面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μi为个体固定效应,νt为时间固定效应,εc,i,t为随机误差项。

(二)主要变量测度与特征事实

1核心解释变量: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首先,运用PVAR模型验证FDI与OFDI之间是否存在互动效应。通过对比各种单位根检验方法的特征,选取LLC检验、IPS检验和费雪式检验三种方法考察主要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认为FDI和OFDI是平稳序列。其次,为了进一步验证双向FDI是否存在互动效应,还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FDI和OFDI平稳性良好且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即FDI和OFDI之间存在显著的动态互动效应。

根据前文,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指FDI和OFDI相互影响,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实现技术溢出效应协调发展。考虑到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统和双向FDI协同发展具有相似的互动机制,既能体现双向FDI的协同程度,又可以较好地表征双向FDI二者协同溢出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因此,此处借鉴黄凌云等(2018)的测算方法[4],构建了双向FDI的耦合度:

Cit(IO)=FDIit·OFDIit/(αFDIit+βOFDIit)γ(2)

其中,FDIit、OFDIit分别表示i地区在第t期的FDI流量、OFDI流量。α和β表示FDI和OFDI的权重,均设定为05;γ为调节系数,设定为2。Cit(IO)的大小与耦合度正相关。由于耦合度只能反映FDI和OFDI二者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但双向FDI协调程度的内涵不仅是相互作用程度,还包括在此基础上的各变量发展水平,因此进一步引入耦合协调发展指标来表征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

Dit(IO)=C·T1/2,T=FDIit+OFDIit/2(3)

结合(2)式和(3)式,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的公式如下:

Dit(IO)=[2·FDIit·OFDIit/(FDIit+OFDIit)]1/2(4)

2被解释变量: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基准回归中,本文借鉴施炳展和邵文波(2014)的做法,采用KSW方法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算[14]。首先,构建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计量模型。

lnqimt=χmt-σlnpimt+εimt(5)

其中,i代表企业,m代表国家,t代表年份。lnqimt是m国消费者t年对企业i生产商品种类的消费量的自然对数。χmt为进口国-时间虚拟变量,lnpimt表示企业i在t年对m国出口产品的价格;εimt测度企业i在t年对m国出口的产品的质量,作为残差项处理。σ为产品间替代弹性,此处借鉴苏丹妮等(2018)的研究,将σ取值为3[3]。

为了将产品种类纳入考量,在(5)式中加入进口国-时间虚拟变量,用以衡量出口企业的国外市场需求;借鉴黄玖立和李坤望(2006)的做法,以国内各省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加权值衡量企业国内市场需求规模[15]。此外,将企业在其他市场(除进口国m)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工具变量,从而缓解内生性问题。对(5)式进行回归,将得出的(6)式定义为质量(qualityimt)。

qualityimt=lnλ^imt=ε^imt(σ-1)=lnqimt-lnq^imt(σ-1)(6)

将(6)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标准化质量指标(N-qualityimt),整体质量(TQ)定义如(7)式:

TQ=[SX(]vimt[]∑[DD(][]imt∈Ω[DD)]vimt[SX)]×N-qualityimt(7)

其中,Ω代表某一层面的样本集合,vimt代表样本的价值量(value)。

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出口技术复杂度(ETC)作为出口产品质量的代理变量之一。参考吴楚豪和王恕立(2019)的做法,首先测算微观产品层面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再将其加总到宏观区域层面,对省际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度[16]。从微观视角测度产品g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方法如下:

ETCg=∑(epg∑epg)·PGDPp(8)

在(8)式中,epg代表某省份p产品g的出口额占p省份出口总额的比重,PGDP为该省份的人均GDP。

其次,测度单位价格产品出口质量。

QEPpg=valuepg∑n(γng·valueng)(9)

在(9)式中,valuepg表示省份p出口产品g的单位价值,γng表示省份n产品g在我国所有出口产品g中所占的比重。

再次,将(8)式和(9)式代入,修正产品g的出口技术复杂度。

ETC′g=QEP02pg·ETCg(10)

最后,将(10)式加总到省际层面。

ETC=∑e·ETC′g(11)

3机制变量。(1)产业结构高级化(IS)是指产业结构向高水平状态演进的动态趋势。此处采用学界的普遍做法,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来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2)产业专业化集聚水平(IA)。采用省份两位码行业产值占全国该行业产值的比重进行衡量。(3)市场竞争程度(MC)。企业的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竞争状况的关键指标,能够直接展现单个企业自身的竞争压力,无论所处行业的竞争对手数量如何,较高的毛利率通常意味着企业面对的直接竞争压力较小。此处参考孔令文等(2022)的研究,将企业的毛利润率gpit测算方式设定如下[17]:

gpit=opitoiit(12)

其中,opit代表企业i第t年的营业利润,oiit代表企业i第t年的营业收入,企业层面的市场竞争程度计算方法是:

MCit=1-gpit(13)

其中,0

4控制变量。本文所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省级和企业两个层面。

省级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1)对外开放度(OPEN)。对外开放的程度与辖区投融资环境息息相关,从而波及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此处以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衡量对外贸易开放的程度。(2)城镇化率(UR),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镇化率。(3)人均GDP(PGDP)。此处采用人均GDP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了保持数据的平稳性,以人均GDP的自然对数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4)劳均资本存量(PK)。资本存量反映了某阶段物质生产手段,衡量了企业现存的全部资产,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中重要的基础性变量。本文用实际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人口的比值衡量劳均资本存量。(5)金融发展水平(FD)。采用各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衡量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

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1)企业年龄(AGE),采用样本年份与企业成立年份的差值加1,回归中将企业年龄取对数。(2)企业规模(EMP),用企业从业人数的对数表示。企业年龄和规模的组合能较好地度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一般认为,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会制约企业的资源投入,从而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年龄越大,规模越大,越容易通过外部融资获取资金。(3)利润率(PRO),用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表示,该变量可以衡量企业运营和生产的效率,运营和生产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有积极影响。(4)杠杆率(LEV),用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的比重表示。杠杆率是衡量企业负债风险的监管性指标,侧面反映出企业的还款能力。(5)资本密集度(KL),首先测算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从业人数的比值,再对其取自然对数。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由于本文需要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进行匹配,考虑到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在2013年后存在较大程度的数据缺失,且测度关键解释变量所需的FDI流量、OFDI流量数值在2003年之前同样存在数据缺失的情况,因而实证部分的样本区间确定为2003—2013年。除特别说明外,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EPS数据平台。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模型分析

在实证回归之前,首先测算了基准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结果显示各变量的VIF值均远小于10,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了避免“伪回归”,确保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对全部数据样本进行了LLC和Fisher-ADF单位根检验以保证面板数据的平稳性,两种检验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各变量是平稳序列。在研究方法上,首先判断应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拒绝原假设,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后,估计结果仍然显著拒绝原假设,说明存在时间效应。综上,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控制地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以消除地区和时间因素的影响,同时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来缓解异方差和序列相关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在表3中,依次以FDI、OFDI和双向FDI协调发展作为自变量,因变量是企业出口产品质量(QEP)。考虑到核心解释变量双向FDI协调发展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及非平稳序列等计量问题,因此,在实证回归中,本文对核心解释变量采用了对数形式(IDL)。模型(1)和模型(2)分别单独考察了FDI和OFDI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回归结果发现FDI和OFDI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即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东道国的进出口数额和产业结构,有利于促使企业“走出去”。OFDI可以利用贸易国的高级生产要素,通过主动吸收技术外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显著提高中国的产品出口质量。为了进一步考察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模型(3)中以双向FDI协调发展(IDL)作为自变量,并在模型(4)和模型(5)中逐步引入省级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各控制变量。模型(6)引入了全部控制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IDL)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由于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测度采用了取对数的形式,回归方程变成了半对数形式,其经济学含义是,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每提高10%,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就有001220个单位的平均提升作用。这初步证明了本文的假说H1,即双向FDI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随着更加立体全面的开放型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双向直接投资形成了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发展,也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充分缓解了中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压力,通过吸收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了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步伐,完善了企业生产服务网络和流通体系,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跨国经营水平,进而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强了我国出口竞争力。

(二)稳健性检验

1.变更双向FDI互动发展水平的度量方式

现有文献关于双向FDI协同效应的测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如龚梦琪和刘海云(2018)的研究思路,引入FDI和OFDI的交互项来衡量二者的相互协同关系[18];二是以黄凌云等(2018)为代表,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FDI与OFDI的互动发展水平[4]。在基准回归中,考虑到耦合协调与双向FDI的协同关系具有类似的互动机制,并且能反映出双向FDI间的协同配合程度,因此采用耦合度公式测算互动发展水平作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代理变量。但是该变量的测算采用的是省级层面FDI流量和OFDI流量数据,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导致估计结果是有偏的。为了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也为了较好地衡量双向FDI二者协同溢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此处将FDI和OFDI的交乘项(lnfdi*lnofdi)作为自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在表4中,模型(1)是基准回归的实证结果,此处作为检验对照。模型(2)—(5)中以FDI和OFDI的交乘项(lnfdi*lnofdi)作为自变量,因变量是企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QEP)。模型(2)中仅引入双向FDI的交乘项,自变量的系数为正,即以交乘项形式测度的双向FDI互动发展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是正向的。为了进一步考察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在模型(3)—(5)中逐步引入省级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自变量的系数至少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模型(5)中,关键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其经济学含义是,以FDI和OFDI交乘项衡量的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每提高10%,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将会提高000364个单位。除了估计系数略有波动外,与基准回归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基准回归的结果较为稳健,进一步验证了假说H1。也就是说,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变更出口产品质量的度量方式

本文在基准回归中采用KSW方法测算了2003—2013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这种测算方法剔除了价格的影响因素,但由于决定产品质量高低的因素会带来样本选择偏误,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测量误差。在产品质量的经典理论模型中,企业对其产品的定价基本遵循固定的成本加成规则,因此,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与产品价格正相关。由于基准回归中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基于显示性偏好理论,从消费角度来看,高质量的含义更接近于高性价比,更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本文所讨论的质量指标在理论上代表的是“消费者为获得单位效用所支付的价格”,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指标反映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产品单位价值与消费者支付意愿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应产品质量的变化。此处借鉴卢盛峰等(2021)的做法,将出口产品的单位价格(P)作为产品质量的一个代理变量,这也较为符合现实生活中对于产品高质高价的直观认识[19]。

由于在测算基准回归中用到的出口产品质量时,产品间替代弹性取值为3,此处借鉴樊海潮和郭光远(2015)的做法,将产品间替代弹性赋值为5,进一步测算出口产品质量,并在此处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一个代理变量(QEP-e)[20]。

此外,部分学者认为,随着一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该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复杂性也会相应提高。由低技术向高技术产业间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可以通过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表征,因此,出口技术复杂度(ETC)也可以作为出口产品质量的代理变量[21],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5。

表5模型(1)是基准回归的实证结果,此处依然作为检验对照。自变量为双向FDI协调发展(IDL),模型(2)和模型(3)中因变量是产品替代弹性为5的出口产品质量(QEP-e),模型(4)和模型(5)中因变量是出口产品的单位价格(P)。模型(6)和模型(7)的因变量是出口技术复杂度(ETC)。回归结果发现,关键解释变量的系数至少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仅在数值上略有波动,进一步检验了前文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即无论是改变产品替代弹性重新测算出口产品质量,也或是将出口产品的单位价格作为产品质量的代理变量,双向FDI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

3.变更样本区间

考虑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市场需求造成巨大冲击,加之全球经济形势急速下降与要素成本上升,可能导致该年度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和本文的实证结果出现结果偏误。为了进一步验证前文的实证结果,此处剔除了2008年的样本数据后重新检验,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模型(1)和模型(2)单独考察了FDI、OFDI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模型(3)和模型(4)的自变量分别为双向FDI协调发展(IDL)、FDI和OFDI的交互项(lnfdi*lnofdi),模型(5)—(7)的因变量分别是产品间替代弹性赋值为5的出口产品质量(QEP-e)、出口产品的单位价格(P)和出口技术复杂度(ETC)。此处重点关注模型(3)—(7)的估计结果,自变量的系数至少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即剔除2008年的样本后,双向FDI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验证了假说H1。

4.内生性问题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是采用省级层面FDI和OFDI流量数据测度的双向FDI协调发展,被解释变量是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从而引发内生性问题。因此,此处借鉴朱于珂等(2022)的做法,将海外市场接近度(100/各省份省会城市到海岸线距离)作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工具变量以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22]。这主要基于以下考量:第一,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形式,海外市场接近度与各省份的对外贸易密切相关,地处海岸线附近的地区能够和海外市场近距离接触,这对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推动对外直接投资都具备天然的贸易优势,因此海外市场接近度满足工具变量相关性要求。第二,海外市场接近度主要取决于地理因素本身,满足工具变量外生性特征。

表7是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模型(1)是双向FDI协调发展的一阶段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此外Kleibergen-PaaprkLM统计量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工具变量不存在识别不足的问题;Kleibergen-PaapWaldrkF统计量大于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可以认为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问题。以上检验可以说明工具变量的选取是有效的。模型(2)展示了二阶段的回归结果,双向FDI协调发展的估计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虽然数值相较基准回归的结果略有波动,但本文基准回归部分的结论并没有改变,再一次验证了本文的假说H1。

(三)机制分析

通过上述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为了进一步探究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进一步从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产业专业化集聚程度和市场竞争程度三个视角进行机制分析,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下:

MEDc,i,t=β0+β1·IDLc,t+β2·Xc,t+μc+νt+εc,t(14)

QEPc,i,t=γ0+γ1·IDLc,i,t+γ2·MEDc,i,t+γ3·Xc,i,t+μi+νt+εc,i,t(15)

其中,MEDc,i,t是中介变量,具体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IS),产业专业化集聚水平(IA)和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MC),其他变量的含义同(1)式。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模型(1)—(3)汇报了双向FDI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模型(1)是表3中第(6)列的基准回归结果,模型(2)显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检验双向FDI协调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模型(3)中双向FDI协调发展的估计系数依然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加入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后,双向FDI协调发展的估计系数相较模型(1)略有降低,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模型(4)和模型(5)汇报了基于产业专业化集聚的机制检验结果。模型(4)中双向FDI协调发展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检验双向FDI协调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产业专业化集聚;模型(5)中双向FDI协调发展、产业专业化集聚程度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回归系数全部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根据系数大小可以判定产业专业化集聚的部分中介效应存在。双向FDI协调发展加速了国内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了资本与技术的配置效率,促进了知识共享、人才流动和技术创新。国外的先进技术、资本与经营管理经验流入,与本地市场的知识与人力资源相结合,促进了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这种互动不仅促使国内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水平的领域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向中高端优化升级,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增强出口竞争力;而且也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集群内部的企业通过供应链的紧密联系共享资源和成本,不仅提高了分工合作水平,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模型(6)和模型(7)的检验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程度在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双向FDI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本土市场因外资企业的进入而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本土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综上,本文假说H2得证。

五、进一步分析

(一)区域异质性分析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区域间资源禀赋和经济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因而双向FDI协调发展可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异质性。测算2003—202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双向FDI协调发展度的均值,分别为133944、64501和42606。由此可见,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在东、中、西部地区确实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较低。据此可以认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存在地区异质性,此处通过分样本回归,依次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据进行分组检验。在进行分样本回归之前,均采用了费舍尔检验通过了组间差异检验。

表9展示了分地区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是出口产品质量(QEP),关键解释变量分别为双向FDI协调发展(IDL)、FDI与OFDI的交乘项(lnfdi*lnofdi)。实证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边际效用皆为正,但是在数值和显著性上存在一定差异。即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东部地区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贸易开放水平较高,随着双向FDI互动发展的不断深化,可以充分发挥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在区位交通、产业结构、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劣势,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强,对外直接投资难度较高,因此,该地区产品质量提升仍有较大困难。

(二)企业特征异质性分析

考虑到企业特征异质性可能会影响双向FDI协调发展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本文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规模和要素密集度将样本划分为三类,实证结果如表10所示。关于企业所有制类型,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印发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将样本划分为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结合样本期内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外资企业由于流动性较强,所受限制较少,能够独立自由地实施母公司的全球战略,拥有掌握母公司先进技术的直接渠道,学习能力较强,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产品质量差距,因此,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双向FDI协调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这一效应在内资企业样本中并不显著。

关于企业规模,根据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划分,大、中型企业由于其资产规模和从业人数较大,监管措施严格,企业诚信度较高,因此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然而,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小型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这是由于小企业机制灵活,具有区域优势和较强的社会亲和力,在双向FDI发挥技术溢出与资源配置效应时,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关于企业要素密集度,借鉴黄先海等(2018)的划分方法[23],首先测算出资本密集度的均值为1323101,将大于该数值的样本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企业,其余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具有市场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和地区产业集聚优势,企业有能力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随着双向FDI互动程度不断加深,更有利于企业提升生产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综上,本文假说H3得以验证。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测度了中国省级层面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和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实证检验了我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当前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与贸易摩擦加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双向FDI的协调发展显著提升了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稳健性检验中,通过变换双向FDI协调发展程度和出口产品质量的度量方式,变更样本区间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法弱化内生性问题,验证了本文基本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产业专业化集聚水平,加剧市场竞争程度,进而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3)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和企业特征异质性。东部地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关于企业特征异质性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小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我国实现质量强国、贸易强国的重要前提。“十四五”规划对“进出口协同发展,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提升引进外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逐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门槛,鼓励优质外资流入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在该领域出台相应的财政配套措施,降低贸易型企业的进口成本与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拓宽各类高质量中间品的来源渠道,扩大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对象与范围,实现制度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良性互动,这对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建立健全涉外法治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决策与财政收支的透明度,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严厉打击腐败和寻租行为,塑造更加便捷、规范、公平和开放的企业营商环境,为有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内在动力。

第三,在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充分了解各地区和各类型企业在对外开放领域的功能定位,以区域特色和企业特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事实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和区域特征差异较大,精准识别各地区的角色定位和区域优势将有助于加强各地区的贸易联动。因此,应更加注重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市场体制的建设,加快提高外资企业、小微企业的占比。在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吸引外资带动企业发展,充分激发双向FDI协调发展对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裴长洪,刘洪愧.中国怎样迈向贸易强国:一个新的分析思路[J].经济研究,2017,52(5):26-43.

[2]陈明明,杜鹏飞,方紫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商业研究,2023(5):51-59.

[3]苏丹妮,盛斌,邵朝对.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8(11):117-135.

[4]黄凌云,刘冬冬,谢会强.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双向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3):80-97.

[5]孙攀,丁伊宁,吴玉鸣.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吗?——基于“双循环”背景的实证检验[J].上海经济研究,2021(2):98-111.

[6]BlomstromM,KokkoA.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spilloversoftechnology[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2001,22(5-6):435-454.

[7]HelpmanE,KrugmanP.Marketstructureandforeigntrade:Increasingreturns,imperfectcompetition,andtheinternationaleconomy[M].MITpress,1987.

[8]汪克亮,薛梦璐,赵斌.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的分析与检验[J].商业研究,2022(5):46-57.

[9]贾妮莎,韩永辉,邹建华.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4(11):109-120.

[10]KrugmanP.Scaleeconomies,productdifferentiation,andthepatternoftrade[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0,70(5):950-959.

[11]孔令池,郝少博,刘志彪.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本地市场效应[J].南开经济研究,2022(10):3-18.

[12]AitkenBJ,HarrisonAE.Dodomesticfirmsbenefitfromdirectforeigninvest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89(3).

[13]韩峰,阳立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一个集聚经济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综合框架[J].管理世界,2020,36(2):72-94+219.

[14]施炳展,邵文波.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微观视角[J].管理世界,2014(9):90-106.

[15]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6):27-38.

[16]吴楚豪,王恕立.省际经济融合、省际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与区域协调发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11):121-139.

[17]孔令文,徐长生,易鸣.市场竞争程度、需求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J].管理评论,2022,34(1):118-129.

[18]龚梦琪,刘海云.中国工业行业双向FDI的环境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3):128-138.

[19]卢盛峰,董如玉,叶初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高质量出口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1(3):80-98.

[20]樊海潮,郭光远.出口价格、出口质量与生产率间的关系:中国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5(2):58-85.

[21]SchottPK.Across-productversuswithin-productspecializationininternationaltrade[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04,119(2):647-678.

[22]朱于珂,高红贵,徐运保.双向FDI协调发展如何降低区域CO2排放强度?——基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与政府质量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22,36(2):86-94.

[23]黄先海,金泽成,余林徽.出口、创新与企业加成率:基于要素密集度的考量[J].世界经济,2018,41(5):125-146.

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ChinasBidirectionalFDIandtheQualityofExport

ProductsbyEnterprisesundertheBackgroundofDualCirculation

MIAOZhenzi1a,GAOBo1b,HUANGTingting2

(1.NanjingUniversity,a.SchoolofBusiness,b.ChangjiangIndustrialEconomicsResearchInstitute,

Nanjing210008,China;2.RuralDevelopmentInstitute,JiangsuProvinc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Nanjing210004,China)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thenewdevelopmentpatternof"dualcirculation",exploringthequalityeffectofexportproductsthrough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wo-wayFDIisofgreatsignificanceforcultivatingnewdrivingforcestoimprovetradecompetitivenessandbuildingastrongtradingcountry.BasedondatafromChineseindustrialenterprisesandChinesecustoms,abidirectionalfixedeffectsestimationmethodwasusedtoexaminetheimpactrelationshipandmechanismbetwee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bidirectionalFDIinChinaandthequalityofexportedproducts.Researchhasfoundthat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wo-wayFDIhassignificantlypromotedtheimprovementofChinasexportproductquality,andthisconclusionhaspassedtherobustnesstest;Mechanismanalysisrevealsthat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wo-wayFDIhelpstopromotethe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enhancetheagglomerationeffectofindustrialspecialization,improvemarketcompetition,andultimatelypromotetheupgradingofChinasexportproductquality.Inadditio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wo-wayFDIhasvaryingdegreesofregionalheterogeneityandenterprisecharacteristicheterogeneityinimprovingthequalityofexportedproducts.

Keywords: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wo-wayFDI;qualityofexportedproductsbyenterprises;advancedindustrialstructure;industrialagglomeration;marketcompetition

(责任编辑:赵春江)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市场竞争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对外经贸(2016年11期)2017-01-12 00:51:47
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市场竞争、产权改革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问题探究
价值工程(2016年32期)2016-12-20 20:14:49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5:32:37
最低工资制度的反竞争性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4:58:57
关于板材连锁企业竞争态势及战略选择的思考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00:19
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38:08
从联想集团的发展谈企业产品多元化